颜氏家训
2011-12
安徽文艺出版社
莫增荣
154
100000
《时代经典文库:颜氏家训》共有20篇,内容丰富,涉及范围也很广。它论述为学、立身、治家之法,辨正南、北时俗之谬,兼及字画音训,考证典故,品第文艺,以训子孙,自成一家之言。
前言
篇一 序致
篇二 教子
篇三 兄弟
篇四 后娶
篇五 治家
篇六 风操
篇七 慕贤
篇八 勉学
篇九 文章
篇十 名实
篇十一 涉务
篇十二 省事
篇十三 止足
篇十四 诫兵
篇十五 养生
篇十六 归心
篇十七 书证
篇十八 音辞
篇十九 杂艺
篇二十 终制
篇二 教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②,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③。生子咳啶④,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⑤,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⑥,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⑦,可省笞罚⑧。 【注释】①中庸:此指智力中等。②别宫:即侧室。③金匮:用金属制作的藏书柜。匮,是“柜”的古字。(鸯咳啶:即孩提,指婴幼儿时期。咳,小儿笑;喂,小儿哭。⑤师保:“师”和“保”都是古代教育皇室贵族子弟的官职称谓。(凡庶:平民,普通人。⑦比及:等到。⑧笞:用荆条、竹板抽打。 【评析】天资聪颖的人,不用教就能成才;智能低下的人,再教也毫无用处;智力平常的人,不教化就不明事理。在古代,贤明的君王施行胎教之法:王后怀胎三个月,就让她搬到侧室居住,眼睛不斜看,耳朵不乱听,音乐、饮食按礼制加以控制。君王将胎教之法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太子还在襁褓之中时,太师、太保就阐明忠孝礼义,以此对他进行教育。平民百姓即使做不到这样,也应当在孩子婴儿时期,刚刚懂得看人脸色,知道别人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让他做什么,就得做什么;不让他做什么,就不能做什么。这样到了五六岁,就可以不用鞭笞的责罚。本段提出的教子宜早的主张,同当今所说的“早期智力开发”,只重视智育不同。这里所说的“孝仁礼义”,是德育,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养正于蒙”。在孩子幼儿时期重视对其好品德、好习惯的培养,比重视灌输知识更加重要,也更加科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颜氏对于教育作用的看法,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智不移”的先验主义观点。其所强调的“中人教育”,即“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与孔子一脉相承。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①,恣其所欲②,宜诫翻奖③,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⑤,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⑥。逮于成长⑦,终为败德。孑L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注释】①运为:行为。②恣:放任。③翻:即反。④诃:大声怒斥。⑤骄慢:骄纵轻慢。⑥日隆:日胜一日。⑦逮:及,到。 【评析】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才会畏惧谨慎而产生孝心。“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常常做不到这一点,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过于迁就,任其为所欲为,应该训诫的反而夸奖,应该呵斥的反而一笑了之。孩子懂事以后,便以为从前所作所为都是符合规范的。骄纵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这时才去管教他们,即使将他们捶打鞭挞至死,父母也难以树起威信了。父母对孩子越来越愤怒,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终究要成为道德败坏的人。孔子说过:“孩子小时候如果任其形成一种习性,习惯了就成自然了。”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民间有谚语说:“教导媳妇要在初来时,教育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说得太对了。本段提出了教子当严的主张,揭示了一条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教育真理,即再教育比教育更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