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技法45例
2008-9
安徽美术
李正庚
134
无
楷书是中国汉字字体中最实用的字体之一,最早提出楷书这一概念的是南朝时期书法家羊欣,他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一篇中说:“(韦)诞字仲将,京兆入,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然而,对楷书的称谓与名实所指,自楷书概念提出后,就有不同的几种说法。 将“楷书”称作“隶书”的。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晋时的王洽、王珉“能隶、行”,王羲之“特善草、隶”,王献之“善隶、藁”等。这时所谓的隶即楷书。唐代也称隶为楷,《旧唐书·百官志》:“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唐六典》卷十:“五日隶书,典籍、表、奏及公私文疏所用。”张怀璀《六体书论》中说:“隶书者,字皆真正,日真书。”唐房玄龄撰《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把楷书称作隶书,应该是唐人的习惯。 将“楷书”称作“章程书”。南朝王僧虔说钟繇书法有三体:“一日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日章程书,世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日行狎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张怀璀《书断·八分序》中说:“时人用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之章程书,故梁鹄云:钟繇善章程书是也。”钟繇所处的汉魏时代,铭石书只能是当时的正体字即今天我们看到的魏晋时期的隶书,而“章程书”是用于“教小学”、文字训诂等曰常实用领域的。
总说 楷书源流及技法概述第1例 藏锋第2例 露锋第3例 中锋第4例 侧锋第5例 提按第6例 点的不同表现形态第7例 横第8例 竖第9例 斜画的收放第10例 钩法第11例 圆转第12例 方折第13例 线条的力度感第14例 线条点画的风格——方和圆第15例 笔势——内撅和外拓第16例 线条的运动节奏第17例 线条的组合之一——斜画紧结第18例 线条的组合之二——平画宽结第19例 线条的笔势一以横画为例第20例 字势平正第21例 空间布白匀称第22例 字势飞动第23例 点画线条的参羞第24例 结构内部的疏密第25例 笔画收放第26例 结体欹正第27例 争让和穿插第28例 点画呼应第29例 结体空间关系之一:内紧外松第30例 结体空间关系之二:外紧内松第31例 依字取势第32例 楷书的隶意第33例 以行入楷第34例 结构的主笔第35例 “口”字造型第36例 不同风格的造型第37例 墨色第38例 墨的运用之一:浓墨第39例 墨色运用之二:枯墨第40例 墨色运用之三:墨色变化第41例 行气第42例 篇章布局的行列等距第43例 篇章布局的行列错落第44例 章法的疏密对比第45例 墨迹和石刻
第45例 墨迹和石刻 学习楷书,就要临摹古人法书,而古代流传下来的法书范本很多都是刻帖。所谓刻帖,是将前人的法书名迹摹刻到石板或者木板上,捶拓后以拓本的形式流传。在过去,刻帖有效地解决了古代书法学习范本的难题。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刻帖毕竟是刻在石头或者木头上的,点画和笔法的细微之处不可能与原帖一模一样,因而有可能存在失真之处。 有人认为刻帖因摹勒而失真,北碑因直接书丹而保真,实际上立在野外的碑版因千年沧桑、雨淋日晒也导致失真。碑版有直接书丹者,也有不书而刻者,刻碑则有很多刻工程式,下刀的痕迹很明显,圭角毕露。不书而刻者更是以刀代笔,处处表现出的是刀而不是笔,况且由于刻工自身的原因,使得刻碑与书丹二者很可能不一致。 因此,学习楷书,面对范本取舍,应该首先选取墨迹,毕竟墨迹最直观、最清楚地显示了古人用笔的方法。如果是刻帖,也应该要学会“透过刀锋看笔锋”,按照书写的本来面目来临摹。 下面略举几例石刻和墨迹碑帖,可以对比看出,如果通过墨迹的临摹,则更容易得到古人的用笔和意味深长之处,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楷书应该还是回到纸上,回到到书写的真实状态,不刻意做作,追求笔写的效果,这才是书法之“书”的本真含义。
历时2年,专业打造,热销中,6000幅图全景展现,历代书法技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