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工笔文献丛书·陈林

孟繁玮 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作者:

孟繁玮 编  

页数:

143  

前言

  新工笔的出现,及其近年来被逐渐接受,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画自身转变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20世纪是传统中国画被迫转型的时代。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中,以写实造型改造中国画的语言审美,一时间成为中国画现代性转换的目标。然而,如此变革,并未给中国画带来意外惊喜,相反,却因丧失了超世俗的诗性而备受质疑。“文革”后,新学院派画家开始反思这一现象,并力图回溯传统,形成所谓的“新文入画”。但是,一方面,传统文人环境的彻底消亡,致使此种努力难以深切,而多以松快、诙谐类的现代抒情简单再造古典形式;另一方面,推动者也未曾展开严谨的理论梳理,只是将当时学院内青年画家简单集合.形成一个名词套用所有类型作品的现象,并最终导致这一尝试流于杂乱、无序。当然.新文入画之外,实验水墨、都市水墨等都构成了当时中国画力图突围的努力、尝试。然而它们要么掉入形式主义陷阱.要么成为都市表象的直接描摹,难能深入,甚至与传统资源毫无关联,并最终成为中西视觉夹缝中的孤儿。如此判断,并非为了全盘否定上述中国画于特殊阶段中的作用,而是为了理清今日中国画继而变革的内在脉络.也即了解类似新工笔这样的转变是发生在怎样的线索之中。

内容概要

《新工笔文献丛书》图通过画家自述、艺术家访谈、画作评论以及高清图集,呈现当代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心路历程,彰显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试图勾勒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轮廓、脉络与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并非意味着这一任务的结束、目标的实现。相反,它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绝不会就此止步,画家们的探索更不会就此停止。
就让我们站在这新的起点,再次期待,期待这些年轻的艺术家能超越此刻的成就,迎向更为辉煌的未来;期待他们的画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
本书为“新工笔文献丛书”之《陈林卷》。

作者简介

  陈林(原名陈琳)  1968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990年毕业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并入.  该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199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  现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

书籍目录

艺术经历
学画纯粹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陈林VS孟繁玮
创作转折
不管效果如何,都要先画起来
——有关《画谱·锦鸡》的对话
画画实际上就像导演导戏
——有关《误入·疑》的对话
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有关《凡·艾克的婚礼》的对话
创作体悟
画画忌讳东一块、西一块地搞
——有关《游记·书桌上的舞蹈》的对话
所谓“构成”,中国画自古亦有
——有关《游记·里斯特》的对话
四十学画琐记陈林
画由尚形到尚意?
——对当代工笔绘画发靛可能性的思考 陈林
诸家杂说
画外谈画
——谈陈林的工笔花鸟 张晓凌
一超直入
——陈林画后记 杨惠东
画尚通变贵起人思
——陈林工笔花鸟画创作评析 程波涛
作品欣赏
后记
闲画闲话

章节摘录

陈:这肯定没有问题。我所在的艺术学院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学院,除了美术设计等专业外,还有音乐、戏剧专业。每年学生都要排演许多舞台剧,这让我有很多机会去观看这些大戏。这些年,说是工作需要也好,个人兴趣也好,一旦有演出,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看。像《暗恋桃花源》、《欲望号街车》、《巴黎圣母院》、《雷雨》、《生死场》等一批舞台剧我都看过不止一次。我个人还特别喜欢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戏。一有机会,我都会去现场看舞台演出。看戏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琢磨舞台上的戏剧冲突是怎样展开并达到高潮的。我还特别注意观察导演、舞台美术设计者对有关道具的安排。你知道,舞台上某些独具匠心的道具摆设,往往不经意之间也会给我们带来启迪。好的舞台演出的瞬间拍出来就是一件好的作品。其实,好的电影、电视以及其他一些影像作品往往都可以给我们启示。我们画画实际上也就像导演导戏,画面中各种元素的安排与导演安排情节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一个是流动的,一个是静态的。好的画家可以将看似平常的表现对象安排得意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要达到这种意趣横生的效果,就要在画面中通过各种对比制造“矛盾”,也就是刚才说的戏剧意味的冲突。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工笔文献丛书·陈林 PDF格式下载



发货快。东西完好。书不错。


值得买的书,对美术工作、创作有启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