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旧京散记

邓云乡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邓云乡  

页数:

3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邓云乡教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其著作多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笔隽永,富有情致,常道人之所未道。邓先生将其书斋命为“水流云在之室”,以云为精神故乡,读邓云乡,手中捧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往昔的历史和衰老垂危的生命。本书从京都文脉、茶楼食肆、帝京胜迹、故都风俗、风物相思、红楼杂识、人物风流七个方面介绍了邓云乡教授的作品。

书籍目录

辑一 京都文脉 贡院小史 旧时北京的会馆 古玩铺 北京胡同 老北京的四合院 字轴与苏裱 北京人的扇子辑二 茶楼食肆 食史谈趣 食肆鳞爪 广和居与会贤堂 谭家菜与谭家词 “京味儿”的老茶馆 河鲜庆有鱼 燕山面赋 京师大吉羊 京华菜根谈 腊八粥的情趣 面茶 “一品锅” 吃食摊之相思辑三 帝京胜迹 禁城记趣 城南胜迹多 城阙怀古 卢沟千古月 稷园花事 太液好风光 宝月楼 坛苑拾零辑四 故都风俗 万象又更新 元宵月照华灯 春风忆童心 端午小景 小院乘凉时 河沿野趣多 七月清韵 朝山走会 冬煤与骆驼辑五 风物相思 早春嘉蔬 春盘故事 甜品集锦 尝鲜夏秋冬 消暑清供 冬日街头 风雪暖意 闲话玉壶冰辑六 红楼杂识 持螯餐菊说“红楼” 红楼茶话 湘云烧鹿肉 茄鲞试诠 画意·诗情·文理辑七 人物风流 谭延闿与北京 谭浏阳诗话 黄仲则与宣南 弘一法师李叔同 寒云艺事 苏州殿春簃 曲园老人到上海

章节摘录

  烫面饺  每想起小时候在小摊边吃烫面饺,口角边好像在往外流油,真是又香又烫,美味难忘。  我小时候在一条小胡同中念中学,中午放学,住校的同学有伙食团的饭好吃,走读的学生,离家近的回家吃,路远的就在学校门口的小饭铺、小饭摊上吃。那时学校门口的小饭馆、小饭摊也真多,大概不下于十几个吧。其中我最爱到一个车子边去吃烫面饺。那是一辆约有两张桌子大的特制的车子,中心是一个炉灶,放有蒸锅和小蒸笼。一边是面案子、馅盘架子,卖的人一边包,一边蒸,一边卖。在车子的三面边上,有一圈木沿,车边放两三条窄板凳,是顾客的座位。卖饺子的汉子做起来真快,又擀皮,又包馅。擀皮子用两条小木棍,包时把皮子托在左手虎口上,用一根五寸多长的小竹片,挑点馅子,往皮子上一抹,大拇指和二拇指一合便是一只。纯肉馅子,不咸不淡,味道极好。小笼蒸,速度快。蒸熟的饺子,个个挺立,皮子透明,里面的馅子鲜红油亮,一咬一嘴油,味道的鲜美,是笔墨难以形容的。生意忙时,卖蒸饺的夫人,一个梳着油亮圆头、夏天身穿月白士林布衫、系着白围裙的健壮妇女也来帮他做生意。  烫面饺,《一岁货声》中也有记载,其注解云:  凡二人,一担前设方盘,中安锅灶笼屉,后则高方柜,背有栏,止抽屉二层,下空,装水桶。一人担二圆笼,内盛各种馅盆,现定现蒸。猪肉、口蘑、干菜、虾仁、香椿、龙须菜、芽韭、藕、羊肉、茴香、白菜、豇豆、芽豆、胡萝卜、卤。  照闲园菊农所写,那馅更是五花八门,其精美更难想象出来,恐怕现在的高级饭店,也难做得出了。而在当时却不过是一个民间小贩的手艺,想想该多么值得珍贵啊!  那年月东西便宜,一毛钱换四十六枚铜板,他的烫面饺卖三枚小铜子一个,一毛钱能买十五个还多。家里给我一毛钱吃中饭,我买十个烫面饺,再买两个芝麻酱烧饼,这顿午饭吃得又香又饱,还能剩下四大枚,下学回家时,在小摊上买旧邮票玩。  “七七”事变之后,物价飞涨,开始半年这人的烫面饺涨了价,卖一毛钱十个,顾客已日益冷落,没有多少了。后来就再也看不见这个卖烫面饺的健壮汉子了。大概他抛弃了祖传的独特精湛手艺,改行从事其他营生去了吧?多少年来我一直思念着。  豆汁  有一出很有趣的京戏,剧名《金玉奴》,是根据明人说部《古今小说》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改编的。早年是梅兰芳、姜妙香、萧长华的拿手戏,萧扮“团头”金松,梅扮金松之女金玉奴,姜扮书生莫稽,“酸生”十分当行。现在这样好的戏再也看不到了。在这出戏中穷秀才莫稽在风雪中倒卧在金家的门前,金玉奴可怜他即将冻饿而死,给他喝了两碗热乎乎的豆汁,救了他的命。后来莫稽做了官,却遗弃了金玉奴。因此,这出戏又名《豆汁记》。  “豆汁”是什么东西?北京人看了自然明白,要遇到外地人,不要说云、贵、川、广,就是江南上海一带的人吧,恐怕就不大明白了,也许想着,大概这豆汁同豆乳、豆腐浆、豆腐脑、豆腐花等等差不多吧?  ……


编辑推荐

  《旧京散记》从京都文脉、茶楼食肆、帝京胜迹、故都风俗、风物相思、红楼杂识、人物风流七个方面介绍了邓云乡教授的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旧京散记 PDF格式下载



邓老是山西人,自幼在北京长大,求学。虽然后半生都是客居江南,但是对北京孜孜念念,未尝忘矣,全是一种游子思乡之意。书分七辑:京都文脉,茶楼食肆,帝京胜迹,故都风俗,风物相思,红楼杂识,人物风流。其中茶楼食肆自然不用说,全是饮馔之事,而且是七辑里最长的一部分,后面风物相思里,也全是在说吃,红楼杂识也多是和饮馔有关的事,一本书里倒有一半都是在回忆北京的吃。可能因为在北京的时侯,邓老还只是求学的学生,也不会有很多钱光顾大饭庄,书里写的店面多是些街边小摊小店,或者物美价廉的中档食肆。文字斯文诚挚,写起食物美味来,全是一片赤子之心。让人读起来不仅可以会心莞尔,还有很深的感动。字里行间的东西,都像是活的,在眼前晃过去,恍惚觉得可以扭头追溯而去,看个究竟,尝个新鲜。端的是好文字,又雅致又生动,而最难得的,还是有趣有味。所以一路读过来,就有无限的感慨。


邓云乡先生的文章极好,后人难望项背


旧京的淳朴,旧京的味道,旧京的姿态,淋漓尽致置于书中,仿佛回到孩童时代,闻着纸张的古典气息,感受到旧时北京的灵魂。


旧北京的风物民情,非常好!


单单这三个字,就能唤起多少忧伤的向往和无奈。对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追怀,对现实的无奈。


适合在茶余饭后品读,了解京味文化。


了解北京的文化,必看的一本好书


喜欢沉浸在过去,那些精典的文化,令人久久难忘,可惜现在有些东西已经很难觅踪迹了,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很喜欢邓老先生的风格,清新淡雅。


不错,很好的一本书,喜欢怀旧或者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朋友可以买。囧。十个字你们懂得的


很喜欢老北京,喜欢她的美丽精致的建筑,喜欢古朴的老四合院,书中的《老北京的四合院》以一年的四季来描述,令人向往,在古旧的建筑日益减少的时候,读此文,令人体会颇深,“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了解老北京的生活是如何的,喜欢这样清新淡雅娓娓道来的文字。


书刚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看。和介绍的内容一样,质量很好。


买重了袄呜~~~~~~~~~~~


质量不错,书是正版。留住收藏用。


书不错,这个系列收藏了不少,文章选的好


老北京回忆


喜欢书中稳重的文风和娓娓道来的感觉


当当速度很快,表面也很干净,超值


旧时那有些残破,有些市井的回忆,如路边的杨柳一般如今已成梦境中的一段故事,但梦中那些最美好的部分是不会忘却的.


我已向老友推荐


只得收藏。既严谨又通俗,很长见识。


老北京老风俗,了解过去。


过去的好书,买一本少一本,现在很少能有这么好的书了。赶紧收藏


没看呢~~~~~~~~·


我非常满意。一本很经典的书。


如果没有看过朱家溍先生的的《什刹海梦忆》,那么邓老师的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相比之下,朱老先生的书以及对背景的回忆与描述更到位更有文化层次。毕竟,朱先生是吃过他书中写的“谭家菜”而邓先生只是听说。朱先生的《什刹海梦忆》像是他描述的谭家菜的鱼翅,而邓先生的《旧京散记》也就是邓先生书中的炸酱面了。都是对老北京的回忆,朱先生的感觉更家直观,更加深刻,更加高端一点。邓先生的描述感觉上“平-贫民”化一点。当然,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北京。但是毕竟邓先生在北京的时间比不上朱先生。对于典故的考证和故事也略次一等。朱先生的书可以和启功的《启功口述历史》视作翡翠的A货。是茶里的顶级大红袍邓先生的书就是高级的青玉了。或者说是特级龙井但是不是“明前”的。亦或是“走酸”铁观音。文笔上,朱老先生的文章更好一点。


去感受旧北京吧


不错,这本书性价比蛮高的


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好,买过多本,主要是原来涉猎较少的作家,学者,开阔了眼界,文字优美,内容丰富。


这套散文有个性,喜欢···推荐阅读···


以后写吧,都放豆瓣的。现在让我贴过来真是。。。


有味道!


感觉不错,很有意思。老北京写的。就是排版稍差。


老北京的东西太有意思了


老北京的东西太有意思了好买书成功


跟什刹海梦忆一样,内容蛮经典的。


说句实话,我还不能完全看懂,毕竟里自己的城市很远,文化背景不同,不过既然买,就说明有兴趣,慢慢看吧


看到不是洋京的北京了


体现不出邓老多面手的风格。


未及细看,留待慢慢品读


当做一般的消遣读物就可以了.感受一下前清遗少的视角和心态.


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没感觉比起别的几本这一集真没感觉


寻找老北京的影子


旧京散记


200-80买的,很好,便宜。


别有一番韵味的散文


书很好看,写的很真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