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只金苹果所击穿
2009-10
江苏文艺出版社
李美皆
298
无
当今文坛,不要说伯乐,能稍微包容“异己”的人都少见了,基本唯“自己人”是举,倘若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不认识的人,只恐连看一眼都不会,更懒得去发现了。文学的价值和现实的考量,如同胳膊和大腿,谁拧过谁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话语的空间和没有空间的话语实际上区分开了文坛的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偏激一点,也许可以这样表达:在文坛所有可以牺牲的东西当中,最先牺牲的总是文学的价值。
李美皆,女,1969年生,山东潍坊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副教授、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在读博士,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第十届青联常委。 主要从事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及文化现象分析、女性文学研究、军旅女作家研究。近年先后在学术和评论报刊发表论文、评论200余篇,并多次被转载。著有评论集《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曾获总参二部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文学自由谈》20年作者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首届江苏省文联文艺评论奖等。 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课题一项,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助项目两项。 本书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南京市文联约作品。
第一辑王蒙的老年写作问题从舒婷看诗歌的荣与耻夏志清的丧钟为谁而鸣王朔的孤独转身王朔为什么令人失望女性一爱情一男作家关于研讨会和红包的实话实说当“非80后”遭遇“80后”顾彬为什么这样红文学奖:女人的化妆品?评论家的小话题第二辑两生花:丁玲与波伏瓦法国出了个波伏瓦王夫人之三角关系与辣手摧花时间流逝了,她依然在这里为一只金苹果所击穿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终极身体写作第三辑解构: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乘上周渔的火车脱出诗境,踏上实地去第四辑关于南京,我们还能说点什么?当下军旅文学创作的冷热得失被修辞化的历史细节重读《人生》短评四篇拥抱一个庄严的誓言——序陈歆耕《废墟上的觉醒》在鲁迅故里读鲁迅实事求是 诚信批评
王蒙的老年写作问题 曾经非常崇拜王蒙,那是在看《青春万岁》的时候,那是在读《高原的风》的时候,里面有些段落我都可以背诵: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人生是痛苦的。当生活是痛苦的时候,我们为了生活而痛苦。当生活不再痛苦的时候,我们为了自身而痛苦,亲爱的妻! 王蒙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老作家。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王蒙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如同每人仅此一次的青春。王蒙对于这代人的意义,也许就如同苏联文学对于他那代人的意义。对于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文化大革命”后复出的王蒙也有着独特的意义。我接受王蒙的影响就是在八十年代初,那时候《青春万岁》被拍成电影,《人民文学》上经常发表他的小说,那时候他是激活文坛的一根神经。王蒙自己曾经说,《青春万岁》写得最青春。是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青春,那种早晨一般的笑容,那种冒着热气的青春,再也无从寻觅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