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那夜的烛光

张晓风 编 江苏文艺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江苏文艺  

作者:

张晓风 编  

页数:

30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叹人生的虚无,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其字里行间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伟之气、侠士之风,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张晓风的文章里,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待毯那端默默坚宁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到汉代的史传、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将琐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丽、典雅、温柔。这本散文中的作品均是不可不读的佳作。包括:《我的脸是给妈妈Kiss用的》、《高处何所有》、《远方的路况》、《女人,和她指甲刀》、《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等经典作品。

书籍目录

辑一如果我看不懂一朵妈妈,我爱你的脚漂亮的疤你的筷子好温暖啊谁都不凶我的脸是给妈妈Kiss用的谁都害过人我没有跌跤我们是吸尘器我现在知道左右了本来,我想先跌出去才能回来命甜只叫我天天端盘子如果我看不懂我并不要赢别人它一定很想我我喜欢通通辑二那夜的烛光高处何所有青蚨血沥骨西湖十景比讲理更多时间一握头发那夜的烛光想你的时候娇女篇路行行重行行荣花女辑三人生的什么和什么可爱远方的路况“黄梅占”和稼轩词致友人谢赠一寄S老教授所悬的赏这些石头,不要钱不知道他回去了没有?传说中的宝石盒子饮者一只丑陋的狗盘半盘豆腐某个不曾遭岁月蚀掉的画面我自我的田渠归来教堂和福州肉松属于一枚咸鸭蛋的单纯嘘!我们才不要去管它什么毕业不毕业的鬼话“就是茶”花盆的身世牵绊洗杯具有个叫“时间”的家伙走过人生的什么和什么正如她的身体属于她的族人发了芽的番薯谁是花主?我家的子虚氏七个数字,也可以如泰山压顶我不知道该拿那从心所欲而又逾矩的大花紫薇怎么办?一张纸上,如果写的是我的文章走着走着,在春天题库中的陆游让野生动物野戈壁酸梅汤和低调幸福没有人叫我阿山晚安克劳斯先生易朽受苦者的肢体垃圾桶里的凤梨酥盒子顾二娘和欧基芙一则关于朝颜的传说为什么不设“十大杰出病人奖”?你我间的心情,哪能那么容易说得清道得明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我知道你是谁我的幽光实验我有一个梦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去辑四误入桃源女人,和她指甲刀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喂!外太空人,有闲再来坐同巷人我是拥有一枚柿子的柿长粉红色的挑发针不朽的失眠光采男子我家独制的太阳水被忧伤的眼神凝视过的丝茧唐代最幼小的女诗人请来与我同座,那弹琵琶的女子只要让我看到一双诚恳无欺的眼睛乌鲁木齐女孩成圣的女子“浮生若梦啊!”他说包子女子层那一锅肉秋光的涨幅谁说我不懂法文?请不要对我说欢迎六桥“它怕什么?”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奖金六元黄金葛和它的罐子小鸟报恩记二陈集上新搬来的那一家小蛇事件当下常玉,和他的小土钵岁月·飞鸟-钱夹酒井先生的笑容肖狗与沙虱自作主张的水仙花误入桃源五点半,赴汤蹈火的时刻闻歌

章节摘录

  受苦者的肢体  隔了六十年,用录影带来看当年的卓别林闹剧,依然要流泪,感觉上居然好像是旧片重看。其实此片虽是旧片,我却明明是第一次看啊!  那些眼泪错觉上也像是重流的,-仿佛六十年前流过,今日又再流一次。但六十年前我根本不存在啊!  感谢默片,如果电影一开头就能克服技术上的种种困难,演出今天这种有声电影,我们就没有卓别林这个人了,这损失真不知有多么大呢!  因为唐朝没有飞机,所以才有唐三藏一步一步行过万里去取经的故事。  因为秦朝没有电脑,伏生便把经书输入自己心中,那最深最安全的资料库。  因为没有语言,默片便用肢体为警句,不断用肢体来摧挫敲打我们迟钝的心。  古希腊的剧场和中国剧场有一件事很类似,两者的戏基本上都是演给神明看的。人看戏,算是沾光。希腊人因而不容舞台上有血腥场面,剧情中如果有人要悬梁上吊或自剜双目,可以,但一律安排在后台,观众只能靠报信人的口头叙述来知情。中国舞台尺度比较宽,中国神明似乎并不反对看杀人场面,但所有杀人的动作都虚晃一招,点到为止。平剧里被杀的人只须把头一偏,自行走到后台了事。  然而电影来了,影片把人的生活纤毫毕露的展现出来。电影院恍若入夜后的岩穴,伸手不见五指。在这里,人人都恢复为一个单独的原始人,去单独听人述说一则族人的传奇,看人不再是庙宇举行宗教节庆演出之际“万头攒动’’中的“观众之一”。他是被“人工夜幕”的黑暗紧紧裹住的单独的自己。  卓别林在这时候出现,幽黑的剧院中,他让我们的眼睛清清楚楚看到受苦者的肢体。以前舞台上不要给我们看的受苦细节,他竟拿来给我们看了。例如好端端坐着,却因地板太烂,椅腿插陷进去,他跌得鼻青脸肿。例如站在大工厂的机器前,他把自己卡进机带里去,只好跟着电力运转。又例如他重复做着上螺丝钉的动作,下了班两手仍然惯性地扭动不止。又例如在军队里,他一副“活老百姓”相,班长每教他“向后转”,他总把两腿扭成一根麻花,而“向后转”的动作却无法完成。  他在受苦,他的肢体在人世间遭尽挨磨。没有语言、没有修辞,只有一个愣愣的小人物顶在那里,顶在那里用他的肢体——那是他仅有的资产,因为金钱和智慧显然他都不拥有——受苦受难。看卓别林,我们一面笑,一面流泪,因为我们都蓦然想起另一个同样也在受苦的人,另外那个受苦者的屈辱和醉辛,你猜对了,就是那个叫“我”的受苦者。  垃圾桶里的凤梨酥盒子  那一次旅行,为的是去看东方白笔下的露意湖。飞机飞到加拿大的盖尔格瑞城,余下的路便须自己开车了。于是先去订旅馆、租车。  在盖城,刚好碰上牛仔节,十几万人的嘉年华会,这场热闹不赶白不赶,我们也巴巴的买了票,打算去看牛仔怎么骑劣马,怎么丢绳子套小牛……  场子极大,加拿大反正什么都大,每个人都穿红着绿,有人头戴阔边牛仔帽,有人腰系极夸张的牛仔皮带,有人足登牛仔鞋……全城一片喜气,人人不但打扮得像牛仔,而且,像刚在竞技场上赢到大额奖品的牛仔。  我觉得光在场外走走,就已经很精彩了,虽然,也不过就是节庆气氛罢了。但看见小孩子人手一个气球,大人都抱着冰淇淋和爆米花,倒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你要问我自己呢?我大概只能置身事外,当然,如果我家今年有匹小马来参选,我一定整个心弦都绷紧了。但此刻,我只是无可无不可的到处逛逛,一面点头说:不错,不错……  路旁每隔二十公尺就有个大汽油桶,供人丢址圾。这种场子如果没有垃圾桶是不堪想象的。我跑过去要看它一眼,丈夫觉得我的行为很诡异,我却振振有词,说:  “看垃圾桶也是门学问呢!垃圾桶里是大有文章的呀!”  于是我跑到桶前进行我自己所谓的“伟大观察”,不料才一看,便忽然愣住了,接着大叫一声——非常的“无学问状”。  “什么事?”女儿问。  “啊!怪!你们看,你们看,这里丢着一盒凤梨酥的盒子,这盒子,照我看,是我们台湾来的人丢的!”  “场子里十几二十万人,有个从台湾来的人在里面并不稀罕啊!”丈夫说。  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觉得稀罕,就是觉得快乐,游园的感觉也不同了,而且,一直很没出息的念着:  “这个爱吃凤梨酥的人是谁呀?他们是旅行路过此地呢?还是长年住在北美?他们的凤梨酥是直接带来的?还是在唐人街买的?他们是几个人?是不是也带着孩子——孩子才是最爱吃凤梨酥的呀!”  我又想起自己少年时代曾多么喜爱这样酸酸甜甜的酥饼,如果有同学从台中来而敢于不带凤梨酥分享大家,我们一定把她怨个半死的。后来因为怕胖,总有二十年不去碰它了,但此刻,在加拿大的草原城里,我却切切的想起凤梨酥的好滋味来。  我以为自己看老外和看老华是一样的,我以为我早已养成众生平等观,及至身陷在碧眼金发的漩涡里,猛然看到一个遭人抛弃的纸盒,才老实承认自己对自己族人的依恋有多么深。  顾二娘和欧基芙  “这块砚台和别的砚台不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导览小姐停下来,让我们看看灯光下那幽玄生辉的石头,“这砚台,制作的人叫顾二娘,女人做砚台,很少见的。”  我们都驻足省视那砚台,经她一说,果真看来有点女性趣味,想起吴文英的词“有当时,纤手凝香”,这砚台,也恍惚仍凝聚着三百年前那女子的芬芳手泽。  然而,它又简朴清雅而不见繁缛,石材也选得好,沉黑柔腻。论其色,不像矿物,而像最最深情的眉睫的颜色。  我对古玩不内行,以前也没想过“砚台皆系男人手制”的事。听解说小姐之言才猛然惊醒,原来“琢砚”的精工,本是男人专利——一切技艺性的传承本不包括女子,但这顾二娘怎么会有这手手艺的呢?  “她丈夫早死,没孩子,侄子又小,只好她接手来做。”  对,因为接手,所以有了手艺。  顾二娘的侄子后来长大了,技艺已成,便入了宫,奇怪的是顾家有几代琢砚高手,但留名砚史的反而是这位媳妇。大概高手必须入宫,入宫以后,就失去了草莽性格,处处要揣摩王侯的品味,反而绑手绑脚,不及这顾二娘,于悠闲自在中,深得石趣。  令人低回的是“她丈夫死了”那句话,让我猛然想起前些年谢世的美国女画家欧基芙(Georgia O’Keeffe),她早年跟着摄影家丈夫住纽约,后来,丈夫死了,她搬到新墨西哥州的圣塔菲古城。面对西南部的漠漠砂碛,她重新定位属于美国本土的风景,一直画到九十九岁才死,生命力真是旺盛惊人。  顾二娘和欧基芙用传统社会眼光去看都是“苦命女子”。但事实却不然,她们的生命遭此一劫反而一空依傍而独立自主起来。  顾二娘是出生于十七世纪末的人,欧基芙则出生于十九世纪末,顾二娘一生雕琢砚台,欧基芙则跑去画荒原上鲜花和枯骨交错的生生死死。她们原来都可能穷愁一世,但她们却都活得光鲜耀目,熠熠逼人。  我再三看橱柜中那精致的砚台,沉实细腻,阅过三百年间的兴亡,而依然安娴贞定,不禁为那一小方的美丽而目驰神授。原来巴掌大的一凹石砚里亦自有它自家的宇宙大化,风雷沼泽,亦自有其春柳舒碧,蒹葭含霜。啊!这令人思之不尽的顾二娘。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张晓风的散文不但讲究文白交融,也有兴趣的酌量作西化的试验,不但讲究人情世故,也有兴趣探险想像的世界不但回忆大陆,也有兴趣反映台湾的生活,探讨当前的现实。欣赏古典诗词,但也乐于通用现代诗的艺术,来开始新散文的感性世界。  这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毫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  ——余光中  她集学者的渊博,诗家的灵慧,哲人的睿智,宗教的悲悯于一身。她敢于涉笔丑陋,不再唯芙是骛,而是美丑并举。小说、电影、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都纳入了她的视野,促成了她观察事物的新感性。她的散文有诗的节奏,戏剧的对话和冲突,绘画的色彩。还有虚构的小说技法,形成了多元的集大成的美感。  ——徐学


编辑推荐

  张晓风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市井琐事中自有骨气奇高,不使感性沦为软性;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水域。晓风散文中,人物林林总总,职业、地位、年龄都迥然不通,既有可以相与出尘的名士大儒,也有只有居家过日子的柴米夫妻。晓风在他们的身上捕捉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撒播的灵光与风采,传递的是民族文化再生的信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那夜的烛光 PDF格式下载



张晓风的散文是没得说的,喜欢了多年了。这次重温是为了带侄女体会经典的品质和境界,不过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再读,与年少时又是别有一番感悟的。


张晓风的散文真的很值得看,很细腻。


张晓风的书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很喜欢,住着经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到文章之中,小中见大,平凡中见真情,非常人可比。


很喜欢张晓风的作品


张晓风的书我都在收集,每次看都深入心里,总想要把她的书全部收集。


喜欢张晓风的文风,值得耐心细看


张晓风的文字总能给予我生命的能量。


由《不朽的失眠》喜欢上张晓风的文字,温婉平和却不失思想深度


一直很喜欢张晓风的书


替媳妇定的,从反馈信息来看,媳妇很喜欢张晓风的书,内容很不错。推荐一下


短短的一页散文,写出了孩子的纯真无邪,童言无忌,从喜欢台风说起,到喜欢停电,又到喜欢蜡烛,其实都不是,而真正喜欢的是,因为台风,因为停电,因为点起蜡烛,妈妈称赞烛影里的她象位小天使,是喜欢妈妈的称赞。写出了妈妈从开始的误解,到看到自己几年前不经意的一句称赞,竟对孩子有这麽深影响,以至让妈妈深深的感动。这篇散文通过区区几白字,让母女之间的深情,妈妈对女儿的爱跃然纸上。


很温暖的一些散文,很平常的事情很朴实的感情,文字不错!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


因为喜欢她的散文,已经买了她的第三本集子了。好看,喜欢。


一直想把她的散文集都集齐!喜欢她细腻含蓄的文笔!


晓风的文字很轻盈,感觉有点在时间之外,其实一切都在时间之内。


很多小小的篇章,溢满了做母亲的爱,溢满了童真与善良。从母亲的爱出发,爱孩子,爱一草一木,爱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爱文明的亘古爱文明的创造者与传承者。即使,只剩下黑暗里的一星烛光,而那夜的烛光,依然辉照出母亲的爱——和爱的母亲。


一直很喜欢张的文字,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经她一描述,便生动灵活起来。有时又不乏幽默俏皮一把。基本上她的作品都会买,经得起再三阅读。


那夜的烛光,那夜的回忆


文字读了很亲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满满的幸福感!


这本书是我之前在图书馆看的,写的非常非常好,给人心灵的启迪,特别喜欢,想反复读,拿来珍藏,所以买来了。


喜欢她细腻含蓄的文笔,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适合一家人美美地暖暖地读!


为儿子买的,适合初中生读。


非常不错,令人受益匪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挺好的 经典 她的书味道浓郁 值得回味


包装不太好,适合小学生、初中生看。很温暖。


书的质量很好,送到速度不慢,很舒服的纸张。


整个寒假中,孩子只要有空就拿起这本书看,内容易懂,语句优美是关键。


一下子给孩子买了好多本,这本是买给自己的


感觉清新自然。


这本书是一口气看完的,个人比较喜欢


送来的时候没有包装,东西还可以,跟书店的差不多吧


适合当作文素材


女儿的课外阅读赏析很有用


细腻的文字


跟大家推荐


跟买的其他出版社买到文集相比,这套书显得糙了点。


很满意,文集类的,很不错。


心灵的启迪与感动


这是刚上初一的女儿最喜欢的一部


封面很漂亮,内容也不错


素雅的封面让我一见倾心,里面的内容让我特别感动。


喜欢这种风格,值得一看.


很多朋友告诉我,说自从工作后,除为应付职称考试以外,没再看过书了,咱们当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承诺还算数吗?


嗯哼嗯哼嗯哼。


喜欢张晓风的散文,喜欢那种感觉


封面是绿色的,送给朋友的,她一直很喜欢张晓风的文字


万古乾坤,扫云拭雾,卧月眠霜。从古到今,一点点我们指尖流逝的生活,被她用笔记录下来,一开始讲的是孩童的天真之语,我更喜欢后面的散文,大部分文章写得多很不错,文字很细腻!


那夜的烛光


《影子里的中国》很旧很旧,多买了一本准备送人了,这个样子不知道怎么送了,其他的都好。


照亮夜的黑。


文字细腻清新,很感动。


延续了台湾女作家的温馨婉约,读后令人心里暖暖的,很舒服


文字优美,从小事讲起,娓娓道来,非常闲适。


轻松的感觉


又和以前的买过的书是重复的内容,期待新作品。


坐在床上读着这样的书,真是一件快事。


封面变成绿色,书的内容还可以


其中漏装订了有十几页,正是关键的那篇那夜的烛光,买回来翻开一看,竟然找不到这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