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自由与荒凉

王鲁湘,凤凰书品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2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鲁湘,凤凰书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知识分子总是一个时代最敏感、最直接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所以,没有知识分子说话的时代无疑是一个悲哀的时代。以此观之,20世纪的中国是何其幸运,抑或何其不幸?从时局危脆、民悬于线的晚清,到思潮迭起、风云激荡的民国,再至天下一统、吐故纳新的新中国,无数知识分子在其中历经淘洗,或 被拣选而成为旗手,或被遗弃而抱憾终生,或为保命而委曲求全,或为尊严而宁愿赴死……
大变局之下,没有一个知识分子能置身事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误读的历史深处,追随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林语堂、陈寅恪等几代知识分子的足迹,重读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艰难抉择,还原其不为人知的个人记忆和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

《文化大观园》
凤凰卫视中文台文化栏目,由著名学者王鲁湘主持。栏目本着“雅文化俗,俗文化雅”的宗旨,以专访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关注中华文化的大历史、大人物、大事件和新发现,并以最雅俗共赏的方式探究文化底蕴和精髓,带领读者进入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王鲁湘
王鲁湘,1 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入读湘潭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2001年至今,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自由与荒凉 PDF格式下载



  15.刘备
  一直心怀天下,前半生却奔波劳苦,本来英姿飒爽,到赤壁熬得白发满头,那句“坟头再小,我占住了也是一座山”真得挺震撼我的,为争天下,两个女儿和糜夫人皆死于战乱,后来的夫人还跑了。到最后,两兄弟相继归神,自己大败,悲痛而终。
  不过刘备实现了从商人底层到九五之尊的飞跃,磨难之际又总有一干忠义的兄弟、朋友追随,总的来说不算最惨的。
  
  14.陈登
  身负杰出超凡之才与匡靖天下之志,能打败孙策,却无以施展,因为才能与刘备的交情,就被曹操怀疑。
  不过陈登毕竟留下了一世清名,得到伏波将军之名号,不是最悲哀的。
  
  13.娄圭
  也是聪明绝顶的人,可惜几句话把他害死了,一身抱负从来无以施展,当了将军连兵都没有,曹操还说什么“愚兄从不因言语生怨”,最后就因他的口头禅弄死娄圭。娄圭在这乱世与朋友间都无法互相信任,也有够惨的。
  
  12.秦宜禄
  很好理解,一个乱世中的小人物,昔日有点风骨,后来在乱世中滚打摸爬,夹在大人物间那个也得罪不得,为了活下去不惜以妻子取媚上司。
  不过,“脚下的泡都是自己走的”,他的死他本身也有原因。
  
  11.董卓
  想做霍光,却做了王莽,留下千古少有的骂名,跟人推心置腹,结果曹操、吕布、王允、周毖全反了他,不过他也是自己屠杀人民不会理政,有自身原因。
  
  10.徐佗
  可以说是曹营资历最老者,要说跟曹操认识的时间,可比元让、妙才,头脑精明,针砭曹操之政有理有据,可惜曹操不用又有什么办法?受屈被打后,在官渡之战中妄图刺杀曹操,只是为保命,又何异于许攸?他的品行胜过许攸,惜乎保命不成,反而死于许褚之手。
  和秦宜禄一样,是乱世中的小人物,品行却远胜秦宜禄,刺杀曹操,是利益使然,他却不似秦宜禄没皮没脸,还颇有能力,却永远是公门小吏,固然能力逊荀彧郭嘉太多,但即使只看资历,也当是一掾属。
  
  9.郗虑
  在祢衡那一章其实也算出彩,那么多名士鸿儒,却只有他能接住第一句,但道义有亏只能败下阵来。与孔融仅是意气之争,却被曹操利用,不得不屈于权势,满腹经纶不得施展,最后自己看不起自己,在历史甚至演义上留下骂名。
  无心为恶,恶不当罚啊。
  
  8.孔融
  真正为了汉室的人,一直相信曹操,对曹操热情却总被感到厌烦,但他仍然为曹操招揽名士,写诗以称赞曹操,儿子死去,却被一个“不孝”治罪,,这真是莫须有之罪,现在三岁小孩皆知孔融让梨。
  儿子一死,自己不久也被杀,临死前坦然慷慨作诗,震撼了曹操,无愧大丈夫!
  
  7.郭嘉
  有绝世之智,破袁家有不世之功,因为品行不端,永远只是个祭酒,三十多年没有一点美好的回忆,如同生活在不见天日的黑夜之中,美好永远只在明天。为了曹操,一生只为曹操而施展才华。
  
  6.曹嵩
  其实,他心肠并不恶,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证明自己,养活家人,为此贪污,花钱买太尉,说来他只是一个有奸计、要面子的父亲,他想过平凡的生活,想避乱南方,应当享福之时却丧命刀下,乱世之中,他只想做个平凡的父亲,都难。
  
  5.张绣(王先生肯定读过三国志平话)
  壮烈的凉州汉子,勇武非凡,可他开始不过是为叔父而战,叔父死了,他只得茫然,与当年项羽何等相似!不同的是他虽无项羽之威,但他却能尽人之才,因此贾诩的才能大展,远胜项羽对待范增。就是贾诩擅自做主、私交外臣他也毫无怨言,又岂非一位君子?然而毕竟主公需要的是智谋政治,他当不了雄才之主,曹操私纳其婶岂是他之过?到头来所有人倒把曹操子侄之死算到他头上。他便一心立战功,死不卸甲,叫曹操知道,叫乱世知道他张绣不欠谁的。一生不该还的债还清,他撒手人寰。
  三国的世道,就是弱肉强食,造就张绣一生壮烈、一生无奈。
  
  4.荀彧&荀攸(就当玩了回三国杀,这对小叔大侄难分上下,这样题目就打错了)
  王佐之才,奇谋之主,一心以为辅佐了一位匡汉室之主,却陷入曹营不得脱身。祢衡骂曹操便连他们一起骂,他们两人何辜?而且祢衡无资格骂他们因为他无论治国之道还是用兵之才都差他们千里。呜呼二人生不逢时,若在盛世大唐岂不为萧何张良之亚匹?正若王先生所说他们反对曹操就是反对自己,而最为残忍的是曹操并不杀他们,而是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所欲振兴的大汉王朝被自己看重的“明主”亲手撕裂。骑虎难下,其实正是他们的情况。
  
  3.丁氏
  一个女人,能日夜操劳做针织女工不容易,能看着丈夫一门门娶而不吃醋也不容易,能照料他人子女如同己出更不容易。她与曹操共过患难,曹操却只知迎娶美女。卞氏、环氏、尹氏、秦氏。。。最终到了王、周二人她才忍受不住,自己有何错,曹昂有何错?但她对抗权势,换来的只有地位低贱、财产几无、枉费青春。。。曹操对不起她,可封建社会哪有给女子做主?
  
  2.曹冲
  古之神童,试问读者诸君何人在六岁时知晓政事?他不像郭嘉,郭嘉有奇才,却有钱有官有女人。他的日后本不会逊于郭嘉,留着丞相、三万户人口都是他的,老天偏偏给他个玩笑,天命不可违。陈登有御孙策之功,楼圭有筑冰城之策,虽未尽其才,却也给了后人智士的形象。曹冲呢?给人印象不过是个聪明孩子,却不像郭嘉、陈登有定天下之谋,这能怪谁呢?
  
  
  
  1.曹操
  说起来可笑,他本有匡国之志,最终走向了篡国之路,魏王之爵、丞相之职、冀州之强又给了他什么?钱用在篡国之路上了,一切亲人朋友先后离他而去,先是鲍信战死,再是父弟被害,然后陈宫反叛、张邈背信、典韦尽忠、丁氏翻脸、任峻寿终、袁绍离世、郭嘉病逝、永别王儁、醉杀许攸、误害楼圭、荀彧服毒、荀攸忧死、于禁降敌、妙才横死、王必殉难。。。儿子争斗不顾父,皇帝阴谋何怜臣?他得到了什么?最终情场、战场(汉中之失)、官场(称帝之梦)尽皆失意,他的奋斗得到了什么?无限荣誉?死后千古遭人骂。无尽财富?一生勤俭财何用。
  据说曹**的那天,曹丕就把大批美女弄进府气得卞夫人再不理他,连儿子都不顾爹死活,曹操,这一生也是悲剧。
  


   关于曹操的评价,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争议很久了。从古代的陈寿、裴松之到近代的卢弼、黎东方、吕思勉、田余庆、张作耀乃至柏杨与易中天,似乎没人能给予曹操一个准确客观的四字评语。早期对于曹操的评价褒大于贬,魏晋乃至唐初都是很仰慕的,宋以后的评价越来越低。倒曹的那一派,自司马光、苏轼开始就高喊着“篡国窃贼”的口号,渐渐占据主流地位,自毛泽东起也渐渐翻案了。
  在下固然不肯苟同哪一派的观点,但也自认无才以四个字去定义曹操。不过让我说说的话,曹操给我的印象是——人性化、人民化、人文化!
   先说人性化。
   政治这玩意儿是泯灭人性的,而曹操却在这个大染缸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性格,并使其不断突出,却也自相矛盾。很少有政治人物像他这样,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提及曹操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务实,他留下一句名言“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他明白“神马都是浮云”,力求在有限的一生中争取实际利益。这点不仅表现在他让名分与袁绍、不当皇帝等大问题上,甚至可以探索到个人生活方面。他提倡节俭,即使成为异姓诸侯王,所用的器具依旧不假雕饰的;汉末流行服武冠,插雉鸡尾,即便袁绍、崔钧一流的“愤青”也不免跟这个时髦,而曹操却觉得这种装饰华而不实、行动碍事,不带这种帽子。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坐而论道的精神,所以务实就成了高贵的品格。
   但这么务实的曹操,却也搞虚假做作的那一套。比如他每次想提高自己地位,总是要暗示朝廷去做什么,然后自己乔模乔样谦让一番,美其名曰“三让而后受之”,所以有人说他“不但窃国,连圣人之礼法都一并窃了”,也是有道理的。若是读过曹操的诗词,就会明白他从不缺乏浪漫与梦想,可是他追求的政治目标(所谓寒族地主阶级领导的社会)却是逆历史潮流的,当时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所以归根结底得出结论,曹操又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其实,我们每发现曹操一个优点,反之还能找到这方面的缺点。比如刚才说曹操提倡节俭,可是需知不少材料证明曹操饮食讲究,甚至自己写了一大堆各地美味鱼类的单子,他尤其爱吃鲍鱼。再比如说曹操平生以善于用兵自诩,甚至有理论著作《兵法节要》,但是他既有官渡之得又有赤壁之失。曹操宽宏,原谅过敌人张绣、张鲁,重用过叛徒魏种、毕谌;而他又残暴苛刻,逼死风雨同舟的荀彧、崔琰,处死了昔日朋友许攸、楼圭。曹操坦诚,与鲍信留下千载称道的友谊,甚至试图与刘备推心置腹;但他又狡诈,不惜以朝廷的名义去打击几度帮助过他的袁绍,借刀杀人害死了孔融、祢衡。曹操公正,棒杀宦官至亲,提拔执法公正的满宠;但他又袒护敛财无度的曹洪、作风不正的郭嘉。曹操敬君子,尊崇何夔那样的道德权威、重用毛玠那样的耿介之人;但他也爱小人,宠爱阿谀拍马的孔桂、信赖赵达那种专打小报告的校事……总之我们大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人性的矛盾化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搞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至于我个人认为,时代造就英雄、性格决定命运,我力求塑造一个不断自我进化的曹操,从一个人一辈子不断发展的角度去阐述我的文章。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小到大一成不变。
   因为人性化,所以人民化。
   中国的历史总爱把人塑造得平面化,特别是帝王将相。而曹操是立体的,他的性格多样化使人们耳目一新。因为他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有人情味,有小家子气,有小聪明,有小毛病。比如曹操有强烈的自卑感,他出身宦官家庭,所以总想摆脱污点,常搞自我炒作的事情。还有他因为搞女人(特别是屡次搞寡妇)弄得夫妻关系很僵,逐走了原配夫人,然后又跑到娘家拍着人家后背请老婆回去,这完全不像帝王所为。再有曹操这人总是护短,赤壁打输了他却说是自己放的火。
   这些小毛病其实挺可爱,使人们觉得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像是普通人。这在千古帝王中是极其少见的。
  
   最后更重要的,曹操是人文化的一个符号!
   曹操在他的诗《度关山》中开头就写到“天地间,人为贵”。这可是人文主义呀!而且比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更立意深远、更宽宏博爱。他把“天地君亲师”的封建道德抛到一边,先把人性树立在第一位。他倡导“唯才是举”是氏族社会发展过程中,寒族势力的一个大反弹,比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社会变革早得多。
   曹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大多数人都只是看到技术层面,说他的心机深重与胆大妄为。其实论心机他远不及孙权的老奸巨猾,论胆子他更不如刘备潇洒给力。他的伟大在于他创造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奇迹,营造一个寒族地主阶级治理国家的短暂春天(插一句话,应该说是他与诸葛亮在两个小国家里分别营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与诸葛亮殊途同归;而只有孙权是主动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是一个非主流性的短暂胜利!
   大多数历史学家人物曹丕颁布九品中正制度,标志一切回到封建正轨,其实如果读《三国志•何夔传》就会感到,曹操在晚年已经开始像氏族势力妥协了。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曹操虽然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最终还是像社会潮流妥协了……
   我之所以要写曹操,也是看中这一点。曹操的一生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自小树立梦想,去追逐梦想,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梦想,最后又被时代所淹没,进而“知天命”,只得“耳顺”。曹操的一生是我们真实写照。没有现实社会意义的东西我个人是没兴趣的,曹操的一生也是我们个人的一生。塑造超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梦想和生活中充当超人。
   从人性化到人民化,再升华至人文化,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