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太宗政变24小时

老克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

老克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唐太宗政变24小时:玄武门之变》内容简介: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最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以帝王家族内部的血腥屠杀开篇,以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收尾。这场政变筹划之细密,布局之完备,过程之惊险,都远远超出了世人的想象。李世民的两千名私人护卫,力克十倍于己的禁军,一举夺得大唐天下。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丑时正(凌晨1点整),李世民发动政变,带刀强闯长生殿,亲手斩杀了数名侍卫,命人将父皇李渊囚禁起来。
卯时二刻(约清晨5点30分),李世民埋伏在玄武门,一箭射穿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的脑袋,为自己腾出了太子的位置。
卯时五刻(约清晨6点15分),尉迟恭持械逼宫,三言两语将李渊生生气晕了过去,又逼迫几位宰相假传圣旨,立李世民为太子。醒来之后,痛失二子、自身性命也岌岌可危的李渊也只得接受既成事实,李世民如愿以偿登上了太子之位。
翻开《唐太宗政变24小时:玄武门之变》,看李世民深藏不露的隐忍和先发制人的决断。
海报:

作者简介

老克,原名董哲,2005年开始专攻唐史题材,遍查《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在史料记载中的诸多疑点之上,进行了大量比对和反复推敲,耗时两年,一点一点地还原出玄武门之变的事实真相,作出《唐太宗政变24小时》一书。

书籍目录

序章李世民构陷太子以争储位/1 第一章遭皇帝猜疑,李世民即将被废/11 第二章太子东宫设宴,李世民设计自饮毒酒/47 第三章突厥精骑来袭,李世民欲借机脱离京城/83 第四章李建成巧布局,李世民干将遭斥/114 第五章临阵替换禁军守卫,李世民控制玄武门/146 第六章李世民操控玄武门全局,杀兄囚父/182 第七章平定太子余党,李世民安稳政局/220 第八章虚张声势,李世民单骑震退百万突厥兵/250 第九章不计前嫌,李世民大力起用东宫旧人/286 第十章大局已定,唐太宗开创大唐盛世/323 尾声/361 附录一唐代政治体制简述/370 附录二玄武门人物最终结局简述/377 附录三镜鉴千秋——唐太宗与魏徵/379 后记/394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意外变故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太白金星再次于白日现于当空,立时间震动朝野。历来天象有变,往往意味着君主失德朝廷失政,不过历代大臣当然不会将责任向人主身上推。按照惯例,政事堂六位宰辅大臣纷纷上表自劾。然而三日之间主大凶的太白金星两次现于白昼,这等诡异事就连李渊也不能泰然视之。关于皇帝要不要下罪己诏一事,君臣七人在两仪殿议了半日,也未能有个结果。辅臣当中,裴寂、封伦和宇文士及坚决反对皇帝下诏罪己,裴寂称,“天象有责,是为政者不善政故,请辞尚书左仆射之职”,而萧瑀、杨恭仁两人则赞同皇帝下罪己诏以慰天下臣民。只有老成持重的侍中陈叔达低着头一语不发。直到天将迟暮,太史令傅奕的奏表终于由殿中省呈了上来。 这位朝廷天文星相权威的奏表极短,核心内容只有三两句,意思却极为明白浅显,只是,这意思却是皇帝君臣万万想不到也万万不愿去想的,“太白形于日侧,见于秦分,主秦王当有天下”! “朕还活着呢——”李渊怒吼道,一把将傅奕的奏表掷在了地上。他脸色铁青地站起身离开了御座,快步绕过御案,盛怒之下将丹墀上晚间照明的竖盏碰了一下,他随手抽出佩剑,挥剑将竖盏劈为两截,唬得站在丹墀之下的几个大臣面如土色,慌忙跪倒叩头,连呼“陛下息怒”。皇帝喘着粗气站在御案前,手中的宝剑斜斜指着丹墀之下,手在微微颤抖,额头上青筋暴现,沙哑着声音冷笑道:“朕身体康泰,有人就已经迫不及待了啊!好,朕今天就杀一儆百,给百官、给天下人做个样子看看!中书省着即拟敕,立刻将傅奕拿赴大理寺问罪,妖言乱政,形同谋逆,朕断然容不得他!” 陈叔达方才在罪己诏的事情上含糊迟钝,此时却第一个反应过来,抬起头挺直了上身肃容叫道:“陛下,万万不可!” 李渊凌厉的目光立时移到了他的身上:“怎么?你陈子聪要为这等乱臣贼子鸣不平?” 陈叔达沉稳地说道:“陛下,傅奕职在司掌天文历法星相,其所释天象或有确实差误,但不应获罪,况且傅某与秦王素无来往,此番也不似为秦王争储而谬解天象。陛下深思,若是傅奕党附秦王,陛下尚且健在,且春秋鼎盛,他在此刻上此奏表,岂不是要陷秦王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境地?他若是真的为秦王着想,怎肯出此下策?” 裴寂也叩头道:“陛下,自汉高祖以下,历代帝王无诛史官者。司马迁著谤书遗世,直斥汉武皇帝之非,汉武帝都没有诛杀他。当今陛下乃仁爱之主,怎能为此连一代独夫都不敢为之事?史官地位超然,自古便是如此,纵使触怒人主,亦不可轻诛。今日陛下盛怒之下诛杀太史令,将遗后世不尽之害……” 陈叔达点了点头:“陛下,裴相国所言乃赤胆忠心之言,纯为陛下着想,还请陛下雅纳!” 皇帝直着眼睛看了看这两位老臣,冷冷问道:“朕若是不纳呢?” 陈叔达抬头直视着皇帝道:“臣万死,若陛下一意孤行诛杀太史令,门下省将不予副署!” 良久,皇帝沉重地叹息了一声,苦笑道:“罢了,朕不做这个无道的昏君了!你们都起来吧,你们说得对,朕不能杀史官,不能给后世开这个例!”

后记

唐代初年的玄武门之变一直是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演绎对象,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一段始终笼罩在迷雾中的历史。目前可查的有关记载主要来自于《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然而这三部书对于这一事件的描写均太过简略,因此而产生的诸多政治悬疑就给玄武门之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按照惯例,历代皇帝不能调阅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而唐太宗却偏偏打破了这个惯例,作为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帝王,他这一行为本身符合其性格特征,然而却不可避免地给后世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极大难题。至少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就很清楚他所依据的《太宗文皇帝实录》当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部分并不全部可信,然而李世民毕竟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也是历代王朝和帝王所讴歌效仿的对象。因此经过一千四百年时光的冲刷洗涤之后,武德九年六月长安所发生的这场流血政变的真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仔细推敲的话,史书上所描写的此次事变过程当中存在许多疑点。所谓疑点,就是指一般被认为史书描述中不尽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按照史书描写,李世民直至最后一刻才在下属的劝说甚至胁迫下下定决心拼死一搏,然而其进入宫城伏兵临湖殿直至击杀建成和元吉的行动都顺利之极,中间似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根据((常何碑》的记载,李世民推荐常何出任禁军统领驻守玄武门是在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前后,或许当时李世民还并没有决定以政变模式登上皇位,但是很难想象他的这一举动是无意为之。另外,在政变发生当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个儿子全部被杀死,一个都没有逃脱,这一点是相当令人震惊的,因为根据记载,当时李世民手中兵力远少于宫府军,在没有事先周密部署的情况下,有那么一两个漏网之鱼是相当正常的。十个皇孙之中只要逃出那么一两个去,就会给李世民的善后造成极大麻烦,然而事实是,在政变发生当天,长安城里乱作一团,这十个皇孙却一个也没有逃走,乖乖留在城中被李世民的部下砍了脑袋。这个疑点太过明显,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史书所描写的情景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策划完美部署周密执行彻底的政变方略,正是在这个方略的指导下,秦王和他的追随者们才最终击败了宫府联盟夺取了政权。 还有两个小疑点,一个是东宫鸩酒案,另外一个就是政变发生时李渊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我确实很难想明白,李建成既然要对李世民用毒,为什么竟然没有毒死反而吐了几升血就没事了,转过天来这位食物中毒患者就在临湖殿生龙活虎地用一支箭结果了投毒者的性命。有一个很愚蠢的想法,即假如我是李建成,我起码能找到十种以上能令李世民当即毒发身亡的毒药;还有一个更加愚蠢的想法,假若我是李建成,作为名正言顺的太子,我根本没有必要去毒杀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劣势竞争对手,从而为自己引来一大堆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个故事里的李建成似乎显得略有些弱智,而在他身边辅佐他的人也似乎同时感染上了这种弱智症。 根据史书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当李世民在临湖殿诛杀自己的亲兄弟的时候,作为皇帝并且兼任父亲的李渊正在湖上泛舟。我怎么也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样的闲情逸致让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一大早就跑到皇宫的湖面上去划船,而这天早上他本来是安排了对建成元吉在昆明湖伏兵刺杀世民的重大刑事案件进行调查的。亲生儿子之间出了这样的事情,他居然还有心情去划船,而且是在早上六七点钟的时候,这一点实在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描述中的李渊不太像一个领导一方势力平定了天下的政治家,反倒像一个反应迟钝没心没肺的傻老头儿,就是这样一个傻老头推翻了隋朝并且兼并了各方诸侯开创了一个二百四十年的强盛王朝吗?面对这样的一个李渊,我开始产生了某种怀疑。 这本三十万字出头的书就是建立在以上诸多疑点的基础之上的。我毕竟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我所能够做的仅仅是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般道理进行猜测,当然,这种猜测并不要求准确,它所要求的仅仅是“合理”两个字而已。玄武门政变的结果是有明确记载的,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进行简单的研究,研究一下用怎样的方案才能够实现这个近乎于完美的结果。 另外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由隋代创立、唐代所完善的三省制当中竟然隐约有现代政权组织模式的影子。在唐代,皇帝的诏书被门下省的官员们涂抹得一塌糊涂甚至当场驳回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在学中学历史的时候曾经学过三省六部制,但当时囫囵吞枣,完全没有理解这个制度较之于之前的三公九卿制有何先进性可言。虽然这一制度的完整性后来被横空出世的一代女皇破坏掉了,但我还是被一千四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所创造的这一制度当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所折服。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我们以往所熟识的历史。 玄武门这个故事或许离奇,但绝谈不上精彩。要把一个并不精彩的故事讲出一点趣味性,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些戏剧化手法。在描述中我尽可能让故事偏离实际史实不太远,但是故事就是故事,它毕竟不是历史教科书,其中的时间偏差和事件、人物偏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我尽可能从正史的角度来描述这个故事,却终归还是没能撇开“戏说”的影子,就这一点而言,这部小说并不算是一部符合我初衷的作品。 历史小说的题材很难把握,需要扎实的历史功底和文字功底,而我恰恰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作为一个费了很大力气来讲故事的人而言,我只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我们的历史进行关注,认真地重新审视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好地开拓我们的未来。 我所写的,不是历史!


编辑推荐

《唐太宗政变24小时:玄武门之变》编辑推荐: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最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以帝王家族内部的血腥屠杀开篇,以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收尾。翻开《唐太宗政变24小时:玄武门之变》,看李世民深藏不露的隐忍和先发制人的决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太宗政变24小时 PDF格式下载



本书三十多万字 内容很多。虽说是小说。但每个事件都有具体的日期,很贴近真实历史。有些人物的话直接就是从史书上抄过来的,而且不少呢。我认为挺好。作者也在书中说了,毕竟是小说就要添加戏剧性的内容。尽可能不让内容偏离历史。而且这段历史有好多细节无从考证。史书中写的呢,又有一些疑点。所以这本书就把这东西考虑进去。以合理的逻辑写了出来。


作为一个资深唐粉我不得不说这套书真的非常棒,推荐所有的唐粉都来看看。老克的精心之作吧,纸张的手感也不错,整本书的装帧都很有历史感。故事一环扣着一环,一晚上就看完了。


老克在2006年出版《天下》,2007年9月出版《唐玄武门》,时隔六年,又出版《唐太宗政变24小时:玄武门之变》,遗憾的是,三本书的内容一模一样,老克,开始吃老本了。《唐玄武门》页数为398,《唐太宗政变24小时:玄武门之变》页数为404,看似厚了,但是《唐玄武门》的字是很小。《唐太宗政变24小时:玄武门之变》书后的三个附录“附录一 唐代政治体制简述 ;附录二 玄武门人物最终结局简述 附录三 ;镜鉴千秋——唐太宗与魏徵”和《唐玄武门》的附录“(一)唐代政治体制简述 ;(二)玄武门人物最终结局简述”几乎一致(多加了一个附录)。而且两书都有序章和尾声(内容一致,其中《唐玄武门》的序章叫“楔子”)。买过《唐玄武门》的就别再买了。


真实历史再现眼前。真的值得一看 .


读着很带感的历史小说,内容很厚重。老克属于比较踏实的那种历史小说作家


看完了这本之后了解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唐代官制、职官制度、历史名人等等,感觉非常值得一读,很长知识。


故事情节都很急迫,很有这一段历史的味道。


很喜欢,看完了一遍忍不住又重新读了一遍,每读一遍都能读出新的东西来。老克史学功底很好,有自己的历史观。


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就是书名搞的很现代,什么政变啦,24小时啦••••••不过,排版还是玄武门来的好,价格也便宜,才16.80元。内容完全一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