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徐志摩精选集

徐志摩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徐志摩  

页数:

457  

字数:

31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灵魂的冒险黄雪敏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谜一般的传奇人物,因为他的诗文,因为他的情爱,更因为他的“云游”。风云舒卷七十几载,当我们再次感受徐志摩的才气横溢,并面对世人对他的毁誉参半的评价时,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走进他矛盾杂糅、繁复奇特的世界,去感受他那颗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堕落中冒险的灵魂。缘起:“诗灵的稀小的翅膀”光绪二十二年(丙申)腊月十三(公历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保宁坊,初字森,小字幼申,谱名章。“志摩”这个名字,据说是有个志恢和尚在他幼时曾为他摩骨算命,并预言“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此话能应验,取志恢和尚摩骨之意,名其为“志摩”。硖石镇作为浙西的巨镇,居于水陆要道,交通方便,为米丝集散地,商业繁盛,人民富庶。徐家的先代名为读书,实则经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继承并恢廓祖业,财力充裕又信誉卓著。生于这样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富裕商人家庭,徐志摩很早就接受了传统的教育,1900年入家塾开蒙,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成绩全班第一,有“神童”之誉。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1913年在校刊《女声》第一期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1915年夏,于杭州第一中学(原杭州府一中)毕业,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秋,由家庭包办,与当时金融界巨子张家璈之妹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在德国柏林离婚)。1916年秋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次年秋改入北京大学学习法政。1918年夏天,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随后赴美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进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学系)修硕士学位,开始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1920年秋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与陈源(西滢)、英国作家威尔斯等人相识,开始对文学产生出极大的兴趣。1921年结识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后经英国学者狄更生介绍,以特别生资格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康桥,从此成为徐志摩人生新的起点。“为要寻一个明星”抛却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头衔,徐志摩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散步、划船、抽烟、看闲书……过一种实在而惬意的生活。他在康桥受到了深刻的熏陶:“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在康桥,在康河边上,石上的苔痕、败草里的花香、水流的缓急、水草的滋长、天上的云霞、新来的鸟语……让他的心灵得到深层的荡涤,他寄情山水,倾听自然,康河的灵性默默地滋养了他的胸襟和情怀,建立了他崇尚自然的自由理想。他一再强调“我只是自然崇拜者”(《鬼话》),“大自然这部书,真乃最伟大的天工之书”(《话》)。所以可以“山居”、“独行”而不带女伴,可以野游而“不带书”,只要以一颗赤子之心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在康桥,徐志摩一面沉醉在“康河的柔波”里,一面与英国的作家学者们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他认识了狄更生、罗素、曼殊斐尔,他们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对年轻的徐志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与曼殊斐尔交谈的“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曼殊斐尔》),更激活了徐志摩的艺术触觉。他在英国接受了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熏陶,湖畔诗人的清远超脱、拜伦式的激情宣泄,使他萌动了诗心,形成了他的文学基调和审美趣味。正是从那时起,徐志摩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整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我的诗情真有些像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猛虎集〉序》)在康桥受着的这股“奇异的风”吹动了徐志摩的文学灵感,也催生、滋长了他的个性主义和理想主义。他在《列宁忌日——谈革命》中坦露过自己的思想:“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我相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我要求每一朵花实现它可能的色香,我也要求各个人实现他可能有的色香。”徐志摩信奉的就是这种注重性灵、要求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当他在1922年带着民主自由的思想、“康桥”式的浪漫激情和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共有的救国救民的愿望回到祖国时,他的理想主义却碰了壁,梦和生活之间的鸿沟阻滞了诗人的脚步。他同情那追着问坐在漂亮车上的“先生”要钱的小女孩(《先生!先生!》)、为三岁孩子的死而哭泣的农妇(《盖上几张油纸》)、在垃圾堆中寻找肉骨头的穷人(《一小幅穷乐图》)、蜷伏在街上要一些同情的温暖的乞丐(《叫化活该》);他听到了这“灰色人生”中“残废的,寂寞的灵魂的呻吟”(《灰色的人生》);他看到了现代文明掩盖下的虚伪、狡诈、猜忌、残杀等社会病象……国内的这种思想萎瘪现象激起了他的愤懑与羞恶。徐志摩不是一个躲在象牙塔内吟风弄月自怨自艾的诗人,在思想陷入极度的矛盾和苦闷的时候,他一次次地剖析自我、剖析社会、攻击龌龊的政治(《自剖》、《再剖》、《求医》),急切地想给社会开出医治的药方。虽然他的大声疾呼更多的是一种“纸上谈兵”,他向往革命却又惧怕血腥,他对中国社会的隔膜造成他思想上的偏颇和挣扎,但终其一生,徐志摩始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战争持否定态度,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表示同情,在反对专制、愚昧,提倡个性解放,介绍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上无不尽心尽力。就算是在最痛苦的日子里,在实际生活的重重压迫下,徐志摩仍然“并不绝望、并不悲观,在极深刻的沈闷的底里,我那时还摸着了希望”(《秋》)。胡适曾经这样评价徐志摩:“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胡适《追忆志摩》,张放、陈红编《朋友心目中的徐志摩》,百花文艺出版社。爱、自由和美,就是他毕生追寻的“信仰”。在这单纯信仰和残酷现实面前,理想主义诗人表现出对立性的两面——敏锐激烈的批判和倾心倾情的赞美。他立在绝望的边缘唱出了希望的歌:——“为要寻一个明星”!这“明星”高悬在头顶,“黑绵绵的昏夜”遮蔽了它的光明,虽然只有一匹“拐腿的瞎马”在荒野中无望地奔跑,马鞍上的“骑手”却仍要“向着黑夜里加鞭”!直到“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诗人追寻“明星”的努力在炼狱般的受难中转化、升华为一种义无反顾地献身的壮美。徐志摩的诗文始终燃烧着这种夸父追日般的理想激情,又浸透着勇武而痛苦的追求精神。他在《海滩上种花》一文中赞美儿童“浪漫的天真”,颂扬这“真”“有的是永久的生命”,鼓励青年“尽量在这人道海滩边种你的鲜花——花也许会消灭,但这种花的精神是不烂的!”他的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他要用文字在现实的世界之外独创“别一个世界的愉快”(《〈猛虎集〉序》)。“诗人也是一种痴鸟”徐志摩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落笔就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又在《落叶》中说:“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一生,从没有虚伪地掩饰过自己的感情,对亲朋好友、对社会世象都是如此。他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在苦闷痛苦的时代悲哀里释放自我,借着他的诗文实现自我,在艺术的天地里用他特有的形式,痴心地反复咏叹对爱的追求。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长久地为世人所羡慕,又不断地遭世人的非议。在五四时代,包办婚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当时的鲁迅、胡适、陈独秀、郭沫若等人都不例外。徐志摩为了纯洁的理想的爱不惜掀起极大的家庭纠纷,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在当时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罕有仅有的。而他带有狂飙突进特点的个性主义和他的情诗,特别是他和陆小曼恋爱、婚姻过程中的书信日记(《爱眉小札》),在当时成了对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的有力挑战。茅盾就曾指出“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看,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茅盾《徐志摩论》,顾永棣编《徐志摩诗全编•附录》,浙江文艺出版社。徐志摩有将人世间的爱情绝对美化、绝对神圣化的倾向,他理想中的浪漫的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朱自清曾经有过精辟的分析:“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像着自己保举自己做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所以他在情诗中充分地表达了对于理想的恋爱对象和美好的爱情品质的颂赞和追寻。或许就是从徐志摩开始,诗人们把情感的反复咏吟当成了合理的正常的追求,而不再把叙述和说明当作唯一的目的。在《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苏苏》、《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半夜深巷琵琶》等篇中,诗人如怨如艾地诉说着对爱人的思念,对世俗世界中纯美爱情的向往,这是“为爱所煎熬,略返凝静,所作的低诉;柔软的调子中交织着热情,得到一种近于神奇的完美。”沈从文《论徐志摩的诗》,《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无怪乎朱湘要说情诗是徐志摩的本色当行。徐志摩的诗歌情感浓烈却不泛滥,形式灵活多变又显得节制简洁,他在押韵和长短句的处理上是很讲究技巧的。当时的白话诗坛深受胡适“作诗如作文”思维的影响,倡导“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诗歌创作朝着偏离了诗歌本体的“散文化”方向走,造成了诗歌的尚直白、少含蕴的滥情主义和感伤主义。以徐志摩和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有待“建设”的新诗。只有“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正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彻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所以徐志摩一直努力地翻译、介绍并亲身实验西方诗歌的格律和体式。他吸收了外国“商籁体”在循环往复中暗蓄着递进和变化的特点,又根据情感的轻疏缓急巧妙地安排句式的长短,不仅在外部形式上体现了抒情诗的匀齐和错落有致,更使诗作富于节奏感和内在的韵律美。他的有些诗,像《海韵》,在每一节的开头用相近的句式反复咏叹:“女郎,单身的女郎”,“女郎,散发的女郎”,“女郎,大胆的女郎!”“女郎回家吧,女郎!”“女郎,在那里,女郎?”悠悠地诉说了一个单身女郎在海边徘徊——歌唱——急舞——被淹——消失的故事。这种曲谱式的复沓变奏,缠绵悱恻,一唱三叹,意象和情感在出发、展开和逆回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加强,在抒情高潮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亡的惋惜之情。他们实验西方格律和体式的努力虽然不能完全纠正诗坛的散漫诗风,但“至少在当时起了一种澄清的作用,使大家认为诗并不是那么容易作,对创作应该抱有一种严肃的态度”。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从诗艺的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新诗格律化追求的意义,正在于把诗人的才情疏导向艺术的方向,使之转化为美的形式和韵律,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它帮助诗人控制情感和意义的运行速度,掌握形式和韵律的有规则变化,也给读者不断期待和寻觅诗意、诗美搭建了桥梁。正是在对格律的追求中,徐志摩从一个自发的诗人变成了一个自觉的诗人。但是,徐志摩没有闻一多那么精密,那么冷静,他有着自觉的格律追求却又不被格律所限制,他是在“诗感”、“诗意”的基础上处理诗歌的音节,从而获得一种基于言语本身的、节奏变化与感情起伏和谐一致的音乐美。比之前期《康桥再会罢》的散漫、平铺直叙,后期的《再别康桥》正是因了曲折幽深的意境、低吟回环的节奏、整饬的形式、周密的技巧和严整的格律而被一代代地传诵下去,成为名篇佳作。徐志摩的诗作正是在对音乐性的探索、在对格律的追求上显示了它对初期白话诗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茅盾所说的“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似乎更能理解徐志摩这个“末代诗人”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和意义。“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这是徐志摩在《自剖》一文中的自我表白。“好动”、“易动”,是徐志摩的突出特点,朱自清说“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让你觉着世上的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处在与外物的动态感应中,他的情绪也常常因此而起波动,这种“动”的意识一旦融入创作中,就会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个灵活开阔的视野。00徐志摩是带着诗人的情绪的狂放和个性的张扬闯进散文的园地的。作为一个诗人,虽然他生前身后都遭人诟病,但他的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早已确立。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说:“从前于新诗始终不懈怠,以柔美流丽的抒情诗最为许多人喜欢并赞美的,那位投身于新诗园里耕耘最长久最勤快的,是徐志摩。”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上海新月书店。茅盾虽然在当时尖锐地批评徐志摩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茅盾《徐志摩论》,顾永棣编《徐志摩诗全编•附录》,浙江文艺出版社。,但还是承认他的诗歌自成一格,而且在半个世纪后的回忆录中对徐志摩的地位做了相当的肯定。徐志摩的诗情、他的诗人的名头和由此引起的文坛的争端掩盖了他在其他文体上的成就。人们习惯于把徐志摩称为“诗人”,而认为散文只是他的一种副业。卞之琳在新时期对徐志摩的诗歌进行了重新评价,充分肯定了他的诗作思想上的“可贵”和形式上的“圆熟”,但却认为:“徐志摩在新文学史上作为散文家的地位似乎还有待确认。”“徐志摩被誉为‘富丽’的不少散文作品,固然也‘眩人眼目’,可惜首先就不成其为‘楼台’。”卞之琳《徐志摩选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其实,“不成楼台”却又“眩人眼目”正是徐志摩散文的魅力所在。他曾在《迎上前去》中说:“我是一只没笼头的野马。”他“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品格充分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中。他的散文是开放性的、流动的,是跑“野马”,常常将思绪放飞得老远,让它任意翱翔,再信手拈来,落笔成章。看似非常随意,不成楼台,实则是畅流不息、行云流水,自有一番风味和情调。梁实秋认为,亲切自然,颇有“闲话”的风格是徐志摩的散文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散文常常直接跟“你”对话,带“你”去领略康桥的美,带“你”去山中独居,带“你”返归自然、释放灵性:你要发见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见你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见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灵性),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我所知道的康桥》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翡冷翠山居闲话》作者悠悠道来,语气悠闲纡徐,从容自适,像是和多年好友在饭后茶余谈天说地,率性自然,惬意无比!而文章要写得这般“亲热”,却是一件不易之事,“必须一个人的内心有充实的生命力,然后笔锋上的情感才能逼人而来”。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选集•附录》,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梁实秋无疑是看到了徐志摩散文的内质之美。生命强力的震撼使作家内力充盈,思路开阔不羁,善于浑然忘我地抒写心中的世界、胸中的情思,在轻飘流利中带有冥思的气质。读徐志摩的散文,能在不经意的字里行间读出作家饱满高涨的文气,读出他与众不同的才华。他时而用欧化的长句,将文章的节奏放慢、拉长,时而用参差错落的短句表达热烈急促的感情,一张一弛,快慢相间,在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处制造了一种富于弹性的气韵,把读者的感受驻留在丰富的想像、撩人的情思和文本的旋律中。正是靠着这种充沛的文气,这种跌宕酣畅的笔势,他“可以把别人习以为常的场景写得奇艳诡异,在他人可能无话可说的地方,他却可以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并不觉其冗繁而取得曲径通幽奇岳揽胜之效”。“徐志摩便是在这里站在了五四散文大家的位置上。”谢冕《短暂的久远》(序二),《徐志摩名作欣赏》。徐志摩在散文的天地里酣畅淋漓地跑“野马”,他的文章看似潇洒随意,其实“永远是用心写的”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选集•附录》,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他在《轮盘》的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把文章当作文章写的一个人。”徐志摩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了“五四”时期灿若星河的散文创作,在散文的天地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友人叶公超、梁实秋等都对他的散文评价很高,就连当时的左翼作家阿英,也认为徐志摩的散文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进行评论。缘灭:“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从南京回北平,飞机飞抵济南附近党家庄时,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年仅三十五岁的徐志摩就这样在一场大火中“翩翩的在空际云游”了。徐志摩一生交游甚广,思想驳杂。他是一个一直“想飞”的人:“阿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想飞》)他向往云天外的世界,憧憬纯洁美好的生活。他一生都在梦想着“飞翔”——“飞,飞,飞,——你看,我有我的方向!”(《雪花的快乐》);他一生都在实践着他的“飞翔”——热烈地追求纯真的爱情、个人的自由和至上的美,激烈地批判黑暗的现实。“妄想在这流动的人生里发见一些不变的价值,在这打谎的世上寻出一些不磨灭的真,在我这灵魂的冒险是生命核心里的意义”(《迎上前去》)。他像自己笔下的“黄鹂”——“艳异照亮了浓密”,而当我们静着望,等候他唱,他却——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他飞了,不见了,没了——而我们,唯有长久长久地,借着他“如飞”的诗文,走进他的世界,走进他“灵魂的冒险”。

内容概要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托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徐志摩精选集(精)》是其中一册。《徐志摩精选集(精)》收录了传奇性的人物——徐志摩毕生的作品精选,包括诗歌《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月下雷峰影片》、《雪花的快乐》;散文《泰山日出》、《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闲话》;日记书信《爱眉小札》、《志摩书信》、《眉轩琐语》等。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以后,先后任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主编,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新月》月刊主编,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书籍目录

灵魂的冒险
诗歌编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我有一个恋爱
去罢
为要寻一个明星
沙扬娜拉十八首
残诗
石虎胡同七号
月下雷峰影片
沪杭车中
默境
叫化活该
她是睡着了
落叶小唱
雪花的快乐
康桥再会罢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语
偶然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客中
半夜深巷琵琶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墙
再不见雷峰
这年头活着不易
在哀克刹脱教堂前(Exeter)
海韵
苏苏
拜献
阔的海
他眼里有你
再别康桥
黄鹂
山中
一块晦色的路碑
生活
残破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云游
火车檎住轨
爱的灵感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灰色的人生
毒药
婴儿
散文编
印度洋上的秋思
泰山日出
想飞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
曼殊斐尔
鬼话
我的祖母之死
泰戈尔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济慈的夜莺歌
翡冷翠山居闲话
我的彼得
迎上前去
巴黎的鳞爪
契诃夫的墓园
吸烟与文化
我所知道的康桥
海滩上种花
天目山中笔记
求医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浓得化不开”(星加坡)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
《猛虎集》序
日记书信编
爱眉小札
志摩书信
眉轩琐语
创作要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同时顶要紧的当然要你自己性灵里有审美的活动,你得有眼睛,要不然这宇宙不论它本身多美多神奇在你还是自来的。我在巴黎苦过这十年,就为前途有一个宏愿:我要张大了我这经过训练的“淫眼”到东方去发见人体美——谁说我没有大文章做出来?至于你要借我的光开开眼,那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可是我想想——可惜了!有个马达姆朗洒,原先在巴黎大学当物理讲师的,你看了准忘不了,现在可不在了,到伦敦去了;还有一个马达姆薛托漾,她是远在南边乡下开面包铺子的。她就够打倒你所有的丁稻来笃,所有的铁青,所有的箕奥其安内——尤其是给你这未入流看,长得太美了,她通体就看不出一根骨头的影子,全叫匀匀的肉给隐住的,圆的,润的,有一致节奏的,那妙是一百个哥蒂蔼也形容不全的,尤其是她那腰以下的结构,真是奇迹!你从意大利来该见过西龙尼维纳丝的残像,就那也只能仿佛,你不知道那活的气息的神奇,什么大艺术天才都没法移植到画布上或是石塑上去的(因此我常常自己心里辩论究竟是艺术高出自然还是自然高出艺术,我怕上帝僭先的机会毕竟比凡人多些);不提别的单就她站在那里你看,从小腹接柽上股那两条交荟的弧线起直往下贯到脚着地处止,那肉的浪纹就比是——实在是无可比——你梦里听着的音乐:不可信的轻柔,不可信的匀净,不可信的韵味——说粗一点,那两股相并处的一条线直贯到底,不漏一屑的破绽,你想通过一根发丝或是吹度一丝风息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同时又决不是肥肉的黏着,那就呆了。真是梦!唉,就可惜多美一个天才偏叫一个身高六尺三寸长红胡子的面包师给糟蹋了;真的这世上的因缘说来真怪,我很少看见美妇人不嫁给猴子类牛类水马类的丑男人!但这是支话。眼前我招得到的,够资格的也就不少——有了,方才你坐上这沙发的时候叫我想起了爱菱,也许你与她有缘分,我就为你招她去吧,我想应该可以容易招到的。可是上那儿呢?这屋子终究不是欣赏美妇人的理想背景,第一不够开展,第二光线不够——至少为外行人像你一类着想……我有了一个顶好的主意,你远来客,也该独出心裁招待你一次,好在爱菱与我特别的熟,我要她怎么她就怎么;暂且约定后天吧,你上午十二点到我这里来,我们一同到芳丹薄罗的大森林里去,那是我常游的地方,尤其是阿房奇石相近一带,那边有的是天然的地毯,这时是自然最妖艳的日子,草青得滴得出翠来,树绿得涨得出油来,松鼠满地满树都是,也不很怕人,顶好玩的,我们决计到那一带去秘密野餐吧——至于“开眼”的话,我包你一个百二十分的满足,将来一定是你从欧洲带回家最不易磨灭的一个印象!一切有我布置去,你要是愿意贡献的话,也不用别的,就要你多买大杨梅,再带一瓶橘子酒,一瓶绿酒,我们享半天闲福去。现在我讲得也累了,我得躺一会儿,我拿我床底下那本秘本给你先揣摩揣摩…… 隔一天我们从芳丹薄罗林子里回巴黎的时候,我仿佛刚做了一个最荒唐,最艳丽,最秘密的梦。


编辑推荐

《世纪文学60家:徐志摩精选集》编辑推荐:徐志摩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的领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一个传奇的人物,一生如烟花绚烂短暂,却为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是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他的诗字句清新,想象丰富,意境优美,艺术形式整饬、华美,要求“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茅盾、胡适、闻一多等高度赞誉其诗歌的独创性,徐志摩去世后蔡元培亲自写挽联悼念。

名人推荐

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下去,独于志摩诗。——林语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胜利,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胡适圆熟的外形,配着谈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茅盾志摩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对情感体会的切实,这全是难能可贵到了极点。——林徽因他的诗,永远是愉快的空气,不曾有一些伤感或颓废的调子,他的眼泪也闪耀着欢喜的光。这自我解放与空灵的飘忽,安放在他柔丽清爽的诗句中,给人总是那舒快的感悟。好像一只聪明玲珑的鸟,是欢喜,是怨,她唱的皆是美妙的歌。——谢冕自己的另创一格的诗的散文。——赵家璧评徐志摩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张幼仪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网友评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徐志摩精选集 PDF格式下载



徐志摩是现代的大诗人,让孩子读一读,增加一些文学常识。


很喜欢徐志摩的诗。


内容排版方面都不错,都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既有散文也有诗歌!就是觉得封面有点花俏!


封面太美了太美了,买了这系列的好几本,这本是装帧封面最好看的,很喜欢徐志摩散文的曼妙笔法。


这本书囊括了徐志摩很多的经典作品超值了


最爱徐志摩,书是用来珍藏的!包装还不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徐志摩


很唯美的诗,很唯美的书,很唯美的书皮。物流也超快的!


浪漫的伟大的诗人、带不走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好诗( ⊙ o ⊙ )啊!


封面很漂亮 一拿回来就看了一个晚上 被这些诗人们间的感情感动


书在于精读,用感情去读,希望能读进作者的世界。


封面很漂亮 一拿回来细细的读了几遍,很受感动~~好好收藏着,以后给儿子继续学习


很优美的文章,很喜欢那种忧伤的情绪。很喜欢。


质量好,收集作品多。小贵


真的很超值,书皮特别好看


好东西,喜欢这个系列,物美价廉!


很喜欢,看了还想再看!


还没看,但是大体看看,我很喜欢


就可以用精美来形容,从形式到内容


很不错!价与货相等.但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书皮只是一张纸,幸好内皮还不错.


书的包装很好,纸张不错,内容经过选篇


没得说了,太棒了这书。


看了书之后更了解他 也很舒心


好书,值得一看,这类书要细细品味。


这系列印刷质量也很好,很精美,适合收藏


还没得读啊


封面很有韵味


额,书皮怎么是一张纸包着。。。。


嗯,还好,只可惜买了之后发现我大伯家有了- -


再别康桥让我早就想买徐志摩的书了.


很好看,值得一看哦。。。


很好,很不错,正版,孩子很喜欢的


内容丰富,封面精美,喜欢


真心超喜欢徐志摩,仰慕他的诗集好久了,就是买不到,这本超值呦


矫情的浪漫男人,美的流油~


徐志摩的作品真有诗意,适合朗读


看书的同时结合上网查询一些人物背景,感觉能融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帮朋友买的 肯定喜欢的。。当当的书一向很好


还没读,不过想来是极好的。


内容很好,最外面的封皮好,但字体、排版、纸质都不满意。


书本身很好,就是送货速度有点慢


书有点小。字体也很小。外边那层包装纸应该粘在书皮上吧,去掉包装纸书皮上竟然什么字都没有。


书的内容还不错,只是有些看不太明白……


应该多些诗 少点散文


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共买了26本,就这本还发错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待提高啊,换


书的质量一般,纸张比较薄,而且外面的封皮也只是一层纸,很容易就弄破,其他都还行!


内容喜欢,就是书角有褶皱


书是全新的还有原包装,包裹的包装也很好,值得表扬是物流,他非常准时地在我放学后才打电话


内容纯文字,很整洁,只是装订不够好,应该是盗版


徐志摩精选集


诗和散文的选集


著名文人


呵呵 经典就不用多说了吧


速度很快很效率 服务不错


喜欢这套书,浪漫的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