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法)罗曼·罗兰  

页数:

201  

字数:

255000  

译者:

陈筱卿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传世经典。它是描绘人类心灵的三份手稿,以激情文字谱写了三首英雄赞歌: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米开朗琪罗——个忧郁症患者,一个赋予岩石生命的工作狂,一个享受痛苦、舍弃欢乐的英雄;托尔斯泰——一个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安抚良心的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的是相同的成功与辉煌,它启示我们:人要勇于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不向困难痛苦低头。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音乐史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移居巴黎,189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考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归国后在法国

书籍目录

译序
贝多芬传
 序言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书信集
 思想集
米开朗琪罗传
 序言
 米开朗琪罗传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传
 序言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


编辑推荐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书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名人传 PDF格式下载



非常喜欢 --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主要是想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和孩子一起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大学毕业若干年后读完了这本“全国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图书”,其实买了很久了,只不过中学那会儿有点时间都用来学数学物理了,对暑期的书单以及读后感的作业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而且《名人传》的标题总以为里面讲的会是一些《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之类的内容。
  
  最近看完《傅雷家书》又翻起这本旧书,罗曼罗兰大师的视角果然不一样,与其说是名人传记,不如说是名人的心路历程。作者没有去展示伟大艺术家们的光辉成就,反而去剖析了三位杰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抗争。
  
  贝多芬偏执又傲慢,米开朗基罗怯懦又孤僻,托尔斯泰内心则时常充满矛盾与内疚,但是他们都具有对艺术与生俱来的热爱与执着,这点确实是天赋,学也学不来。
  
  所以归根结底,这本书是在说,人类历史上如此杰出的三位名人也都不容易,在如此苦逼的生活条件下,创造除了亘古弥新的艺术佳作。艺术天赋这种东西学也学不来,但他们生活中的苦难与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力确实可以激励一下碌碌无为又无病呻吟的孩子们。


  ps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我看的是老师给我们的练习里的
  
  第一:这本书的语言很有问题!
  我完全不懂他在说什么?是有一点点句子看得懂,莫名的觉得这根本不是中文,句子又长而且很令人费解,要思考很久。有种想撕了她的冲动!
  第二:题目很有问题!回答也令人费解《我老师给我们的题目,完全牛头不对马嘴》而且你回答回答吧,还用上大量无用的比喻啊,去你妹的!我的背好长的一段啊!
  第三:完全不考虑我们的感受!你们就不能给一些通俗易懂的么?一些可以理解些什么,而且比较有趣的么?
  吐血,崩溃ing


  本书的原著绝对算得上是一部上乘之所,但是对于陈筱卿先生的翻译实在是不敢苟同。
  译本中的病句比比皆是,在这些病句之中,转折、因果和承接等词汇随意搭配,任意使用,随便举个例,托尔斯泰传第十二章,“托尔斯泰因一种谦卑的基督教精神而非对他情感有所改变而坚持与之重归于好的”。首先,我不懂法语,但是欧化的长句在世界名著中是很多的,近代也有一些作家做过这样的尝试。或许罗曼罗兰本来就是以这样的语序写了这个句子,但是,翻译过来之后是多么地不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陈先生纵有移花接木之法,可也只做了倒执太阿。当然,阅读习惯不统一也很正常,比如《洛丽塔》中,有很多令人觉得不畅的句子,这是作者本身的叙述语言造成的。但是,最起码的原则是,你不能将之翻译成一个病句吧?(在《贝多芬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而且,在尽量符合原著语言的同时,照顾到本国人的阅读习惯,不是翻译这门学问永恒的话题?
  再如《托尔斯泰传》第十七章中,“十五年多前,在一篇撕心裂肺的痛苦的篇章中……”,“十五年多前”?这是什么语序?我不禁猜测,是不是法语中的“十五年”本身就是一个单词,才造成了陈先生的如此翻译。但是起码我知道在我国,没有人这样讲话的。再说十五多年前,是不是就是十六年或者十七年了呢?干嘛不直接写十六年前呢?还是说要表达一个超过了十五年但又没有达到十六年的时间概念呢?如果是那样的话,直接翻译为十五年前不就好了吗?有谁会计较几个月的时间呢?何况几个月本身就包括在十五年前这个时间概念之中啊。
  以上是一个挑剔的读者的挑剔的评论。还是那句话,翻译的人,首先不是要外语好,首先要优秀的是中文。


   罗曼罗兰的文笔不错,清新而充满激情。
   但是这部作品适合已经对三位大师比较了解(至少是对他们的作品)的人去赏读,然后读者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与思想的交流。我们可以去看罗兰对这三位大师的态度和认识,也可以看到他对他们作品的解读和品评。
   但如果你之前都这三位大师并无太多了解,最好不要先读这本书,不然当你以后去接触和深入那三位大师的作品时,有可能会因为罗兰对他们的评价而有了先入为主的姿态和眼光。这样当然会局限了自己的思想与视界。
   总而言之,正如标题所言,这是一部上层建筑式的作品,当你足够了解他们(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时,再来品读它吧~


  这其实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这部书的精神不能仅仅靠这部书的本身内容,要从那个时代,从自身情况和价值观出发,让一个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的人看完这部书是不可想象的。自身越强大越能感受到其精神的强大,正如本书所述“汲取伟人的精神为养料作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生来并不是一场轻松的享乐,而注定是一场沉重的负担。我无法肯定他写下这局名言时是否借鉴过其前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一生,但毫无疑问,此语一定是天才贝多芬的最好写照。
  
    一位对声音疯狂的音乐家却在其生命的黄金时段失去了倾听的能力,这带来的痛苦无异于一位逻辑学家突然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所以人们大概会说:他将会放弃他的生涯,郁郁而终。但我要告诉你,他继续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并且加以更多的投入,他以他无限的毅力,抵挡着命运的敲门!
  
    最近,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贝多芬作的传记,这本《贝多芬传》并不长,然而文学家的文字往往有巨大的影响力,罗曼•罗兰和傅雷使我更加了解了这位我钦佩已久的一代天才,并且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感叹。我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拥有贝多芬那样的坚定毅力和对梦想的永恒追求,那他的一生便会燃起更加旺盛的力量之火。
  
    L•贝多芬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德国波恩,并非出生于一个高贵的家族,而是一所旧房子的阁楼之上。他艰苦的童年并不像同为天才的莫扎特那样充满光荣的贵族气息,而是偶有悲伤和暴力。或许后人要感谢贝多芬的酒鬼歌唱家父亲,正是他为了开拓贝多芬的音乐天分而将其关于家中练习钢琴,虽然最终贝多芬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但是如果你明白贝多芬的独立奔放的天性,你便会知道他绝对不喜欢他的天才被控制在一个渺小的空间之中。贝多芬热爱自由、渴望友情,可是命运不停地给予考验,给予打击,十七岁就被迫成为一家之主的的贝多芬在童年受尽磨难,以至于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自然而然地,他走上了命中注定的音乐之路。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位于其身便永不退去。”罗曼•罗兰这样形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生中受到的最大酷刑,一七九六年耳聋开始折磨着贝多芬直至他死去。失去声音对这位音乐家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一八〇二年的贝多芬遗嘱内,他说,“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救的,我得过着凄惨的生活,避开我一切心爱的人,尤其在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他还写信告诉他的朋友表达他对生活的感叹与失意。但是他并没有倒下!在他给韦格勒的信中他道:“我却愿去命运挑战,只要可能。”贝多芬虽忍受着生活无尽的折磨,却敢于像命运发起挑战,这种毅力古来鲜有,他在这般痛苦、这般悲情之下,却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与逆境抗衡之力!在《贝多芬传》译者傅雷的文字中有他对贝多芬这样的评价:“耳聋,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毁灭,对音乐家而言是整个世界的毁灭,整个世界毁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贝多芬,他竟有这般坚强的斗志!
  
    不错,往往这个世界给予天才的是苦难的一生,而他们自己带给世界的却是无尽的荣耀。
  
    罗曼•罗兰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平静的的早晨偶有微风,但在空气中沉重的预感后,忽然巨大的阴影卷过,开始了悲壮的雷吼与不止的暴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正像他一生的倒影与写真。贝多芬情感鲜明、敢爱敢恨,原本他十分钦佩拿破仑,但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之后又不屑地评论道:“原来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正因他的这种高傲性格,他身边少有几位友人,孤独常使他苦闷不已。虽然他用他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斗争,但他也曾产生过牺牲之情。一八〇二年他在耳聋的折磨与他对音乐的执着的矛盾之下,他写下了遗嘱等待死亡,可是之后他还是活了二十五年,不错,贝多芬的强毅天性不能遇到磨难就屈服,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贝多芬就是这样,偶尔有消沉的意识之时,他便用他的强毅与之抗争,继而投入到他的音乐中去,在耳聋以后他便用他的恢弘想象、他的身体来创作音乐,用他的心灵去聆听人世间的理智与情感。他有太多值得人们去谦逊地学习,毫无疑问地,他比世上一些庸俗之人听到了更多的真实。
  
    可是再光辉的一生都有逝去之时,再灿烂的花朵也有凋谢的季节,死神终于在贝多芬不停地与命运抗争之时到来了。一八二六年十一月,他为他的侄子奔走前程归来,在维也纳病倒了。病中几月内他又以他运动员般的体格与病魔挣扎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明白一切已是徒劳。一八二七年一月三日他正式立自己的侄子为正式继承人。三月二十六日,经过三次手术的贝多芬终于在一场大风雪中咽下了他的最后一口气。
  
    他不止是人类史上最出色的音乐家,也是一股与命运抗争的英勇的力。罗曼•罗兰说:“一种原始力和大自然的其余部分接战之下,便出现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了《贝多芬传》和傅雷的《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贝多芬的一生给我我极度的的震撼,这是真正的、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他曾说,“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谁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如今他已离去二百年,但他的作品仍镶嵌着他的精神活于这世上,鼓舞人们战胜困境,追求梦想。我通过这本书对他产生了深切的钦佩之情,他的坚强使我惊叹,而最后他的死去,竟使我惋惜不已。我愿以一局真挚的话语,表达我对他的缅怀,并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的结尾:
  
    贝多芬的死,就如同一轮红日在碧海之尽落下,而那时海上的涟漪,正是他为世界盛开的生命之花。
  


  三位英雄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困惑时,曾伤心、绝望、彷徨过,可他们以其过人的意志力与精神力,越过一道道人生中难以甚至不可能越过的关卡,其间的伟大人格与高尚品质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读过这本书,你会发觉自己如被当头棒喝,从迷茫中清醒,从而找到正确的方向。


有傅雷的译本,只是你没有选择。


我们看的都是傅雷的,名著还要名家翻译,否则会大打折扣。


 贝多芬的死,就如同一轮红日在碧海之尽落下,而那时海上的涟漪,正是他为世界盛开的生命之花。
很美的意境~~


怪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