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鲁迅杂文选

鲁迅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2-1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鲁迅  

页数:

403  

Tag标签:

无  

前言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无论历史的文化筛选多么苛刻,即使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只保留一个人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也只能是他。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一八九八年他到南京求学,其间接触了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思想。一九。二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弃医从文,立志拯救国人的精神。一九○九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一九一二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一九一八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小说。同时鲁迅创作了许多被称为匕首或投枪的杂文和论文。一九二。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一九二六年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一九二七年到上海专事著述。一九三。年他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九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过《语丝》、《萌芽》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一九三六年鲁迅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纵观鲁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毕生笔耕不辍,为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一千万字,计有小说集三部,杂文集十七部,散文诗集一部,回忆散文集一部,一千四百多封书信,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翻译了十四个国家将近一百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了三十三部单行本,此外他还辑录、校勘古籍十八种。而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从数量上不难看出,杂文是鲁迅创作最多的文体。虽然鲁迅称杂文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但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繁荣,则是和他的创作业绩分不开的。他创作的杂文文体既吸收了英国随笔篇幅简短,绵里藏针,微而显著,小而见大的特色;又借鉴了魏晋散文“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文风,特别是继承了魏晋的骨力。而且对于杂文写作,鲁迅始终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又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以具有投枪、匕首般的锋利批判力的杂文抗争专制独裁,抨击兽行兽道,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鲜血,鄙视委琐人格,憎恶丑恶行径。因此他的杂文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登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鲁迅曾把自己的杂文统称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而他从小就饱览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又广泛地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思潮和文化,因此他观察认识人生、社会的眼光更为深邃。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为改变中国人的地位,唤醒中国人的意识,为中国人的思想革命、改造旧人、重建新人而努力奋斗。他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他指出国人不敢不能正视现实、正视人生、正视自我,因而自瞒自骗,互瞒互骗,且创造出种种瞒和骗的奇妙方法,结果只能是国民性愈来愈怯弱、愈懒惰、愈巧滑的现状;国人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在主性与奴性的转换之间,卑怯与贪婪尽在其中;国人无独立的人格,无独自的见解,无明确的是非,或有而不坚持,盲从,看风使舵,等等。鲁迅对于国民性的论述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在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里,他坚持从大多数人的生存利益出发,从中华民族的存亡出发,从国家利益出发,他勇敢的正视现实的结果,必然产生批判与否定的结论,而且是根本性的整体性的批判与否定。如《忽然想到》中强调注重实力,《圣武》中的关于新主义与中国的关系,《拿来主义》中指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习惯与改革》中对习惯的改革等等。但他批评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展开社会批评,更好地推动社会改革。他剖析、研究中国国民性的一系列的弱点、缺陷,心情是格外沉重的,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自信,他的热切的希望。人是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人。社会是现实的社会,是历史的社会,也是世界的社会。而不论是关于生命哲学的抽象思考,还是现实人生的切身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鲁迅并不特别关注生命的初始源头与终极目标的探究,他更关心的是生命过程。他反复强调,“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他从争取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出发,坚决地站在最大多数的中国人民的一边。他毫不掩饰对不关心甚至剥夺普通劳动大众的权势者的帮凶、帮忙、帮闲们的鄙视与嘲笑。鲁迅更注重人的精神现象、精神状态,物质的条件是生存的基础,思想、精神状态则显示生存的质量。立国先立人,救国先救人。于是他以全新的价值观念,向当时社会的反人道的价值观念系统发起猛烈攻击,对吃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进行最全面最有力的批判。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应从现在开始,从父亲做起的呼声,“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才能够培养教育发展成一个完全的人,即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尊严,自我的价值,懂得并能够主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从而改变国人的生存意识、生存方式和行为,换一种活法,从整体上提高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 鲁迅曾说,自己的杂文里讲的,“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墨写了下来。”但他所要说的具体的中国的社会、历史、人生之事,绝不是就事论事。他的杂文对植根于中国历史的中国现实、中国文明的批评,从“具象”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批评,具有普遍的意义,具有特别认识的价值,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读者也能从鲁迅的“个别”“特殊”之中,感受到其中的“一般”与“普遍”,从而联想到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一般”与“普遍”。如身份比小丑高,性格比小丑坏,没有义仆的愚笨,又没有恶仆的简单,帮主子作恶的同时又以向别人说主子坏话为退路的二花脸;自己当丑角,把别人也变成丑角的丑角,制造将屠夫的凶残化为一笑的丑角效应的丑角,即旧的新的“帮闲”们;再如惯于使用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什么也说了又什么也没说的不测法、模糊法、朦胧法、难懂法的“捣鬼们”。在读者的感觉与心目中,已经具体化同时又普遍化为各自生活中的某一类型的人与事了。改良人的精神比医治人的肉体更重要更迫切——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鲁迅虽然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但决不会把这种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位置。他说:“我是不相信文艺的旋乾转坤的力量的”,他坚持的是“文艺就是文艺”的独立价值,和文艺应当担负的改良人生和社会的严肃而重大的职责。而文艺所依靠的起作用的仍然是文艺的特殊性,即“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正是如此,才有鲁迅个性色彩鲜明,以真诚宏大的精神振奋和激扬中国人的精神的大艺术。经典文化的品格在于经得起历史老人的淘汰与时间之流的冲刷;经典文化的意义在于对民族成长的作用。相信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重读鲁迅,会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概要

鲁迅先生一生大约创作了约700篇杂文,五四时期,鲁迅的杂文大多围绕着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这一时代主题展开。他对科学民主的弘扬,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批判,集中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鲁迅的杂文具有更为广泛的时代和现实针对性。
《鲁迅杂文选》收入鲁迅杂文数十篇。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后改为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而已集》。 人称“文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广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有3个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书籍目录


我之节烈观
随感录二十五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四十
随感录四十八
随感录五十六“来了”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
随感录六十二 恨恨而死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咬文嚼字
忽然想到(一、二、三、四)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忽然想到(五、六)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杂感
导师
忽然想到(七、八、九)
论“他妈的!”
论睁了眼看
从胡须说到牙齿
十四年的“读经”
这个与那个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学界的三魂
送灶日漫笔
一点比喻
谈皇帝
无花的蔷薇之二
空谈
黄花节的杂感
老调子已经唱完
扣丝杂感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略论中国人的脸
小杂感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文学和出汗

太平歌诀
铲共大观
流氓的变迁
习惯与改革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宣传与做戏
风马牛
“友邦惊诧”论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今春的两种感想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观斗
电的利弊
从讽刺到幽默
从幽默到正经
听说梦
文章与题目
新药
关于女人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二丑艺术
“抄靶子”
谈金圣叹
经验
谚语
查旧帐
中国的奇想
豪语的折扣

“揩油”
爬和撞
帮闲法发隐
登龙术拾遗
上海的少女
上海的儿童

吃教
小品文的危机
喝茶
野兽训练法
难得糊涂
世故三昧
偶成
作文秘诀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上海所感
女人未必多说谎
捣鬼心传
“京派”与“海派”
北人与南人
运命
清明时节
论秦理斋夫人事
拿来主义
玩具
零食
隔膜
看书琐记
门外文谈
中秋二愿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说“面子”
随便翻翻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骂杀与捧杀
隐士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漫谈“漫画”
“寻开心”
论讽刺
“京派”和“海派”
论“人言可畏”
再论“文人相轻”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什么是“讽刺”?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名人和名言
几乎无事的悲剧
“题未定”草
逃名
杂谈小品文
拿破仑与隋那
白莽作《孩儿塔》序
“这也是生活”……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章节摘录

插图:晋名人皇甫谧作一书曰(高士传),我们以为他很高超。但他是服散的,曾有一篇文章,自说吃散之苦。因为药性一发,稍不留心,即会丧命,至少也会受非常的苦痛,或要发狂;本来聪明的人,因此也会变成痴呆。所以非深知药性,会解救,而且家里的人多深知药性不可。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的缘故。魏末,何晏他们以外,又有一个团体新起,叫做“竹林名士”,也是七个,所以又称“竹林七贤”。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饮酒。竹林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纯粹是喝酒的,嵇康也兼服药,而阮籍则是专喝酒的代表。但嵇康也饮酒,刘伶也是这里面的一个。他们七人中差不多都是反抗旧礼教的。这七人中,脾气各有不同。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阮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眸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结果阮得终其天年,而嵇竟丧于司马氏之手,与孔融何晏等一样,遭了不幸的杀害。这大概是因为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他们的态度,大抵是饮酒时衣服不穿,帽也不带。若在平时,有这种状态,我们就说无礼,但他们就不同。居丧时不一定按例哭泣;子之于父,是不能提父的名,但在竹林名士一流人中,子都会叫父的名号。旧传下来的礼教,竹林名士是不承认的。即如刘伶——他曾做过一篇《酒德颂》,谁都知道——他是不承认世界上从前规定的道理的,曾经有这样的事,有一次有客见他,他不穿衣服。人责问他;他答人说,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进我的裤子中来7至于阮籍,就更甚了,他连上下古今也不承认,在《大人先生传》里有说:“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然而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饮酒不独由于他的思想,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只要看有一次司马懿求和阮籍结亲,而阮籍一醉就是两个月,没有提出的机会,就可以知道了。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宋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现在自然更很难看得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嵇康做的(难自然好学论),却道,人是并不好学的,假如一个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饭吃,就随便闲游不喜欢读书了,所以现在人之好学,是由于习惯和不得已。还有管叔蔡叔,是疑心周公,率殷民叛,因而被诛,一向公认为坏人的。而嵇康做的(管蔡论),就也反对历代传下来的意思,说这两个人是忠臣,他们的怀疑周公,是因为地方相距太远,消息不灵通。但最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且于生命有危险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懿因这篇文章,就将嵇康杀了。非薄了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于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嵇康的见杀,是因为他的朋友吕安不孝,连及嵇康,罪案和曹操的杀孔融差不多。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但倘只是实行不孝,其实那时倒不很要紧的,嵇康的害处是在发议论;阮籍不同,不大说关于伦理上的话,所以结局也不同。但魏晋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形,宽袍大袖,大家饮酒。反对的也很多。在文章上我们还可以看见裴颇的《崇有论》,孙盛的《老子非大贤论》,这些都是反对王何们的。在史实上,则何曾劝司马懿杀阮籍有好几回,司马懿不听他的话,这是因为阮籍的饮酒,与时局的关系少些的缘故。然而后人就将嵇康阮籍骂起来。人云亦云,一直到现在,一千六百多年。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祟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祟奉也不过偶然祟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黩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现在说一个容易明白的比喻罢,譬如有一个军阀,在北方——在广东的人所谓北方和我常说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称山东山西直隶河南之类为北方——那军阀从前是压迫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便挂起了青天白日旗,说自己已经信仰三民主义了,是总理的信徒。这样还不够,他还要傲总理的纪念周。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里就可以说你反对三民主义,定罪,杀人。但既然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别法,真的总理的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就皱眉。好像反对三民主义模样。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还有一个实证,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天下的别人,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阮籍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竹林七贤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样的饮酒。阮籍的儿子阮浑也愿加入时,阮籍却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够了。假若阮籍自以为行为是对的,就不当拒绝他的儿子,而阮籍却拒绝自己的儿子,可知阮籍并不以他自己的办法为然。至于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有一次,他在家打铁——他的性情是很喜欢打铁的——钟会来看他了,他只打铁,不理钟会。钟会没有意味,只得走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


编辑推荐

《鲁迅杂文选(插图本)》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最新导读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纵观鲁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毕生笔耕不辍,为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一千万字,计有小说集三部,杂文集十七部,散文诗集一部,回忆散文集一部,一千四百多封书信,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翻译了十四个国家将近一百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了三十三部单行本,此外他还辑录、校勘古籍十八种。而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从数量上不难看出,杂文是鲁迅创作最多的文体。 《鲁迅杂文选(插图本)》为其杂文作品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鲁迅杂文选 PDF格式下载



虽然有些看不懂,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但还是努力体会最能代表鲁迅的这些杂文,发现鲁迅很有见地,针砭时弊,自然是那些浮躁的作家所无法比的,以前有一些名家不屑鲁迅的杂文,说是不成文体。但我觉得这些杂文蕴含着鲁迅对民族与国家批判式的爱,有着鲁迅在民族危亡时承担的责任。我们这些后辈要了解鲁迅,最好是读一读鲁迅一生写的最多的杂文。


看后才知道鲁迅的杂文品种之多,看后耐人寻思,书本印刷也很不错,让人捧在手中很有质感,再加之内容的完整总会让人心生惬意


买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是,书中有《我之节烈观》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两篇文章是在大一时期老师经常提到的文章。有人说鲁迅就是一条疯狗,逮着谁咬谁。但是鲁迅可以说是近现代史上的大家,他的作品应该多读。


看多一点鲁迅的文学对个人修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旧社会的腐朽 更是看到新文学渐渐蒸蒸日上的未来


鲁迅的文字永远那么犀利呢,喜欢


学校要求买的,需要写读书心得,是暑假作业。呵呵


质量高,正在看。


收录的挺全的


纸张柔软,握在手中很舒服的感觉,可能是封面用的纸比较柔和的缘故,比硬的封面感觉好。内容自不必言。顺便哆嗦一下:“‘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摘)。


纸质不是很好,但有好的内容就OK啦


书的质量很好,孩子很喜欢。在当当网上买书就是放心。


挺全的,珍藏本


其实鲁大师的书也未必各色难懂,像我这种文化水平不算高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呢,很喜欢!


受益匪浅,很深邃


书的内容不错。高中生应该读多点鲁迅


在这个没有了人性和热血的社会,读他的书,是一种心灵的洗涤。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