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傅雷谈美术

傅雷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傅雷  

页数:

30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傅雷谈美术》除选入《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这部专著外,并将散见于各处有关论及中西美术的文字,重新整合编排,编辑成“美术述评”、“画苑传真”和“美术书简”三部分。书简主要摘录于十七封致黄宾虹函,三封致刘抗函,以及八封致家兄函。“美术述评”且辑入了两篇佚文。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早年留法受罗曼·罗兰影响酷爱音乐,三十年代中期对中外音乐史已颇有研究,而时日愈长,修积愈深,音乐艺术上的造诣更见丰厚。其撰写的音乐述评、乐曲赏析,与傅聪及世界大师们的音乐通信,无不语中窍要,真知灼见。一部家书,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令一代代读者为之倾倒,长销不衰。

书籍目录

傅雷的艺术哲学(代序) 林臻美术述评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观画答客问 世界艺坛情报 《上海美专新制第九届毕业同学录》序 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 我再说一遍:往何处去?……往深处去! 没有灾情的“灾情画” 关于国画界的一点意见美术书简 与黄宾虹谈美术 与刘抗谈美术 与傅聪谈美术 与萧芳芳谈书法艺术画苑传真 塞 尚 刘海粟 薰*的梦 我们已失去了凭藉——悼张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序 第一讲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第二讲多那太罗之雕塑 第三讲波提切利之妩媚 第四讲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 第五讲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第六讲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礼拜堂 第七讲米开朗琪罗(中) ——圣洛伦佐教堂与梅迪契墓 第八讲米开朗琪罗(下)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 第九讲拉斐尔 ——一、《美丽的女园丁》……

章节摘录

书摘              没有灾情的“灾情画”  假如有一个剧本,标明为某幕悲剧或某幕喜剧,冠以长序,不厌其详的说明内容如何悲惨或如何滑稽,保证读者不忍卒读或忍俊不禁;然而你,我,他,读完了正文,发觉标题和序文全是谎言,作品压根儿没有悲剧或喜剧的气氛,这样一个剧本,大家能承认它是悲剧或喜剧吗?  打一个更粗浅的比喻。一口泥封的酒缸,贴着红纸黑字的标签,大书特书日“远年花雕”,下面又是一大套形容色香味的广告。及至打开酒缸,却是一泓清水,叫馋涎欲滴的酒徒只好对着标签出神。这样大家能承认它是一缸美酒吗?  提出这种不辨自明的问句,似乎很幼稚。但是原谅我,咱们的幼稚似乎便是进步的同义词。现实的苦恼,消尽了我们的幽默感。既非标语,亦非口号,既非散文,亦非打油诗,偏有人说它是诗。支离破碎,残章断句。orchestration的基本条件都未具备,偏有人承认是什么concerto——在这种情形之下,司徒乔先生的大作也就被认为灾情画而一致加以颂扬了。 “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已属司空见惯,“指鹿为马”今日也很通行;可是如许时贤相信马和鹿真是一样东西,不能不说是打破了一切不可能的记录。谈不到持论过苛或标准太高的问题。既是灾情画,既,牵不上易起争辩的理论。观众所要求的不过是作者。你我走进一个灾情画展预备看到些赤裸裸活生生的备受一番thrill的洗礼,总不能说期望过奢,要求太而司徒先生似乎跟大家开玩笑:他报告的灾情全部都,在他零零星星旅行印象式的说明上。倘使有人在画寻出一张饥饿的脸,指出一些刻画灾难的线条,我敢是画坛上的哥仑布,定是如来转世。因为在我佛的眼有情才都是身遭万劫的生灵。至于我们凡人,却不能毫无表情的脸庞上写了灾民二字,便承认他们是灾下关的打手,我们不承认是“苏北难民”一样。字说明绘画本是有害无益的。(中国画上的题跋是另。)画高明而文字拙劣,是佛头着粪;画与文字同样画蛇添足;画不高明而文字精彩,对于画也不能有起妙用。例如“三个儿子从军死,现在野葱一把算充第一恨死日本鬼子,第二却要恨……”那样一字一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古典的名句,“但丁”那样惊心动魄的标题,都帮助不了我们对作品物象遑论领会和共鸣了。“断垣残壁”,在画面上叫你没法是断垣残壁,“荒村”画的是什么东西,只有作者自没有深度,没有价值,可怜的观众只能像读“推背苦苦推敲那是山,那是水,那是石,那是村。“平价上随便什么题目,只要暗示群众的意思,对于画的本影响。“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可是悲天悯人的宗教单凭慈悲而成为艺术家。纵使司徒先生的同情心大得他那双手也是与描绘“寸寸山河,寸寸血泪”(司徒先生语)风马牛不相及。丢开灾情不谈,就算是普通的绘画吧:素描没有根底.色彩无法驾驭,(司徒先生自命为好色之徒,我却惟恐先生之不好色也¨没有构图,全无肖像画的技巧,不知运用光暗的对比:这样,绘画还剩些什么?  也许有人要怀疑,司徒先生“学画数十年”.怎么会连基本技巧都不会学好。其实学画数十年的人里面.有几个拿得稳色彩和线条的?凤毛轔角还不足以形容其数量之少.即以全世界而论,过去,现在,一生从事艺术而始终没有达到水准的学者,所谓arlioterate,多至不可胜计:不过他们肯自承失败.甘心以m1“。ur终身,我们却把年代和能力看做相等.听以才有这样“没有灾情的灾情画”出现:  又有人说:司徒先生此次的作品是三个月内赶成的,应该原谅他。他根本离开了绘画,扯到故事的态度和责任问题上去了。好,我们从以画论画再退一步,来就事论事吧.三个月的时间仅足一个摄影记者去灾区旅行一次.带回几卷软片:要一个画家去画这么一大批作品本是荒唐的提议,而画家的接受更是荒唐。这证明他比不懂艺术的委托者更轻視他的艺术.并且证明他缺乏做事的责任心。明知做不了的事,为什么要做:难道一个工程师会答应在几个月之内重造钱塘江大桥吗:难道一个医生会答应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一个大手术吗:倘说作者是为了难民而特意牺牲自己牺牲艺术,那么至少要使难民受益;可是把这些毫无表情的灾情画远渡重洋送到美国去展览,其效果还远不如把报上的灾情通讯摘要迄译送登美国刊物:由此足见真正的被牺牲者还是灾民,  还有一个费解的小节目:会场上有一张长桌.专门陈列着许多颂扬作品的剪报。不知这是为难民宣传.激发现众的同情呢,还是为司徒先生本人作宣传:若是后者.那末不但作者悲天悯人的利他主义打了折扣,而且对作品也是一个大大的讽刺 因为这些惨不忍睹的文章,实际只是“步作者原韵”,跟司徒先生的零星游记唱和,而并非受了作品本身——画——的感应。  我知道为作者捧场的人不过为了情面,吓,又是情面!为了情面,社会名流、达官贵人常常为医卜星相登报介绍。为何要让这种风气窜人文艺界呢?为了情面而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代价未免太高了吧?  [原载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三日上海《文汇报·笔会》]关于国画界的一点意见.  最近领导上很关心国画界的情况,特别是画家的生活.这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但仅仅从画家的生活方面着眼。未免仍是“团结照顾多,批评帮助少”,而且为了画家长远的生活打算,也需要发掘问题的另一方面:  谁都知道,文艺应当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画家的对象应当以工农兵为主。但问题就在这里:连西洋画家、漫画家,木刻家,对人体的掌握都觉得很困难,一般从事中国画的当然更无从下手了。  我国从宋代以后,人物画的传统逐渐衰微:元代的山水画以格调而论,固然迥绝千古,直可凌驾世界上最精彩的绘画杰作,但同时使人物画受了很大的打击:这个传统——从晋顾恺之到唐代的壁画,五代的周防,到宋代的李龙眠——到今日已成为绝响,无法继续了。今El的国画家再要从我们的古代大师笔下去学,非但不可能,即使可能,时间也太长了:最好的捷径是采取西洋的方法,一开始就用木炭画石膏,再画人体,然后画人像,画各种瞬间的姿势(西洋画室有每五分钟换一姿势。……

媒体关注与评论

傅雷的艺术哲学(代序)           林 臻  傅雷以翻译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在内的法国文学名著,以及少量英国文学名著享誉读书界。一般读者也因此视他为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其实这只是他较为显著的一面。随着《傅雷家书》、《与傅聪谈音乐》与《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出版,他的艺术鉴赏家的另一面,也连同他的广博的学识、深厚的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精湛见解,有如终于抹掉上面久蒙的尘土的水晶,闪现在我们眼前。  《幻灭》、《约翰·克利斯朵夫》、《老实人》、《艺术哲学》等法国文学名著的翻译,态度认真严谨,文笔则由于译者具有深厚的文学与艺术修养而流畅传神;傅雷对输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及拓展华文读者的视野作出的贡献,在现代中国众多的翻译家中,恐怕很少几位能够和他同排并列。但似乎也由于如此而令人惋惜:要是他不搞翻译工作,而以艺术理论研究或艺术批评为专业,他在这一方面作出的贡献可能更大。  现在我们只能以他的几部著作探索他的美学观乃至艺术哲学。               一  傅雷不惮其烦的训导傅聪“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次为骨乐家,终为钢琴家”(一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家书)。集品格与学艺于一身,他本身就是一个实际的印证。他的这种信条,显示两点:一是以儒家思想为依据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念,依旧为他所奉行;一是他要求从事任何一种艺术的人,不应只通自己的专业,还必须先通“立身”之道,还必须同时兼通自己专业以外的艺术。  品格包含情操与气质;个人高尚品格的培养,也就包含了高尚情操与气质的培养。从傅雷如何对傅聪的品格进行培养可见:培养来自多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必须竭尽可能的达到精微、深入的境地。基本而重要的几个方面是:爱国,民族意识,社会责任(属于情操),风度,情感,鉴赏能力(属于气质)。可能会有一些人认为,要一个专业艺术家去了解国家施行的政策,社会现象,南北朝的清淡风气,或对他分析东西方民族习性的差异,佛教与基督教本质的差异,杜甫、李白、陶潜等人的诗的特点,汉代砖画、荣宝斋木版水印、文艺复兴大师及毕卡索等人的艺术特点……之类的“题外话”,都是不切买际甚至多余的;其实只要他能领略并灵活吸取,这些看似和他的艺术专业毫无关连的事项,便自然而然成为他的品格的组成因素之一。即使像莫扎特那样世间少有、艺术细胞与生俱来的旷世奇才,也从德国童话、寓言乃至日尔曼文化,也从意大利戏剧以及拉丁文化各方面,取得有益于品格塑造的丰富营养。  自古以来的艺术家中,品格“分裂”——或者比较具体的说,情操与气质相左的事实也是时有所见的。一个情操卑劣、为人不齿的艺术家,罕有相当优秀的艺术气质。部分批语家便因此主张“不该因人废言,而应实事求是作出符合科学精神的批判。傅雷对此不以为然;自始至终信念一贯:品格完善是对任何一个艺术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                


编辑推荐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其学术专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论及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的艺术风格,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在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内附世界名画彩图近百幅。  本书除选入《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这部专著外,并将散见于各处有关论及中西美术的文字,重新整合编排,编辑成“美术述评”、“画苑传真”和“美术书简”三部分。书简主要摘录于十七封致黄宾虹函,三封致刘抗函,以及八封致家兄函。“美术述评”且辑入了两篇佚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傅雷谈美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