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

王纪卿 湖南文艺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湖南文艺  

作者:

王纪卿  

页数:

264  

字数:

28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动乱岁月,崛起群雄。胡林翼带兵缉盗,江忠源沙场建功;刘长佑游击丛莽,彭玉麟策马山中;曾国藩犯颜直谏,骆秉章守备湘中;罗泽南带徒授武艺,李续宾首练湘乡勇;鲍超打仗冲第一,王珍练兵有独门;洪秀全梦见上帝,冯云山传道造神;杨秀清装巫弄鬼,洪大全立国建军。风流人物,传奇人生。风起云涌撼潇湘,书生仗剑争乾坤。

内容概要

晚清,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朝廷维稳不力。在紧迫的情势下,咸丰皇帝破格从草根阶层中提拔文臣武将,于是一代湖湘读书人从乡野间崛起,左宗棠、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等人投入了保卫朝廷的战斗,而曾国藩、骆秉章、郭嵩焘等一班前朝的文武官员,也将接受战火的洗礼。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通俗幽默的语言,揭开了湘军将帅百战百胜、升官不断的传奇人生,全景再现了湘军金戈铁马的壮阔历史。

作者简介

王纪卿,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曾在凤凰卫视、长沙政法频道等多家电视台讲述晚清湘军的故事。主要著作有:《湘军》(上,下)《清末有个左宗棠》《血肉长城:血战十四年》《我是湖南人》,译著有《左宗棠传》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忧患天子
历史转型时期的新皇帝 001
沉稳就是力量 003
不可容忍的前朝重臣 006
强者的挫折是弱者的机遇 010
第二章 黔中干吏
乱世中的另类知府 014
治安别动队的长官 017
机遇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021
阅历即是资源 024
困窘只当是历练 027
第三章 新宁豪杰
新宁一地多牛人 030
谋勇双全的新宁举人 034
军功知县 038
嗜赌好色也能有为 043
第四章 兵戈大动
不是冤家不碰头 049
书生也有千钧力 053
总督屈驾请书生 056
狭路相逢遇知音 058
公安派出所长的后代 060
书生岂愿久从军 063
第五章 乱世圣贤
积极融入新朝的旧大臣 067
曾氏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 071
圣贤是这样炼成的 074
第六章 广西奇闻
第一号中央文件 080
只能枪打出头鸟 086
广西那边奇闻不断 089
第七章 湖南巡抚
如履薄冰的广东老人 092
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 095
名字如何决定命运 101
第八章 调兵遣将
五十步莫笑百步 104
起用前朝勋臣 108
临危受命的四川老将 111
广西的浑水深不可测 113
继续挖掘前朝勋臣 116
一个想当将军的四川兵 119
第九章 基督显灵
两个明白人 123
一个神秘的客家人 125
客家人的宗教组织 128
谜团人物洪大全 134
金田附近的战事 137
第十章 门户之见
战争筹码越加越重 141
冷静的头脑也会发热 143
团队精神的比拼 146
能臣难过做人关 150
第十一章 主圣臣直
老虎屁股何时能摸 156
直言须向亲信求 159
钦差肚量不如皇上 161
求功心切反中计 164
第十二章 乌江联手
一份丰厚的见面礼 169
赛尚阿投桃报李 172
狭路相逢勇者胜 176
罕见的同心协力 178
第十三章 起死回生
常胜将军惨败官村 183
战略性转折悄然发生 186
州城内的国家政权 189
第十四章 楚勇参战
官场智慧坏大事 197
严旨碰在棉花上 200
勇士不可貌相 202
第十五章 围师缺隅
难堪的静默 206
围师缺隅好突围 209
不可估价的战利品 212
第十六章 蓑衣渡口
小小劲旅带动全局 215
分裂的指挥系统 219
天象与国情 222
生死相隔的渡口 225
空有城墙没有兵 229
第十七章 湘乡练勇
湘乡勇团练的先驱 234
另一个创始者 239
尚武的理想主义者 242
一生坎坷的湘乡勇首脑 246
第十八章 得失湘南
绝处逢生是道州 251
运动战中的弱者 255
萧朝贵的先手 257
满人钦差淘汰出局 261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忧患天子  湖南童谣摘录: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打铁六,打铁六,六月不见早禾熟。(道光)  打铁七,打铁七,七个果子甜蜜蜜。(咸丰)  历史转型时期的新皇帝  道光三十年是清末历史上一条重要的时间分界线。道光皇帝的统治在新年伊始的时候突然结束,咸丰皇帝以人事大变更和军事大变革为特征的统治时期从这时发端。  新老皇帝的平稳交替,对于政治的变革似乎并无特殊的刺激。但是南方广东、广西两省几乎无处不在的造反活动,明显成为新皇帝改革先帝旧体制的诱因。  为了把广西的武装造反镇压下去,十九岁的咸丰试图重振大清征服者的雄风,但他痛苦地发现,无论他找来多么厉害的春药,都无法治愈清政府军政功能的阳痿。清军无法扑灭两广的造反大火,万般惊恐地看着对手在战争中变得强大起来。  新一届的大清统治者不得不承认,康熙和乾隆时代的强大武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单靠满人的力量绝对无力回天。经过剧烈的内心挣扎,年轻的皇帝终于放弃了救治满人痼疾的努力,试图依靠汉人来支撑摇摇欲坠的皇座。  然而,把武装交给汉人,是一个纵虎归山一般严峻的课题。重用汉人?咸丰脑子里每次闪过这个念头,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异族统治者的本能,使他凭直觉也能知道这是一种近似于自杀行为的人事安排。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清朝的列祖列圣,极少把军权交到汉人手中,而一旦交了出去,又会尽快地采用非常手段收回。  世祖顺治皇帝入关之初,下山东、克河南、进陕西、打四川、攻云南、扫平东南,都用皇亲国戚、诸王贝勒。那时政权尚未稳固,满人少而汉人多,满人的“天命”屡屡遭到质疑,这个以少制多的民族,不得不把军权紧握在手,靠武力来抹掉人们对大清皇权的蔑视。  康熙接过权力棒之后,发生了可怕的三藩之变,说明汉人是多么不可靠。多亏康熙神武,尽管战火遍及半个中国,但他靠着强大的武力,费时九年,终于镇压了叛乱。从此以后,三藩之乱的教训作为一种遗传因子,在大清皇室内代代承传。不论哪里有人造反,清廷派兵镇压,只会任命亲贵大臣为大将军,或称经略,另派一名参赞做副手。  康熙大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任命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为大将军,皇子胤褆当副手。接下来征讨策妄,胤褆做了大将军。  雍正皇帝再次征讨策零,任命傅尔丹为大将军。  雍正的儿子,伟大的乾隆皇帝,重振康熙的军威,出兵征讨达瓦齐,定北将军用了班弟,定西将军用了永常。接着征战霍集占,大将军一职选了兆惠。征战廓尔喀,征战台湾,大将军都是福康安。出征缅甸,帅旗由明瑞执掌。明瑞死后,傅恒继任,阿桂为副将军。两征金川,起初任命讷亲、傅恒为经略,再命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做副手。  咸丰的爷爷嘉庆皇帝征讨三省教军,任命额勒登保为经略,德棱泰为参赞。  这些为大清征战四方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显然都不是汉人。咸丰的祖先们一点也不含糊,几乎没有给汉人任何执掌兵权的机会。  乾隆的父亲雍正爷,为了增加内部争权的筹码,倒是为汉人在军界开过一丝门缝。可是谁都知道,他所任命的几名汉人大将军,结局令人心寒。雍正提拔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任命岳钟琪为参赞,到青海作战。两次启用张广泗为宁远将军,动武于准格尔,用兵于苗疆。结果怎样呢?岳钟琪横遭非议,几遇不测;年羹尧和张广泗功高震主,还以功臣自居,结果被皇帝诛杀。雍正亲手开了一条门缝,又亲手把门缝合严了。  且不说大将军不能由汉人来当,就连文职高官,也很少让汉人涉足。自满人问鼎中华大地以来,直到咸丰初元,各省督抚中,满人占了六七成。咸丰的父亲和爷爷,以及爷爷的父亲和爷爷,对汉人进入权力高层把关极严,他们的在天之灵,自然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够恪守这一组织人事原则。  这就是二百多年来的祖制,是咸丰企图变革时必然会害怕的紧箍咒。然而先辈的那一套在咸丰手里玩不转了。道光爷给儿子留下的军力,就跟糖人一样,遇到造反的烈焰立即熔化。咸丰喊天不灵,呼地不应。形势所迫,祖制是不得不破了。只要能保住祖宗留下的江山,咸丰豁出去了。  汉人和汉人武装在咸丰年间的崛起,直接带来了大清帝国在咸丰同治时期的中兴,同时导致了它在光绪宣统时期的迅速衰亡。在咸丰执政的十二年间发生的这种人事变革和军武创新,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历史的走向,无论怎样强调二者的重要性,都不会有过分之嫌。  咸丰打破祖制,重用分分钟可能转化为最大敌手的汉人官员,他需要勇气,需要魄力,更需要制衡各种势力特别是汉人权力的手段。他启动了晚清军政生活中的这个充满玄机的重大转折,使历史的车轮在汉人铺设的轨道上行驶了三十年,然后在他遗孀慈禧的主导下,发生了满人在军政领域的全面复辟,接着在汉人的无情打击下直接走向清朝统治的灭亡。


编辑推荐

  1.《湘军为什么这么牛》——最会说书的湖南人为您细说晚清湘军为什么这么牛  2.《湘军为什么这么牛》——国内首部通俗解读晚清湘军史的巨著  3.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揭开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荃、江忠源…等湘军将帅百战百胜、升官不断的彪悍人生之路,全景再现了湘军金戈铁马的壮阔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 PDF格式下载



看到此书前,我很担心作者在里面有太多主观的、时髦的发挥。看过以后,知道即使书中的描述是经过发挥的,那也是古人的发挥,因为作者的主要作用是广泛发掘史料、翻成白话文。

因为史料取自清政府的官方记载和官员的笔记,因此,不仅湘军而且对朝廷官员、绿营的记述都不乏溢美之词,尤其是描述战功的时候。对太平军总的来说是贬损的。成王败寇,这是难免的,我们也不能苛求古人。从各种方面的情况来看,“太平天国运动”都不像我们在学校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么正面。

真正可贵的是知识分子在乱世中仍能保持经世济民的理想。看这书很过瘾。


曾经看过王老师写的一篇关于左宗棠的文章,写的很好。
他这部湘军写的是 湘军群像图。
资料丰富 文风质朴 生动
值得阅读


湘军的代表人物莫过于曾国藩了,这本书囊括的很多湖南将领是我们没有仔细去了解的


一直以来,受困于教材对于太平天国的宣扬,我们忽视了湘军这样一个群体的时势造化;湘军的发迹史应该来说就是太平天国的血泪史;同样,对于湘军这样一个群体里面的方方面面,我们有了一个崭新的了解。不论是太平天国,还是湘军,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好书,一段值得去研究的清末历史。同时,大家是否觉得,这书中写的很多都是我们的现实啊?社会环境很差,但我们没有湘军。。只有跟老百姓作对的


很不错的一本讲述湘军,湘军的将领成长的历史。了解清朝没落的历史,累积的稻草压死了一头沉睡的大象。不要让我们堕落。。。。。


全书的风格很好,包装也不错,很不错的湘军历史


以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湘军的各位统帅和湘军兴起的过程,细节描写很多,有助于了解湘军的兴衰历程。


比《湖南人凭什么》一书写得更实在,更有服人的证据,不愧是一套宣扬湖湘文化精神的好书。


最为湖南人,看这本书就有中自豪感自然而然的升华,而且这里面的事件有的可以用到我的工作中,不错!!!!!!!


知历史,学伟人,担大任,成伟业。


写得倒是好,但有些东西并不能让人十分信服啊。写得有点多了,难道要混字数?


很不错的一本书,受益匪浅;发货速度也快,给个好评


看了,不错,


两本都买了,因为看了第一本觉得非常喜欢。


朋友在四川部队,之前以为春节快递火爆,肯定要很久才能收到货了,但是没想到朋友很快就收到了书,十分高兴。因为工作繁忙将这件事给忘记,特来补发评论。


我想收藏


我今天刚收到书呵呵非常超值有空放着慢慢看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宋神宗的这句赞叹之言,其实应验在了八百年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一批批的湘楚士子深刻的改变着中国的历史,而他们大出天下的开始就是从湘军起的。那个时代,朝中的新贵几乎大半都是湘籍人氏,而他们中的大半是从湘军这个地方武装中产生的,可以说湘军和后来的北洋军是中国近代史中产生大佬最多,影响中国最深远的军事集团。


本书以小说的方式,细节式地呈现了湘军成立之前与早期的故事,可读性强!!


湘军的成功不是偶然也非不然,完全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要表现湘军的强,最好的方式是表现对手的强,战强者而胜之者更强。

美中不足的是对对手太平军相应史料和决策考究的缺乏。
味道就是官方史料而已


看了一些,没读完。感觉作者写得还可以。
美中不足是太“爱国”了……清朝的腐朽没落懵懂无知大家都知道,连号称“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都曾给道光上表说什么“洋鬼子膝盖不会打弯”的无稽之谈,可见当时民智未开的程度。
作者开篇一味刻意强调英法“为了贩卖鸦片”挑起战争,又美化道光的简朴……有点太那个了:道光是简朴,但那是因为他脑残:5两银子一个鸡蛋的故事、3000两补裤子的故事、30两银子买根油条……都说的是他的愚昧,至于简朴和爱民,一厢情愿而已。
建议这书和《曾国藩》(血祭黑雨野焚三部曲),以及《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端木赐香著)几本搭配着看,能够比较客观全面。


书买多了,没来及细看,粗略看一下,感觉语言风格不错。


作者写得很好,虽然书名有像时下的快餐文化的影子,但内容没有跟风走恶搞、嬉笑怒骂的风格。写的很平实,值得提倡。


第一册被水污染了,有些脏,但不影响看。


内容还可以~!


叙事清晰明快,读起来很舒服


  有关家乡的人和事,读来觉得亲切,可是不是有些个演绎的成份,只是最会说书了。


乱世出英雄,湘军的领军人物的草根人生说明了什么?惟楚有才,却要乱世才能出现,这是值得处于当前这个时代湖南人深度思考的问题。
这本书我觉得一般,看不出湘军牛在哪里?堆砌之作······


还不错 ,买时也便宜, 包装不错


感觉废话比较多,起码五六本好写。书名纯粹噱头


也许是有了明朝那些事做标准,发现湘军这两本书差的太远了,人物一点也不饱满,都是死板的,数据也都是模糊的,一会儿四五百,一会儿二三百人,失望。另外,也许有个笔误,书中写到洪秀全1813年生人,然后紧接着下一段1836年,就写到洪秀全已经26岁了,这个数学也太差了吧,难道是虚三岁吗?不解,所以越看越没兴趣。如果是在茶馆里说书的话,估计这位爷已经回家了,肯定没人听了,又枯燥又不精彩,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


书我还在看,没看完,感觉就是一部幻想小说,而且跟题目是不搭干,所以无语~~


咱对作者的要求不高,先会说话,再会说书;
咱对编者的要求不高,实事求是,恪尽职守;
咱对托儿的要求不高,适度引导,切勿吹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