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萨苏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萨苏  

页数:

312  

Tag标签:

无  

前言

蹬车出嫁浪迹全球作为在日本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和写作人,萨日前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谈谈自己的中学时代。采访中,特别谈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话剧演出,选择的剧目是《威尼斯商人》。当时,萨突发奇想,提出可以去找一家剧团借些真的演出服来。记得那一次借到服装以后,全班女生的眼睛都变成了蓝色,在极短时间内抢劫了所有的服装(让我们很多男生第一次认识到了女生的另一面……)。于是,有了一次在当时颇算“辉煌”的演出。记者让我提供当时的照片,老萨于是打开了自己的旧相册。然而,发现的老照片远不仅仅这些。最终,我的目光在两张照片上停了下来,想了好久,终于决定还是将它们放在这里。这是萨苏和小魔女在结婚之前的照片,应该说,照得都非常狼狈——那是我们在北京的胡同里,自己修建小厨房时的情景。必须说,看到这两张照片的时候,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什么轻轻触动。还记得即将成为人妻的妻子,如何快乐地蹬着自行车,一边一个大包来到我们的小家,穿上一件旧衣就开始和我一起刷墙。其实,当时的萨除了一份还说得过去的工作,没有房子,没有车,也没有多少存款,几乎欠缺给一个女孩子快乐的所有物质条件。可是她就是这样快快乐乐地来了。这份自己修房子的经历,今天的日本女孩子大约没有几个人有,中国的女孩子也不会很多吧。这张照片中的妻并不美,却可以让我重温起我们认识以来所有的快乐。所谓相濡以沫,大概就是如此。曾经在我的一本书中写过:“我的婚姻很幸福,到今天我也很快乐。说起来,所谓‘我愿随你浪迹天涯’,很多女孩子都可以说,而到了实际上女孩子多喜稳定,漂泊万里,其中甘苦有几个女孩子能够承受呢?萨的情形,大学毕业以后换了七家公司,北京、新加坡、圣何塞、奥马哈、东京、大阪,一路如风吹落叶,雨打浮萍,萨苏始终感激小魔女和我风雨同舟,乐乐在一起,苦苦在一起,从无怨言,始终如一。做男人的,还求什么呢?”这段文字,写在六年以前,而今天,萨在十六年前的照片前,依然还愿意如是再写一遍。这是心中对妻子的感激,也是给所有那些能和一无所有的男孩子们共甘苦的女孩子的感谢。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在2011年的最新力作。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
在日本,笑一笑,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有趣。

作者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曾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现回到国内工作。他曾出版过《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与“鬼”为邻》等书。曾在国家“三个一百”出版工程获奖,并被评为香港《亚洲周刊》年度中文十大好书作者之一。目前新浪博客点击量已突破1亿2两千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熟悉而陌生的东方神韵 日本·妻
笨妻学织
整个医院都狂笑
穿越《水浒》
宝姐姐的肘子
白蚁骗子斗魔女
以日本治日本——笨妻解难题
白衣天使恐惧症
大阪风味煎饼果子
美味醒酒汤
左脑淑女 右脑魔女
李琦碰上了俩“二百五”
小魔女给藤原纪香做马仔
花嫁,梦回唐朝
附:花嫁,角隐,白无垢
第二章 当天使降临人间
喝牛奶背后的长效投资
日本二战失败与牙齿有关
日本新女性的代表
儿童读物变魔术
我要“哪里都能去的门”
小小魔女变身杰瑞鼠
楼上北京卧室,楼下神户厨房
俺被闺女雷到了
“政治改革版”白雪公主
邪教徒、马屁精还没文化
七个输给一个
——欧美平等教育理念下的孩子
天堂一瞥——日本幼儿园速写
萨家有女初长成
第三章 会心之处 中日一家 日本·家
异乡儿女的祝福:平安,中国
绿豆荒与大国责
漫谈“安卡瓦”
珍珠翡翠白玉汤
一杯咖啡与一声问候
萨尔摩斯探案圣诞邮包
附:萨娘关于萨尔摩斯的评论
在日本成了中箭虎
有老婆不怕吃错药
中华料理事魔女
和天使一起过情人节
附:床子弩说明
太太、女儿和没心没肺
随意饮食参禅机
第四章 日本原来在西方的西方日本·文化
高丽人参汤
附:赴汤——说说日本的温泉混浴文化
日本猛兽成灾
诸葛亮娶孙尚香,赵高登陆日本
日本“七夕”——“乞巧节”成儿童节
繁缛的送礼事件
日本鼓励高中“早恋”
猫狗为奸
“小心不要风邪”
日本八卦传播力
中国的鱼是一种马
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日本·社会 日本政府养狗捉猴子
对罪犯也人道——慢镜头捉飞车党
日本教育时刻危机
“硬脑壳”的日本人碰上中国代表团
身边美女竟是机器人
市长骑自行车上下班
附:日本政府用什么车
跨国忽悠抗癌药
黑社会老巢在楼下
移民时代流风——结婚纪念写真
日本急诊向兽医倾斜
公立如爷,私立如孙——也谈日本医院现状
住院部病房的三个“二百五”
日本奸商与吃草莓
“不发弹”跟堵车一样
附:街上有炸弹是一种生活方式
——日本“不发弹”处理趣谈
震后出日本记
代跋 我们中国人不讲究报复

章节摘录

小魔女给藤原纪香做马仔星期四那天,整整一晚上小魔女都有坐立不安的倾向,在屋里转来转去,宛如动物园里关着的狐狸。最初,我想这可能是国庆节的影响,后来一想,不对啊,国庆节已经过了,今儿是10月2日啊。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影星藤原纪香要来我所在的这个小城作演讲,作为市役所的工作人员,小魔女被市长点名做藤原纪香的随员。我家这口子属于马路上撞汽车都能好奇半晌的主儿,而且有轻度明星崇拜综合征,这下子,可不就坐立不安了?我说嘛,我国国庆,日本又不放假,她怎么比我还激动?藤原纪香我只是略知一二,知道她是日本有名中年妇女进发了,是否还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听小魔女讲,藤原在日本依然魅力十足。尤其是像伊丹这种小城市,大多数本地人没见过什么世面,一听有这样的明星到来激动不已,1000日元一张的票一抢而空,日本黄牛党都抓了好几个。不知道要是赵本山大叔来,又会怎样。这种随员,说白了不过是在人家身后当摆设的,所谓随时候命,帮助沟通,比花瓶还不如……老萨想啊,藤原纪香一个大美女,本身就是一个大花瓶,花瓶旁边还放花瓶,是不是安全上面隐患很大呢?激动什么?不就是当个马仔吗?萨一句实话把狐狸变成了豹子:“你胡说什么啊!那是藤原纪香啊,我跟藤原纪香要站一块儿,那我不也……”三国白马坡,河北道行军大都督颜良军前挑战,连张辽、徐晃这等名将都不敢轻撄其锋,二流的宋宪、魏续却大大咧咧地冲出去,结果没几分钟就做了颜良的刀下之鬼。说书的老先生总结是这两位原来是吕布手下旧将,看惯了吕布厉害,自信心爆棚了,所以……嗯,看着目光略带亢奋的小魔女,兄弟对宋宪、魏续两位的思维多了几分理解。知道不能再说了,再说豹子要变狮子。于是就去吧。第二天出发之前嘱咐,多看看有什么花絮,回来给我说说。果然,感受很多。藤原纪香在伊丹共有两个活动,一个是演讲,一个是揭幕她的摄影展,主题是为和平而祈祷。在两个活动的场地都是人山人海,街上路过的人纷纷打听是什么事儿如此轰动。索要签名的人挤得保安都站不住。想和藤原纪香合个影是不可能的,连“市委领导”和她合影都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伊丹市的市长叫做藤原保幸,追着藤原纪香一个劲儿地套近乎,最后却只能悻悻地表示:“仔细交流过了,八代以内我们俩没有血缘关系……”给藤原纪香开车的是议长,为了防止有人冲入后台,安排了个人把门,是工商会长。这几位都已经白发苍苍,开车把门都是自愿,看来伊丹市不乏老顽童。小魔女最津津乐道的是,藤原纪香的影展是在七层楼上,当她们试图下楼的时候,保安人员说你们可不能走平常的电梯了,楼下狂热的粉丝已经堵在了电梯口,如果就这样下去,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出乱子。那么,怎么办呢?走楼梯?藤原纪香那样大的明星,怎能让人家走楼梯呢?结果,是用了楼后面一个平时运送装修器材、水泥之类的货梯……哈哈,这下子我知道了,需不需要坐货梯是检验明星知名度的一大标准啊!小魔女说得眉飞色舞。那么,你对藤原纪香本人的印象呢?打断小魔女的演绎,萨问。藤原纪香真是漂亮啊。女人赞女人漂亮,那是真的漂亮了。小魔女对藤原纪香的形容,是个子很高,但身材很瘦,两条腿特别长。这与我原来认为藤原属于丰满型美女的看法大相径庭。而且,按照小魔女的看法,藤原纪香的风度气质的确很好,即便不知道她是藤原纪香,走在街上回头率也一定很高的。虽然,从我看到当时拍下的照片,并不觉得藤原纪香十分出色,但在场的人的感受,肯定有他的道理。不过,忽然发现谈到这个话题小魔女有点儿沉闷,而且居然叹了口气。怎么了?藤原纪香……心地很好的。这怎样讲?她这次来,所有的收入都捐给阿富汗的孤儿了。她讲演的时候,谈到在阿富汗看到的悲惨,我能看到她眼睛里有泪光在闪。她讲什么我不知道下面有多少人在听,那么多人都拿相机在拍照,拿着本子等签名,不像是在听她讲阿富汗呢。藤原纪香在自己的摄影展上,这次她在伊丹展出的照片,都是在阿富汗拍摄的,她希望用这些照片唤起故乡人(藤原纪香是伊丹所属的兵库县人)的同情心,为阿富汗的孤儿募捐到一笔可以建立一所孤儿院的款子。小魔女又叹了口气,说,虽说演员都很会演戏,但是藤原纪香演讲完了,就站在募捐的箱子前面,给每一个等她签字的人说“拜托”(お願いします),给每一个捐款的人鞠躬,一下午不知道有多少次。要真是演戏,我也不会怪她的。这一天,藤原纪香为阿富汗的孤儿募到了一百多万日元,为孩子,她还要走很多个地方。世界各地的演艺圈,相信都有着我们平常人看不透的帷幕。偶像的背后也可以有XX门。而这一刻,我承认自己被这个并不熟悉的异国女艺人所感动。忽然想起了一句不相干的古话:“公门里面好修行”。推门看去,只见月光如水。

后记

代跋我们中国人不讲究报复我祖父一生颇有传奇色彩,而我对此,直到他去世那年,才稍稍知道。我祖父祖母都是河北省平乡县人,两家所在的村子相邻不过几里地。1994年我祖父去世前夕,河北老家有两位老人来看,带了厚礼,要求将我祖父运回老家去,将来“老了”可以土葬,“到时候再唱两台戏”。我祖母和他们极是亲热,把一位白发如雪的老者称做“和尚”,让我感到十分奇怪。这个当然不可以,我祖父的病情也不适合移动。两个老人后来终到我祖父床前磕了头才走。后来听我祖母说此人当年真的是个和尚,我祖父于他有恩。我们河北老家的乡下,民风还是一如当年的淳朴,一如当年的情义深厚。这叫做“和尚”的,幼年家贫,父母双亡,到庙里当了和尚。穷人,又做了和尚,大约一生只能无所作为了,但此人脑子非常聪明,善于经营,靠着做和尚居然慢慢发迹起来。他发家的办法并不靠装神弄鬼,而是利用和尚庙的优势。和尚庙有什么优势?和尚不吃荤腥,但也是人啊,一天到晚的萝卜豆腐、豆腐萝卜,一年到头出家人也要造反的。因此和尚庙里素菜都做得特别好,比如木耳、黄花、蘑菇、面筋,都比一般市场上做得出色。“和尚”当了五年和尚,经书读了多少并不知道,一手素菜却是出神入化。每到过年,他便做好了素菜,以感谢施主的名义给各个大户人家送。年节下,大户人家都吃得油腻,“和尚”的素菜吃来别有风味,以后不用他送,人家就到庙里来买了。那时没有素菜馆,“和尚”的素菜出了名,他又勤勉而善于周旋,把有权有势的人维持得很好,不知不觉地竟成了当地的一个名物。“和尚”挣了钱索性还俗,娶的媳妇据说相当漂亮,给他生了六个孩子。现在来讲,计划生育严重超标。老人家说过:“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和尚也不例外。七七事变,抗战军兴,河北沦陷,接着就是“闹八路”。老辈人讲,这八路可不是游而不击,它确实把鬼子揍了几次。鬼子汉奸吃了亏,就到处抓八路。用老乡的说法,那八路都是受过训练的,那么好捉?结果鬼子们就往往把老百姓捉了充数。“和尚”也在被抓之列。日本人把他们都送到东北抚顺和本溪矿里做苦工,这种矿的苦工,吃的是掺锯末的窝头,喝的是掌子面渗出的脏水,一天到晚没命地干活,所以天天有人死。日本的苦工矿,只有进没有出,死了人就横一层,竖一层,垒着埋在废矿坑里。“和尚”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样拖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还有六个孩子,还有老婆呢,怎么甘心死在矿里?他联合了几个老乡,偷了一点儿吃的,顺着废矿坑往外爬,外边有电网,他们用原木顶开电网,终于逃了出来。逃跑的人中有一个在奉天(沈阳)有亲戚,就带着他们跑去投靠。那个人很仗义,咬着牙在警察鼻子底下藏了他们几天,又把他们带到我祖父的木场子里,他知道我祖父帮着逃出来的人往关内跑。那时候我祖父在沈阳汇丰银行对面,有个相当大的木场子(1994年我去看过,还照了相,已经是一片地基,人声鼎沸,不久要兴建高楼的样子),里面有个地窖,经常藏逃出来的劳工。我祖父对日本人,本来应该并没有不好的印象。他是14岁坐火车顶上闯的关东,受苦一言难尽,我曾祖父早年到达沈阳,在那里开有一片产业,老家饥荒,我祖父便去投靠。哪料想到了那里我曾祖父已破产死去,他只得在“锅伙”混一口饭吃。“锅伙”是当时闯关东的老乡合伙做饭的地方,也像个同乡会。有穷苦的家乡人来了,“锅伙”总仗义地给个吃饭的地方,还帮着找工作。发迹了,也不忘给“锅伙”凑点儿份子。我祖父当年回忆,说张作霖时代东北并不是吃不上饭,“锅伙”里面的老乡们把肉冻了,用刨子刨着刷,那是最好吃的东西。当时的东北风情足够另外写一篇,这里就不多说了。“锅伙”把我祖父介绍给一个叫木鲁木的日本老太太,在她的木场子干活。我祖父虽然年龄小,在那里干活踏实卖力气,加上他读过书,能算账,不久就转到“柜上”工作。那老太太的丈夫死了,她本人惦记着回日本,过了几年,看我祖父能干诚恳,就委托他看场子,自己回国了,在我祖父这是个难得的机遇。再过几年,老太太不想回来,就让我祖父按个价钱把木场子卖了。我祖父是干事业的人,东挪西凑,借到一笔钱要自己买下。木鲁木老太太人很好,在价钱上大大地打了折扣。我祖父后来苦心经营,把木场子渐渐做大,从他心里,对日本人未必没有好感,而所谓家国之恨大抵是比较淡薄的。他的改变,和我祖母有很大关系。我祖母在河北老家算是才女,我祖父有了自己的产业,按照传统回乡娶亲,就带着她回到沈阳。因为读书的时候先生的影响,我祖母是对日本人很反感的(我祖母的表兄晋梦奇送她去的沈阳,晋后来在邯郸地区领导抗战,人称“晋司令”。他后来被汉奸出卖,在平乡县西河村被包围,自戗殉国。代替晋的张子荣也是我祖母的亲戚,自称“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人物,后来做河北高检院长,枪毙刘青山、张子善,他是经手人)。那时日本人到处抓人,受晋梦奇司令的影响,把我祖母的哥哥和叔叔都抓了去,也要送到本溪做苦力。这些苦力的行踪本来无人知道,一旦被抓就生死无踪。我祖母的哥哥人很聪明,被捕的时候身上有些钱,被日本人抓到,人人要洗澡,其实就是剥夺一切私人物品,他把钱含在口里,没有被搜去。他们被拖着走,每天都有人被打死。关在一个庙里的时候,他把钱塞在墙缝里,裹上一张血书,写明白家乡、根据日本人说话猜测的去向和途中的悲惨。他们走了以后,当地有人发现了钱和血书,河北乡下就是古代的燕赵之地,人都仗义,看了这个就把血书送到我祖母家里,我的曾祖母看了信,一边哭,一边去追,一直赶到石家庄,总算赶上了苦力的队伍,看见了我祖母的叔叔,苦力都是双手背剪着被拉着走,一步也不能停,老太太只能哭着把带来的煮鸡蛋给他往口里塞了吃,就是绑着、走着吃一口。押送的汉奸来了,就用枪把她赶开,到底没有见到我祖母的哥哥。再后来才知道我祖母的哥哥因为有文化,日本人怀疑他组织逃跑,没到石家庄就把他打死了。曾祖母为了给他收尸,又给管事的汉奸贿赂了一笔钱,才告诉埋葬的地方,天气热,尸体都脱了骨,惨不忍睹。我的曾祖母就写信给我祖父祖母,让他们在沈阳想法把叔叔救出来。我祖父为人仗义,当下不计代价,层层托人,到本溪煤矿去救人。那段时光,我祖母每天都无法入睡,日夜焦虑,晚上一听到风吹门响,就想是我祖叔逃出来了来敲门,一夜几次地去看,次次失望。最后总算贿赂到了本溪煤矿的管事人头上,他让我祖父到本溪矿里去认人,认到了就带走。我祖父去了,但是遍寻各处,也找不到他。我祖母的叔叔最后埋骨何处,至今无人知道。但是这一次,目睹井下同胞的惨状,对我祖父刺激很深。井下面那些同胞面目黢黑,难辨老少,只有一双双眼睛都睁得很大,只盼望我祖父要救的是他。我祖父后来说他看着那些眼睛从充满希望到无助的绝望,又看我祖母哥哥留下的血书,几日几夜地难过。他是个硬汉子,不干则已,干就敢担风险,他对我祖母说:“救不了死的,我还救不了活的吗?”就这样,他对“锅伙”上的人秘密地说了,知道有逃跑的人就到我家的木场子去。以后,就有人真的逃来,我祖父把他们藏在木场子的地窖里。然后想办法为他们买车票入关回乡。日本人抓得很厉害,做这种事情是要杀头的,在东北日本人杀人很多,经常把“犯人”就在沈阳旁边的浑河边捆上,凿一个冰窟窿扔进去,其实很多“犯人”不过是小偷小摸,连抗日的影子也沾不上。所谓草菅人命,莫过于此。所以我祖父每天出门,都把账簿、钥匙等交给我祖母,意思是一旦被捕,家里的事情要有人清楚。这些人进来的时候很多都瘦得像骷髅一样。有的吓坏了,回到家乡没几天就生病死去。“和尚”他们就是这样到的我祖父的木场子。我祖父掩护的,基本都是河北老乡,外地的人,一来不知道有这个藏身的地方,二来也不敢信任。因为风声紧,他们在那里藏了一个月,我祖父才送他们上火车,回老家去。听我祖母的说法,那时候因为那个地窖活命的人多了,都是我们的河北老乡。后来就有了破绽。这些人都是够仗义,无论是“锅伙”的老乡,还是逃跑的人,没有人出卖我祖父。可是这些人感念我祖父的恩德,很多人回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车票钱、住的时候花的钱折算了给我祖父寄回来,还常常加了很多。收的信多了,引起日本警察的怀疑,就要捉我祖父去审问。这个时候我祖父有个日本朋友土井,他太太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冒着风险通知了我祖父。土井是铁路的职员,已经40多岁了,有三个孩子,因为兵不够,给征到了南洋去,走的时候给日本兵送行有规定,家属只许在路边挥旗欢呼,都不许哭,有敢哭的,军官过来就用大耳光打。这个女的心地善良,告诉我祖父赶紧跑。我祖父很镇静,箭不容发之间安排我祖母等人先走,他自己在火车站送,日本警察在站上查他,他却从容自若,行若无事。应该往关内跑,我祖母他们也是进关,他自己却先坐了当时的快车“亚细亚号”去哈尔滨,谈了一笔生意,然后从哈尔滨南下进关。日本人没想到他一个生意人这么冷静,竟然没有抓住他。抗战胜利后我祖父移居北京,我小的时候过年过节常常有人从老家来看他,我那时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祖母后来告诉我,这都是那时候救下来的人。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一年我看电影《辛德勒名单》,非常激动,借了录像带直奔我祖母处。看完,我急切地问她,我的祖父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老人关了电视,想了想,说:他不一样,他做的事情没那么大,也没那么感人。你爷爷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最大的理想是发了财,和几个老朋友回乡里办一所中学校。她絮絮叨叨地念叨起在沈阳时代的日本邻居,提到了木鲁木老太太和土井的事。但我的妻子却是一个日籍的女孩子。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不得不承认萨苏拥有极佳的文字表达天赋,又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举凡旧京掌故、父辈往事、儿时记忆、个人经历皆可入文。或许因为写作是他业余的兴之所至,也或许是当年网络帖子的风格使然,萨苏的文字幽默流畅,轻松坦率间颇多可读性。这些文字在保持上述风格的同时,亦不乏文字背后的性情与思考,这也是萨苏文字与大多网上帖子的不同之处。关于出书,萨苏认为“出书要顺其自然,要看有没有真正能够吸引编辑和读者的内容。”对于有读者称其为“文坛外高手”,萨苏觉得过誉了,他所写的文字能为读者喜欢,“大体因为我是作为一个记录者,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敬畏来写它吧”。对于有读者称其为“文坛外高手”,萨苏觉得过誉了,他所写的文字能为读者喜欢,“大体因为我是作为一个记录者,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敬畏来写它吧”。对于文学,萨苏颇有感慨:“看到一些真正以文学为职业的朋友和前辈的文字,我感到一种带有敬佩的愉快——今天的中国文坛并非沼泽,浮躁红尘中依然有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生生不息,对文学有着深深敬畏。好的作家,笔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而是自己被笔所控制,如丛维熙先生。”  萨苏始终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主轴”,加上女儿的出生打破了他和日籍妻子二人世界的平静,写作在他的生活中已经退到工作和女儿之后。他的幸福溢于言表:“虽然女儿只有一岁,她的疯狂与快活,还有那种对爸爸妈妈的依恋,让我只能这样形容我现在的生活:痛并快乐着。”他曾告诉记者,打算尝试为女儿写写童话,这个计划也在筹备阶段:“闺女的童话我想和日本的一位女作家,我的邻居大城一美合作,她的漫画我非常喜欢。怎样做才好呢?不管它,先准备材料再说。”


编辑推荐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萨苏带你看日本》编辑推荐:对日本这个“怪胎”的剖析,西方首推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国则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日本论》。作为旅日工程师、作家的萨苏,妻子是日本人,又在日本生活10年,他一直用理性、幽默、草根的态度看待日本,将一些“媚俗”而只关注阴暗面的因素一扫而空,通过对日本民族思维在家庭、文化乃至国家政策中滑稽可爱一面的揭示,将一个摘掉“眼镜”后的纯净日本形象展现眼前;细腻真实的生活情景让人与日本零距离接触,再也没有隐私的日本让人倍感其阳光一面。尤其是他搞笑、辛辣的文笔,让人笑出眼泪来,一改其他作品写日本的客观、冷静的叙述笔调,读后忍不住喊一声:日本人还是很可爱滴。例如,《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萨苏带你看日本》用真实的生活事件,注释“菊与刀”的思维怎样在日本人的头脑中扎根:校长要求老师练习一边鼓掌一边摇动手中的五星红旗,而且同步进行;国家改革最终成果是,同时有七个孩子表演“白雪公主”;一边四处捕鲸,一边要求保护伤害自己的狗熊……种种怪谬事件,让人忍不住在日本又笑了。萨苏曾坦承,自己写日本有过三大高峰:第一次是从中日民族感情;第二次是从社会心理;第三次就是从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见闻。相对来说,《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萨苏带你看日本》的切入点更精准,感受更真实深刻,读者是亲身体验而不是被灌输。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日本尽在掌握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PDF格式下载



其实对于日本,我们有时还是会看不太懂。因为觉得太神秘了。如果让我们去看《菊与刀》又觉得似乎有点枯燥。如果看《暧昧的日本人》则是另一番情景,那就是觉得像有点读议论文的架式。如果看小说关于中国日本的,又觉得不够真实。可见要写好不本书的确不易。

这本书《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作者是萨苏。此君是日本的工程师,但相当有意思,就是他时常在思索中日之别,在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国家与民族。曾经出国许多这类作品像《与“鬼”为邻》《尊严不是无代价》等等。这本书是作者最新的作品。这本书非常不同在于作者是以个人家庭这个小视界代出对于整个日本甚至对于中国文化的对比。这个非常有意思。作者是妻子是日本人,有一女,都生活在日本。所以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似乎每一章节都在写家庭生活,但我们透过这些细节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两种文化的不同。比如对于新婚,日本人的习俗和中国的习俗,作者并深入讲到为什么日本人的新婚会有这么多的烦锁与奇怪。中间穿插着他的日本老婆的描写,动静结合,非常有意思!

其实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我们日常做研究的人也许在乎考证但对于真正想了解的人来讲,可能对于这些考证没什么兴趣,他们只想知道大概,只想知道来龙去脉而已,所以才有学术研究,只适合搞学术的人来讲,但是我觉得对于日本的研究也好,对于原子的研究也好,如果想要把它普及化的话还需要做很多的事儿。当然也得考虑读者偏好,我想对于像本书这样,一边写家庭生活,一边写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的书并不多,但就读者来看,我觉得《菊与刀》与萨苏的读者群的比重是有非常大的区别。这点非常值得思考。

对于日本,我们各有各的情绪。但是新时代的中日观念却正在形成。我想只有对于这个邻居有很好的了解才会更加明白的做决定吧。本书中一个中国男人与一个日本老婆在一起定然有一些非常好玩的事,作者“忍不住又笑了”,不知道作为读者的你,是否能忍得住呢?


我是从电视上知道萨苏的。然后找来他的几本书看了一下,觉得一定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理由如下:
一、讲日本的,哪几本有如此类似的日本特色?日本曾经流行过“私小说”,我们中国郁达夫的《沉沦》就模仿了这种小说的特点,现代讲日本的东西大多也是理论式的叙述,萨苏老师的这本书就有点日本“私小说”的风格,但完全不像日本那般小家子气,而是用日式的细腻与老北京的调侃相结合,讲述自己在日本遭遇到的各种幽默。
二、现在读日本,要的就是个真实,如果都来叙述,都从一两件事情上得出结论,日本就变得五花八门了。萨苏老师的这本书就不得出结论,他就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让读者自己来判断日本是个什么样子。举个例子说,中国人会遵守“一边鼓掌一边挥动旗帜”这样的命令吗?日本人对长官的命令毫不怀疑;再比如,你见过七个“白雪公主”同台演出吗?日本人也会如此,而且这是社会改革的最终成果。
三、真实的照片,最直观地展现日本特色。都知道日本的美食最为精致,其实在日本,几乎每件事情都在追求精致。当然,很多人由于见惯不怪或者审美疲劳,对此视而不见,但萨苏老师的眼光就很独到,这些照片也最鲜明地呈现原生态的日本。比如书里面拍的日本结婚现场的照片,真是唯美得让人觉得是漫画,仔细看,原来真的是照片。还有街道上随处都能遇到二战以来没爆炸的地雷或炸弹,日本儿童书的新颖别致,等等,真是太震撼啦!
大家谁要是看了这本书,欢迎和我交流啊!


在中国人眼中,日本是个什么概念?在古代,日本是个不值一提的小国,在近代,日本为中国留下了深深的耻辱;在现代,虽然能摆正心态来看待它,但是一些不停的小摩擦仍然无法消除两国间的隔阂。
除开这些家仇国恨,日本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它的社会怎么样?它的人民怎么样?它的日常点点滴滴又怎样?
这些类似日记的一小章一小章文字里,老萨展现了他眼中的日本。以他甜蜜的一小家子为中心,一个老萨,一个爱人小魔女,一个女儿小小魔女,还有一些朋友、陌生人,生活过得不仅有滋有味,而且在令人喷饭之余不乏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常态。
其实换个角度,日本人的思维也可以很单纯,但看一群日本人由“中国人对‘二’身份的人有偏见”发展到“为什么有大傻子、二傻子,而没有三傻子、四傻子呢?”的一系列争论,最后以小魔女的一番:“一个妈妈如果生了两个傻子,那他还会生第三个吗?”惊人发言告终。不得不学,这的确让中国同胞很无语啊!
再比如,咱们从教育角度来说,中国学生与日本学生同在一个夏令营,中国学生的娇生惯养暴露无遗,而日本学生则能吃苦耐劳。另一方面,中国与日本交流学生在一起时,日本学生很惊讶中国学生可以用英语在课堂上发言,而与日本学生讲不好就不讲的观念不同,中国学生会抓住机会向日本学生讨教日语,最后还能与他们用流利的日语来打招呼。其实彼此间都有其优缺点,不过,我仅能对一群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多才多艺而惊叹这一幕吐槽:中国爹妈省吃俭用硬逼孩子学这学那,终于派上用场了啊!
更甚者,在早恋问题上,日本人可是提倡高中谈恋爱,因为如果高中不谈恋爱,上大学就找不到好的更别说是出来工作时再找对象了,日本人可是在高中就找好相伴一生过一辈子的伴侣。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新奇,有趣。一个小小的岛国,同样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原来日本也可以如此可爱,所以对于老萨这本书的书名——《在日本,我又忍不住笑了》,可是持非常赞同的态度,因为,看老萨眼中的日本,我笑不拢嘴了。


对于日本,我总是带着民族情绪去看待,心存偏见。但日本的很多东西确实是很强大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客观看待日本的是与非,对于日本的讲述与剖析,有西方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国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日本论》,都是很好的书,值得去品鉴,而萨苏的这本书,虽在全面与深刻度上比不了前两本,但该书的优势在于诙谐幽默,能读的下去,建议大家一读!


枯燥乏味的日本生活,在萨苏的笔下竟是如此生动,为什么日本人如此的轴?特别是开头萨和他的日本太太小魔女的生活,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为:
  小魔女在给日本人上中文课,很多日本人不解为什么“二”在中国如此的被排挤,如二流子,二愣子,二傻子等等。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第二就不好。可突然有个人说好像也有个词叫大傻子。于是一根筋的日本人开始不解,那看来老大和老二都不好,可是为什么没有三。大家不解,纷纷转向小魔女老师,老师语出惊人,“当妈妈的生了第一个是傻子,生了第二个也是傻子,哪还有胆量生第三个呀?”
  当时,简直笑爆了。
  多的不说了,强烈推荐!!!


很多时候,很多人在一谈起日本时就立刻表现出一种不屑的仇恨的神情,甚至在其他人倡导以理性的眼光看日本时,也对此妄加批评。事实上,我们是在用一种极其虚伪的态度来面对日本。一方面极其鄙视;另一方面又在羡慕它。
萨苏先生则从一位旅居日本的中国人的视角出发,诠释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日本。诸如老婆的“憨”,骗子的“专”,无不鲜明凸显他们的民族思维特质,还原的是真实日本的写照。
期待萨苏先生更多的佳作!


我是带着矛盾的心理状态去看这本书的,从小看着《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抗日电影、连环画长大,长大以后我看了很多日本人(大前研一、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的书、很多介绍日本的书,对日本的经营管理、机器人研究等方面很羡慕。那么日本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日本人离我们很近吧,一衣带水,连长相得都和我们差不多;日本人其实也离我们很远,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底蕴和我们大相径庭。
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心态,我选择了萨苏对日本“草根”生活的描写,想看看日本人群的生存状态。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日本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很大原因在于全民对某种价值的信仰。


萨苏的新作。读萨苏的书好多年了,如今才知道,敢情这位专门研究抗战史的小哥居然娶了位日本太太。萨苏的文风本来就轻松,加上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整本书读来让人忍俊不已。其中有个小故事,简直搞怪至极。说是有段时间萨太(书中称为小魔女)在萨苏的诱导下开读《水浒传》,并拿出日本人凡事执着的劲头边读边做笔记。恰那段时间萨苏的丈母娘要作手术,而萨苏的父母正在日本旅行,于是萨苏便带着自己的父母去医院探望。不想遭遇堵车,到医院时,老太太已经被抬进手术室去了。小魔女见公公婆婆来了,很恭敬的鞠了个躬,然后说,请不要担心,妈妈已经被“麻翻了”。萨家三口一时没听明白(别说他们不明白,我读到这的时候也一时没转过弯来),让她再说一遍。小魔女道:“妈妈已经被大夫那厮麻翻了!”

书的结尾是萨苏的一段回忆,讲自己如何与小魔女相识相恋,讲自己奶奶家如何曾经受到日本人迫害,萨苏说,我们不崇尚报复。而小魔女在得知萨苏反日后的答复是:我知道你反日,如果你喜欢这样,那我只好陪着你反!读到这里,恍然想起了溥杰先生的妻子嵯峨浩。


邻居并不意味着非常了解,可能只是点头一笑的关系,甚至还曾发生过矛盾和冲突,中国和日本就是这种关系。这个伤害过我们,现在很发达的近邻,让我们感觉情感很复杂。作者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长期旅居日本,并且娶日本女人为妻,应该说是深深“打入”日本内部。然而作者以幽默风趣并调侃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一个我们似曾了解点,实际上并不了解多少的日本人的生活,忍俊不禁之余,也不免深深思考我们自己。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萨苏带你看日本,好笑的是自已。


关于日本的论述和著作,已经读过不少了,从文化、社会、地理、历史等各方面对日本人的剖析和阐释,也已经听过许多高见了。不过,能够把最普通的日本生活写得这么“搞”的,萨苏是第一个,赞一个!


二战的失败居然与他们的牙齿有关,还是一个教授的多年研究成果,其逻辑是:日本的失败与他们没有掌握制空权有关,原因就是日本人的牙齿不齐,无法咬紧氧气面罩。我看到这里简直要晕倒,就像当年的刘翔,此前人们一直怀疑亚洲人种天生在竞赛上有缺陷,刘翔封住了所有人的嘴。日本人不是很善于改造吗?为什么不发明适合自己牙齿的氧气面罩呢?
不过说真的,像萨苏老师这样,有眼光把一项科研成果与生活联系起来,太有才了!日本人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啊!


还没有全部看完就忍不住先来写评论了~一看这作者就是一北京人,字里行间都有那种北京人特有的抬杠试幽默[此处是褒义词!]作者很是轻松的用一个个实例证明了日本人是多么的轴~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可思议的搞笑事件就在的他们这种特性下演绎了出来,还有作者对日本妻子和女儿的无限的爱,都在字里行间一一展现。实在是太可爱了!!


我是看另一本写日本的书的时候发现萨苏的名字的,那本书的一个读者推荐萨苏比较客观。这次读了一下,发现他的文笔不是一般的流畅,而且写得确实很真实生动,从来不评论中日孰优孰劣,但是读者却有自己的感受和结论。


萨苏的文章我是很喜欢的,上一本《与鬼为邻》就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了日本人性格的方方面面,这本同样没有让我失望。


萨苏老师真是个现代好男人啊!虽在日本,还像个中国爷们儿一样看待自己的妻女,对他们无微不至,而且理性幽默,真让人感动。他的文字也是如此,不知不觉中,已经沁入肺腑。


以前很喜欢萨苏的书,但这本实在让人失望。先不说内容有多么大的水份,最起码有三分之一是以前的东西,对日本的认识也了无新意,我想他的笑,只不过是出于对有一个美满的家的感觉吧。失望透顶!!让人看不下去!


萨苏的语言很幽默,也很客观的向我们讲述了日本平民的生活,这不是政治立场和国民性的研究,而是日本人的生活


萨苏的书一直比较喜欢,写了一些家常的事情,了解了些许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点意思。


知道萨苏有很多书,但是我是第一次读他的书,每一则故事都很有意思,在读书的同时我也了解了日本的文化,日本的一些习俗,还有中国和日本的差距,说句实话我不在憎恨日本了;


以前在新浪就看过萨苏的博客,很喜欢。文笔幽默,吸引人。这次看了这部书,感觉对日本又有了个新的了解。


风趣、幽默,一件小事在老萨眼里充满了哲理与情趣。那傻傻可爱的日本妻子和精明可爱的混血女儿,充满了包容与爱心,让人忍不住的笑啊


看过几本萨苏写的书,感觉轻松有趣,了解了很多警察的事,很喜欢,可是这本相对来说很一般,散文式的,除了感觉到日本挺好,没觉得有太多趣味。


作者本人有在日本生活的经历,且具有非凡的洞察力:他眼中的日本,是相对客观而实在的,不会因为历史和现实因素就缩小或夸大;他的语言比较幽默,尽量在以日本的特点来描述日本人等等。读了他的文字,无论你是哪一类读者,都会觉得他的角度实际、陈述坦白、真实生动。


非常喜欢萨苏的作品,这本书对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描写的入木三分。很喜欢!


这是第二次买萨苏的书,因为自己本身很喜欢日本,所以对风土人情也向不断的了解。


阅读了该书的三分之二,总体感觉该书对日本的描写生动、直观,文笔幽默,引人入胜,不愧为生活版的《菊与刀》,使人对现代日本这个临近而又遥远、简约而又复杂的国度有了初步了解。插一句,连一向不爱读书的偶夫人对该书也青睐有加,破天荒挑灯夜读——这种现象似乎只出现在她读《明朝那些事儿》身上。


虽然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现在这两个邻居的差异还是不小的。作者把日本人的性格、工作、文化、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给我们做了介绍,而且都是从微观可感的角度,就像真能摸到他们一样。
如果你对日本这个国家感兴趣,那么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一下这本幽默的书,可能让你感觉日本人就在身边。


先前看了萨苏先生的《国破山河在》,再看了这本书,有点感触。发现对我们邻国日本,自己了解得太少太过表面化情绪化。加上这几年接触了不少曾经留学在日本的朋友,认识到曾经的错误很多。在这里谢谢萨苏先生,他为中日两国人民增加了解互信做出了贡献。


茶余饭后休闲时看,很有意思,原来日本是这样子的,以前对日本印象不很好,现在看来日本老婆,以及很多日本人也挺可爱的。没想到日本女婿萨苏和小魔女有这么多笑料!挺逗


萨苏的文笔一直让我非常喜欢,理解日本的一本书


其实俺对日本兴趣不大,以后旅游也不见得去那里,不过萨苏的故事是很好玩的


萨苏出品,品质保证,对日本的预研


看了燕赵好汉的事迹,想问问萨苏,如何娶得下日本人为妻?


这本书里,难得有少见的日本阳光面啊!大部分讲日本的书,都大讲特讲日本的阴暗面,好像不说几句坏话,显不出咱们中国人的纯洁。我觉得这种心理是最孙子的,打着“民族感情”的旗号,揭别人的短来满足自己,还可以正大光明、冠冕堂皇,真小人与伪君子!


别说东西方文化差异,同样是东方,小日本鬼子跟我们差别还不是一般的大,看的过程就是一直笑,生活常常需要有趣的事情,推荐大家有钱有闲的话买来看看,比肥皂剧好多啦


现在日本政治家最时髦的口号就是“改革”。问题是,包括小泽在内的政治家们,却没有一个说得明白怎么改法。这方面中国的经验可没法借鉴。搞包产到户?日本的农民地都是自己的,怎么个包法?搞市场经济?日本本来就是市场经济……搞对外开放?都开放到满地驻美军了,还能怎么个开法?
白雪公主变成了七个,就是改革的成果之一。
真有点无法相信啊!


认识萨大是在新浪,那时候就很喜欢看他写的关于生活在日本的故事。之前听说过《京味九侃》和《中国厨子》,可惜都没买到,发现了这本,没有犹豫就买了,文字诙谐幽默,就连去沈阳学习的路上都不忘把它带着……


现在非常希望有机会东渡扶桑,去亲身体验一下日本这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国家。面对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应该看什么学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和思考。萨老师就提供了一个很真实的角度,让人期待啊!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萨太嫁给了中国男人,真是她的福分啊!当然,老萨娶了日本女人也很幸福。看他们的幸福生活,笑死我了~


一个“嫁”给日本女子的中国男人,有爱妻爱女,在日本过着幸福的生活,眼中的生活种种小琐事在作者眼中都是那么的有趣,一个幸福的人看世界的眼光是那么的有爱啊


虽说很多中国人对日本还是不太友好、有一定的偏见,但通过了解日本,日本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本书作者以他的日常生活对比或介绍日本文化时能让我看到中日文化差异,同时学到不少东西。每篇文章后都有网友的评论,有纠正作者观点的,不错。都是生活上的小故事,不过有些真的挺搞笑


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的趣事。在幽默中了解了日本的普通生活。


书的内容很不错,通过一个驻日工程师来了解我们的邻国日本,其中很多情节都很有意思,能让人开怀大笑。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之前买过一本《与“鬼”为邻》,很多内容和这本书是重复的,不过还是很不错的。


挺有意思的,本人在日本有短暂的生活史,好像在中文报纸上看到过作者的名字。很佩服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帮人买的,自己没看到书,不过应该还可以吧,就是看了别人的评价才买的。看了《菊与刀》后,对于讲述日本的某些书籍还是挺有兴趣的


日本确实是一个可以接近却又始终陌生的国家,人们,特别是中国人,对日本有着别样的情结,抛开政治和历史因素不谈,日本人的行为处事也是被人褒贬不一。但是作者给我们展现的,却不是中国人眼里的日本,而是日本本身是个什么样子。


老萨的书总是带着那么些北京味道,异域的风情在老萨的书中显得是那么的有意思,我们对日本了解的太少,所以这本书给我看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日本,读者在领略萨式幽默的同事,思考着中日之间的差距,和文化的差异,推荐~


书中写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让人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多了一些了解


试验举着旗子拍手这种事儿,在中国根本就是笑话,然而在日本却不算奇怪。经过多年循规蹈矩的生活,日本人往往想事儿不知道拐弯。在中国,把这种思维一根筋的做法叫做“花岗岩脑袋”,日本人也不无自嘲地形容自己“頭硬い”,意思是“硬脑壳”,不知变通。其实 这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优点吧。


萨苏的文章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他的书买了很多。
这本书应该是他日本生活的一个缩影吧,很真实,也很令人羡慕!真实是因为他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给我们,令人羡慕不仅是他和小魔、小小魔之间的生活,更有他那用幽默的语言展示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的能力!
小小的缺憾是里面有很少量的文章是在以前的书里出现过的,我忘记是全文出现,还是部分了,因为一些段子感觉看过了!


通过这本书 我了解到作者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有个美满的家庭 同时学到不少有关日本的东西 扩大了眼界


这种类似于侨居手记的书,只要作者脑筋清楚,神经正常,是很容易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不忍释卷的。毕竟,猎奇也可算是普世的心理偏好了。与之相反的就是某些写婊子文的作者,扛着各种大旗,不管多菊眼大的事都要上纲上线到啥民族劣根性之类的主题上。正常人读这种文章真是苦不堪言,酸掉了牙它不管补啊!

萨苏这本绝对是属于前者的,是开卷有益那一类的,长不长见识的见仁见智,但是笑一笑十年少,花十来块钱买本书看,哈哈大笑了好几回,怎么说也比求医问药划算多了吧!


刚拿到书时,翻看到里面的黑白图片觉得有些扫兴,我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觉得无彩的图片像是少了些什么。但随着几天之后的阅读才感觉到,文化有色彩,但文化的感受不一定要通过色彩,书本的文字就是生活的转换,而且作者的幽默远远大于色彩的刺激,让我觉得很轻松,感觉很舒适。


说起来,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极大,又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一类运动的洗劫,所以有些中国已经走进历史的节日,在日本依然出乎意料的长寿和受到重视 – 比如春分,秋分,日本居然定为国家假日,让人想起杨振华先生在相声中形容蒙事的私塾先生 – “二十四节气,放假”,而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的盂兰盆节,日本当作“夏天的春节”来过,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节日则完全没有概念,仅存的蛛丝马迹,大概就要到《西游记》里面去找了。


最近国人评日本的书泛滥,良莠不齐。我觉得这本挺不错的,文风幽默,轻而不浮,读起来不累人,而且有值得品味之处。观点比较客观,并非一味赞美或妖魔化。视角由人带动,日本人在中国与中国人在日本的反差凸显得很好~


我是萨苏博客的粉丝,一直坚持看他的博客快6年了,但还是忍不住买这本书。因为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可能随时抱着电脑,但可以随时带着书啊。心情不好的时候读几篇,笑几声,接着工作,真够惬意的!


日本的医疗体制堪称先进,涵括全民的保险制度,巨额的资金投入造就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医院,而长期的人才培养又养成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医生。这些,拿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逊色。在中国受到沉重抨击而至今依然屡见不鲜的天文药费,红包问题,在日本是看不到的。日本看一次病,通常药费在人民币一百元以下,如果对比收入的差距,这个数字是相当低廉了。而日本的大夫绝对不会收红包,哪怕是我因为女儿出生高兴给大夫送花,大夫也收得很勉强,最后弄了个花瓶把花插好,放在门厅里让大家欣赏。
——说实话,这一点让人向往啊!


也了解了点日本的人和事儿,觉得不那么讨厌日本了。哈哈,这应该说是这本书最大的功用吧,偶觉得日本人还是很可爱滴!


日本人杀鲸的确不可原谅。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观念问题不大,要知道这世界上人本来不应该占这么大地盘的,实际上是人侵占了熊,所以熊与人争地是自然的.当然我觉得实际的办法只有一个——熊进人退,“退人还熊”,如果做不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权利终将是句空话。


我以前还早晨跑步,那天突然注意到未名湖边随处吱吱喳喳的喜鹊怎么都不见了,我一起跑步的同学笑说,你不知道今天七月七,喜鹊都搭鹊桥去了,我听了真吃一惊,不过到现在也不知真的假的。现在看日本的“七夕”就有些不好理解了~


而且很口语的叙述。即使是对日本不是很有兴趣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作者的看法很中立,点评也很到位,而且对好坏方面都是点到即止,没有太多民族的主观情绪。
很适合不是很了解日本的人看。


急诊的医生都是排的班,国内估计也一样。有时候是内科大夫,有时候是牙科大夫……太复杂的问题解决不了。除非像大阪循环器病CENTER,阪大附属医院等一流大医院晚班,休日留的也有精兵强将,为了应付真正的急诊。从综合医疗系统上面来排的话,美国是第一位,英国第二位,日本占到第三位。不错啊,比中国强多啦。


作者不是反日派也不是什么亲日派,只不过在日本呆了很久,通过自己的日常观察,用平和的言语来展现不同于我们想象的日本众生。这种客观,在当下的环境中更为国人需要吧。


异国人的感觉看日本,原来是这样搞笑,但是可以看出很多温馨的细节,日本确实是一个素质很高的国家


该书与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和戴季陶的《日本论》一同购买,与前2者的阅读感受完全不同的是,读的时候总是回想着老萨家有会出现啥奇离古怪或让人忍俊不禁的事儿,让人有点期待的感觉。不过有时想,老萨可能出于对老婆的尊重,以及家丑不外扬的心里,对“反面”的东西未有着墨。


记录萨在日本生活的点点滴滴,很多故事爆笑得不得了,好多同学都特喜欢这本书,中日文化的大碰撞,茶余饭后开胃佳品~


买这本书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一口气读完,大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从平常的生活入手,小中见大,看到了作者幸福的一家,也多少对日本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很棒~!值得推荐!


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一向是说不清不明,明明骨子里是有种仇恨的情感,但是又不是不在某方面承认人家真是的过人之处。其实做为平常百姓来说,是否不要带着这种民族情感来看另一个国家比较好呢!当然关系到民族国家切身利益时,另当别论!


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日本,但是总觉得作者的冷嘲热讽有点过分。我看了觉得日本人比中国人强。中国人的文化永远是不认真的。


一个人在日本的生活记录


从一个侧面再一次了解了日本生活、日本人的点滴~挺喜欢的


从日常生活中品味日本的风俗和举手投足,看着既亲切又有趣~书也满厚的,手感很好~


从点滴小事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习惯、风俗,开阔眼界
老萨语言轻松、幽默又不失平实
值得一看


不过,文章里的几件小事,或许给了我一些答案:7个白雪公主同台演出,是推行西方“民主”的结果;市长骑自行车上下班并公布自己的财产,是学习西方的执政方式……日本在战后的迅速转身,至今仍然在进行,真够难得……


断不是我对他人私生活有窥伺之欲,只怪老萨日子过得太有生趣。绝不是因为老萨娶了日本媳妇去了日本才有精彩生活,只是在快捷高效紧凑的社会中我们已忘却了去发掘趣味,品味生活


一篇篇小文章,给读此书的人勾画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日本生活画卷……值得一读


说也奇怪,日本人在某些方面“改革”的想法有点意思,譬如厕所里烘干手用的烘干机,欧美包括国内基本都是热风往下吹,日本的呢是凉风横着吹,只是风量要大很多,风力也强很多,倒是干得快,还节省能源,从这一点上看,日本人的确在这个小东西上动了脑筋。不过有些“改革”就的确匪夷所思了,譬如日本的“中华料理”,基本上除了部分菜名,大多出品的食物完全不知所云,面目全非,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最近在当当买了两本关于日本的书了,虽然我不喜欢这个国家,但我认为必须了解这个国家。只有了解才能知道它真实的状态,我们才有应对之策。书写的很生活化,很风趣,很真实。我很喜欢


可以说是作者亲身体会的感悟书,日本国不同的人文景象,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事情,了解日本社会的人情世故,不错,真切感人。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出最真实的日本,让我对日本的印象大为改善


愉快中 了解日本 文化 慢慢体会真实的日本


这本书以前,曾看过萨苏的其他作品,一贯幽默侃大山的风格,絮絮叨叨的叙事中透露着作者敏感、善于观察,以及对生活得热爱。非常喜欢这种风格,看完后让人回味,是解压的好方法。


让我想起了在日本的日子。很怀念。书上写的也很贴近生活。非常的好


很不错,另一个视角看日本,文笔幽默,立意深刻


从一个外来的中国人的视角,同时也从一个丈夫的视角,讲述这个和我们如此之近却又如此陌生的国度,很生活地介绍了日本的方方面面,收益颇多,这正是我想了解的角度。推荐!


看到小魔女学习汉语的那章,真觉得日本人这思维还真能折腾,不过回头想想,觉得咱们汉语难度确实挺大的,好多老外学习的时候也无法理解~~


美国的教育也好日本的教育也好中国的教育也好,没有什么优劣之分。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面临不同的竞争形式,自然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中国现在是经济腾飞阶段,首先人民手里有钱,社会上成功机会也比较多但是竞争激烈,自然家长会投资教育避免孩子在竞争中淘汰。美国、日本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时期吧。
自然选择的结果,说到底人类还是动物啊,逃不过物竞天择。


说起来,我要怪萨老师!因为他写的太有趣,我那天坐地铁上看都坐过站了。我那天看的是《日本政府养狗捉猴子》,佩服日本政府啊,下这么大的功夫保护耕地。看看俺们身边,土地都成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了,悲哀啊!


看完之后对日本的现实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虽然没去过日本,不过日语学了那么多年,对日本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内容都能产生共鸣。


刚收到书,初略的翻了翻。风格与“冰眼看日本”有些不同,更多的应是笔者个人生活随笔,小魔女与小小魔女记录。书中的照片和朋友评论很亲切,也很生动


作者生活在日本,观察到了许多不同


日语里面,感冒叫做“风邪”,这个古怪的词儿常让我想起半身不遂来。大概在日本古代,感冒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以至于到今天聚会散去的时候,日本人不会像中国人似的说:“您慢走”,却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 – “小心不要感冒。”
而送个明信片,有限的几句话,最后还是一句 – “小心不要感冒。”


打心底的感受到老萨在日本生活的幸福,自己也感到幸福起来。


很真实,对于了解日本还是很好的一本书


就想多多了解日本国,日本人。了解不同的文化。


有时候觉得,其实历史都会过去的,何必总是对日本人抱着一种仇视的观念呢?因为身边的日本朋友,其实都是挺友善的,爷们儿点说,闹事的就是那些闹事的,何必一棍子打死?对日本本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吧,学他们然后超越他们。哼哼


每次读萨苏的书,我忍不住笑了一次又一次


我始终对这句话感触很深,我们对日本的了解,远远不如日本人对我们的了解。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日本,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情感层面,不能盲目地排斥它,要理智的研究它,最后才可能战胜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