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鸿章传

(英) 布兰德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英) 布兰德  

页数:

256  

译者:

王纪卿  

Tag标签:

无  

前言

译者的话 在我着手翻译这本《李鸿章传》之后不久,互联网书店开始热销一本名叫《李鸿章回忆录》的译文书。那是一部已被判定为赝品的伪书,其炮制者是一位名叫曼尼克斯(Mannix)的美国人,他在1900年曾随美国第9步兵团到过华北。他回到美国后因罪入狱,在监狱服刑时借阅了大量有关晚清中国与李鸿章的资料,阅读之余,自己进入李鸿章的角色,杜撰出了这么一本回忆录。他伪造的回忆录出笼后,曾在欧美风行一时;而到了今年,该书的中译本又在中国热销起来。这种情况表明了两个事实:其一,外国人对我国清末的大人物李鸿章怀有极为浓厚的兴趣,对其传记的产销和阅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不惜造假;其二,中国的读者也很希望了解外国人对于李鸿章其人的看法,哪怕是从一本假造的回忆录中去寻找探索他们对这个中国人的塑造。有关外国人对李鸿章的关注与评价,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本书下一页刊载的那幅题为 “当今天下三大佬”的照片,拍摄的是19世纪欧洲雕塑家F. R.卡登堡(Kaldenberg)为当时世界上的三大伟人所做的塑像,左中右三人依次为俾斯麦、李鸿章与格兰斯顿,可见李鸿章在这位雕塑家眼中是何等的伟大。至于读者手中的这部《李鸿章传》(Li Hung-chang),则是值得信赖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李鸿章传记。其作者布兰德(John Otway Percy Bland,1863—1945)是李鸿章同时代的英国作家和记者,在晚清活跃于中国的各种舞台,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他在1883年就到了中国,那正是李鸿章一生中的全盛时期。 布兰德在抵达中国以后的12年多内,都在中国海关工作,供职于汉口、广州和北京。1889年,26岁的布兰德在上海娶了一位名叫路易莎的女子为妻。1896年,他脱离海关,出任上海市议会的助理书记官,第2年继任书记官一职。这个议会是控制上海国际殖民地的机关,布兰德时为上海滩的权要,对这座大都市以及中国的政情十分熟悉。他同时还开始从事独立记者的第二职业,调查并报道中国的各种状况。他于1906年离开市议会,在英中公司(BCC)得到了一个新的职位,成为该公司以北京为基地与中国政府谈判铁路贷款的代理人,直到1910年被该银行解雇。布兰德于是回到英国,而这时候,晚清名臣李鸿章辞世已有9年。(图片16) 布兰德与中国并未缘尽于此。1920年,他以作家的身份再次来到中国,主要写作中国的题材,有一系列时评书籍出版,主要有《在华的最近事件与当前政策》、《中国、日本与高丽》,以及他与埃德蒙•拜克豪斯爵士(Sir Edmund Backhouse)合作的两部记述中国历史的畅销书《皇太后治下的中国》与《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 布兰德一直关注着本书的传主李鸿章。他在居留中国期间,曾于1900年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在上海拜访李鸿章,与他讨论义和团危机及其后果。那是在李鸿章去世的前一年,这位老人已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作为失败者而失去了昔日的风光,并已在周游欧美列国后返回祖国,时任两广总督。布兰德后来回忆了当时所见到的李鸿章:“年迈的李总督那时身体正在迅速衰弱。他走路要靠仆人搀扶,显得非常脆弱。但此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绝未熄灭,其头脑没有衰竭的迹象,当他感到愤怒时,眼光熠熠闪亮,一如既往。” 布兰德与李鸿章的那次会面,也许正是他为李鸿章写传的契机。读者手上的这部《李鸿章传》英文原版于1917年问世,当时布兰德已是一名独立作家与评论家。这是布兰德54岁时完成的成熟作品,完整表达了他对李鸿章与晚清中国的独特见解,展现了他以流畅和雄辩而见长的文风。作者以新颖的结构与丰富的记述,根据李鸿章作为中国官员、作为外交家、作为新式军队和国防建设者的不同身份,多方位、多视角地解析了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 此书收入了英国“19世纪打造者丛书”,这个事实本身就意味着本书作者和该丛书的编者已将李鸿章的历史定位摆在最高的层面,把极大的荣誉给予了在国内备遭诟病的这个中国人。这些英国学者究竟有什么样的理由如此抬举李鸿章,是值得中国的读者去开卷一读的。 在这部评传中,布兰德反复地声称,李鸿章之所以能够走在同时代国人的前列,之所以有资格入围19世纪的打造者,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清末的中国缺乏实力,无法与列强直接抗争,而只能牺牲一些利益来换取和平的环境,以便从事现代化的建设,以增强经济和国防力量,而他的这种努力,使他在海外享有盛名,并部分地取得了成功。布兰德的这个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是否能够为当代中国人所接纳,尚须接受读者诸君的检验。 另一方面,布兰德又一再强调,李鸿章之所以未能把中国引向富强之路,他那耗资巨大、苦心经营的海陆军之所以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遭到惨败,完全是因为他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所致。这个看法,跟中国人100多年来对李鸿章的评价毫无二致。贪财是李鸿章及其僚属的致命伤,而官场腐败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社会动乱的罪恶之源。布兰德认为李鸿章及整个封建官僚体制留下的这份邪恶遗产,后来又被中华民国的官僚集团所吸收,以至于流毒无穷,给人以革命未能彻底的印象,确实是颇有见地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官员腐败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威胁犹在,乃是全国民众同声檄讨、深恶痛绝的罪恶渊薮,李鸿章给后人留下的历史教训,实在是值得重温,值得从布兰德的这部著作中去寻找批判性的借鉴。 清末由湘淮军出身的3位军政重臣,即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曾受到曾国藩的提携,而李鸿章更是曾国藩的“肘下之人”。但是,曾国藩和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大清官,而李鸿章却未能承继曾国藩清廉自守的衣钵,为他自己也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巨大的遗憾。本书中引用的李鸿章的奏稿和书信,均依据清人吴汝纶编辑的《李文忠公全集》、宝鋆等纂修的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王先谦所纂的《东华录》和朱寿朋所编的《光绪朝东华录》所载文本的对应部分直接录入。必须说明的是,书中摘自伪书《李鸿章回忆录》的部分,译者尽量仿学清人笔法译为中文,但此中文绝非李鸿章原著,因为李鸿章本来就没有写过这些文字,而是美国人曼尼克斯捏造出来的。 此外,布兰德先生文采不俗,熟悉多种欧洲语言,在原著中使用了不少法文和意大利文的成语,使文章生色不少,但我在译文中没有标出这两个语种的语句,仅将部分此类语句用双引号括之,或以斜体字排版,特此说明。 这个译本和我翻译的《左宗棠传》与《曾国藩传》相继由中南博集天卷公司推出,是这3种外国人研究晚清超重量级人物的传记名著第一次以中译本的形式出版,显然具有史海钩沉、发掘整理以及在学术上突破禁锢的意义;而且,由于3个译本业已形成系列,给读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个出版行为又是崭新的开发之举。为此,我要再次感谢博集天卷领军人黄隽青先生的慧眼识书,以及康慨、楚静两位编辑做出的可贵努力。王纪卿2011年伏月谨识于长沙听雨轩

内容概要

  李鸿章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东方俾斯麦”,身后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更被作者称为“现代中国伟人第一号人物”。
本书多视角解析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倡建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处理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海外,签订《辛丑条约》……作者为在中国居住、工作并采访过李鸿章的西方学者,运用西方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这个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被百姓痛骂的一代名相,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本书提供一种更为公允的新视角,来看这位晚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作者简介

  布兰德(Bland,J.O.P.,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曾作为《泰晤士报》记者走访中国,并亲自采访李鸿章。合著有畅销书《皇太后治下的中国》《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等。
  译者简介:
  王纪卿,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主要著作有:《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乱世豪杰多书生》《湘军为什么这么牛2:一朝天子一朝臣》《湘军》(上,下)《清末有个左宗棠》《血肉长城:血战十四年》《我是湖南人》,译著有《左宗棠传》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李鸿章事业起步时的中国形势
第二章 早期生活及家族
第三章 中国官员李鸿章
第四章 外交家李鸿章(1):与法、日两国的关系
第五章 外交家李鸿章(2):与俄国的关系?周游海外?的和谈
第六章 海军与陆军管理者李鸿章
第七章 经世家与政治家李鸿章
第八章 人物方程式
参考书目
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第六章 海军与陆军管理者李鸿章在欧洲,在侨居中国的外国人当中,人们一般将李鸿章的伟大之处归结于他的外交事业,而他的国人则将其卓越之处主要归结于他作为军事指挥者与国防组织者所从事的活动。的确,他所享有的两种荣誉,就像他自己的国家里给予先知的荣誉一样,通常是不加区别,而又风马牛不相及。在中国,和在其他一些地方一样,一位公众人物以管理才能被人称道,而他真正出名的原因是他写作哲学论文的简洁文风。欧洲人的看法着眼于1894年中国的危险局面,极力赞扬李鸿章外交在与日本和谈期间以及之后所表现的勇气与机巧。他随后的环游世界被公允地视为值得纪念的力作,增强了李鸿章因其微妙而独特的政治手腕而享有的声望。但就中国人而言,他建立在海军和陆军演示之上的威望,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之前达于顶点,而后轰然崩溃。事实上,在他的许多官场同僚中,其过分夸耀的海陆两军的溃败,受到了广泛的谴责,以此证明他不仅不能胜任高级职务,而且证明他不适宜于继续存在。我们已经看到,只有老佛爷的干预,才使他免于为失败付出遭受极刑的代价;在国家屈辱和战败的时刻,他在外交和治国方面为国家提供的非常实在的服务,已被遗忘或忽略了。不可否认,李鸿章对其海陆军的管理是一个极大的骗局,是一个失败:当考验之日到来时,它一定会可耻地暴露出来。但是欧洲人并不熟悉中国人“弄虚作假”的无限的集体能力,因此自然要向自己提问:李鸿章的同僚和批评者怎么可能在几年时间里对此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和热情的赞美?上自皇太后本人,下至各省衙门九品僚属,都不缺乏有关北洋舰队内部运作或直隶陆军危险状况的准确信息,因为这些事情在中国都是常识,每个官员都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议论一番。但是在东方也和西方一样,一事成功百事顺,只要李鸿章生猛的军事风采没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露出马脚,作为它的创立者和经理人,他就会长久地得到财富和名声。 对欧洲人而言,还有一件事也会令他们吃惊:国家(而非省级)防御的组建,包括海防和陆防,多年来被托付给一个人,而此人身上压着管理直隶省和大量外交与商业事务的担子,负荷已满。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的所有总督级同僚既无能力也无愿望去开创以西方科学为基础的新兵法,更不用说按照欧洲模式创建和组织一支海军了。李鸿章不仅以非凡的精力承担这一任务,他还拥有远大的抱负和充分的自信。何况,由于他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得到了朝廷非同一般的赏识,朝廷让他在他的各项事业中掌管大量的资金,比其他总督期望得到的都要多。也是由于这种恩宠,他被拔擢到独立掌权的高度,一般而言,他能对御史们的攻击置之不理,这是他的同僚(可能除张之洞之外)都做不到的。然而,考察他的努力和成就,有些问题就难以避免了:关于海军和陆军军备的价值,李鸿章自欺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他那精明务实的头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误导,使他相信,只要购买了军舰和枪炮,而不须对操纵他们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约束,就有希望对抗西方列强或日本?难道他那敏锐的智慧真的相信,虽然他的军队管理仍然受到官场腐败和懒散低能的败德影响,却还有可能对抗外国人的势力?宓吉先生曾为李鸿章服务,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①,构成了为这位大总督所做的有力而富有同情的辩解。根据他的观点,李鸿章对外国人力量的秘诀并未充分了解;他一直是“瞎子中的独眼龙”,对于他只能猜测的事务靠摸索来了解。中国从欧洲和美国聘来了老师,又把国人派出去学习,但从未允许新的教义为组织注入活力,结果,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的知识,仍然是不毛之地,未结果实。于是李鸿章所付出的努力半途而废,中国仍然是“物质力量铁蹄践踏下的道德力量之国”。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慈禧叹李鸿章之死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严复挽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孙中山 李鸿章经常被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并且他喜欢这个称号。 ——本书作者 布兰德


编辑推荐

《李鸿章传》国外经典李鸿章传记版本。亲自采访过李鸿章的知名西方学者,有助于国人重新认识备受争议的李鸿章。舍小得大的政治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晚清第一名臣、“现代中国伟人第一号人物”,如何“hold”住晚清内忧外患政局。为什么毛泽东评论李鸿章为“水浅而舟大”?为什么慈禧叹“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为什么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一朝覆灭?为什么李鸿章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却被百姓痛骂?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为什么西方人将李鸿章比作“东方的俾斯麦”?

名人推荐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慈禧叹李鸿章之死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严复挽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孙中山李鸿章经常被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并且他喜欢这个称号。——本书作者 布兰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鸿章传 PDF格式下载



 李鸿章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东方俾斯麦”,身后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更被作者称为“现代中国伟人第一号人物”。本书多视角解析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倡建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处理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海外,签订《辛丑条约》……作者为在中国居住、工作并采访过李鸿章的西方学者,运用西方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这个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被百姓痛骂的一代名相,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本书提供一种更为公允的新视角,来看这位晚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本书出自当年《泰晤士报》兼职记者约翰?奥特维?布兰德之手。布兰德在中国生活了40年以上,曾在海关任职,与清帝国高层颇有往来,他与白克豪斯合作的《慈禧外传》销量惊人,体现了他不凡的信息渠道,比如他知道光绪被囚瀛台,也知道慈禧与荣禄的绯闻。
  
  然而,作者与李鸿章本人接触似乎不多,本书更多是在材料基础上,通过总结和研判而成,所以不免有武断、猎奇之处,因为他并不想为西方读者介绍一位鲜活的人,而仅仅是一具政治标本:这个人是如何成功的,他做了什么,他的观点如何,他在大清国政治生态圈中的作用与地位。
  
  这种高高在上的文风,在当时并不奇怪,西方曾对东方充满神秘的想象,但从笛福(就是写《鲁滨逊漂流记》的那位)开始,英国人便对天朝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那是一个腐朽、衰落、专制的野蛮王朝。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舰不远万里,来到虎门炮台,指挥官看到它完全是用石块砌成,伤感得几乎自杀,因为用火炮不可能击毁它。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大清不堪一击,以后又败在日本手中,故在当时,西方作者对清朝普遍充满鄙夷。
  
  应该说,李鸿章是少有的、受到西方尊重的清朝官员,他眼光前卫,笃好西学,对外国人能以诚相待,洋务运动大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挽救了清王朝的危局。所以布兰德对李鸿章溢美有加,并深入分析为什么李鸿章能成功。
  
  李鸿章之长,在于能赢得慈禧的信任,慈禧作为政治强人,必有阴鸷、凶狠的一面,偏偏对李却有感恩情结,慈禧一生用人要么不信,要么全权托付,大开大合,李鸿章出身下级,语言朴实,善于说理,两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慈禧终生对李鸿章信任有加,而多次难局,李鸿章也挺身而出,为慈禧排忧解难、承担责任,即使东南互保中拆台,慈禧也未深究。
  
  有上级的信任,有权力的支持,有足够的才华,可为什么洋务运动却半途而废呢?布兰德敏锐地发现,李鸿章是传统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他们没有独立人格,即使才华出众,却满口谎言,李鸿章一边为国出力,一边肆无忌惮地中饱私囊,行为放诞到毫不顾忌脸面的地步,可话又说回来 ,他如果没有这点流氓气,又怎么可能被慈禧倚重并产生亲近感呢?
  
  病态的环境造就病态的统治者,病态的统治者喜欢任用病人。于是,现代化这样的体系性的革命在大清朝眼中,不过是一次手段、方法上的变化,以为只要找对人、找到办法,靠以才补天的老路,就能成功,结果一次次错过了机遇,最终走向灭亡。
  
  本书虽写于近百年前,于今仍有阅读价值。


在晚清历史上有那么四个人受到历史的讽刺与嘲笑,渐渐地他们为世人所接受,因为他们的眼光已经受到了我们的关注。试问近代史上的赫赫人物能有几个?单凡是大人物哪一个没有受到过讽刺与贬低呢?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和曾国藩,为清朝政府延续了近百年的寿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洋务运动为我国的现代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与技术支持,在盲目的中学历史的盲目宣教下,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被挤压下去……这本外国人的李鸿章的著作中多是对李鸿章的理解,所以书中好多的地方是对他的一种肯定,但是因为是外国人,所以在位置上是对整个世界的形式下,对李鸿章的个人地位与影响的解读。读过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一中一外的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两种看法都给予李鸿章高度的评价,但是李效忠的是清政府,它的腐败让任何人都没办法挽留,在内外交困的时代下,李能有这种长远眼光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重新认识晚清第一名臣李鸿章。一部李鸿章传就是晚清四十年的历史。


对重新认识晚清第一名臣李鸿章很有意义,有收藏价值!


从另外一个角度剖析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一生。观点相对客观一点。值得一看


教科书上的李鸿章是卖国贼,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他签的。但他同时也是一位能臣。清政府摇摇欲坠、苟延残喘,是他们让清政府的寿命延长了几年。如果生在盛世,像左宗棠、曾国藩他们这几个人,全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人挑担不嫌重,李鸿章因为马关条约被现在的历史课本牢牢定位卖国贼。确实不公平。试问现在喊口号最响的那些人,换你试试?而且,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课本从来没告诉我们,在马关,70多岁的李鸿章遇到了日本人的刺杀?风烛残年,图什么呢?一个卖国贼的名声吗?当然了,宰相合肥天下瘦,政治人物,太复杂了。


我是安徽人 对李鸿章有些特殊的感情 他真的是一位伟人 了不起的人物 虽有不足 但绝不是卖国之徒


李鸿章和曾左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大人物!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一气呵成地去读他们的国外传记作品,定会受益无穷!


无论喜欢与否,没有人能否认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到底是他延续了末清的苟延残喘,还是酝酿了中国近代化的启蒙,大概是见仁见智,纠缠不清的。本书从同时代的外国人对于斯时斯人的观察有助于从另外一个侧面认识李鸿章


重新认识李鸿章的传奇一生。


对李鸿章十分钦佩。从不同人的角度评价李鸿章会变得客观


很少见的外国版本的李鸿章传,写得中肯!


外国人写的,翻译的不是很流畅,不过角度新颖!改变了我对李鸿章的看法,历史让他成为了一个被人唾弃的人,然而知道了事实真相,就会多一份原谅和理解!


可是读起来有一点点吃力,,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李鸿章


相信外国人对李鸿章能准确评价


因为我是少荃迷,感觉此书资料完备,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


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李鸿章


从外国人的角度看看李鸿章,有益。


李鸿章脸部的一枪,为大清少赔了一亿两白银。


不是卖国贼,而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功臣,历史会给予李中堂一个公正的评价的!


西方学者写的不错


用平时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同一个人物,客观多面


为了大清,忍辱负重,签订了卖国求荣的不平等条约,那是必不得以,翻开历史我们是不会忘记你的……


不同视角,重新认识


我觉得西方的作者可能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和审视,所以值得一读。


牛人,但没牛过身,留下千古骂名,不像曾、左


喜欢看历史的书,作者写的很客观


外国人的视角,既比较符合原有认知也有不同的视角


多视角了解近代史


只读了一点,挺吸引人的


将外国人写的历史和中国人写的合起来看比较客观


外国人写的,比较客观,值得看。


还没看,略翻了一下,客观、全面


个人认为写的比较客观!


这本书买的太值了,比从书店卖的便宜多了


书还不错,老公很喜欢,值得活动时购买


非常非常好 读完特别受启发 价格也很便宜 比书店好多了


整体满意,价格公道。以后还会在来。


没开看


东西很好,平邮也很快


大家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才能碰出火花啊


书字大,不厚。


纠正


喜欢得不得了,一口气读完。


不太好买的书在这买到了,肯定!


与梁启超的那本对比着看!!


很不错,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正在看,纸张稍微差点,字体还可接受


书的质量没的说,很好


对于古人,我们应该秉持的谦逊的心态去学习,体悟!


这部很多年前出版的李鸿章传记,由英国记者所写。总体来说,意思不大,主要是作者的学术训练有限,因此比较肤浅。但是,可以一读,帮助我们从国际的视野来审视传主及其所服务的朝廷


李鸿章,东方俾斯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外国人写的关于李鸿章的传记


不同的视角看李鸿章


从外国人的眼中了解一个真实的李鸿章!


清代名相,一代伟人,爱不释手,好


外国人写的视角比较新颖,但是阅读感稍欠


影响历史的人


总是有点生涩,思维方式的问题,译者的问题。


内容比较客观的描述了历史,但翻译的比较生涩。


大时代下的作品,深刻而有见地。


可以去好好看一看的一本书啊


还没有读,翻了翻,没发现错字。


书挺薄的,质量看上去还可以,内容还没开始看。


就是内容有点拗口


从外国人的视野还是跟我们自己的视野存在挺大区别的


探究近代史,老外的角度,值得一读


强推,但个人感觉有点混乱


语文老师推荐读的


角度独特,史料新颖,值得一读,推荐!


有点看不下去,也许是史实,枯燥无味,但写得通俗易懂,或者写出点趣味性才是高手。比如明朝那些事儿...


虽然名为传记,实则是作者对李鸿章的一家之言。若要深入了解李鸿章,并了解西方人对东方人的认识还是值得一读的。若是当文学作品看,那么就未免不会失望。


永远不要不加分辨的相信你的历史教科书,要了解真实的李鸿章,就看外国人写的李鸿章传。


一个备受争议的人 足以证明他的影响极大 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一个人


外人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翻译较差。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还《曾国藩传》差不多。
可以给对李有一定研究的人看,有他山之石的作用,但不适合不了解李的人。


老外的视角与国内的不同


公正


这本书前十几页地段都撕开了,怎么办?


不得不说,一分钱一分货,书质量也算对得起价格了


文字还可以,孩子随便看看还是可以的,书很轻


侧面的纸张都有点发黄了,封皮有剐蹭的痕迹,无语


别人推荐我买的,看上去还行,从不同的角度解读。


不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写的比较一般。


外国人毕竟没有深入了解中国人。


翻译太烂,简直就是直译。随便找两句,“西方的军队和商人对中国闭关自锁的入侵,已经成为一个持久的因素,显然注定要改变中国人民的态度和习惯。”“刚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经典课程的最终殿试,这使他能够进入翰林院,即进入卓越学者的学院”这样的翻译质量居然能出版,简直是骗钱啊!有人能读下去吗?


赠送的书,挺值得,一本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评价出来的李鸿章


纸张不太好,写得也不怎么样!快递很不给力!


买的是李鸿章传,正文通篇写的是左宗堂,连抬头都是内容抬头都是。。。。封面与内里的结合处白胶严重溢出,并且此书收到时没有外面的塑料膜封装;打电话给客服,说是印刷错误。可以调换。这本书我收藏了!以上让我如何不怀疑是盗版呢。。。希望给个答复。以上有图。


写李合肥的的书很多,但大多从国家或民族自身利益出发,有过多的感情纠葛;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


慢慢研究~~~~~·


不知道是书写的不行还是翻译的不行,总之没什么吸引人的


老公非常崇拜李鸿章,给他买的


买来一看怎么感觉是旧的啊。我想不通了


介绍李鸿章,写得很好!


值得一看。但印刷质量不敢动物恭维。


外国人写的 比较客观 值得看


一句话,外国人眼中的李鸿章,和国内的很不一样,不管对错,各有各的观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