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棒槌

杨葵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杨葵  

页数:

224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是《 东榔头 》的姊妹书。《 东榔头 》里的文章与过日子有关,《 西棒槌 》是讲阅读。分两部分,一二辑是与阅读有关的泛泛而论;三四辑是从具体一本书说起,讨论阅读、写作等问题。  早已过世的哈佛大学教授布利斯·佩里说过,所有文学形式中,最灵活的莫过随笔,而有一个主题,人类对之有着持久的兴趣,随笔作家更是永远对之情有独钟,总能找到新东西可说,就是“书”与“读书”的主题。  真是如此。以我个人经验,阅读时最爱思考,所以往往享受一本好书之后,总觉有话想说,这就是这本小册子里文章的由来。  塞缪尔·约翰逊的《 英文字典 》里,把随笔定义为“头脑的一次放松突围;不规则的杂乱篇章;既不正规、亦无条理的文章。”  后来又有作家扎布里斯基受塞缪尔·约翰逊“突围”定义启发, 追加定义道:“随笔就是一些收集起来的笔记, 指示了一个主题的某些方面,或暗示了关于它的某些想法……它不是一次正式的围攻,而是针对这一主题的一连串的袭击、尝试或努力。”他把随笔作家称作文学的短途旅行者,文学的垂钓者,是沉思者而不是思想者。扎布里斯基还说,德国人的思维不适合随笔,因为德国人不满足于仅仅突袭一个主题,不满足于仅仅到此一游;他们一定要从头到尾把一个主题研究透彻,离开的时候它应该是一片被彻底征服的领地。  我绝对无意用什么指示、暗示、沉思来美化这些文章,我更不是德国人——虽然我写这篇自序时,正在慕尼黑旅行,我的阅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杂乱无章,全凭兴趣,毫无线索可归纳。抄了这么多书当序言,只想见贤思齐,也来发动一次对于阅读的“突袭”——想想总可以吧。更实在的,是解释为何取了这样一个书名。

内容概要

  《西棒槌》由书而起,时而追忆,时而感慨,作者在多年来的阅读的经历中体会着各种奇思妙想,享受思考带来的喜悦和乐趣,记录下所有的感动和思维的轨迹,一篇篇慧言智语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杨葵,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作家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编辑部主任等。编辑出版《哈佛女孩刘亦婷》等百万册销量的优秀畅销书。所编图书曾获“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本人曾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中直系统十大杰出青年奖”。著有散文集《在黑夜抽筋成长》、《过得去》,电影剧本《黑白》,电视连续剧剧本《找不着北》,等等。译有长篇小说《夜》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闲读书,读闲书
 启蒙年代的杂志
 包书皮儿
 为书籍,我的前半生和姥姥的后半生
 两箱书
 有多少书值得重买
 书的敌人
 杂志心态
 不敬惜字纸
 娱乐的黑手
 尴尬的畅销
 能把定语去掉吗
 吵架·京派·海派
 宏大叙事的退隐
 文人谦虚的背后
第二辑
 沧海一声笑
 读字典
 简体字,繁体字
 书籍的金字塔
 原著是冰山,翻译露几分
 榨 油
 互 文
 签名售书
 笔 会
 作家也结巴
 秋凉好读传记书
 语词乱炖
第三辑
 书犹如此
 人脑没有那么复杂
 城门几层开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连阔如的江湖
 形无形,意无意
 多半句
 极简要够沉
 兰台万卷
 名 物
 约定俗成的历史露了马脚
 纸年轮
 老上海是什么
 布衣孙犁
 讨论喜欢
 用老课本补课
 先破迷信再朝圣
 三百年来伤国乱
第四辑
 去时间的中心朝圣
 细微背后的悲凉
 艾柯的轻与重
 历史可能是什么
 一个画商的回忆
 不可能完成的编造
 罗斯的选择
 石黑一雄被低估
 别想摆脱书
 电醒人心
 多讨论,少结论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
 读 画
 色彩·自缚

章节摘录

  闲读书,读闲书  说来惭愧,题目上这几个字,竟是我一直向往的读书生活。说向往,是因为越来越难做到了。  索性不曾有过这样的日子也就罢了,但是曾经拥有,所以一想起来,就像从小康之家已逐渐堕落成赤贫之人,禁不住要怀念往昔幸福时光。  那是上学的时候,经常逃课,上午睡到十点多,宿舍里的同学早在两小时前就已飞奔教室,我在空无一人的大水房刷牙洗脸,每个小动作都荡出悠悠的回声。洗漱完毕跑到图书馆,顶天立地数排大书架间,我像个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找着可心的,揣回宿舍躺着看。常常发现,可能那些书太闲了,为众人所不屑,书都簇新簇新的,书后插着的借阅卡雪白无痕。  我所谓的闲书,按传统图书分类法,就是经、史、子、集里边的“集”。前三类大多厚重、深奥,是要学以致用的,读不出闲来。就是“集”,到我这儿,还专门要挑那些边三角四的,比如唐宋笔记、明人小品。  说起来,现在也不读什么经、史、子,仍然读集为主,但书闲只是一方面,人不闲,读不出真正的闲。  这是个向前冲的时代,人人都在名利的旅途奔波,我也身在其中,无力挣脱。古人说,浮生难得半日闲,这话搁我这里,要改成浮生难得半“时”闲更恰当。退一步说,即便真有了闲,可逍遣的场所多了,剧场、酒馆、音乐厅,这人拽那人拉的,不自觉两脚就往那儿挪了。  可在心底,还是向往闲读书、读闲书的宁静与自在。  倏忽就有今天,忙里偷闲,半躺床上读闲书,清朝李伯元的《 南亭笔记 》。读一会儿眯瞪一会儿,醒了继续读,舒服死了。窗外突然有暴雨倾盆而下,跑到阳台上看雨。看厌了,再回来,接着读。读到高兴处,点根烟,因为空气湿润,烟也不觉那么干了,抽着顺心。不知不觉中雨停了,天晴了,想起辛弃疾的词: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有时也觉得,这样贪恋闲暇有遗老遗少之气,与新时代不符,招人厌吧?而且不求上进没有斗志。读闲书能读出什么学问呢?一麟半爪雕虫小技而已,不刻苦攻读系统学习,害臊还来不及,还好意思这儿说三道四。可是再想想,我的职业是编辑,早有前辈指出,编辑应该致力做杂家,闲读书、读闲书对我做杂家还真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快乐,这就足够。更何况有时雕虫小技里,也能读出大气魄。《 南亭笔记 》中记载了纪晓岚为某戏馆撰写的一副对联:“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脚耳,汉祖唐宋,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  王朔曾经开玩笑:“聪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我不敢自诩为聪明人,但这话很像是在说“闲读书、读闲书”。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棒槌 PDF格式下载



杨葵的作品,之前读过他的《百家姓》,用寥寥几笔,生动刻画身边的一些人物,把握文字的功力相当了得,不愧是多年的图书编辑出身。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他和读库的老六(张立宪)有关文字编辑的一段访谈,写得相当精彩,讲到对文字干净的追求,对一些可有可无的文字的取舍,联系当下正在做的工作,很有启发,也很有感触。连夜花了一个多小时读完,第二天也跟同行们推荐这篇文章。早就知道杨葵出了两本新书,分别叫:《东榔头》和《西棒槌》,按捺不住,去当当上买下。

这两本都是薄薄的小册子,不到两百来页,非常适合我这段时期每周在杭州和台州来回的旅途中阅读,塞一本到背包里,基本上感觉不出他的重量来,于是利用在车站候车时,在火车行进中,在宿舍的夜深人静时,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这两册趣味盎然的小书。

就像作者在自序里开宗明义说的:"前几十年就做了两件事:过日子,阅读",成果,自然就是这两本小书:《东榔头》讲的是过日子,《西棒槌》讲的是阅读。都是些随笔,但是开头的一句话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生活不就是这样么,乱七八糟,混乱不堪,这也许正是所谓生活的真相。如果你介意,他就全是烦恼,如果不介意,它就是沸腾的生活,海潮一般,浪涛相继,生生不息。"

《东榔头》一共分四辑,44篇短文,既然是过日子,无非是吃喝玩乐的事,但是在作者的笔下,那些平凡简单的生活,都充满了乐趣,最后也都归结到家庭生活平淡的美好当中。写对美食的追求,写在冬天里一些生活在北京城的片段,写圈子里的趣事,写喝茶、写过生日,都是生活琐碎,但是平淡而美好。作者一再提起旧时的一本书《燕京岁时记》,其实,这本小书就是当下的《燕京岁时记》,一篇"冬时杂咏",把老北京从立冬到春节的生活写得有滋有味。我们现在看前人留下來的那些书,看看明清时期的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觉得饶有趣味。可能过个一两百年,后人想了解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老北京的生活,可能就会来找杨葵的这本《东榔头》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感叹,如果在生活中认识作者,肯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都喜欢逛书店,都喜欢喝茶,都喜欢看书,趣味相投,兴趣点相近,一句话,都是热爱生活之人,肯定值得深交。

《西棒槌》同样分成四辑,前面两辑围绕书的话题行文走笔,后面两辑则就是一本本具体的书籍生发议论。看书话的部分,不时勾起自己对书的一些回忆,如看"包书皮儿"时想起小时候用旧的挂历和报纸给课本包书皮的场景,"两箱书"让人想起张炜的精装本《你在高原》拆封上架时的郑重其事,"语词乱炖"又让人想起拆文解字的乐趣。同为读书人,看另外一个读书人写这些书话,觉得特别亲切,就像和一个结识多年的老大哥促膝长谈般,不时嘴角浮起一阵会意的微笑。第三第四辑,侧重的是一些具体书目的评论,其中有我读过的《城门开》、《纸年轮》、《辛亥:摇晃的革命》、《读库》等等,也有很多我之前没有读过的一些书籍的介绍,像《共和国教科书》、《晚晴集》、《逝去的武林》、《傅科摆》等,看杨葵娓娓道来,那些书籍都有想去买来一读的冲动。可见这就是好的文字吸引人的所在吧。不禁在想,我写下的那些晓剑书情,那些有关书籍的评论,是否也能将我阅读的感动传递出去,让读者像这本《西棒槌》一样打动另一个读到这篇文字的人呢?

​阅读,总是能带来不一样的感动,晚上去晓风书屋闲逛,倘佯在书籍包围成的海洋中,再一次感受到有书可读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事情。本来想着再去西湖的音乐喷泉逛逛的,突然感觉宿舍里的那些好书正在向我招手,于是打道回府,泡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连夜写下这篇读后感。


朴实无华的封面,朴实无华的文字,但是透过这些朴实,我们所独到的却是一番感彻肺腑的心得总结。这里我所说道的便是杨葵最新的作品《东榔头》,《西棒槌》。

早前,我也已经写过了有关于《东榔头》的书评。这里,我便要老表一表,谈一谈随后一部的姊妹篇《西棒槌》。有别于《东榔头》生活的内容集锦,在《西棒槌》中我们便可以领略到一番作者在阅读之后的有感而发。

有道是读书可以使人明智。现今的我们或许从小开始便在不断地接受着读书的熏陶。那么,我们是否也有着本书作者的一片心思记录下如此经典的文字呢?相信我们很少有人可以很自信地说有。尽管这里写的都是作者的感悟,但是很多的细节内容和感受相信我们这些读书的闲人也许曾经也有过。类似于再阅读篇中的包书皮儿。简简单单的一件我们孩时都可能做过的事情,却经过作者的深刻描述和揭示让我有了一番别有意境的回味。不仅品的是当年包书皮的那种感觉,我更感受到了由外而内的触动。是啊,我们人生在世有时候真的有点过于做作。本非需要的书皮却被突兀地加之而上。多的只是成熟的人生态度。在书的敌人篇章中,我原本以为只是停留于表面的水和火。然而通过作者的点拨,我更突然之间恰似醒悟般地有了全新的认知。正如书中作者自己所讲述的,书籍是由人一笔一画创造出来的,但书籍最大的敌人,也正是人自己。这何尝不是如此的矛盾却又合情合理呢?我们需要读书,但是我们又有时会去毁“书”。何去何从的自问自答中,我们或许也该考虑考虑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读书之道。还有读字典这则随笔,又有另一番耐人深思的意义所在。尽管读字典看似单调无聊,但是我们耐心下来却是一种化烦为简的最佳途径。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也许总是会有意无意中把很多的问题和事情想得很复杂,或者是处理的很复杂。但是我们是否又可以回过头来耐心细细地想想呢?与其我们自寻烦恼,倒不如让自己解脱。明白无误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幡然醒悟于复杂为简单的过程。对照着字典,也许我们会让一切了然如胸。于是乎,小小的字典之下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读着如此的文字,我也在随着阅读的过程而加深对其背后深处意义的了解。在如此的棒槌之下,我感悟着阅读的内容和真谛;在如此的棒槌之下,我更阅读到了阅读背后的潜在话题所在。


杨葵又出新书,看到书名就忍不住购下,好一个《东榔头》、《西棒槌》,一东一西好不热闹。回家细读,《东》写的是过日子,《西》写的是闲读书,正读杨葵在自序中所说:“现在回头想,前几十年就做了两件事儿……”说的淡然,可又有几人在过着日子,闲读着书?我想大多数都如我一样,求生活、不读书。即便读书,也是带着功利心的读。


看了过得去,想再看看西棒槌


“这本《西棒槌》与其姊妹篇《东榔头》一样,是一本纯粹的书,封面上题目作者,干干净净,没有推荐、没有吆喝、没有腰带;内容里规规矩矩,正常排版的文字,略小一号的页面,字数不多,绝不注水,有几篇算几篇,但每一篇随笔都很有看头、有嚼头、有劲头。” ----节选自douban不夜影城


《东榔头》、《西棒槌》为作者近年来的呕心之作,文笔功力极深,内容丰富而深刻,对生活和阅读的感悟频频引人入胜,堪称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杨葵是编辑,作书是其本职,所以对于书,评书论书其眼光更是不一般


杨葵的书还真是不错 感悟下小生活 从中学到一些道理


“......《西棒槌》中,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作者笔下的生活和文字是静谧而沸腾着的,宛如生活本身。许是因为内心博大深远之故,书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生活都充满了鲜活而灵动的哲学意味,却又讲的通透明白,常常给人一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特别当作者谈及一些受人尊敬的著名文人时,读者很可能会产生瞬间的心思抽离,而这种抽离,就仿佛认识提高的刹那所产生的特殊生理现象,在恢复常态后,会清晰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次心智上的螺旋式升级。”-----节选自芷宁在douban的评论


《西棒槌》也分四辑,前两辑讲阅读之感,后两辑从具体问题衍生讨论。两本书,一东一西,一生活一思考,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遥相呼应,意境甚妙。


《西棒槌》写读书,这需要读多少书才能凝结成这一本呢?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原生态”的书了!
现在的书华而不实,越来越不像书了,《东榔头》《西棒槌》这两本书一扑入眼帘,仿佛时光遁回,拿起来翻看更是爱不释手。这是多美妙的一天,谢谢让我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又找回了“读书”的感觉。


喜欢这个杨葵的文章


由于带孩子比较紧张,本来想买过得去,买错了


和《百家姓》一起买来看,越读越有味儿!


一个老编辑对于文字,文章,阅读的感悟。每篇篇幅不长,读来蛮有意思,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也给读者推荐了几本不错的书,值得闲暇之时翻看一下。


淡淡的干净的文字,一如淡淡的干净的日子,淡而不轻,淡而不浅。在这样空气也透着躁的时代,能读到这样的文字,是舒心的喜悦。回味里全是说不出的、又被勾了回来的读书瘾。


最不擅长写评论,但这本书让我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有的书是看完之后什么都不想说,有的是看完了开始想说话,这本书属于后者。
书写的看似不深,看着看着就被打动了,随着作者去到了往日那些旧时光,那些纯纯的、美美的旧时光。
不知道现在自己为什么活着,想来想去,为的那些以为重要的都留不下任何痕迹,倒不如书里这些小回忆,至少,还是回忆,而我们现在大多所追逐着的在未来即使回忆也不在。


是个爱书之人,同类,赞!


闲来无事读读,非常好,文字有些小清新,不错的散文


文字排版看着确实很舒服。属于老清新的散文。


《玫瑰 岩石》是雷双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是绘画与心灵交融升华后集结出的文字,表达了她的人生体验与艺术感悟。
被称为艺术家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没有思想感情的作品,艺术生命也是短暂的。因此艺术家的作品才会有收藏价值,也值得世人收藏。
雷双的《玫瑰 岩石》的出版对,有助于收藏家更懂得雷双油画在艺术界的价值,有助于理解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内涵,更能看懂她画笔之下的意境和思想,精神和信仰及艺术家赋予作品不灭的灵魂。
我想艺术院校油画系的女生也会喜欢阅读。


杨老师的文字就是老清新啊!!宛如一杯茶!!之前的书都看过


很文艺的一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对于看书的观点,有共鸣,也有收获!


适合随身携带的小书


哪有这么写书的,分明写的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书这边是你,书那边还是你,中间隔着的是回不去的时间。


书刚到手,还没来得及看,但禁不住要上来评论一下封面,朴质而精致,没有腰封那些功利气的多余之物,这样才像封面,大爱!


老杨的作品一直很喜欢,果然没让我失望,一个个小短篇,充满了作者的生活智慧,值得推荐。


图书的装帧很好,篇幅小,图书样式也小,适合外出携带。作者随笔从生活细小处出发,娓娓道来,感觉很亲切。


真希望能够写出作者一样的文章


看似简单的版式,其实是大师用尺子精确丈量字距、行距,反复试验多种版式方案,终于敲定阅读效果最佳的一种,不疏不密,不大不小,清晰疏朗。如此的精益求精,为现代出版界的后生们树立了一面榜样的旗帜。


看看到这样看似不经意却有趣又具意义的小文章就会让人有种小幸福


文字轻松幽默,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还不错。老北京的一些趣事。
文字老练。
片言只语中能看出沉淀一来的文化


写的很有趣,个人觉得不错啊!点个赞


小开本、蛮薄的册子,内容还好


听梁文道介绍的,果然很好看,文字干净幽默,思想性也强。


这本书不错,短小精悍,引人深思。


期待已久,果然不是虚传,很好看


好书,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悠闲时候,可以静心读一读。可读,可思,可回味。


应该列入中学的课外读本。


小开本,便于携带,可以随手翻翻


杨老师的静心之作.开本也好,小巧.


挺好看的。一贯的。


是啊,生活就是这样,慢慢寻找


还没看呢 装帧不错


淡淡的是文字,浓浓的是回味。


如题。一辈子读懂一本书,就够。


这本书不适合喝着咖啡读,没那么矫情,也不适合喝着茶读,也没那么严肃风雅,适合端杯白水,干净、纯。


读着舒服,还成。


说不好,不知道喜欢什么,就是看着看着看完了一本。


《东榔头》还没读完,这本只翻了一下第一辑,一样的好看。


老颓的字儿耐读!


好书难得,一得却得到两本,欢喜满足。


买了一套,两本,舍不得一口气读完。


杨葵随笔集,平淡如水,如生活本身


总的来说,没有《过得去》精彩,还能“过得去”。


个人更喜欢《百家姓》。


喜欢这种平实有意思的生活式的书,读完后想想自己的生活,觉得很有意思。


买齐了这套书,喜欢闲暇时候读这样轻松的文章。


边看自己的书 边读别的读书感悟


一般没什么深度


是看微博上有人推荐才买的,不错.


随笔的篇幅太短,明显是几篇博文的拼凑。


戏剧化的平凡。


寫的還是挺不錯的。


还行吧。有空可以看看


太慢,从天津到无锡竟然花了三天时间,以致未按原定的4月4日送到,很失望!


不错,适合一个人静下来看


书很不错,有点好看。


想法很精妙,文笔一般


作者读过的书真多


又小又薄,


西一棒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