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童心解读

李季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3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李季  

页数:

138  

内容概要

  儿童早期的情绪世界,有欢乐也有困扰,有鲜花也有杂草。然而,在儿童的早期,为人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聪明与否,却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世界,极少留意他(她)开心与否。许多父母都是在孩子的冲动、暴躁、恐惧、焦虑、忧郁、攻击性、孤独、嫉妒、胆怯、任性、自私、畏缩等情绪反应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表现和性格特征时,才猛然省悟。然后痛心疾首、后悔不已。本书是ECCE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著作主要研究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基础性和核心性问题,如“情绪健康与情意智能培养”,“语言发展与智能培育”等,进行了科学、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书以大量调查、实验、观察、叙事、个案研究为基础,构成了早期情绪健康与情意智能培养的基本模式,体现了现代早期情绪教育的前沿性研究成果。本书可用作社区亲子教育中心和家庭早期亲子教育指导书。

作者简介

李季,教授,儿童智力潜能开发与青少年教育专家。李季教授认为:儿童早期是情绪、语言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原发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儿童的情绪健康与情绪智能、语言能力与学习智能发展;把握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来进行科学、适当的教育开发,用最简单的方式就能培

书籍目录

序·关注童心本书导读生命潮汐:人类情绪AB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何谓情绪 “心为人之本”——情绪价值 “喜怒哀乐爱惧欲,七情之内本无忧”——情绪类别 要点回放情感之旅:早期情绪特点 “有感于内,必形于外”——早期情绪特点 从生物人到社会人——早期情绪表现 “四月春草长”——早期情绪发展敏感期 要点回放童年心魔:早期情绪困扰 为“情”所困——早期情绪困扰的表现 无心插柳——“培养”出来的情绪问题 驱除心魔——早期常见情绪问题矫治 要点回放亲情互动:早期情绪交流情绪 交流的原则 以智育情——早期情绪交流的策略 以心育情——早期情绪交流的方法 化解冲突——亲子情绪沟通的“雷区” 教育智慧——亲子冲突化解技巧 要点回放百分父母:情意智能培养 情意智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智慧“合金”——EQ与AQ的整合 百分父母——情意智能教育课程 要点回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2~3岁是社会性情绪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进一步分化为:会关心人、关怀人。如,儿童会经常对父母或照料者说:“你在干什么?”“我来帮你!” 表现出亲爱的感情。会亲热拥抱和亲吻;希望得到爱抚;有占有欲和嫉妒心;会自动对父母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 寻求成人的注意和肯定、称赞。 故意装模作傻和喜欢逗别人笑。 美丑、是非、善恶感开始萌发。 两岁前后,喜欢模仿成人或动画片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 两岁半后,会用词语表达内心感受。如“好累!”“真好玩!”“真美丽!”“真高兴!” “真开心!”“不喜欢!”等等。两岁半前的表达还较为笼统,如用“好急!”表示快点、“加 油”或紧张等心情。] 会表示出同感和同情情绪。如,听说姥姥生病了,宝宝会说:“姥姥病了,很可怜。” 妈妈的手机丢了,和妈妈一起焦急地寻找;找到了,和妈妈一道开心。 出现得意、焦虑、生气、害羞、轻蔑、伤心等比较复杂的情感。 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如,若视觉范围没看到父母,几分钟就会呼唤一次。 表现出对父母的偏爱和偏向。一般是,男孩子多偏爱和偏向妈妈;女孩子多偏爱和偏向爸爸。 有初步的自尊感。如,没有学会的事情说?不好玩”。受父母批评,过了好一会才愿意接受父母。 出现不好意思、羞耻、尴尬等感觉,并试图掩饰,Hj聃理防御机制;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很害羞。 会用不耐烦、不情愿、发脾气的语气或动作表达不愿意、不满、拒绝等情绪。 情绪易变、易冲动、不稳定,容易受到挫折,并表现出破坏行为。 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和伤害别人。 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常用“我不要你了!” “我不跟你玩了!”或用吐口水、打踢等不礼貌或粗暴行为方式表达不满情绪。 强倔,反抗。大人说不准干啥(故意)偏要干啥;故意说相反的话。 责任感萌芽。 P34-35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童心解读 PDF格式下载



因为上了李季老师的课,所以就想找他的书来看.总的来说,<<童心解读>>切合实际,是本好书,老师辛苦了!


李季教授是我们华南师大心理学人的榜样!这本书很精彩,支持!


不错!对于我的孩子,我觉得很实用。


实践出真知,这本书不错


书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内容不无道理,很实在;还有意外收获,知道了可以教宝宝认字,我们家宝宝一个多月认识了60个字


需要用心看,可以学到东西。


看了很多有关孩子情绪调整的书,看这书就没意思了,没看过朋友可以看看


很好的育儿、胎教指导书,有很多科学依据。不过有些专业性,毕竟是专业心理学家写的。可读性、启发性还是很强


理论知识太多,不实用.看过之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是不是国内的文章都是理论大过实际啊?不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