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舍小说十九讲

吴小美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作者:

吴小美  

页数:

257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读老舍,研究老舍,走进他的文学世界,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学习体验了。二十多年中,写过几本书,若干篇论文,但基本上是在关注他的长篇作品,以及若干综合性的课题。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也常常环顾老舍研究的“左邻右舍”领域,特别是我一直钟情的鲁迅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研究等领域。一方面感到老舍研究已不再年轻,很有一点后来者居上的势头;一方面又开始焦虑于这些年来整个文学研究领域也在取“上升”势头的“泛化”研究趋向。加以我是个高校教师,目睹学子包括研究生,竟越来越远离作品文本,甚至对长久以来被我们这些“老字号”奉为经典的文本,也取可读可不读的态度了。要写学位论文或读书报告时,网上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何必品读原作?!对古人的名言“话中须有我,眼底可无书”,作了完全错误的理解。洋洋洒洒,花里胡哨的文章和言说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不得要领。幸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文学研究需要有个“瘦身运动”了,我很有共鸣。于是想到这些时弊形成的原因多样,但联系个中重要的一端,是缺少对文学精品的细读。联系自己在老舍研究中走过的路,长期以来对他的短篇小说虽然也写过宏观研究的文章,但对其中的一篇一篇,作过像对他的鸿篇巨制那样的关注和解剖吗?居然没有!一想他的短篇,涌向心头的只是《老字号》、《断魂枪》、《黑白李》等数得出的,少得可怜的篇章。于是我下定决心,对他的短篇一篇不漏,沉下心来细细品读。读的结果,使我吃惊,令我汗颜!  一篇一篇地读下来,再精中取精,选出了如今的十九篇。老舍是在他写作了一批长篇小说之后的30年代,才开始大写短篇小说的,这和中国许多现代作家正好相反。他一再自谦地宣称“我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这话本身包含的正是老舍对短篇小说艺术的绝对自觉和极端尊崇。因为在他看来,短篇小说“非有极好的天才与极丰富的经验不能做到”(见《文学概论讲义》,《老舍文集》15卷)。又说短篇小说“最需要技巧,它差不多是仗着技巧而成为独立的一个体裁”,所以“短篇非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见《我怎样写短篇小说》,《老舍文集》15卷)。我自己一篇篇读下来,真体味到读他的短篇,是需要“品”的。它们使你时而宁静,时而震撼,时而击节,时而深思,但都要通过品读(有时甚至可以朗读)去消化咀嚼。他的自谦,或者是一种错位,只要你既读且品,就会品出它们的扎实、有力、厚重;而且情节展开的潮起潮落,张弛有度,篇篇各异,绝无雷同,包括具体的技法,的确是大师级的。同时让我们看出的是,老舍和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相似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有一副手笔,而是有两副以上的多副手笔,随需要而运用裕如。值得注意的是,老舍创作这些短篇小说的高峰时期,正是当时中国的左翼文坛对他不够理解,不能容纳的30年代。老舍当时既郁闷又很坦然。他努力发挥自己的强项,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以艺术技巧的精工去弥补当时左翼文坛的不足。这些小说写得很费力,但不露斧痕。他手法巧妙,笔墨经济,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其中蕴藏的浓情淡写,真是成熟了的老舍的独步。  在品读老舍短篇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浑然天成的“中国智慧”,这往往体现于幽默、讽刺、荒诞、滑稽的老舍式的结合中。在他那里,幽默多于讽刺,不论是幽默或讽刺,往往与调侃、揶揄甚至怪诞浑然天成,挥洒自如。小说中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兼具,是作家的生活阅历和创作实践锤炼出来的,而不是刻意模仿所能达到的。小说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个读者深思和汲取。尤其令我叹服的是,在读他的长篇小说时更多的是用现实主义方法加以诠释;但在读他的短篇小说时,会感到现实主义不够了,而必须用新浪漫主义、用象征主义,并借用心理学的帮助,才能诠释其中的艺术色彩,诠释生命,诠释老舍在长篇中极少出现的神秘色彩和意识流手法。我们会惊讶老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那么早使用过意识流手法的作家,由此更可证明我们一再强调的优秀作家掌握着多副笔墨的问题。  优中选优,需要割爱,实在不易。我在品和选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一些长期以来未受国内研究者关注,但确实是内涵丰厚、哲理深广,并兼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如《眼镜》、《不说谎的人》等,我着意选人,细细品读,以弥补久被遗忘的损失。不可免(而不是从俗)的是,我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的确是得到了一些同行、朋友、学生的帮助,是不能不感谢的。如老舍先生的长女舒济(几乎是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妹子,即使相距不到一天,她也得叫我“姐”);又如我的“大兄弟”、同行学者关纪新,在频繁的通电话(有时是长途)和面谈中,他们给过我那么多的启发帮助。与老妹子舒济,甚至因某些小说、某些史实、某些原型的讨论,我们会在电话的两端认真地动了感情!  可以承认这并不是一件比写大块论文更容易的工作。不但要探究、深挖、细品,还要有相关的中外文学史常识的铺垫,要有相应的理论功底及艺术触角的支撑,这只有请读者评说了。不能忘的是我的“老学生”魏韶华,远在青岛,不但用电话和短信与我沟通,还替我找过青岛的老年人,调查诸如“虾仁”、“××棒子”所指。  一般说来,能出书总是应该感激出版社的,我照例也常如此。我激赏漓江出版社的雄强开放,也感谢我的学生,《新周刊》的执行总编封新域的力荐,该刊谭山山小友的穿针引线……这里不仅有感谢,而且更有感动。我这本小书,该说是一个“集体创作”了。

内容概要

  《老舍小说十九讲》通过对老舍十九篇短篇经典的精读,深度挖掘老舍小说的艺术神韵。为我们零距离触摸作家灵魂,提供了一条便捷可靠的通道。现代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一生创作800万字的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充满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他以力透纸背的语言,令人捧腹的幽默,为现代中国树起了一座文学丰碑。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宽广,各具特色,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精读老舍作品,是理解老舍最可靠的方式——  鲁迅的讽刺多于幽默,老舍则幽默多于讽刺,《马裤先生》则是二者并重的小说极品。  《微神》刻印着作家老舍一段纯真而酸楚的初恋体验。  “怕写女人”的老舍创作《柳屯的》,成功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泼妇形象。  品读《老字号》和《断魂枪》,我们能读出老舍对历史前行大潮中道德失落的感喟。

作者简介

  吴小美,江西临川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现任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鲁迅研究、老舍研究、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同时从事文化传播学研究、美术研究、影视研究。出版与老舍相关的专著《老舍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老舍与中国革命》、《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前者获国家社科二等奖,后两者为国家项目。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老舍研究论文二十多篇。并三次参与部(教育部)颁教材的编定工作。  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获国务院嘉奖。江西临川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现任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鲁迅研究、老舍研究、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同时从事文化传播学研究、美术研究、影视研究。出版与老舍相关的专著《老舍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老舍与中国革命》、《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前者获国家社科二等奖,后两者为国家项目。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老舍研究论文二十多篇。并三次参与部(教育部)颁教材的编定工作。  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获国务院嘉奖。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讲 散文诗化的抒情小说——《大悲寺外》品读第二讲 声情并茂的讽刺喜剧——《马裤先生》品读第三讲 融会象征主义和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微神》品读第四讲 大杂院底层人物的命运悲剧——《柳家大院》品读第五讲 看似闹剧,实为悲剧——《抱孙》品读第六讲 老舍笔下的革命者——《黑白李》品读第七讲 含泪的幽默——《眼镜》品读第八讲 神形毕肖的心理描写——《上任》品读第九讲 令人难忘的悍妇形象——《柳屯的》品读第十讲 一个“新派”的伪善者——《善人》品读第十一讲 历史前进了,道德就后退?——《老字号》品读第十二讲  “东方大梦没法子不醒”——《断魂枪》品读第十三讲  “没办法”就是最好的混法——《听来的故事》品读-第十四讲 一个大学生的内心隐痛——《新韩穆烈德》品读第十五讲  “让魔鬼回到地狱中去”——《哀启》品读第十六讲 荒诞悲凉的五个生活横断面——《“火”车》品读第十七讲 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兔》品读第十八讲 城虽沦陷,人心未死——《人同此心》品读第十九讲 向人性的辩证法深度开掘——《不说谎的人》品读

章节摘录

  有别于其他许多作家,老舍是在长篇小说创作已硕果累累的30年代,才开始大写短篇小说;并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赶集》的《序》中称之为回报友谊(约稿)的“短打”。还幽默地说:“这种歪打正着的办法,能得一两个虎头虎脑的家伙就得念佛!”这“虎头虎脑”绝非虎妞的“虎”,而是扎实有力、厚重的“虎”。事实正如此。笔者在本书中精选的篇章,有七篇来自《赶集》,真得“念佛”,虽然老舍又戏称这是“赶”出来的,故名之“赶集”。  《大悲寺外》在老舍的短篇小说——甚至包括长篇小说中,是极其独特的一篇,是以散文诗化的文笔写就的一篇抒情小说,虽然它又分明是有情节有故事的。和世界众多的杰出作家一样,老舍手中不是只有一副笔墨。他们有两副,甚至多副,而这和他们又都有个性化的只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不矛盾。细读《大悲寺外》,寻觅小说中的“文眼”,在于“悲”,恰恰小说的篇名就有了“悲”字。这不能完全等同于作家在写悲剧或悲剧人物,生活中的善、恶、美、丑都能构成悲剧和悲剧人物。  《大悲寺外》前三分之一篇是通过黄先生这个学监老师写“悲”的。作家以开篇第一句“黄先生已死去二十多年了”将读者的视线直接引向这个悲剧的正面人物。为了点染悲剧的主色调,作家先突出“悲秋”。小说中的“我”,虽然在一些方面,如想北平、念北平、做过老师等方面与作家老舍一致,但读者不可就此等同为一人。《大悲寺外》第一段中一句“别处的秋风使我倍加悲苦”,就猛地以撼人心脾的悲情,烘托出了“我”对黄先生的敬爱思念,在“东奔西走”的人生旅途中,只要能到北平,“我”就要去大悲寺外枫树红叶下的矮墓。尤其是在重阳节的前后,因为先生是在那时节死去的。作家写先生的一切都在他心上。“在我有口气的时候,他是永生的。真的,停在我心中,他是在死里活着。”一句“在死里活着”五个字,道尽了一个以人格为“根”以奉献作“根”的人,生与死在这样的“人”身上的关系。在这样浓郁的抒情铺垫下,作家才正面展开对黄先生的描塑。记得鲁迅说过,写人物最重要的是“画眼睛,写声音”,写头发再逼真也无补。高明的作家都如此,虽然具体写法又千差万别。鲁迅以一句“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让咸亨酒店前那个受尽侮辱与损害的小人物孑L乙己走遍全世界。老舍笔下的黄先生“胖胖的老穿着灰布大衫”成了他永恒的标记。穿灰布大衫,而不是黑的其他什么的,因“灰布”更显其普通,远处走来那团“蠕蠕而动的灰色的什么东西”更突出了其平凡不过的身份。而这灰布大衫在许多爱他的学生心中竞化为“一件仙衣”,这就要进一步细读先生“胖胖的脸上”那双眼睛了,这是人物灵魂的窗口。“可是,那双眼,上眼皮受着胖的影响,松松的下垂,把原是一对大眼睛变成了俩螳螂卵包似的,留下极小的缝儿射出无限度的黑亮。好像这两道黑光,假如像你单单的看着它们,把胖的一切注脚全勾销了。”文笔轻松幽默,为的是对应一个胖人射给一个活动,灵敏,快乐的世界的“两道神光”,神光所到处,连空气都是慈祥宽厚光朗的!作家只用了批假条、看望安慰有困难的学生两件事,却写尽了黄先生的温和诚恳,天性纯厚。这位学监与班上学生的彻头彻尾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怕是当今我们现代优秀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都少有做到的。尤其是“三同”中的同学习,因他本人的文化不高,不能在实践中轻松做到,所以总是在“同读”中着急、出汗、叹气,以至“用块像小床单似的白手绢抹抹头上的汗”。作家通过“我”建立起了作家与读者之间新型的对话关系,以“困苦中的天使”、“平安中的君王”,高度凝练地传达出的是意味深长的温情!  但这样一位学监得到了什么回报呢?作家以“世界上,不,就说一个学校吧,哪能都是明白人呢”,使情节急转直下。写作技巧平庸者至此可能会用力用篇幅去铺叙部分学生如何受到别有用心、独有所求的人的教唆而逐步反对黄先生,如何以闹风潮扩大事态达到不可告人的秘密目的和险恶用心。对于教师中的另类,作家的“用嘴与舌活着的人”,勾出了他们的魂灵。对那些只知溺爱自己的学生,小说写着:“设若你救了他的命,而同时责劝了他几句,他从此便永远记着你的责备——为是恨你——而忘了救命的恩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勾勒“庸众”的神笔。《大悲寺外》和老舍其他作品中的庸众,几乎使他与鲁迅比肩而至,至少也是他的接力者!  黄先生这位“困苦中的天使”“平安中的君王”,自己的工资只有微薄的60元而永远要将三分之一用在学生身上的好学监,是完全有条件逃脱那场噩运的;作家曲意写着因为他也是个人,他也怕挨打,但他却天真善良到了笃信笑与泪交替的劝告与解说,“劝告是惹不出事来的”。在黄先生全部的生活信条中,“我是学监”是第一条,对他来说,也是最神圣的。我们品读《大悲寺外》,也不要忽略了“我”在最后一次听到这内心表白时说的:“我是学监!我至今(按:这已是二十多年以后了)忘不了这一句话,和那四个字的声调。”  黄先生死了!死于当时还不知名的学生从会场窗外飞扔进来的砖头和碎玻璃;当然,也死于他不肯及时去医院。悲剧的结局似乎已有了,其实还远未结束。在此,我们品读了小说的第一部分,也是很重的一部分,千万不要忽略了夹杂其中容易忽略的一句话:“伟大与藐小的相触,结果总是伟大的失败,好似不如此不足以成其伟大。”我们不妨将之视为《大悲寺外》点题的警句,这是大悲。这篇小说也应以这一警句,而获得其世界性!


编辑推荐

  《老舍小说十九讲》介绍老舍多以城市平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他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独特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文笔讽刺幽默,诙谐轻松,因而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语言艺术大师。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宽广,各具特色,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舍小说十九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