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
2012-6-1
漓江出版社
詹姆斯·乔伊斯
153
173000
米子,沈东子
无
《都柏林人: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置景于二十世纪初期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真实全面地展示了都柏林中下层市民肉体、精神“瘫痪”的社会现实。15个短篇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浮现出麻木、苦闷、沦落、苍凉的世态。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它不着眼于曲折的情节和飞扬的文采,而潜心于全新的语言实验和手法探索。其中的《阿拉比》、《寄宿家庭》、《对影》、《土》、《一朵小小的云》等经典之作,被频频收入各种英语小说选集。
作者:(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译者:米子 沈东子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生于都柏林。乔伊斯从小受天主教教育,曾在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语言,也曾在巴黎学医。1920年定居巴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驱、20世纪英语小说大师,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苏醒》(1939)。其中,《都柏林人》被称为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也是理解他的《尤利西斯》等文学巨著的钥匙。
米子,本名张谦,创作笔名:沙地黑米,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漓江出版社效力十余年,编辑《在路上》等名著并多次获奖。现为《南方文学》主编,市政协委员。主要译著有《达·芬奇笔记》(湖南文艺版)、《小公主》(漓江版)、《富兰克林自传》(花城版)等。著有随笔集《品味桂林》(合著,广西师大版)、长篇游记《沙地黑米带你游阳朔》(漓江版)等。常年在新浪开设博客,现居桂林。
沈东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漓江出版社副编审。译有《呼啸山庄》、《诺贝尔文学奖丛书·大盗巴拉巴》、《世界悬念小说精选》等,另有长篇小说《少不更事》,短篇小说集《空心人》等出版,常年在新浪网开设时评博客。
两姐妹
遭遇
阿拉比
伊芙琳
赛后
两玩家
寄宿客店
一朵小小的云
对影
土
伤心命案
纪念日
母亲
圣恩
死者
乔伊斯生平年表
解读乔伊斯和他的《都柏林人》 沈东子 乔伊斯在二十世纪英语文学中的地位 说到英语文学,我们自然会首先想到英美文学,首先想到英国的莎士比亚、布莱克和D.H.劳伦斯,美国的马克·吐温、爱伦·坡和海明威等等,不过英美文学并不完全等同于英语文学,而只是英语文学的两个部分,英语文学还应包括其他所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学。这些国家所产生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同样对英语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爱尔兰的叶芝、王尔德、萧伯纳,加拿大的李科克,新西兰的凯·曼斯菲尔德,澳大利亚的怀特,南非的戈迪默以及圣卢西亚的沃尔科特等人,都在英语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连一些非英语国家的作家,如印度的泰戈尔、黎巴嫩的纪伯伦、尼日利亚的索因卡、中国的林语堂以及英籍印度人拉什迪等,也都因其英文作品所展示的绚烂风采,而获得整个英语文学界的认同。因此可以这样说,英语文学是一种融合了人类诸种文化的语言文学,对外来文化的宽容态度,使得英语文学时时都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是爱尔兰人,尽管爱尔兰毗邻英国,而且当时受英国殖民统治,但爱尔兰自有其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不对伦敦的文化亦步亦趋。乔伊斯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度过的,这个时代所倡导的民族文化的观点,始终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人物是诗人叶芝(1865—1939),其重要的追随者有格雷戈里夫人(1852—1932)和乔治·拉塞尔(1867—1935)等人,这批文学精英在政治上拥护爱尔兰民族独立领袖奥康纳尔,同情激进党芬尼社首领詹·斯蒂芬斯策划的暴力活动,与巴奈尔领导的爱尔兰自治运动遥相呼应;在文学上则极力倡导各种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强调爱尔兰文化对爱尔兰心灵的影响,尤其推崇同时代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的批判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风格,主张文学要直接介入现实,所谓介入现实也就是要担当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重任。 乔伊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气氛的家庭里,家中兄弟姊妹甚多,他在当中居长,下面还有九个弟妹。父亲老乔伊斯与巴奈尔过从甚密,是巴奈尔的热情拥戴者。受父亲政治倾向的影响,小乔伊斯对巴奈尔也极为崇仰。巴奈尔后因爱上一有夫之妇而遭到党内外齐声讨伐,并最终死于心力交瘁,使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蒙受重大损失。巴奈尔去世那年,乔伊斯只有九岁,但他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伤痛,写下了长篇悼诗《巴奈尔之死》,充分显示了作家文学上的早慧和政治上的早熟。这首诗经他修改润色,十四年后放进了《都柏林人》中的一个短篇《纪念日》中。 乔伊斯曾先后就读于几所耶稣会主办的教会学校,其中包括被称之为“爱尔兰的伊顿公学”的克隆格维斯学校,但对宗教的兴趣却逐年递减,尤其对严厉的天主教教义怀有抵触情绪。天主教是爱尔兰人最重要的宗教信仰,深入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爱尔兰家庭,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天主教并没有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教义对普通爱尔兰人的心灵所产生的影响,显然是幻灭胜过希望,压抑多于欢欣,对生活方式的种种束缚,已经演变成对精神世界的层层禁锢。青年乔伊斯对此显然具有深切的感受,这种种感受在《都柏林人》中的好几个短篇小说,如《两姐妹》、《土》、《对影》和《圣恩》中都可以寻到蛛丝马迹。可以说在乔伊斯的青年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因素,除了对爱尔兰民族独立的憧憬,就是对天主教神权的叛逆。 一八九八年乔伊斯十六岁,进入都柏林大学主修哲学和语言学,掌握了丹麦语和挪威语,由此开始对欧洲大陆的文学艺术,尤其是易卜生的剧作产生广泛兴趣,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论易卜生的新戏剧》。大学期间他彻底背弃了天主教信仰,同时也开始远离政治现实,立志成为一名用艺术影响社会的文学家。此后他偕女友诺拉出走欧洲大陆,先后辗转于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一生过着“自我放逐”的生活,并在这种“放逐”中完成了他的两部最重要的作品《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 说到乔伊斯,当然就不能不说《尤利西斯》,因为正是《尤利西斯》奠定了乔伊斯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地位。《尤利西斯》是英语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出版伊始就受到同时代文坛同道如萧伯纳和伍尔夫等人的好评,当然也曾因其惊世骇俗的表现手法而招致各方保守势力的指责和各国政府的查禁。作品共分三部十八章,戏仿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试图创作一部《奥德修纪》的现代版本,小说叙述犹太裔广告推销员利厄波尔·布卢姆,于一九〇四年八月十六日这一天在都柏林所经历的日常琐事,完全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起来,每一章都有不同的风格,整部作品始终流动着各个人物的潜意识,正是通过这种被后人称之为“意识流”的手法,作家将种种看似变化无常的心灵体验,用“内心独白”的方式从容道来,从而赋予平淡无奇的生活深刻的悲剧意识。《尤利西斯》的问世宣告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告一段落,可谓开创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如今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回首二十世纪的人类文学,我们不得不承认乔伊斯是这时代英语文学的一位巨人,尽管早在一九四一年初,他就已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死于苏黎世,未能尽享作为二十世纪现代派小说大师的殊荣。 ……
无
都柏林人是了解乔伊斯的钥匙,刚买来还没看,朋友以前看过的说很不错
乔伊斯早期作品,阅读他其他作品的敲门砖。内有若干都柏林的彩页图片。简单反了下,质量好。物有所值。
漓江出版社的出书潜规则难道就非得是漓江出版社的人译的书才肯出吗?译者米子和沈什么东都是漓江出版社的员工,翻译得很不咋样。
跟之前买的版本比 字更小 不过速度 包装都很满意 会好好收藏
很实用的书,帮朋友买的了好几本了,每次买来都要有别的朋友又要买
翻译的很好,故事意味深长,
很划算,期待已久
品好书如吸毒品,容易上瘾,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