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李杏保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李杏保  

页数:

426  

字数:

37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跨进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便越发真切地感到:当今的地球的确变得越来越小了。“让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成了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人民共同的、豪迈的心声。这心声,决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它已经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努力,成为一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瞻远瞩的战略。  教育,原本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世界各国人民,当抬头眺望未来2l世纪的曙光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教育”,都是新世纪一代新人的铸造和培养。国外的未来学家断言:“2l世纪的竞争,将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中国当代的伟大哲人也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种对教育事业的共同情结,迫使人们要彼此有更多的沟通,更多的了解,更多的交流,以期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推动各自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往来穿梭于世界各地,就是这种世界性的共同心态的反映。  中国,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以继承前人文明成果、开创未来历史新篇章为己任的教育事业,在这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给世界奉献了“四大发明”,奉献了浑天仪和圆周率,奉献了孔子、屈原、司马迁、张衡、杜甫、李白,直到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无数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既然中国的传统教育能创造出如此众多的民族瑰宝,那么掸尽历史封尘,她的血液之中就必定潜藏着我们民族的精魂。

内容概要

作为“中国语文教育”丛书之一种,《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任务是对清末民初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作历史的勾勒,为当今语文教育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料。全书内容的重点在中学,同时也兼顾到小学。

作者简介

顾黄初,1933年生,浙江嘉善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阅读学研究会学术鉴审委员、全国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全国王森然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副理事长、扬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现代语文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的地位与意义 第二节 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基本轨迹 第三节 研究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途径、方法第一章 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发端 第一节 封建科举制的崩溃与新学的兴起 第二节 从《蒙学课本》到《国文》教科书 第三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与通俗语文教育 第四节 国文教授法专门研究的开端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国语教育的蓬勃兴起 第一节 民主与科学的文化教育革新思潮 第二节 “五四”白话文运动与国语教育的倡导 第三节 民国新学制与国语课程纲要 第四节 国语、白话文教材的建设 第五节 国语、白话文教学法探讨 第六节 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与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第七节 梁启超与叶圣陶早期作文教学专著第三章 20世纪3D年代国语国文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的深入 第一节 特定历史时期的国语国文教育阵营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修订与讨论 第三节 “审定制”与民间自编教材的勃兴 第四节 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及其他 第五节 夏丐尊、叶圣陶国文课外读物的编撰第四章 抗日后国统区的文化苦旅和国语国文教育 第一节 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特殊的教育契机 第二节 几种国语国文教科书的创编 第三节 围绕“抢救国文”问题的论争 第四节 语文教育家的理论建树 第五节 国文教学期刊的双璧——《国文月刊》和《国文杂志》 第六节 国文教育的科学实验研究第五章 老解放区的国文国语教育 第一节 老解放区的教育方针、体制和有关政策 第二节 老解放区的国语、国文教材建设 第三节 革新教学方法的广泛实践 第四节 徐特立与程今吾对国语国文教育革新的贡献第六章 新中国语文学科建设与初步改革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基本建设 第二节 全面学习前苏联热潮中的语文教学 第三节 推行中学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第四节 “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的教训第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语文教学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语文教改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语文教学的社会大讨论 第三节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颁布 第四节 语文教学改革的试验 第五节 著名语文教育家的重要论述 第六节 “十年动乱”对语文教育的破坏第八章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第一节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呼唤语文教学个性的回归 第二节 语文教育观的更新与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 第三节 新时期语文课程、大纲和教材的建设 第四节 语文教育的研究阵地和理论体系建设后记

章节摘录

  晚清白话文运动特别是太平天国实施的一系列语文改革,曾经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但是,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政治上的低潮导致文化上的逆流,原先就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晚清白话文运动很快就几近销声匿迹。  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攫取后,政治上的封建复辟势力与文化教育界的封建复古主义者,纷纷重登历史舞台。或是再弹“尊孔读经”老调,或是又蹈“桐城、选学”旧轨,古文、文言文便随之充斥文化教育领域。渴望民主与自由的新潮知识分子决不甘心封建思想文化的反扑,一场新的白话文运动在“五四”前夕酝酿着,正待揭开“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序幕。  1915年,正在美国东部留学的胡适,与同期留学的赵元任商量决定以“中国文学问题”作为留学生“文学与科学研究部”的年会讨论题目。胡适撰写的论文题目便是《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他在写这篇论文时,发现了古文之弊。他说:“汉文乃半死之文字,不当以教活文字之法教之。(活文字者,日用语言之文字,如英、法文是也,如吾国之白话是也。死文字者,如希腊、拉丁,非日用之语言,已陈死矣。半死文字者,以其中尚有日用之分子在也。如犬字是已死之文字,狗字是活字;乘马是死语,骑马是活语。故曰半死之文字也。)旧法不明此义,以为徒事朗诵,可得字义,此其受病之源。教死字之法,与教外国文字略相似,须用翻译之法,译死语为活语,所谓讲书是也。”胡适从世界语言文字发展的角度考察,认定古文是半死文字,而以白话为活文字,为他日后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及国文教授革新的主张做出了先声的呼唤。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与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发端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30年代国语国文课程  教材教法研究的深八  抗日后国统区的文化苦旅和  国语国文教育  老解放区的国文国语教育  新中国语文学科建设与初步改革  国民经济调整日期的语文教学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  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PDF格式下载



以前的时候一直想买一本能够反映我国语文教育历史的书籍,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它。买回来后我如饥似渴的去读,读着读读着仿佛回到了从前,从私塾到书院,再到现代的学校,我和那些先生对话,和那些语文大家对话,和四书五经对话,和大学中庸对话,和鲁迅对话,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在宇宙中遨游。


书是正版的,内容侧重于语文教材的介绍,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活动的介绍相对较少!同其他书目配合来看,很好!


别太沉重,放开了心,可以了解到语文教育的发展,知道自己受的是哪个阶段的语文教育,还有孩子的


包装 印刷很不错

内容也实用


元旦前就下单,现在还没收到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