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刘旭 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旭  

页数:

358  

Tag标签:

无  

前言

  “课”,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单位,教师专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同“课”紧密相连。这本书围绕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素养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指导讲起,进而具体谈到听课、说课和上课,话题触及教师专业活动的许多“重要事件”。作者似同与教学第一线的朋友娓娓而谈,要言不烦地将平日在课堂观察与教学研究中的感悟与灼见,细针密线地编织在平实的缕述中。相信这本书对读者是会有许多启发和助益的。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地推进,这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对教师必然会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正像加拿大著名课程理论家富兰(M.Fullan)指出的,教师在课程变革中的“转变”,至少包括使用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手段),拥有新的教学观念这三个高低有别的层次和类型。迪南·汤普生(Dinan Thompson)在提出“真确式教师改变”这一概念时。

内容概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实施中的不少新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认真思考。我国学者杨启亮早就对此作过分析。他说:“在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中,懂得如何教总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而且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发生了重大变革或重大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就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这正是杜威‘连续性’原则的生命力之所在……当教材和目标呈文本化形式存在的情况下,保证连续性的根本问题,就是‘教’的问题了。”当然,教师“教”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教师的校本研修来解决。作者挑出学校生活中经常“应当做”的几件事作为议题,我想,也蕴含着作者对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的想法,如,备课与写教案——那是一种教学决策的训练;听课与评课——可以理解为一种替代性的社会学习与互动中的社会建构;说课——是通过反思让缄默知识彰显出来和流动起来的活动;上课——是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探索,如此等等。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总是同“教”的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设定的话题,对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校本研修也就很有价值了。

作者简介

刘旭,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学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成都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成都市教育改革与实践专委会理事,成都市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学科指导小组成员。
 在21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担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更新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趋势与观念更新  一、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区别  三、新课程对学习主体及主体性教育的全新阐释 第二节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与影响  一、课程内容与教材知识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与影响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管理的差异及其影响  三、新课程对课堂控制方式的作用与影响  四、课程价值和课程观的差异及其影响  五、考试与评比制度的差异及其作用  六、新课程对课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  一、理想的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二、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心灵相通的课堂  三、理想的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 第四节 用新课程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 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摘录)第二章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附:案例一:重复着,快乐着 案例二:记我的一次教学经历反思 资料一: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 资料二:教师必须具备的十一种能力第三章 课堂:让学习的方式更科学 附:案例一:会了,可了“不听”——学习中的自主选择 案例二:让数学走进生活——呼唤学生的“参与”与“合作” 案例三: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资料:协同——接受型合作学习策略第四章 教案:在规范中寻求创新 附:案例一:《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 案例二:下课之后才完成的故事 案例三:《老师说我是小蚌壳》教室设计 案例四:《新解质疑》教案设计第五章 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谤 附:案例:一堂估算课第六章 评课:在交流对话中改进教学 附:案例一:一堂“失败”的好课 案例二:邵公庄小学评价学生参与性的指标 案例三:“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案例第七章 说课:走进教学研究的崭新殿堂 附:案例一:《碱的含义 氢氧化钠》说课稿 案例二:说教法、学法——“一株紫丁香”(节选) 案例三:说教学程序——“可能性”第八章 上课:让教学彰显艺术的魅力 附:案例一:“你们的预言实现了!” 案例二:听美国教师上《灰姑娘》(阅读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显示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发散、分析、质疑、幻想……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则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这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挑战,但这又必须是教师应当肩负起的一种职责。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标准答案,上完一堂课,如果没有问题或者解决了所有问题,那么,这就是最成功的教学,最完美的课。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不是一堂课完成了所有预定的目标,解决了所有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好课,而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要让学生产生新疑问走出教室,走入同伴或老师那里去继续探究、继续思考。在新课程面前,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课。  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以前,教师认为做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比如生物课程“种子萌发条件”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空气、土壤、水、阳光、温度、肥料等,然后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哪些。  以持续发展为关键。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否定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强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PDF格式下载



作者在书中挑出学校生活中经常“应当做”的几件事作为议题,我想,也蕴含着作者对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的想法,如,备课与写教案——那是一种教学决策的训练;听课与评课——可以理解为一种替代性的社会学习与互动中的社会建构;说课——是通过反思让缄默知识彰显出来和流动起来的活动;上课——是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探索很有道理。


新课程新理念丛书,中小学教师必备。


是新时期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丰富专业化素质的好书。


放寒假前买到这本书,假期里,静下心来,一页页的读,觉得收获挺大的。


值得看看,特别是中小学老师


老师推荐的,内容挺实用的


刚开始打开还是很喜欢,里面的内容也令我满意。对于教师来说,值得一看。


从目录看内容挺全的,正是我想要的,质量也还行,详细内容还没看。。。。满意(*^__^*) 嘻嘻……


有理论,有案例,有所启发


还行吧可以


这书就算可以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