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做专业的教师

欧阳芬 著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

欧阳芬 著  

页数:

239  

前言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触和接受,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这种火花是新旧课程理念冲撞下的自然生成,是教师渐次接受新理念并转化为教学行为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毋庸置疑,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思想完全被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所接纳并转化为行动尚需时日。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使命感,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梳理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需要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在大量调研、走访、深入中小学课堂后,我们发现:一线教师虽然对新课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详,能脱口而出;但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情况下是理念与行为脱节,是两张皮。  我们知道: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实施的“自主”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只是“形似”,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我们知道: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能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有的合作学习内容没有价值,有的合作学习成了随意的“拉郎配”,有的合作学习缺乏深入自主和个体体验,有的合作时间不足、没有反馈交流等。  我们也知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增进学生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学习者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已经普遍运用到教学中,成为课堂实践、探讨的热点。但是,冷静下来透视这股研究热,我们却发现其中问题多多,亟待解决:整堂课事事探究,甚至时时探究,既没有效率,也没有必要;所有探究问题皆由学生发现、选择、决定,一切跟着学生走;只重过程,忽视结果;有的教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但随意性太大,“探”到哪里算哪里……  我们还知道: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内容概要

  丛书共10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做最好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细节的研究与雕琢。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丛书》的意图。

书籍目录

新课程理念贯彻与渗透中的细节1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2 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享受——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3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教学贴近生活4 创造性分析与使用教材——让“教什么”更明确5 让教案体现弹性和预设性6 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7 “金口”不开≠“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下教师讲什么8 简单的“一问一答”就是对话吗9 对话教学的几种路径10 请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正确处理课堂中的话语霸权11 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12 形同而实异——合作学习≠小组讨论13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实施14 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到深处15 不能为讨论而讨论——讨论教学中论题应紧扣教学目标16 有的才能放矢——讨论内容的确定17 将讨论进行到底——讨论的维持18 不能没有约束——探究学习中的课堂“控制”19 新课程下的板书要为帮助学生思考服务教师行为变化的细节20 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带着问题备课21 集体备课≠整齐统一的机械模式22 根据教学需要剪裁教学内容23 优化处理教材的核心——如何把握教材重点难点24 教材内容的补讲25 未成曲调先有情——导课的细节26 给一双慧眼——课堂中的观察27 冷静对待课堂冷场28 请“唱好”课堂的序曲——候课的细节29 让课堂似行云流水——课堂中过渡的细节30 有效地回顾、梳理与归纳——课堂小结的细节31 课堂提问问到点上32 提出问题的时机及解决办法33 别让问题留下遗憾——追问的细节34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设问的细节35 问答中的等候——候答的细节36 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导答的细节37 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理答的细节38 合理调配,收放有度——正确对待课堂中的“教不完”39 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维仍在课中游——结课的细节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细节40 注重“合作意识”在教学中的体现41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42 引导学生体验亲历知识的细节43 自主≠自流——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做什么44 教师对学生不会与人交流、没有合作经验的解决45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46 引导学生由质疑到探究47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知识48 孩子的“一百”-:善待学生差异49 让学生把身心一起带进课堂——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细节50 点石成金的启示——学法指导的细节一51 多层并举,发展共进——有针对性地分层教学52 为学生搭建研究、探索的平台——课堂活动组织的细节53 让错误不再成为错误——利用错误54 让爱做主——怎样对待“调皮生”55 情满课堂——教师课堂评价用语的细节参考文献让教坛群星灿烂(代后记)

章节摘录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特别忌讳“讲”。很多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若是碰到评优课、示范课、比赛课,教师更注意做到少讲或不讲,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还美其名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去探究”。这种做法真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其实不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该讲的没讲,该挖掘的没挖掘,缺少了知识含量,缺少了厚重深度。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概念,教师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透,绝不能“金口”不开;而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或操作理解的问题,大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一)讲什么  1。精讲、少讲,给学生机会和时间  人的发展是新型教育结构中的核心问题。在教育实践中,要全面把握和贯彻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新课程的讲授应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是与传统教学“双基”讲授的最大区别。新课程摒弃了以往系统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单纯的基本功训练。新课程的教学倡导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和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这正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必备知识,学习生存的必要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为此,。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对学生搜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克服“满堂灌”,教师必须少讲、精讲,以便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做专业的教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