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

姜继为,韩强 著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

姜继为,韩强 著  

页数:

224  

前言

  组织编写一套高校党建研究丛书的想法由来已久,因为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高校党建研究中心2004年成立以来非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由于这项工作需要精心谋划、组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一直拖了下来。幸好,我的博士生韩强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才使丛书的写作与出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这套丛书共六本,分别是《高校治理结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高校党员先进性建设研究》、《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和《高校群团工作研究》,它们基本涵盖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方面。虽然每一本书的选题、结构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目前的高校党建研究迫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出版这样一套丛书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在策划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早年的学生、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雄飞帮助联系了四川教育出版社,该社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副社长陶明远承担这套丛书的出版立项工作并协调写作进展情况,对保证丛书的出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位作者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写作情况总体上是比较顺利的。  高校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工作思路,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丛书的写作中,我们提出要把十七大精神贯穿其中,应该说,大家在写作中较好地领会和体现了这一要求。  目前,高校党建研究迫切需要加强,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内容概要

  高校治理结构是目前高校领导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尤其是如何实现党对高校的领导,已成为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关键。《高校治理结构研究》对高校治理结构的内容、演变、地位、作用、问题、对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人们了解和把握高校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姜继为,1965年生,男。黑龙江大庆市人,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现为北京朝阳区教委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  韩强,1965年生。男,山东禹城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部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制度建设、干部制度改革、高校党的建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高校治理结构的基本内涵一、高校治理结构的缘起二、高校治理结构的含义三、高校治理结构的意义四、高校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五、高校决策与管理方法六、研究高校治理结构问题的重要性第二章 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历史演变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大学的治理结构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治理结构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高校治理结构四、拨乱反正时期的恢复与探索五、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与完善第三章 高校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一、高校治理结构的主体现状二、高校治理结构的客体现状三、高校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 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党组织一、明确高校党组织的设置与职能二、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体制三、建立科学的党委领导运行机制第五章 高校治理中的行政组织一、保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二、把院系行政领导的职责落到实处三、进一步改革与调整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第六章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一、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二、当前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发挥的现状与问题三、进一步改进完善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与作用第七章 把教授治学落到实处一、充分认识教授治学的必要性二、把教授委员会作为教授治学的主要途径三、进一步发挥教授委员会在治学中的突出作用第八章 让大学生成为高校治理的重要主体一、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具有必要性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三、不断改进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与途径附录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典型做法与经验一、中共天津医科大学委员会常委会议事规则二、中国石油大学实施《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细则三、沈阳大学教授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四、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直选阵势犹如美国大选五、学生全面参与教学管理——南开大学学生评教的探索与思考六、复旦大学大学生巡逻队上岗高校首尝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七、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议会”提交议案参与学校管理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高校的治理结构既有宏观层面的、中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国家教育法规、党中央的某些政策和学校的关系是宏观层面的治理结构;学校内部校院关系、学院之间的关系等,是中观层面的;而一个学院某位院长和某个教师的关系,则是微观层面的。研究高校治理结构,既要着眼宏观、中观,也要照顾微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微观的治理结构既是宏观治理结构的延伸,也是其具体落实,意义重大。  正确认识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治理有别于大学管理。大学治理是开放的系统,崇尚多元主体参与,大学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崇尚管理者作用的发挥;大学治理注重自下而上形成决策,而大学管理注重自上而下执行决策;大学治理强调互动协调,大学管理强调集权控制;大学治理追求公共价值,大学管理追求组织效率,等等。  第二,大学治理注重决策的多主体参与。我国大学内部决策话语权集中在管理者手中,教学、科研一线的学术人员参与决策更多是作为一种程序或形式。注重决策的多主体参与,必须提高师生员工特别是学术人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大学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内部学术组织的作用,提高决策酝酿、制订和执行中各层次学术人员的参与度,寻求师生对政策和项目的积极许可而非默许。  第三,大学治理要追求大学的公共价值。大学管理者要建立问责制,加强横向协调,增强管理透明度,畅通信息渠道,打破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的隔阂,解决好相互不认同的问题,在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他们共同致力于大学公共价值的实现。  第四,大学治理要平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大学治理要求在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中并不仅限于行政的权力,要使行政组织和学术组织两种不同的组织控制力和影响力达到平衡。为此,大学管理者要改变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现状,真正扩大学术权力;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赋予学术人员更多的学术权利,形成多方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  第五,大学治理要加强治理文化建设。在我国大学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主流文化或强势文化是行政文化,单纯的物质激励和硬性制度约束是形成行政文化的主要原因。


编辑推荐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对高校治理结构的内容、演变、地位、作用、问题、对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人们了解和把握高校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全书包括了高校治理结构的基本内涵、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历史演变、高校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等八章内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高校治理结构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