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2012-5
四川教育出版社
宋恩荣,杨华军 著 储朝晖 编
252
无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这个问题的提出显示出中国急需教育家却又缺少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然而,现今即使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与时任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安庆国在编写一套《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的想法上不谋而合,这对传承、传播中国20世纪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弘扬其教育精神和优秀思想,促进教育家办学的早日全面实现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 这套丛书所选择的十位传主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是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晏阳初,我认为他们确实代表了20世纪对中国教育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群体。 这套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避免主观,不做有意拔高,全书插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历史画卷,使得丛书具有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观赏性和可读性。同时,丛书主编精心挑选各位传主研究方面的专家担任各分册作者,较好地保证了整套丛书的编写深度和质量。其中黄延复研究梅贻琦、宋恩荣研究晏阳初、梁吉生研究张伯苓、戴永增研究徐特立、金林祥研究蔡元培、储朝晖研究陶行知都有二十多年了。我与储朝晖第一次见面是在1988年,他拿着一封方明的信来找我,正是为了查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的陶行知研究资料。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邹新明研究胡适、西南大学教授谢长法研究黄炎培、陈鹤琴外孙柯小卫研究陈鹤琴、华东师范大学徐旭晟博士研究王国维,他们也都是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堪称黄金组合。这套书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各位教育家的精神真谛。 希望这样一套难得的好书,能激励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晏阳初画传》分十三章,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图文并茂地铺陈晏阳初事业演进的历程,记述其传奇的生平、恢弘的教育事业,提炼了晏阳初对传统教育的认识、对现代教育的主张,真实地再现了废除科举制度后一代知识分子扎根社会、投身教育的生动画面。
本书适合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晏阳初(1890~1990),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中国和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在其一百年的人生经历中,七十多年都奋斗在为平民服务的最前线。他带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人和众多热心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一生坚持用系统的、综合的、整体创新的思路,解决中国和世界存在的“愚、贫、弱、私”问题,在中国和世界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
一 故国重归路
这一等,就是三十五年
形势如此
历尽万难心不悔
月不明朗难成行
还得按常理出牌
评扬择用,任重道远
二 启蒙与受洗
地灵人杰
时代变局
家庭濡染
触摸西学
自愿受洗
从成都到香港
三 香港悲欢
万水千山到香港
筚路蓝缕写精神
愤辞奖金显国格
择选专业有因由
醉心音乐唱圣诗
有所思考入正道
四 常青藤下
转投耶鲁门下
悉心感受民主
领受言传身教
他乡再遇故知
火种寻机而发
五 发现“新人”
从写信开始
开端惟粗陋,效果颇良好
新编千字课
再办华工报
华工情动人,吉米有思考
心有所寄托,路有所考量
六 识字运动
学成归故乡,展翅欲翱翔
拜访余日章
开展调查,夯实基础
长沙走在前
烟台继其后
众愿成总会
定县已在望
七 渐变?突变?
注意1927年
巧合?
社会根基和常识
八 定县实验
发现和进入翟城
调查先行
对症下药
“四大教育”
整体推进的逻辑
做大做强的新知
九 乡村工作讨论会
引
共赴时艰同聚首
此会堪回首
亦在他乡宴群宾
教育心理研究得光大
形势正在起变化
最高学府谈救亡
十 膺选殊荣
国内各方的广泛关注
要有人,要有钱
审慎、独立地合作
延安有希望
大事还在殊荣后
十一 走向世界
反法西斯要看行动
民族大义,世界眼光
华西实验区
思想碰撞有新知
传奇人物善写传奇人物
舒展平天下之胸怀
因陋就简,适者生存
十二 专精与老熟
计划和职责
抓纲
蔚为大观
平天下
十三 遗憾与欣慰
带着遗憾与希望离去
以坚持回报赞誉与批评
秉笔直书,实事求是
捡起来,正当时
学术与情感
编后余谈
小作者的心路
把教育办得更好(代跋)
版权页: 插图: 地灵人杰 任何人的成长教育,都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事实上,童年和少年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体验,有时候甚至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一生。 晏阳初正是这样。 晏阳初的出生地,是四川省的巴中县(今巴中市巴州区)。这里身处秦岭一大巴山山系的腹心地带。直到今天,仍然是茂林修竹,清水激流。此山系从这里开始往东走,与淮河联系而成为东西走向的山水一线,把中国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巴中和汉中,如同两颗明珠,分系秦巴山系西部的南北两方。 秦巴山系的腹地,在农业社会是十分富饶的。因为有秦巴山系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根本上说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即使在今天,这里亦调节着中国南北方的基本气候变化,保持着中国最完整的生物多样性。 从它本身的历史发展而言,巴中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它位于大巴山南麓,四川省东北部。境内江河汇流,蜿蜒东去;山河之间,丘陵起伏;田连阡陌,屋舍俨然;层层梯田,直上山巅;雪山屹立,气势雄伟。近期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就已建置县制,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秦巴的山水养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古往今来,人文荟萃,这里是文化的腹地;秦巴的朴实润养着新中国诞生的种子,近代中国,名将辈出,这里是革命的故乡;秦巴川渝的执著输送了抗战的人、物,抗日战场,川军顽强,这里是民族的脊梁。 时代变局 但是,这一带在工业社会之初却十分贫穷。晏阳初出生的时代,正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时代。尽管有与古代农业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环境和质朴无华的人文环境,但是晏阳初出生的时代,外部环境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最为突出的社会变化就是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化是这一时代开始生长的时代精神。这一时代的标志,就是西方传教士逐渐向中国内地深入,并在内地广泛发展。异种思想文化的鼓荡与冲击,必将生发出新的东西。文化在选择中适应,在适应中发展。 当然,除了传教士的渗透外,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文化的冲突、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使太平军一路败退,曾国藩的湘军一路向西追赶石达开部队。两支部队,加上蜀中地方民团,在川北和川西,或战或停。新的体制机制、文化意识、社会组织,长期在这片贫瘠、但质朴的土地上回环往复,生长发育。晏阳初的故乡,毗邻朱德朱老总的故乡仪陇。在朱老总的权威回忆录——《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史沫莱特把清末川西、川北一带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局写得十分清楚。我们可以从中明了,为何朱老总会有这样大的能量,走出绵延起伏的丘陵,义无反顾地追求新生活;我们亦可知道,晏阳初先生为何一旦锚定乡村改造、平民教育事业,即为之奋斗一生;我们还可知,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于此时代变局之际,为何会如此地摧枯拉朽,如此地影响深远…… 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环境,才有新的教育形式。新时代的教育家,亦必成长于新的时代精神之中。他们植根于磅礴悠远的旧传统,领悟时局变化的新精神,思索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不断进步,忘我工作。教育家成长的艰辛,伟人成长之不易,由此可见一斑。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晏阳初画传》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避免主观,不做有意拔高;《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晏阳初画传》插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历史画卷,使得《晏阳初画传》具有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观赏性和可读性。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无
世间再无晏阳初!!!
值得拥有啊,看传记的收获很大。
本当图册买的,没想到文字也不错
有价值,值得收藏!
我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才买到《蔡元培画传》的。与蔡先生不同,晏阳初先生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即使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也所知了了。谁也不知道,他在1943年就被推举为对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10大伟人之一,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齐名,是10人中仅有的华人。为什么当今大陆上的华人对晏先生却如此陌生呢?因为,他不支持革命而是主张改良的。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民众的“愚、贫、弱、私”,他针对这4大痼疾,安排了一整套乡村建设措施,并伙同一批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身体力行。这和当时的革命派南辕北辙,走了不同的路。1949年革命在大陆取得胜利,亏了他当时去美国开会,不在大陆。他办的学院被解散,副院长被判死缓(80年代后被纠正)。他在80年代后两次回国,以100岁高龄在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去世。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经受住了历史检验的,又一个伟大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