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论-柯岩文集-第七卷

柯岩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柯岩  

页数:

510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柯岩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文艺理论著述及涉及创作的有关论述文章百余篇,分文论、序与跋、创作谈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表现和展示了柯岩的艺术观和理论水平,亦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文艺创作发展的历程。

作者简介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版著作50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春天的消息》;报告文学集《奇异的书简》《一个诗人眼里的宋庆龄》《癌症≠死亡》;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红蜻蜓》等。其作品在艺术上刻意求精,既豪放壮阔,又清新明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日及西班牙等文字。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全委等。曾多次被选为全国少儿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年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妇女先进工作者。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书籍目录

文艺评论
 我们这支队伍
 诗人的眼睛——给《巴山夜雨》的作者
 心未老,情不变——读韩笑的《海誓山盟》
 人格的力量
 生活的馈赠
 心,离不开垄沟
 为矿工塑像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读《丁玲的故事》
 典型的中国情愫——喜读《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
 人与树之思——读《亚洲各国合作丛书》
 信任和理解的桥梁——读《正在形成的世界》
 少男少女的美丽心灵——读《朦胧的撞碰》
 贺《童话百篇》问世
 我为孩子们庆贺
 扬州观“花”
 榜样的力量——看辽宁人艺话剧《爱洒人间》
 情之所钟——看广州话剧团《情结》
 雷锋,终归属于中国——看电视剧《有这样一个民警》随想
 《满江红》观后
 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
 试谈儿童剧
 漫谈儿童诗
 假如桥会说话——看《世纪彩虹》
 回家——《“厄尔尼诺”报告》观后
 永不凋谢的鲜花_一看儿童艺术剧院《十二个月》
 一样的舞台,两样的人生——和大庆的同志一起看《铁人轶事》
 文学与人生
 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致小读者
 点评《邻家的青藤爬过来》
 点评《与亲人生离死别》
 我读《童年》
 能不为金飞喝彩?
 诗人王辽生——答《走遍新沂》电视记者问
 美丽的嫁衣
序与跋
 《中国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卷》导言
 序《古今中外爱情诗选》
 序《大墙丛书》
 《大墙丛书》后记
 序《荧屏群星》
 爱冒傻气的资华筠——序《中外艺术家特写集》
 真正的诗人——《首都建设者丛书》后记
 走出情感的误区——序《人际关系咨询丛书》
 金波的世界——序《金波儿童诗选》
 难,但是需要——任溶溶和他的儿童诗
 有这样一个人
 居住在地的深处——序《雷公公和啄木鸟》
 耐得凄清耐得寒——序鲁兵《神奇的旅行》
 序《小学生日记》
 序《鲜花和星星》
 序《小鸟音符》
 《红领巾朗诵诗选》序
 幸未失之交臂——读《儿童短篇小说选》
 序《小天使的呼唤》
 心中的绿洲
 1988:在青岛……——《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总序
 《人生咨询》发刊词——致读者
 第一高度——序《队旗颂》
 《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作品精选》序
 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材吗?——序《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材》
 我爱名城和名校
 序《生命的逗点》
 序《配画新诗辞典》
 解读《寸草心》
 《当代世界女性》序
 谁是“第一目击者”
 情系军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序刘俊杰《卢沟桥事变》
 八九点钟的太阳——序丹阳《友人书简》
 灵魂安放何处——序东缨《圣国之魂》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序《一个革命的幸存者》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前言
 《与史同在》前言
 劳动人民万岁
 咱们有多少海伦——序丹阳《拯救乳房》
 《青春与梦想》序
 创作谈
 我与儿童文学
 我的第一个作品
 给一位业余作者的信
 给又一位业余作者的信
 远方来信
 《船长》的采访和写作附:吴伟同志来信
 序《配画新诗辞典》
 解读《寸草心》
 《当代世界女性》序
 谁是“第一目击者”
 情系军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序刘俊杰《卢沟桥事变》
 八九点钟的太阳——序丹阳《友人书简》
 灵魂安放何处——序东缨《圣国之魂》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序《一个革命的幸存者》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前言
 《与史同在》前言
 劳动人民万岁
 咱们有多少海伦——序丹阳《拯救乳房》
 《青春与梦想》序
创作谈
 我与儿童文学
 我的第一个作品
 给一位业余作者的信
 给又一位业余作者的信
 远方来信
 《船长》的采访和写作附:吴伟同志来信
 ……

章节摘录

  叶楠同志,认识你三十年了,我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你不是一个“编”剧,不!你是一个诗人。《巴山夜雨》没有那种戏剧性编造的痕迹,它就是生活本身。像生活一样自然,像生活一样质朴;像生活一样丰富,又像生活一样单纯。你用你的眼睛,透过诗人秋石的眼睛,在注视着、思考着人生。这注视,是那样炽热,充满了对人的命运的关切;而思考,却又是那样执著与冷峻。这是一双诗人的眼睛。  在这之前,曾有多少人追求过“散文电影”、“诗的电影”啊!但是,只有生活深处才有诗,只有感情深处才有诗。因此,我愿毫不夸张地说:《巴山夜雨》是一部真正的诗的电影,因为它有诗的凝练,诗的意境,诗的节奏,诗的韵味和诗的激情……  当诗人秋石从朝天门码头上被押解上船,他一步步走下台阶,揉一揉被刘文英松开了手铐的双手,用那样深沉、那样忧郁的眼睛依恋地回顾山城,深情地凝视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时,他的形象就这样强烈地打动了我。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些动乱而痛苦的日子,一下子想起了小川,想起了李季,想起了闻捷,想起了老侯,想起了崔嵬……想起了千千万万被关押、被迫害的诗人、艺术家。想起了他们那各不相同的命运和那同样深情地注视着生活,凝视着人民的眼睛……  你是那样奇妙地在那小小的三等十三号船舱里,安顿下了各不相P]~9/k位旅人。安顿得那样自然,那样妥帖,自然、妥帖得就像生活本身。这是诗人的提炼,又是生活的浓缩:他们不仅仅是航行在川江上一艘客轮的缩影,他们还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是人生之舟航行在命运之流里的缩影。当各不相同的A-t1,汇集在生活的交叉路口时,不可避免地就要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于是,他们各自悲惨的命运就这样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就使人感受到,并从而不得不联想到,在这些人们背后那无比广阔的生活,那无比美丽,但此时此刻却是那样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祖国母亲。  秋石被安顿在一个舱位上,他被迫无言。但他的眼睛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每个同行者的命运,用眼睛和他们亲切交谈,也向我们倾心相诉……他用那样怜悯的眼光鼓舞着那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被斗丢了魂的昔日的名演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论-柯岩文集-第七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