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泯灭

梁晓声 陕西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  

出版社:

陕西旅游出版社  

作者:

梁晓声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泯灭 PDF格式下载



  我觉得梁晓声的笔力是刚劲而有力的。他的泯灭其实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各位看官,先是美好的东西渐渐的成长,壮大,甚至是身处低处也有让高出人刮目相看的自信与坚定。然后是毫无过度的,那段对于子卿和我的岁月悄然消失,作者告诉了我们美好的形成,却硬生生的割去了那痛苦的 转变。在那段岁月,读者不知道这两个青年的所经历的一切,只是知道此后沧海桑田。如若是别的作家,定将这一段对于子卿和我的艰难岁月写的仔仔细细。对于我少了知青每月的工资,几乎是荒废掉了学业,如何成为作家。至于子卿,他是如何从发配到边陲地区无缘大学的知青摇身一变成为“华哥”。这都是谜,但是作者可以说是不着笔力。
  所以他是梁晓声。
  和在作品中的名字一样。作品中的晓声也是个作家。他说,他看见“嫂子”看自己的作品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是因为一个有心的人可以抽丝剥茧将一个作家变的赤裸裸的。那我们作为一个读者,是不是可以将这个作品看做是梁晓声的自传呢。
  而子卿则是真实的存在。
  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其实是写在困顿的环境之下,我和子卿的情谊已经子卿的从小的生活。那个时候的描写真的是妙极了。子卿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我们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他的成长,他的性格之中不是没有懦弱,而是残酷的生活将他必须打造成另一个子卿。他和我家都是贫困,但是他时时刻刻缺少着安全感,父亲的去世,使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他想的东西永远是更远的,从少年起他的肩膀上就有了责任。
  儿时的爱情真的是个美妙的东西,我们和两个女孩没有说过话,我们两个朋友之间也没有捅破,我们的脚尖没有相互碰触过,我们却清清楚楚的记得女孩袜子的颜色。
  这一段作者写的富有深情。知青的生活中子卿仿佛是变了一个人,自小困顿的生活让他必须有远虑,有见识,还得有心,有狠心。他和我渐渐有过疏离,但是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真的是很崇拜那个内心孤独,有着自己哲思的青年。他的一切都是自己支配的,他的金钱,他的生活,他的爱情,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但是他还是得离开。
  第二部分就是我们再次的相遇。早已物是人非。这一段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可言,大多都是子卿一个人在滔滔不绝。他谈论金钱,谈论女人,谈论一切大家觉得尴尬的问题,但是他自信而且真诚。他的话似乎是一个魔咒,将自以为清高的我带到另一个地方。
  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曾经的梁晓声的心灵的的对白,或者是自言自语吧。
  我觉得显而易见,文中的子卿和晓声分明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两种生存状态,崇拜金钱还是在自己的小日子里追逐金钱。
  这恐怕是一个长久的命题……


  梁晓声的笔力其实是很厉害的,看过他的《盗靴》,从头看到尾都没停顿,很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本书的前面一部分,也就是子卿和晓声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也写得非常精彩。在贫苦的生活中,自强自爱各方面都很出众的少年,像泥土中的宝石一样熠熠生辉。
  但是!但是,后半部分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冗长的心理描述,大段大段的说教,而情节却很平庸,除了子卿妻子与母亲骇人的死亡方式,但这种死亡方式和前面的平淡情节太不搭了,有点像为了骇人而去骇人的感觉。
  最重要的缺点,就是子卿到“华哥”的转变太突然。文章中写道20几年兄弟两个没有联系,然后再见面时,倔强孤傲却自立自强的少年,怎么变成一身铜臭味的“华哥”了呢?怎么就像个种马一样不停地换女人了呢?要知道子卿当年可是为了鲍卫红打过架啊?怎么看,都看不出少年时的子卿是一个视女人为玩物的男人。
  当年那么孝顺的子卿,怎么又把老母亲视为麻烦与累赘了呢?连好好陪她说说话也不肯。那个整天吃臭豆腐就为了给老母亲寄钱的孝顺儿子哪里去了呢?
  还有晓声,20年后也变成了一个猥猥琐琐的中年男人了,一见面就去勾搭昔日好友的老婆。。。真是无语啊!
  好吧,好吧!人是会变的。是会变!但是梁先生没有交代清楚,究竟什么让这两个好兄弟变成了这样?这或许就是本书最大的败笔吧!


  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读懂了这本书,反正我是被书中的故事给打动了,我也不是道为什么梁晓声会在书中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书中主人公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否有了一个新的看法,我只知道一个唯一的结果,那就是:它泰安服了我对这个世界爱情的看法!!我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真爱的,但是我不在相信爱情是可以用真心换来的,有时候你的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你的付出在别人眼里只是一种换取TA精神世界满足的一种途径而已·····你要明白的是,这个世界是很现实,很残酷的!!!这个世界缺少了太多的感恩。缺少了太多的不懂你的好。不敢想象的是一个缺少感恩的世界是多麽的可怕!!!另外就是:如果别人的世界中根本没有你,你是很难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的,哪怕你认为最不起眼的路人甲············


  我曾经读过梁晓声写的《年轮》,是写当年下乡知情在经历种种磨难,返城后人生的总总际遇和变化。《泯灭》的前半部分也在写那个时代的草根阶层,也是写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后每个人命运的改变。但同样是讲述当年那个“红色时代”以及信仰丧失的故事,《泯灭》显然对这种改变思考得更加深刻。作者将自己的名字和作家身份都赋予了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也间接说明了对这部小说的偏爱和投入的感情之重,差不多有些个人自传的成分和意味了。
  
  晓声和子卿是生活在哈尔滨脏街的贫苦人家的孩子,他们都不是共和国的宠儿,也不曾在那场轰轰烈烈的红色运动中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但是无疑他们的命运跟其他千千万人一样被时代改变了。从小两个孩子就形影不离彼此都是对方的另外一半,子卿更加优秀有天赋更加坚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毅力决心都更为优秀些,如果没有那场上山下乡,或许他会成为非常杰出的青年。为了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子卿给教育部写了封建议信,结果却被定性为破坏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永生打入地狱不得录用,从此不知下落。晓声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大学,成为了颇有名气的作家。
  
  二十几年后,中国的历史车轮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在某次应酬中两位亲如兄弟的朋友偶然重逢。子卿已经成为先富起来那批人中的大款,岁月可以改变太多太多,原来对于文学抱有极大热情的他,努力试图说服晓声弃文从商,两个人共同赚大钱。子卿将金钱至上的理论说的头头是道,甚至连最亲的母亲和孝心都被赚钱的欲望蒙蔽,向晓声灌输他的金钱和女人的理论。面对看似庸俗却颇有道理的金钱理论,晓声在抵制和挣扎中痛苦地徘徊,很意外很有缘地跟子卿的老婆有了婚外情。几年后,当他再次回到故乡,却意外听到子卿发疯失踪,母亲和老婆双双毙命的噩耗。
  
  如果单纯从情节来看,这是部关于当年那个特殊时代,关于两个草根阶层的兄弟,成长后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或许其中还包含了婚外情的桥段。其实这些都仅仅是小说的表皮,从最根本的实质来看,小说是在反思80年代的改革开放,带给人们信仰和观念方面的巨大改变。曾经对文学和读书充满热情和坚韧的子卿,却彻底变成崇尚金钱依赖金钱的大款,这在当年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子卿代表的是在改革开放中迅速把握机遇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他们曾经单纯过充满理想过,但当经济大潮来袭后彻底抛弃了原来的信仰,自身的精神和内心都依赖金钱的不停累积。子卿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他有很好的精神和气质,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和金钱信仰有独到完善的理论,而且就像小说中那样他可以说的头头是道,让晓声听了都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讲的是符合社会实际却不会拿到台面上来讲的道理,如今我们的社会正是按照他的道理在运行,尽管很多人不承认或者不愿意提及。作者正是通过子卿把这层窗户纸捅破,把这些东西通过子卿的口将给所有人听,完成对那个时代变革以及时代里面人的变革的反思。
  
  好的作品必然是可以跨越年代地让读者感同身受,或者从小说的情景,或者从小说的人物,或者从小说的思想性中受益。今日中国,我们对物质和金钱的追逐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比子卿那个时代还要激烈和白热化,而是我们都已经认可或默认这样的规则和理论。我们的理想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过上好日子,在社会中占据有利的资源和地位。我们同样为了赚钱会忽视掉很多我们曾经珍视或者应该珍视的东西。时代并没有比那个时代更好到那里,当然也没有坏到那里去。但是一代代的成长起来的青年,会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信仰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答案,但肯定不是物质享乐和无休止地积累金钱!


  对我来说,敏感的话题。
  
  金钱,权利,性欲,诱惑。
  
  我逃避,退缩。
  
  我知道自己难以面对,我怀疑自己难以坚持,于是尽量不给自己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可能性。
  
  放逐,自我放逐,
  苦行僧人般的流浪。
  
  希望,正确,合理的处理好早晚要面对的种种问题。


  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高中。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读完之后,我思维整个都混乱了。因为那个年代,人还是很单纯的,单纯的读书,单纯的生存,单纯的思考,过多的物质是可有可无的,在我的思想里,从没觉得一个菜加馍廉价于一碗羊肉泡馍。那时候首次看到书里的可卿是这么的热爱金钱,看到有钱与没钱的无奈。   而现在,太多的可卿,有太多更甚于可卿的人。爱情算什么?亲情算什么?金钱才是亲爹妈,于是看到了太多认为的灾难,痛心疾首又无能为力。   精神与物质的交锋到底谁是胜利者,不言而喻,书里的晓生被可卿用两万块买了所谓的贞节,晓生最后也变态的爱上了可卿的夫人,算报复?   很多人都迷失了,只不过我赞赏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纯粹的坏蛋,可以不要良心,不要亲情,爱情,只要金钱,我觉得这种人坏的纯粹。希望这种人永远不要良心发现,希望获得精神的救赎,因为我觉得你如果喜欢做坏事,那就享受地狱的万劫不复吧。   还有一种人,我欣赏。就是无论这是世界是什么样的,他只坚持自己。认真的做人,认真的做事,或许不能改变社会,但是经过他的身边,就感觉到温暖和安全。


   小说开始的贫民子弟发奋苦读的 段落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后来两个人的堕落---子卿狂热逐利、笑声偷嫂的情节以及大段的近乎冗长的辩护或者心理描写,实在是看的沉闷,也许是因为价值观的不一样吧。


我也觉得转变太过突然,有些衔接不上。不过反差越大越记忆深刻吧


同意,后半部分实在太冗长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