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路德文集

路德文集中文版编辑委员会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5-3-1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路德文集中文版编辑委员会  

页数:

6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马丁·路德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过流时期的著名改革家。他所发动的改革运动不仅是一场宗教改革,而且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精神自由和社会解放开辟了道路。作为近代具有世界意义的巨人之一。自19世纪中期以来,路德就引起了中国的神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思想家的关注,在中国的社会与精神领域产生着影响。20世纪80年代世界性的“路德复兴”,同样扩及到中国,我们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文版《路德文集》翻译出版计划,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酝酿实施的。  《路德文集》中文版计划为15卷,分别包括改革运动文献、信仰与社会、圣经讲章、神学与其他文选等五个主题基本上收录了路德的主要著作,我们宗旨是促进中国及海外华人界的路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

书籍目录

序言马丁·路德生平驳经院神学论纲(1517)九十九条论纲(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1517)海德堡辩论(1518)《德意志神学》(全本)序言(1518)九十九条论纲释解(关于赎罪券效能辩论的释解)(1518)奥格斯堡会晤纪要(1518)两种公义论(1519)莱比锡论战(1519)教会被掳于巴比伦(1520)基督徒的自由(1520)焚教宗及其党徒书宣言(1520)论罗马教宗制度(1520)为所有信条辩护(1521)路德在沃尔姆斯国会上(1521)附录简写表出版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路德文集 PDF格式下载



  青色板砖路
  2005-06-23 | Tag:天下无敌 白痴的礼物 《路德文集》 第一卷p106
  
  
  九十五条论纲解释 第十七条 似乎对炼狱里的灵魂来说,恐惧应减少,爱心却渐长。
  
  
  。。。第二种是有全信的圆满之人(即蒙福之人)。根据经上所说:“他虽失脚也不致全身仆倒,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无论义人和不义之人都有关于死亡的道理。不义之人看到的是对死亡和惩戒的恐惧,并且始终惧怕它们。义人则厌世,渴望释放,这希望使他满足。前者活不到半世,后者对肉体存留的时日,总嫌太长。所以,前者所惧,乃后者所盼。由于他们各自的动机源于截然相异的目的,所以前者的最大惧怕,却是后者最高的益处和喜乐。
  
  在炼狱中欢乐地SM并进行神学思考
  2005-06-23 | Tag:快乐地大便 白痴的礼物 第十八条 再者,无论理智或圣经似乎都未证明,炼狱中的灵魂与功德无缘,不能滋长爱心。
  
  
  。。。。。。对炼狱里的灵魂来说,他们的罪疚便是对刑罚的惧怕,对爱的缺欠。但根据《以赛亚书》八章13节的经文,义人不怕别的,只当敬畏上帝。所以,只要他们畏惧刑罚,企求安乐,他们就是在持续犯罪。我的证据是:他们违背爱的原则,一味追求个人喜好,而不顾上帝的旨意。即使他们爱上帝,也是怀着世俗情欲(即不完善的爱),尽管他们处在刑罚之中,本当取悦和荣耀上帝,坚强地忍受刑罚。。。。。我不相信有人会因惧怕而被释免炼狱的刑罚,除非他已经解除了畏惧,开始在刑罚中喜爱上帝的旨意而甚于对刑罚的畏惧—他的确只爱上帝的旨意,藐视刑罚,甚至将其视为上帝的旨意而乐于承受。因为人在得救前必须喜爱公义。
  
  
  而公义就是主持刑罚的上帝,所以基督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即心甘情愿地背负它)跟从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门徒。”而那刑罚就是灵魂的十字架。因为事实如此,所以我相信它们绝对是真理。
  
  一种别的流血可能,影子很危险
  2005-06-23 | Tag:白痴的礼物 路德文集卷一p213
  
  
  第92条 向基督子民宣扬“平安,平安”,而实则没有平安的所有先知,统统走开!
  
  
  第93条 向基督子民宣扬“十字架,十字架”,实则并没有十字架的所有先知,该受祝福!
  
  
  第94条 应当勉励基督徒努力跟从元首基督,经历刑罚、死亡和地狱。
  
  
  第95条 所以,经历许多艰难,而不依赖虚假的平安保证,便能对进入天堂充满信心。
  
  死亡和复活A
  2005-06-23 | Tag:白痴的礼物 天下无敌
  
  
  
  路德文集卷一p213
  
  
  第92条 向基督子民宣扬“平安,平安”,而实则没有平安的所有先知,统统走开!
  
  
  第93条 向基督子民宣扬“十字架,十字架”,实则并没有十字架的所有先知,该受祝福!
  
  
  第94条 应当勉励基督徒努力跟从元首基督,经历刑罚、死亡和地狱。
  
  
  第95条 所以,经历许多艰难,而不依赖虚假的平安保证,便能对进入天堂充满信心。
  
  
  
  
  
  
  
  
  
  
  卷1p323 教会被掳于巴比伦
  
  
  毫无疑问,人们接受的邪恶神甫所主持的约或圣礼,和最圣洁的神甫所给予的一样完美。。。。
  
  
  因此,认为圣礼包含着使人称义的效能,或者说它们就是恩典的“有效记号”,这都是不正确的看法。所有这些说法都有损于信心,是对神圣的应许之无知。
  
  
  。。。。。。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懂得多多关注应许,少留意记号,多多关注信心,少留意行为和记号的用法。。。。。。。因此基督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他这话向我们指明,信心在圣礼中是如此的必要,即使没有圣礼人也必然得救。由于这个原因,基督就不须说“凡不信就必不受洗”。
  
  
  因此,洗礼预示两件事情—死亡与复活,也就是充分和完全的称义。当教士把小孩浸在水里,是表示死亡,将他从水中抱起,就意味着新生。所以保罗在《罗马书》第六章第4节里解释道:“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将这死和新生称为新造、再生、灵的诞生。对此不能像许多人那样,仅仅在寓意上将其理解为所谓罪的死亡和恩典的产生,而应视为实在的死亡和复生。因为洗礼不是虚假的记号,如使徒保罗在同一章所说,在我们今生的罪身毁灭之前,罪既不能彻底根绝,恩典也不会完全兴起。只要我们生存于肉体之中,肉体的欲望就会被激起、骚动。因此,我们一有信心,就开始在现世死亡,在新生中与上帝同在。所以信心实在就是死亡与复活,也就是灵命的洗礼,我们沉没于其中,又从其中兴起。
  
  
  


  我觉的:宇宙万物、包括人和人的思想、均为上帝创造、神学来自神的启示、科学本身也同样来自上帝的启示、科学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由于人对于上帝启示的理解偏差造成的、这种偏差来自人与上帝的隔离(罪性)、而并非科学所独有、神学在历史上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理解偏差:熟读经文的法力赛人不但认不出耶稣基督、最后竟然把耶稣基督钉死在十架上、就是这种罪性和理解偏差的典型表现
  
  以【创世纪】为例:神学对于神创造和维系宇宙的过程给出啦一个简明扼要的描述、同样、现代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人类学等也在不断从另一个角度逐步向这个框架中增加细节、上帝创造万有引力、神学指出并赞美上帝的伟大、而科学则部分的揭示出万有引力规律的细节、神学和科学是对于上帝创造宇宙的2种不同的描述框架、他们是不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
  
  圣经是上帝的启示、但是上帝的启示是极为博大深奥的、上帝的启示远远不止存在于一部经文中、上帝的启示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百合花比所罗门的盛装还要美丽、百合花中所蕴含的上帝造物的启示、也不输于任何一段神学论述
  
  从亚伯拉罕到摩西到使徒到奥古斯丁和马丁路德、神学对于上帝启示存在一个漫长的逐步深入理解的过程、同样科学也是如此:科学需要时间去不断感悟上帝的创造、纠正科学方法论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断定科学就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和上帝相比、无论神学或科学都是不完备的、都是需要不断感悟不断提高的
  
  我觉的:不管是特殊启示还是普遍启示、经文记载的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同时、耶稣基督是宇宙创造者和维系者、是万物本源和绝对真理、因此在经文成书并相对固定之后、耶稣基督依然有可能会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以他选择的方式继续对人类给出特殊启示或是普遍启示、而这些启示则不一定会和目前已经成文的经文具体相关
  
  究竟是特殊启示、还是普遍启示、还是人对于启示的反应、这个标准是属灵层面的、而并不决定于表面的形式、上帝对于方舟制作工艺的启示就相当富于科学意味:因此一个科学道理也可能是特殊启示、而一个貌似特殊启示的神学论述也可能是人对于启示的完全错误的反应:当法力赛人决定钉死耶稣基督的时候、他们也可能会去祷告、但是他们却对神的启示作出啦完全相反的错误反应、因此我不认为我混淆啦特殊启示-普遍启示-人对于启示的反应这3者之间的关系
  
  将耶稣基督的特殊启示局限于经文是不正确的、中世纪就曾经出现过试图通过独占经文而控制信徒思想的实例、这实际上是将经文僵化为一种文本偶像、耶稣基督是活的生命和真理、他将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持续不断的对人类给出特殊启示和普遍启示、将上帝启示局限于固定的经文、实际上用人有限的理解力来代替耶稣基督无限的能力、这样做或许暂时有助于教会的组织和管理、但实际上却会带来思想的僵化和对上帝无限能力的歪曲、因此是不正确的
  
  我觉的:一个教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不断的撰写一系列的多本教材、也可以不断补充甚至更新其中的某一本教材、同样、耶稣基督并没有说过"我从此将不再给出任何特殊启示"这样的特殊启示、因此圣经确实是记载啦部分的特殊启示、但是我们既不能说所有的特殊启示都在圣经里面、也不能轻易下"特殊启示到此已经结束"这样的结论的
  
  特殊启示的具体形式是由耶稣基督决定的、不是由人定的、特殊启示是有可能以科学理论的形式出现的、请看上帝对于方舟建造工艺的一段详细的特殊启示:【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上边要留透光处,高一肘。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这本身就是完全具备科学特征的一段特殊启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特殊启示就一定不能以科学理论的形式出现
  
  是否会有新的特殊启示、特殊启示的具体形式是如何的、这完全是耶稣基督的安排、并不取决于任何人、如果有这样的特殊启示来临、人类就当以心灵和诚实把这些启示记录下来、并作为已有特殊启示的补充、我们不能人为规定和划分启示的具体形式和种类、也不能人为断定特殊启示过程已经完全结束、因为这种规定和断定表面是非常忠实于上帝、但实际上却是以人的有限能力来代替神的无限能力、我觉的我们当做的是以心灵和诚实不断倾听和感悟上帝给予对于人类的各种启示、并把他们忠实的记录下来
  
  我觉的:圣经经文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人记录下来的神启
  
  因此圣经经文具有二面性:一方面具有绝对性(神的启示)、但是另一方面同时也带有记录神启的人的(历史)局限性
  
  以上帝创世为例: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包括人类、圣经经文对这个过程的简要概述是正确的、因为这段经文明确的表述啦【万物均为上帝所创】这个重要神启、但是同时却缺乏足够的细节:我觉的这是因为【创世纪】经文的记录者所处的时代的知识水平所限造成的:面对上帝创造的世界、数千年前的犹太人(可能还包括当时居住在巴比伦、波斯、希腊等地的人类)因其知识有限、所以他们当时只能记录下这么多启示、他们无法更多更全面的理解上帝的启示、这种人为的局限性的例子之一就是【创世纪】中没有对于微生物的记载:上帝创造啦微生物、微生物是和植物-动物并列的重要生物种类、并且微生物在上帝的巧妙安排下就在【创世纪】作者的肚子里面每天帮助他们消化食物、但是他们却没有对其作出记录、我认为这是人类由于当时知识有限而无法完全记录神启的一个例子
  
  上帝是无限的、而人类的理解力是有限的、我们的神学观和科学观都必须保持开放、才能逐步消除罪性而接近上帝的无限真理、而人类在这个消除自身罪性的过程中将不断更清楚的了解宇宙和自身的秘密、如果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么因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必定永远是有限的、从而我们将无法接近无限的上帝
  
  在查经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对于涉及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的态度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简单否定、这都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以上帝为唯一绝对真理、而将圣经经文看作是人类对于上帝启示逐步深入理解的历史记录、并承认目前的经文可以在神启下做出慎重的补充阐释、那么神学就可以和科学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开放系统、神学思想将会逐步深入宇宙生命演化-复杂系统演化-生物基因分析等科学领域、和科学一起逐步深入理解这些奥秘、【创世纪】将会协调和统一神学论述和现代科学成果、从而人类思想的整体将在上帝的启示下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上帝创造万物、神学和科学是完全可以统一的、对于上帝的敬拜和感恩和对于上帝创造的深入理解本质上是不矛盾的
  
  我觉的:恰恰正是因为上帝对人的启示和被启示者的个人素质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所以当上帝在启示一个科学家的时候、这时神启就会以科学家所熟悉的科学理论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所以现代科学理论是完全可以包含神启的、正如上帝对于方舟制作工艺的所做的充满科学意味的特殊启示那样
  
  很多人对于现代科学的误解、特别是对于涉及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科学的误解、很多是由于【创世纪】中相关章节的描述过于简单扼要造成的:万物皆为上帝所创造、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上帝具体是如何创造的?科学研究表明、黑猩猩的基因序列和现代人的基因序列有大约98.5%左右是相同的、甚至现代人和小白鼠的基因序列也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这些科研成果和【创世纪】的相关简述不尽符合、但是实际上却和【上帝创造万物】这一神启是完全一致的:古代犹太人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他们无法看清在多样的物种背后实际上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而现代生物基因分析表明、现代人确实和黑猩猩在上帝的物种创造序列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上帝是使用一种动态演化的方法来创造各种生物的、因此不同的物种之间(比如人和黑猩猩)存在着基因层面的内在联系
  
  正如接受日心说不影响上帝信仰一样、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实际上是越来越支持上帝信仰的、很多人片面的理解啦现代科学理论、把现代科学作为和上帝信仰对立的思想范畴、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正如保罗将外邦人作为传道对象一样、我们应该有将现代科学成果纳入神学的勇气和魄力、上帝创造万物、上帝爱人、当我们以心灵和诚实面对上帝的时候、我们将会得到神的启示、而神学和科学则记录啦人类在神启下不断消除罪性而和上帝逐步接近的动态过程
  
  


表示赞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