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朱学勤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3-10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朱学勤  

页数:

370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卢梭首先继承了中世纪救赎传统,并努力把这一传统传递给近代社会。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坚持世俗理性的启蒙运动发生根本性的分歧。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作者简介

朱学勤,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复旦大学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思想史,目前从事的课题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渐进变革思潮等。编著有:《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比尔》、《风声·雨声·读书声》、《书斋里的革命》、《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思想史上的失踪者》、《被批评与被遗忘的》、《热烈与冷静——林毓生学术论述集》等。
在中国思想界,朱学勤先生被视为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近年来,多次出访欧美、港台,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省“中央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应邀赴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迪金森学院作学术讲演,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书籍目录

序引 言 从神学政治论到政治神学论第一章 思想的入口:原罪与赎罪 一、日内瓦的道德王国 二、一颗“教士”心 三、笛卡儿之路——“另外一个导师” 四、伏尔泰——被攻击的“进步”史观 五、历史负数下的异化 六、异化的外在层面——文化之异化 七、异化的内在层面——感性之遮蔽 八、复古与颠覆的背反第二章 至善论的政治哲学:自由之浮现 一、至善论——柏拉图的方向 二、至善论与法国启蒙学派 三、至善论与英国政治学说 四、至善论与分权说和代议制 五、至善论与自由第三章 道德理想国的发生逻辑:自由之沉没 一、“公共意志”——道德理想国的入口 二、“公意”克服“众意”——自由的失落 三、“公意”克服“众意”——政党政治的扑灭 四、社会契约——一个失落社会自治、国家制度的道德契约 五、第三者统治与第四种法律——内心统治法 六、从道德理想走向政治神学——一个“暗含‘魔心’的教士” 七、道德与国家相联——政治哲学与政治学错位第四章 至善论的社会思想:民粹主义 一、民粹主义的始祖 二、民粹主义的社会观 三、民粹主义的妇女观 四、民粹主义的文化观——拒绝剧场 五、民粹主义的盛大节日——广场狂欢第五章 卢梭复活:从论坛到神坛 一、卢梭之死——控诉者被控诉 二、卢梭复活——大革命前的精神氛围 三、卢梭升温——大革命的道德理想 四、卢梭信徒——罗伯斯庇尔 五、卢梭热究因何在——启蒙运动的教训第六章 1789—1792:卢梭思想从背景走向前台 一、革命初期的宪政观念——冉森主义与卢梭思想合流 二、“法兰西制宪之父”——西耶士转述卢梭教义 三、“公意”钳制下的宪法辩论 四、代议制度——“剧场”里的风雨飘摇 五、主权在民——“广场”上的山呼海啸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一、道德法庭——统治合法性的转移 二、道德救赎——重组市民社会 三、语言磁化——革命之道德魔力 四、道德越位——罗伯斯庇尔悲剧之发生 五、内外禁锢——舆论划一与道德对抗第八章 从霜月到热月:道德理想国盛极而亡 一、霜月批判——百科全书派雪上加霜 二、风月肃杀——雅各宾内部的道德灾变 三、花月法令——最高主宰开设道德宗教 四、牧月嗜血——最后一次道德狂欢 五、热月颠覆——颠覆者被颠覆 六、尾声第九章 后论 一、先验与经验共创历史 二、解构与建构平等对话 三、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互界定 四、政治神学论的消亡参考文献索引附录 阳光与闪电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