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对鲁迅
2004-07
上海三联书店
李新宇
450
无
读新宇大著,深信钱理群有关“‘精神界战士’谱系的自觉承传”一说不虚。学界欣喜地发现,确有一群人不约而同地回到鲁迅,回到那颗因铸造“五四”精神而不朽的世纪巨魂。他们有的是从九十年代直接走来,他们年轻,如余杰,如摩罗;有的则从八十年代跋涉而来,如钱理群,如林贤治,如李新宇……他们心系纪念碑,方向归一,步调却未必整齐。既无权威在上点将,亦无指挥于后督阵,他们是在现实的峡谷依稀听到了良知的呼吁,才陆续地、三_三两两地再度拜蔼且追随前驱的血。 故他们的精神庄严得像圣徒,他们的思维、文体则如游子般不拘一格。他们有的性喜随感,让思想作激情式喷射;有的则沉潜于思想典籍,让巨魂的冰山重新浮出历史的海面,而再现警世的雄伟与峻拔。 新宇所做的,属于后者。 这当然不是说新宇无激情,而是说,纵有激情之喷射,也被着意织进学理的经纬,这便导致新宇的文字,怎么看亦比坊间刊载的“随感”要耐读,诱人返己体语,亦经得起思想史的推敲。 这就给笔者以启示:若真想感召较多国人在本土共建“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空间”,则除“随感”这一砖一木之外,不妨引进学术浇注的钢筋水泥预制板。进而,以感应时政、思潮见长的斗士,与“遗世而不忘世”的学院派之间本不应有太多的隔膜。以中国之大,历史之久,危机之险,疑难之巨,绝非一党一派一人所能一脉而就,轻易化解,这更亟需志上彼此间有更多的理解、谅解及协作。
李新宇,生于1955年,山东青州人,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3年晋升教授,曾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爱神的重塑》(1991)、《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1991)、《中国当代诗歌潮流》(1993)、《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2001)、《鲁迅的选择》(2003)、《走过荒原》(2003)等。
序小引第一章 选择:传统与现代之间第二章 选择:本土与世界之间第三章 “立人”:沉重的使命一第四章 关于启蒙主义第五章 权威面前的姿态第六章 大众面前的姿态第七章 独行者的彷徨与坚守第八章 自己的家园及其可能性后记
请读片断: 寂寞向我挤来,使我恐惧于无地可逃。 言说的欲望驱使我寻找对话者,一一与其说是对话,不如说是倾诉。倾诉需要倾听,需要一种精神的交流与共鸣。 经过久久的沉默,我走向你。先生,我们相隔半个多附纪,在你上世之后20年,我才来到人间,在时间的隧道卫,我们离得太远。然而,在心灵的感觉上,我们离得很近。 我走向你。 你依然如故,并没有改变历来的模样。 你本来就没有笑容,此时更肃然无声。 我走向你,久久地望着你…… “找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不!先生,你错了。不是一切导师都乌烟瘴”不是一切人在一切时刻都不需要导师。我很软弱,也很孤独,在看不清路径之际,需要一盏灯。 我知道你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 路。但是,如果所有人们走过的路都让人生疑呢?如果那 里一片沼泽,而一个因曾经走过而深知地形的人正蹲在旁 边荒芜的草丛里呢? 那第一个在无路之处踏下第一行脚印的人,那趟过泥潭而有幸没有陷落的人,都不应拒绝承担导师的责任。 你默默无语。 窗外风声依旧。我的寂寞依旧。 我想倾诉,想寻找人与人的对话。 我知道,你曾经是神,至少是穿了神的外衣。然而,我也知道,你是神的牺牲。不管这些,我不看那神圣而富丽堂皇的偶像的外壳,而是贴近那血肉之躯,贴近那与我一样因痛苦而颤抖的灵魂。我看到的是那个有仿惶、有绝望、有明亮的眼睛却也常常受骗和被利用的你…… 哪一个真正的先驱没有择路的困惑?也许,正是各种 困惑和脚上的污泥昭示着后来者。 我走向你,追寻你的踪迹。 从15岁到今天,每当寂寞的时候,我总是走向你; 每当困惑的时候,我总是上向你。 走向你,倾听你的声音,向你倾诉,作跨越时间的对话, 忘却身边的一切,无论是沉寂还是喧哗…… 1991年除夕之夜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