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

傅佩荣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傅佩荣  

Tag标签:

无  

前言

总序 品味西方心灵 我们每天接触的资讯,在广度上已经无远弗届了,在深度上则日益觉得不足。深度与传统有关,不能只由字面上得到肯定。大家都知道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也记得他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但是这句话何以是正确的?许多人没有反省,甚至未受教育,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如果要反省,又该如何着手?反省之后,人生就值得活下去吗? 要辨明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就须大费周章了,何况西方哲学史中,可以列出一连串闪亮的名单,个个头角峥嵘、自成一家之言,我们如何可能全部认识?同时,有无必要这样做呢?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必须稍加分析。首先,即使我们不愿承认现代化与西方化之间的等同关系,也不大注意西方文化在事实上主导着世界潮流,但是对于“文化交流互动”的需求,却是不能否认,也不宜忽视的。譬如,在闲谈中引用几句西方格言,往往带来彼此会心的微笑。如果用“某人说话很尼采”来描写一个朋友,大概不会受到责怪,但是用“某人说话很孟子”来描写,就难免招人物议了。我们的文化活动其实已经浸染了许多西方因素,既不可能求其还原澄清,倒不如顺水推舟,把一些常见的思想了解得更为透彻,让自己使用起来更为得心应手。其次,“文化交流”的帽子太大了些,我们站在个人求知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深入认识西方文化,尤其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西方哲学。西方哲学的思辨趣味可谓独树一帜,与我们自己的哲学大不相同。中国哲学重视的是整体见解、实用知识、道德倾向、社会关系,并且自从先秦的儒家与道家出现之后,就很少能有全新的一家之言了。西方哲学的风貌,从古至今都是百家争鸣,因为他们以哲学为“爱智”,勇于慎思明辨、追求真理,不惜自创一套名词、自寻一种方法、自立一套架构,然后不管说得对不对,好不好,都可以清楚展示、供人品评。阅读西方哲学,可以培养理性思辨的习惯,这种习惯正是知识分子所应具备的。凡事但求合理,进而推究理性之依据,设法建立共识;这正是注重沟通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修养。然后,能否不带任何实用的目的,纯粹由欣赏的眼光束品味西方哲学呢?这才是合适的态度啊!我不必奢望在读了柏拉图与康德之后,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或增加个人资产。我可以期许的是,让自己的心灵由平地走向高原。高原上空气较为稀薄,未必可以久居,但是视野辽阔,或许可以 “望尽天涯路”,对于人生全貌及价值层次可以作整体的了解与评估。平地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太拥挤了些,眼光不易高远,心灵难免闭塞。我们不必在高原定居,但是偶尔体会一下“走向高原”的心路历程,也是人生一件有趣的事。我的专业正是哲学,并且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如何能够“不搬弄太多原典,不在专门术语中打转,同时以准确清楚的口语介绍西方哲学名家的思想”,这无疑是一大挑战。我挑选从古希腊直到当代的二十四位西方哲学家,根据是:见解明确,方法清晰,系统完备,并且对现实人生有深刻的启发。为了配合一般读者的背景,我刻意避开烦琐冗长的论证,以免减低了爱智的乐趣。我自己也在准备的过程中,重新思索许多问题,获益良多。若能把这二十四位哲学家的思想浏览一遍,对于西方心灵的发展主轴与特定风格,就不会觉得陌生了。“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这是我的信念。

内容概要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1卷)作者将为你解读哲学家的心灵故事,把握现代人的生命智慧。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我们每天接触的资讯,在广度上已经无远弗届了,在深度上则日益觉得不足。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何以是正确的?许多人没有反省,甚至未受教育,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如果要反省,又该如何着手?反省之后,人生就值得活下去吗?生命之域如此深广,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该是何等重要之事。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其作品曾获台湾最高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是台湾著名的哲学家、儒学大师,当代新士林学派的重要代表。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 傅教授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举办近200场人生哲学讲座。从文化中心到寺庙,从学校列行政机关,从社团到基金会,都可见傅教授的身影和足迹。 大陆已出版作品包括《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智者的生活哲学》、《智慧与人生》、《赢的人生哲学》、《孔子的生活智慧》、《心灵导师》、《自我的觉醒》、《傅佩荣心得》、《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傅佩荣细说老子》、《傅佩荣心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解读论语》、《解渎易经》、《解渎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线装书局)等。

书籍目录

总序 品味西方心灵上篇 心灵的曙光 绪论 回归自我——苏格拉底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我非智者,爱智而已   反诘、辩证、归纳   普遍概念、定义、真理   知识即德行  生命的内涵   追求真理   肯定传统   内心之声  人格表现   理性与自由   信念与尊严   死亡与超越 确立知识——笛卡尔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我思,故我在   以理性追求真理   方法的怀疑   “我思”等于“我在”   心物二元论  思想内涵   重视方法   知识论的意义   探讨问题的四种方法   我在,故上帝在  人生的实践   肯定人的自由   达到幸福的规律   理性与道德 改正缺失——马克思  引言   时代背景   思想背景  人的本性   人性的实现   劳动的意义   异化   “有”与“是”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定义   社会主义的角色 超人意志——尼采  引言  虚无主义的危机  权力意志   人生哲理下篇 境界的向往 绪论 向往永恒——柏拉图 开拓自我——奥古斯丁 求生意志——叔本华 文化风貌——卡西尔 结论


编辑推荐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1卷)犹如一片桃花源,通过对西方二十四位哲学家的思想逐一打通,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像我们阐述了这些先哲们伟大的思想后面所给予的人生哲思,值得每个人怀抱虔诚的心,寻索人生的经纬,品味生命的定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 PDF格式下载



不好意思,有事耽误,评论晚了,宝贝很好,很喜欢,真的是物美价廉


好书能对人生重大问题有基本认识人对未来可走多远,与思想深度有关


通过这本书可以粗俗地了解到一些哲学道理,读点哲学,思路顿时都会开阔很多……


没有想象的好介绍得过于简单, 不太深入作为演讲稿就差不多


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适合初学者,文字读起来很有意思


看过几本傅先生的书,关于儒家的,觉得还行,比大陆的近人情.


在学校图书馆里,偶尔翻到这本书,通俗易懂,大有恨晚之感,图书馆里的书是要还的,于是买来一本,每天翻阅,不知道能否将感性的自己变得稍稍理性一些?建议爱智慧的人购买.


傅的书买了好几本,都没读完。可能是不习惯他的欧化句子,或者是台湾与大陆的差异?总觉得不流畅。比如书中有一个词“职志”,好像懂,又不敢说全懂。这样的词多了,感觉就不好了。


  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但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


   一直觉得台湾作家的学术类讲座,文章更有亲和力,更贴近生活。
   本书对一些重要的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做了一个比较确切、综合、又深入浅出的介绍。
  
   我对叔本华这一节印象蛮深。
   他认为人生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欲望不可消除,伴随终老。以前我以为他的理论导人自杀,事实上,也的确有很多人看了他的悲观论调而自杀。不过,他本人倒活得好好的,并没有自杀论道。
  
   所以,叔本华所描述的那种痛苦,应该是类似佛家的"众生皆苦“,是种抽象的大意义的苦。而他的悲观论调,实质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为了摆脱对生命的伤害而去放弃生命,这本身就是一种误会。
  
  
  


我也觉得台湾人讲学更贴近生活,更平易近人,台湾学者又似乎更和蔼,比如傅佩荣,龙应台他们,没有我们这边儿的浮躁气息;这本书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起看味道真是好得不得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