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论语
2007-7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傅佩荣
304
无
走到世纪交会的今天,人类免不了要想一想“何去何从”。鼓起勇气瞻望未来,好像看不到光明的远景;比较稳当的办法,还是回溯历史,向丰富的传统资源借取灵感,融人现代人生活的处境,由此激发创新的智能与坚定的信念。 主意打定之后,要从何处人手?换个方式来问,有没有一本书可以作为上上之选,其内容足以响应最大多数人的根本愿望?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论语》。不过,中国人的这种选择,能够得到外国人的支持吗?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的例行聚会中,谈到21世纪人类需要什么思想时,几经斟酌之后的答案不是别的,正是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能够跨越时空局限,突破语文、种族与宗教的藩篱,受到有识之士的一致推崇,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几项因素,如温和的理性主义,肯定人类可以借由教育与学习而施展潜能,如深刻的人道情怀,强调人我互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乐观的人生理想,相信德行修养是人人可以达成的目标,并且因而可以活得快乐而有意义。以孔子思想为立足点,人类既不会毫无抵抗地随顺俗化与物化的浪潮,也不会因为宗教信仰的差异而形成尖锐的对立与冲突。 《论语》所蕴藏的普世价值正在发出耀眼的光芒。不仅如此,在当前大家迫切需要又束手无策的“生命教育”的课题上,《论语》也提供了简明扼要而完整生动的架构。孔子以身教的方式,见证了生命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任何人只要真诚,就将觉察内在的力量在敦促自己朝向完美人格的目标前进。
《傅佩荣解读论语(书+8蝶DVD光盘)》记载孔子生平讲学及其学生的言行记录,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个人德行的修养,以及治国利民的世界理想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注解,展现了众说纷纭的面貌,形成阅读上难以跨越的障碍傅佩荣教授累积三十年研究心得,更新解读《论语》,为现代人提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理解方法,就孔子思想系统的重要观念加以解说,使零散的章句显示一贯的系统,进而引领新世纪的读者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学习食论语》活泼跃动的人生观与历久弥新的普世价佰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向欧洲人讲授《论语》两年。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作品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其“哲学与人生”课在台大开设17年来座无虚席,被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佳通识课。 傅教授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自1990年以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他的著作目前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智慧与人生》、《赢的人生哲学》、《心灵导师》、《自我的觉醒》、《傅佩荣论语心得》、《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傅佩荣细说老子》、《傅佩荣庄子心得》、《傅佩荣细说孔子》、《傅佩荣四书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西方哲学与人生(三卷)》,以及有声书系列:《老子讲座》、《论语讲座》、《庄子讲座》、《孟子讲座》、《易经讲座》、《哲学与人生》等。
前言 《论语》的普世价值正耀眼 导读一 简单而有效阅读《论语》的方法 导读二 解读说明 关于本书中几点特殊意见 导读三 《论语》源流 导读四 孔子小传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学而篇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话】 孔子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解读】 子:古代对老师、长者的一种尊称,也可以在对话时用来互相称呼。在《论语》中出现的“子曰”,专指孔子所说的话,译文直接写成“孔子说”,较为清楚。 本章内容有三段话,先是自己努力学习,其次朋友互相呼应,然后在学习有成而未受重视时,可以坦然自处。 学:所学的泛指做人处事的道理。就学的内容而言,包括当时的知识(五经:诗、书、礼、乐、易)与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由此成就为有用的人才。就学的方法而言,要配合思(主体的反省与理解),以求温故知新,活学活用。 君子:在古代原指政治权贵(如: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子弟,或指有官位者;孔子保留这种用法,同时更强调以“君子”代表学行兼备的有德之人。因此之故,君子成为儒家的人格典型,指称有理想、有原则,不断进德修业,追求至圣境界的人。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