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崇高形象
2008-3
上海三联书店
[美]王斑
252
235000
孟祥春
无
《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通过对多种文本及相关文本的比较分析,提供了一种在个人与集体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美学与政治学相互影响的文化史观,这种文化史观结晶成为关于崇高形象的中国美学。本书作者以“崇高”为切入点,沿中西比较路径,游刃于美学、哲学、文学、历史各学之间,探讨了中国二十世纪赖以塑造个人形象的种种美学手段,描述了美学与政治的纠葛,分析了关于崇高的、丰盈的中国美学。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王斑,生于福建厦门。1982年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英语学士,1985年于该校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旅美留学。先于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读比较文学,后转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园(UCLA)。l993年获比较文学博士。随后在纽约州立夫举石溪校园(State University of New
中文版前言英文版前言引言第一章 壮美至死境:文化危机中对意义的美学追求第二章 状写中国:想象的身体与寓言的荒原第三章 崇高与性别第四章 革命影片中的欲求与快感第五章 实践的崇高主体第六章 历史的天使:魔幻、精神分裂、怪异结论参考书目译后记
《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 第一章 壮美至死境:文化危机对意义的美学追求 如果人类想在实际中解决政治问题,他必须诉诸美学问题,因为只有通过美,人类才能通向自由。 ——席勒(Friedrich Shiller) 美学研究是中国二十世纪主要的心智和文化活动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设有课程,有标准的教科书。美学课程正式肇始于1960年,当时,国家正在遭受自然、饥荒和政治动荡。更让人吃惊的是,两年后,培养高层领导干部的中央党校开设了美学课程。其原因可追溯到1956到1962年之间持续的一场“官方支持”的“美学辩论”。十几位著名的学者和美学家投身其中,其论文发表在国家经营的影响力甚大的杂志和报纸上。 ……
无
书本身不错,就是封皮旧旧的,不过没事啦。
是正版书但是封皮有些磨损,看着很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