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英] 朱利安·巴吉尼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英] 朱利安·巴吉尼  

页数:

300  

译者:

张容南,杨志华  

Tag标签:

无  

前言

  脱离理性的想象只是幻想,而缺乏想象的理性则是贫乏的。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科学家和哲学家总喜欢用一些想象的情景来磨砺他们的思想,并将其推向极致。这类“思想实验”的目的是揭开实际生活中复杂事物的表象,让人们更清楚地关注问题的实质。  因此,举例来说,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伦理困境由于其偶发的、特殊语境的种种因素总是十分复杂。以吃肉是否道德这个普遍问题为例。如果你考虑吃你能吃到的肉类是否错误的话,很多因素将会起作用。一些动物可能会由工厂饲养,一些动物被仁慈地喂养,一些野生动物是被捕捉而来。一些动物可能被饲养在曾经是雨林的土地上,另一些则可能自由地在开放的草原上吃草。一些肉可能是有机的,一些可能是经过基因改造的,还有一些可能是从世界的另一边运送过来的。因此,要决定伦理上的是非曲直,需要考虑所有这些复杂的因素,并相应地对不同的考虑给予权重。

内容概要

1.一个素食主义者面对一只希望在人类餐桌上而献身的猪该怎么办?杀死一只无脑鸡是否比拔起一根胡萝卜更野蛮? 2.网络虚拟外遇拥有出轨的所有快乐却没有第三者,这算不算不忠?该如何界定婚姻中真正的背叛? 3.作为一名科学家,玛丽知道一切有关红色的知识,然而玛丽是一名色盲患者。心灵与身体是同一的还是同时并存的两个不同的东西? 4.你在ATM机前提取100美元,你却拿到1000美元现金和一张100美元的收据,账户也一切正常。没有某个人受损失。这是天上掉馅饼吗? 5.一个凡事依从理性的人,吃光了家中所有的食物。他的家住在离两家相同超市同样近的地方。该选择去哪一家才算符合理性呢? 6.婚姻中的两个人都偷偷地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没有人因交出信任而受到欺骗,理性抉择保护了他们免于婚姻的最差结果,然而最美满的婚姻是否也因此失之交臂呢? 7.你是一个以“不浪费,不欠缺”为人生信条的人。当你的猫不幸被车撞死了,但它还是一块完整的肉,该不该煮来吃? …… 在本书中,英国畅销哲普作家巴吉尼精心设计了100种思想实验场景,引导出100个哲学问题。与其说这些问题是逻辑难题,不如说是邀请书,邀请读者认真思考具有挑战性的100个问题。相应地,巴吉尼并不向读者提供或对或错的答案,而是探索某些方式,来梳理它们提出的实际议题。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英国哲学家和作家,是《哲学家杂志》的共同创办者和主编,《卫报》、《独立报》和BBC撰稿人,也是BBC第4电台《在我们的时代》栏目的定期嘉宾。他的书包括《哲学家在想什么》(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和《哲学和人生意义》等。

书籍目录

前言致谢附注邪恶的魔鬼光纤传送印度人与冰虚拟出轨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幸运之轮没有赢家善良的上帝老大哥无知之幕特修斯船海滩上的毕加索到处都是黑白红让你受益的银行错误平凡的英雄主义比赛中的龟选择拷打理性的要求揭穿谎言诅咒生命埃皮芬之地救生艇盒子里的甲虫方的圆布莱登的难题疼痛的残余履行义务恐怖的情景生命依赖记忆由此构成仅此而已解放西蒙自由言论话亭不要怪罪我最后的诉求先发制人的正义自然艺术家我是一个大脑中国式话亭摇摆木马的赢家获取蓝色拿了钱就跑未来的震惊至死才分离看不见的园丁阿米巴人兔子邪恶的天才部分之和的漏洞好的贿赂桶中之脑数量还是质量双重烦恼难以捉摸的自我可持续发展全景漩涡吃掉家猫提德斯神的旨意眼见为实要听我的话,别跟我的样月亮是个奶酪饼我思,故我在我真的知道吗扼杀于摇篮之中灵魂转世不变赝品印度抛饼悖论不可思议的疼痛可十白的人生突击检查悖论不能切断的维生设备解放鹦鹉波西做一只蝙蝠到处都有水吗古阿斯指环装有芯片的大脑替罪羊拿上帝打赌发条橙心与脑感觉与感受力搭便车者黄金法则快乐原则子虚乌有之人为艺术而艺术公平的不平等毁灭记忆杀少数人,还是让更多人死感知并非存在无人受损,就可为恶自治政府行尸走肉连锁推理悖论恶的问题自家人优先道德运气体验机给和平一次机会雀巢咖啡馆

章节摘录

  邪恶的魔鬼  有什么东西是不证自明因而不可怀疑的吗?有没有可能我们的生活不过是梦呓或者世界只是我们想象的虚构呢?这些观念虽然看上去古怪,但构想出这样的问题只是想说明物理世界的实在是可以被质疑的。  但是,还有一些观念看上去是如此清晰自明以至于它们必须是真的。例如,不管你是醒着还是在睡觉,2加2都等于4。不管这个真实的或想象的世界是否包含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必须有三条边。  但如果这是上帝或一些法力无边却心怀恶意的魔鬼在戏弄你呢?难道不可能是一个邪恶的灵魂在愚弄你,让你把错的当成是对的吗?我们不是见过催眠士让人从1数到10,而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漏掉了7吗?又怎么解释一个人在梦中听到钟楼的4声钟响,却百思不得其解:“真奇怪。这个钟居然在1点的时候敲了4下!”  如果邪恶魔鬼的存在是可能的,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怀疑的呢?  资料来源:雷内·笛卡儿,《第一沉思录》,1641年。  哲学家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找出一些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事物,然后给出理由使我们怀疑我们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然法,物理世界,上帝,善,他人的心灵,正义,时间——哲学家们已经找出了许多理由来质疑它们。  为了推进这种深刻的怀疑论证,这位哲学家需要运用一件他不能怀疑的事物:他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因此,举例来说,时间的存在是可以被质疑的,因为传统的时间概念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包括违背了基本的逻辑原则,如不可能同时在场又不在场。正是能够认识逻辑悖论的这种能力让这位哲学家可以思考并证实他的怀疑。  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位骗术高明的魔鬼的影响下,这种可能性由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雷内·笛卡儿第一次提出,那么我们把这些基本的逻辑原则当作是真的则可能是错误的。可能在我们看来它们是显而易见和不证自明的,但同样在催眠士控制下的人也会认为8在6之后是显而易见和不证自明的。而对那个受到迷惑的做梦者来说,也许在1点的时候敲4下是显而易见和不证自明的,而我们都“知道”它实际上只是在4点的时候敲了一下。  一位骗术高明的魔鬼这种观念可能看上去有点夸张,但是同样的质疑也可以由其他方式引出。我们可能只是疯了,我们的精神错乱让我们误以为别人不是以我们这样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或者有可能进化赋予了我们所有人的头脑一套有缺陷的逻辑原则。还有可能是因为如果我们把一些错误当成是“显然真的”会让我们更适应生存。这个魔鬼也许可以由我们的DNA来破译。  这个思想实验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为了判断其真实性,我们不得不依赖于这个测试原本想要质疑的东西:我们理性思维的能力。我们只能通过尽其所能地思考来判断我们是否能够思考得好。因此我们不能把自身与我们试图从一个中立的立场来评价它的思考能力二者截然分开。这就像为了测试其准确性,试图用一个可疑的秤来称自己的重量。  可能这就是这个思想实验教给我们的:我们的理性能力是任何严肃思考得以进行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艰辛的思考来质疑任何一个特殊的推理是否合理。但我们不能怀疑我们普遍的理性能力是否有缺陷。最多我们可以说它看来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我们。这是不是就足以充分地维护理性了呢,或者它削弱了理性?  思考链接:  19.揭穿谎言  28.恐怖的情景  51.桶中之脑  98.体验机  2 光纤传送  对斯泰利奥来说,电子传送机是唯一的旅行方式。以前从地球到火星要好几个月,还要被囚禁在一个拥挤的机舱里,外加一份远非完美的安全记录。而斯泰利奥的电子传送机改变了所有这一切。现在旅行只需要几分钟,并且到目前为止它百分之百的安全。  但是,他现在要面对一起官司,一位不满意的顾客控告说这个公司事实上谋杀了他。他的理由很简单:电子传送机通过分子扫描你的大脑与身体,毁灭它们,然后把信息传送到火星,再将你在火星上重组。虽然看上去在火星上那个人的外貌、感觉和思想与被催眠并穿越时空的这个人是一样的,但原告却认为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你被谋杀了,然后被一个克隆人取代了。  在斯泰利奥看来,这是荒谬的。毕竟,他已经通过电子传送机旅行过很多次了,而且他从没感觉他死了。的确,如果这位原告真的相信他被这个过程谋杀了,他又怎能把这个官司告上法庭呢?  然而,当斯泰利奥又一次进入电子传送机的操作室,准备按下那个将他分解的按钮时,那一刻他的的确确怀疑他要做的是自杀……  资料来源:德瑞克·帕菲特,《理与人》,第10章,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  我们的持存依赖于什么?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会说是我们身体的持续运转。但是既然没有身体的哪一部分不能想象被一个人工合成的替代品来取代,也许这并不必然是真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们的意识在继续,我们就持续存在呢?如果有一天,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在醒来的时候认为他就是我,有我的记忆、计划与个性的时候,那日,我就已经死亡了。  个人同一性的“心理连续性”理论有一种直觉上的吸引力。这仅仅因为它看上去反映了我们的基本直觉。我们可以读懂像卡夫卡的《变形记》这样的故事,其中一个男人在一只甲虫的躯体中醒来。我们马上就能意识到这个男人就是甲虫,因为他的心灵寄居其中。心理的而非物理的连续性表明了他是同一个人。  但是在电子传送这个例子中,虽然我们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样拥有心理的连续性,看上去无可争议的是,它还是像一个复制品,一个克隆。而一个克隆人和被克隆者并不是同一个人。说它们是相同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说得通,从同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两尊塑像是相同的:它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是相同的,但它们仍旧是不同的实体。如果你毁掉一个,另一个还是好好的。  并非斯泰利奥不清楚他的传送机是如何工作的。他只是不清楚严格说来他的机器每次克隆他这个事实有什么意义。就他而言,他所在意的是走进操作室就能在另一个行星上醒来,而其物理机制是无关的。  如果这听上去是油腔滑调,那么请花一秒钟考虑这种可能性,几年前的一天晚上,你在睡梦中被绑架,经过电子传送机的处理,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你的床上。如果这样的事发生了,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因为作为一个持存者,你对进行中的生活的意识经验与它没有发生相比是一模一样的。电子传送的事实同样让你的生活和世界与之前的完全相同。  那么,也许询问斯泰利奥是一个克隆人还是同一个人是一个虚假的问题。也许我们应该问的是对我们过去和未来的存在有意义的事。而可能不管答案是什么,必要的是一种心理的连续性。  思考链接:  38.我是一个大脑  46.阿米巴人  65.灵魂转世不变  88.毁灭记忆  3 印度人与冰  达拉·古普塔一辈子都在拉贾斯坦沙漠靠近贾沙摩尔的一个村庄里生活。1822年的一天,她正在做饭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她循声望去,看到她两年前出门旅行的表兄马哈维尔回来了。他看上去很健康,吃过饭之后他就开始描述他的历险了。  他的故事里有强盗、野生动物、雄伟的大山以及其他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景观和冒险。但最让达拉吃惊的是他声称看到了某种叫“冰”的东西。  “我去到了很寒冷的地方,那里水停止了流动而形成了一种坚固的、半透明的块状物,”马哈维尔继续说道,“更让人吃惊的是在水与液体变厚的地方竟然没有中间状态。自由流动的水只是比这些凝固的液体稍微暖和一点。”  达拉不想在公共场合质问她的表兄,但她根本不相信他所说的。因为他说的与她所有的经验相违背。如果有旅行者给她讲喷火龙的故事她是不会相信的,她也不会相信这个关于冰的胡言乱语。她暗自庆幸说,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不至于被骗呢。  资料来源:大卫·休谟,《人类理智研究》,第十章,“论奇迹”,1748年。  达拉怎么会是对的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显然是错了嘛。我们知道马哈维尔对冰的叙述是不可以与火龙的故事相提并论的,相反它是对水在凝固状态的一种准确描述。  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达拉又是对的,因为我们有时会因为正确的理由而犯错误。例如,一朝致富的图谋。绝大多数使用电子邮件的人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信息,承诺说只需支付“小部分”费用就可以赚很多钱。由于它们几乎无一例外是骗局,而考证其可信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唯一理性的行为就是不去理睬它们。但是,这意味着有可能哪一天你会忽略掉一个真正的机会,因而放弃了巨大的财富。这封特别的邮件不是一个骗局,但当你认为它可能是的时候,你的推理仍然是正确的。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达拉。我们不应该相信被告知的所有关于自然界如何运转的描述。当人们告诉我们他们只要用脑袋想就可以浮起来或让钟表停止,或者可以用水晶来治病的时候,我们当然应该保持怀疑。我们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它们要么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要么只是骗局。我们无需设想说这些话的人都是骗子:他们也许只是犯了错误或者推理能力糟糕而已。  然而,问题在于有时有些事情的确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观念与我们先前的观念不符就不去理会它。相反,我们要有足够的理由才能这样做,因为那些被坚信和被树立起来的观念应该比一个个人或一个小群体所相信的与之相反的观念承担更重的论证负担。  这就是达拉有问题的地方。一个人的证词,即使这个人是她的表兄,也不足以反驳她对自然界的所知——液体是不会在某个不可思议的温度变成固体的。但是她也应该承认她没有去过她表兄到过的那些寒冷的地方。因此,她自身的经验是有限的,但对于超出她经验的东西她只有表兄的言词而已。达拉的不相信是让她的知识变得更狭窄了呢,还是为了不在更多的场合受骗、犯错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呢?  思考链接:  40.摇摆木马的赢家  63.我真的知道吗  76.装有芯片的大脑  97.道德运气  虚拟出轨  像许多结婚多年的人一样,迪克对这种关系已经感到厌倦了。日子过得毫无激情。事实上,迪克和他的妻子几乎不睡在一起了。但是,迪克从没想过要离开他的妻子。他爱她,并且她也是孩子们杰出的母亲。  他完全清楚这种问题的通常解决办法:出轨。你只需要接受这个事实:你的妻子满足你的一些需要而你的情妇满足另一些。但迪克不想背着他的妻子做这样的事,并且他也清楚即使他这么做,他的妻子也不会这样做。  因此当迪克听说虚拟出轨有限公司(“甚至比真的还要好!”)时,他开始认真地考虑起来。这个公司提供一种服务,为你制造一起虚拟性爱。它不是和网络另一端的一个真人进行一次性的网络性交,而是在一种虚拟实在的环境下让你和一个模拟人“睡觉”。它让人感觉就像真正的性交,但实际上,你所有的经验都是由电脑刺激你的大脑造成的,它让你感觉你就像真的在做爱一样。  它拥有出轨的所有欢乐,却没有第三者,因此不是真的不忠。迪克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为什么不忠让我们困扰呢?有人说我们用不着这么烦恼,这不过是由于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对一夫一妻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性与爱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让性交这种生理驱动的行为去破坏一段美好的关系,那我们就是傻瓜!  如果一夫一妻制的需要只是文化的假象,那么它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许多进入自由性爱社区或尝试着交换性伴侣的人,在看到他们所爱的人与其他人睡觉时,都禁不住会嫉妒。我们被告知应该扔掉的难题看来并不仅仅是一些需要被克服的心理障碍。  所以,如果不忠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问题的话,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烦恼呢?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伴侣使用虚拟性爱这种服务我们的感受如何会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反对网络性爱,那说明出轨的核心要素是第三者的存在。我们最亲密的关系一定是一对一和排他的。传统的一夫一妻制正是我们想要维持的。  但是如果我们反对这种虚拟出轨,那说明有没有第三者根本就不重要。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一方是否去找了别的人,而在于对夫妻关系的背离。依照这种观点,当迪克打开电脑进人虚拟性爱时,他所发出的信号是他不再把妻子视为他希望表达性需要的对象。  出轨是一段关系存在问题时的一种症状,而不是引起这些问题的第一原因。这才是迪克寻找虚拟情人时不安的来源。而这当然是真的,因为甚至在迪克登录上网第一次寻找那令人激动的模拟性爱之前,他就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认为自己的妻子性感了。所以虚拟出轨不是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而只是在逃避问题。  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忠之所以困扰我们的原因是复杂的。反对虚拟出轨的人也许会更强烈地反对真正的肉体出轨。迪克的例子让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不忠的一个方面:究竟达到怎样的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在做了40年的素食主义者之后,马克斯·伯格现在准备坐下来享受一顿由猪肉香肠、卷熏肉和油炸鸡胸肉构成的盛宴了。马克斯一直很想念肉食,只不过他的原则总是能战胜他烹饪肉类的欲望。但现在他可以良心无愧地来吃肉了。  香肠和熏肉来自他一周前碰到的一头叫做皮瑞西拉的猪。这头猪接受了基因改造所以能讲话,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被人吃掉。在人类的餐桌而终是皮瑞西拉一生的梦想。在她上屠宰场的那天,她醒来之后一直满怀着期待。在她兴冲冲地跑向舒适而人道的屠宰场之前,她已经把所有这些都告诉马克斯了。听完她的故事之后,马克斯觉得不吃她就是不尊重她。  鸡肉则来自一种基因改造过的鸟类,这种鸟类被切除了“大脑”。换言之,它就像植物那样生活,没有对自我、环境痛苦或喜悦的意识。因此,杀掉它并不比拔起一根胡萝卜野蛮。  但是,当盘子摆到他面前的时候,马克斯感到一阵反胃。这只是一生都是素食主义者的马克斯的一种反射性反应呢,还是一种合理的精神痛苦的生理表征呢?


编辑推荐

  人生经常面临许多抉择,也经常遇到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而且都找不到答案。没错,这些就是哲学问题。你可以选择不面对哲学,却无法逃脱哲学问题的纠缠。 在本书中,英国畅销哲普作家巴吉尼精心设计了100种思想实验场景,引导出100个哲学问题。与其说这些问题是逻辑难题,不如说是邀请书,邀请读者认真思考具有挑战性的100个问题。相应地,巴吉尼并不向读者提供或对或错的答案,而是探索某些方式,来梳理它们提出的实际议题。 从芝诺悖论到尼采的永恒回归理论,历经印度抛饼悖论和柏拉图的洞穴,巴吉尼会问,为人们还没有做的事情而惩罚他们是否对?我们如何能够区分我们是醒着的还是在做梦?本书的故事来自诸如《美国狼人》、《在伦敦》和《少数派报告》这样的电影,以及电视、文学和哲学经典,这使得哲学不仅拓展心智,而且有趣。在这种流行文体中,巴吉尼因其思想的清晰,显得出类拔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PDF格式下载



<一头像要被吃掉的猪>里面有100个让人想破头的哲学故事当然不是个个都值得看,好看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书的翻译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翻译得甚是生硬里面有好几个故事我都没想明白也不想去想明白也不是光想就能明白的毕竟,我们没有办法向另一个人解释他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我们没有办法向一个没有见过蓝色的人解释蓝色是一种什么颜色一样以下是我觉得有意思的几个哲学故事,我用我的语言简化改编了一下,精髓不变:11.特修斯船-我把宝贵的船送去船厂送修,几日后,在船厂发现了两艘一模一样的船,于是问老板:哪一艘才是我的啊?老板说:那要看你怎么看了,左边的那一艘是你的老船,但是全部是用新的部件修复的;而右边那一艘是用老船卸下来的老部件重造的。我无法抉择,你呢?12.海滩上的毕加索我往悬崖下看,一人在沙滩上画画,仔细一看,那个人竟然就是毕加索。他把真迹留在沙滩上后就离开了我又激动又害怕,害怕是因为,我太熟悉这片海滩了,十几分钟后,涨潮就会把真迹全部毁掉。我是应该冒险回去拿照相机拍下这幅旷世奇作(当然也有可能我回来的时候画已经没有了),还是尽可能在涨潮之前欣赏它。因为即使拍下来了,也不是真迹本身,只是照片而已。我哭笑不得,你呢?13.到处都是黑白红我是红色色盲,在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红色这种颜色,我从出身就没有见过红色但我同时却是一个博学的科学家,我了解关于红色的一切知识,比如红外线的原理,为什么西红柿是红色的,为什么红色代表激情。知识这种东西究竟是关于事物本身,还是他们看来如何?我知道关于红色的一切知识,却不知道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如何"显示"的34.不要怪罪我A.B.C被法官问罪。A说,不是我的错,我咨询过一个专家,他告诉我要这么做的B说,不是我的错,我问过我的医生,他告诉我要这么做的C说,我不否认我做了,但是不是我的错,我咨询了占星师,他告诉我要这么做。法官叹了口气,宣判道:我真的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于是我征询了比我年长的同事的意见你们没能说服他们,现在我判处你们极刑。但请不要怪罪我,怪他们吧。一种为行为开脱责任的办法是把自己躲藏在他人的建议背后。的确,我们向他人寻求建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希望他们赞同我们想做的因而为我们的选择寻找外在的证明。由于对自己的决心缺乏勇气,我们总是从他人那里寻求力量。其它精彩故事:91.无人受损,就可为恶89.杀少数人,还是让更多人死87公平的不平等84快乐原则82搭便车者76装有芯片的大脑74到处都有水么67印度抛饼的悖论(强烈推荐,关于多元化与单一文化的矛盾:单一文化是实现多元化的前提)63我真的知道么60要听我的话,别跟我的样50好的贿赂48邪恶的天才37自然艺术家


真是100个让人想破头的问题。以前看过几个,大概有些了解,正好在当当看到这本书,迫不及待的买下来了。建议闲着没事儿干的,想了解点东西的人来看,当然,哲学迷可能更喜欢。


喜欢哲学的思辨,此书针对100个哲学小故事,作者写了评论,并阐述了一些哲学上的思想。中文的翻译不是很流畅,不过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书中好多小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我现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籍。他引领你入门哲学思考。衣领你展开自己的思维。他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答案因人而异。重要的就是要告诉你:勤于思考,独立思考。


哲学思辨,鼓励孩子看问题不能片面,我六年级的女儿非常喜欢,还经常拿当中的问题来与我讨论。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像这种哲学思辨的书籍,是看完后越想越觉得有乐趣的。所以也不用太在意作者的翻译,看完之后让自己的头脑去纠结吧,很过瘾


很简单的故事,没有答案,发人深思。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哲学科普书。


哲学是思考的开端,也是痛苦的开始。但是思考,人类才能进步。


哲学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蛮好的东西,好像只要我坐下来就可以跟它交流一样,里面有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假设,或者是问题,我很感兴趣。


需要慢慢的思考,可以看上很久,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回味


通过一个个故事,引出一些论点,令人思考,本书最主要的地方还是启发读者突破常规思路,寻求创新


这种书看着不轻松,很复杂,需要时时思考。
但是,我就喜欢这样的人生,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要天天轻松的玩乐,没有进步。


质量绝对没问题


和**同时下的订单,当当不到两天就收到了~帮朋友买的书,朋友说很好很开心~


好玩。让我这个纯粹的文科生又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换了个角度思考






很不错。
虽然...有点看不懂。
但是是很有思考价值的。


感觉很发人深思,有些事情确实很矛盾,很锻炼思维!


有意思的东东,比繁体版便宜多了


非常不错这本书


作者很有想法,不错,适合阅读。


这本是老师推荐的从第一篇开始就云里雾里了唉境界真的不够还是要再努力才行^^


真的很不错,值得深思


和同事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买的比了下,一样!


我很少推荐书,但这本确实罕见


在图书馆读完以后决定非买不可。。。很深刻需要开动些脑筋,非常喜欢


看似荒诞离奇的想法,其实很值得琢磨。


首先说明,这本书的翻译在我看来很烂。读这个翻译本有种让人读英文原本的冲动,许多句式都是照搬教科书上的翻译。但这种烂翻译有一个好处,就是译者几乎没有什么哲学思想,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加诸原著。100个问题我都看完了,没有全看后面对其的分析。总体来说这些问题是基于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提出来的。有一部分涉及到宗教、上帝,用哲学的眼光探讨上帝。另外一些问题似乎是东方式思维,或者说中国式思维从来不去讨论的(一个不在本书中的例子:柏拉图会问美的本源是什么,而孔子会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还讨论了公平的问题,可以说这个是跟实际生活最贴近的了。如果善于哲学思考,并且能够摒除一些“吹毛求疵”的话,几个例子都是不错的。哲学是爱智之学而非实用之学,所以请千万不要想:想这些个问题有什么用?最直接的回答是“没用”。但是当想清楚了其中的一部分——所谓想清楚并非得到正确答案,并且也没有什么正确答案,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之后,对世界的看法会有相当大程度的澄清,也使作其他判断时有更好的抉择。正如数学在自然学科中一样:单纯的数学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学好了数学却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或本源。


哲学问题永远是没有对错的,只能让人多一些启发,这头想被吃掉的猪也一样。记得以前听过一个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要离婚了,结果男主人的朋友劝他,“你老婆那么有钱,你离什么啊,傻瓜。”男主人伸出手说,“她说我同意离婚的话,给我这个数。”他朋友一见说:“给你10万,她那么多钱,10万太便宜她了,不离。”男主人赶忙说,“不是”。“100万吗?还可以考虑,但还是有点少。”“不是”男主人说,“是1000万”“啊,1000万,你还不离啊,1000万你找多少年青漂亮的女人啊,那个半老徐娘有什么好,赶快离。”钱的问题如此,人生的问题也是如此吧,同样的内容不同数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哲学中,类似的问题何其之多。如果你想起发思维,这本书值得一读。


以前在新华书店看到过,买了送给同学.现在自己也购一本.全书有关哲学,却通过具体情境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哲学中的悖论等等.第一次看,有种进入全新领域,OPEN的感觉,原来哲学也可以这么吸引人.


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激发了人们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不仅可以作为专业哲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也可以成为普通老百姓进入哲学世界的向导。


内容不错,可惜是翻译过来的,对有些哲学问题的看法不敢苟同。


等了很久当当上才有货,拿到看后,果然不错。很多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深入思考起来,真会让人想破脑子。若喜欢的话,不妨一读。


不错的一本书,其实哲学最初就是人们对身边事物的思考,而不是学术性的东西。


这本书是给朋友买的 一本哲学书 我想他会喜欢的吧。


还不错,很适合哲学入门者,比较简单,都是一些比较有名的哲学命题,也有评论说明。缺点就是很简单也没有什么进一步阅读书目什么的。不过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读完一遍有时候还要读第二遍,很值得你去细细想一想,不错的消遣书。


很有趣,很哲学


涉及多个哲学命题,多想想,有助于思维发散,当做休闲书看看也不错


问题提得不错,值得拿出来讨论一番。但作者自己的讨论不够深入,没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没有太多的启发性,还是自己去思考吧!


很有意思,引人思考。但并不太同意作者的一些分析。


很能激发人的思考


感觉这本书的哲理性比较强,思考空间比较大。如果可以把书的内容弄懂,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值得一看的。


哈哈,看到这个书名就想买一本来看,太有意思了。不过内容就没那么爆笑了,写得还是很有哲理的,以后要常看这个类型的书,寓教于乐。


我理解她是意图在引导你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去考虑一些事。


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比益智游戏有趣。


这本书很好,空暇的时间可以看一看。


看书名挺有趣就买了,结果有些内容其实很没必要的。


挺深奥的,看完后感觉脑子清晰了一些。建议阅读。


后半部分越写越有点强势


最好能跟孩子一起讨论


书还不错了 至少是全新的。。 到货有点慢慢慢慢呀 六天!
书还没来得及读,不过后天上火车终于不用无聊了。同时订购的有大开本的书,折角比较严重,很遗憾 貌似很难避免 总之第一回在当当买 还不错啦 价格很公道 以后继续


这是帮表弟买的书,他不错.


这个是在联合书店看到了,当时只粗看了下前言和目录,然后就在当当收藏了,最近顺便买下的。
标题看着像是一本通俗有趣的介绍哲学问题的书,我抱着轻松的心情翻阅,但发现内容却不像标题显示地那么轻松有趣,用词比较沉闷,更接近于专业解说,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找时间慢慢看,但不能指望是多有趣的东西。看官们自行斟酌要不要它了


这本书嘛,说太好也实在不能说得上,适合看这本书的人是那些有宗教背景的。个人感觉上,这本书不能否定它个中的哲学意味,但是例子有些过时,而最重要的是翻译有时觉得不太流畅。书中举的所谓问题其实也不是什么很难解决的问题,这本书看完后,那种所谓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如尼采的那么惊讶。


100个问题还不错,有点意思但是每篇后面的评论就有点不痛不痒了这个书只是一个哲学问题集锦而已,我看不到作者本人的痕迹普通


对哲学类书说无趣,会让人觉得你没品位。。。不过这书确实没有想象中的好。作者的语言不够风趣生动,而显生涩。象政治家的发言稿。


问题提问的很好,都是大哲学家思考过的内容,阐述很差,非常大众的分析,消遣阅读适用


或许有几个问题并不需要想破脑袋


如果有闲暇的时间,看一下,开阔一下思维也是不错的,至少也可以令人对一些从来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去进行思考,对于不同的人,应该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就是这样乏味,总之,写的一般般,真的就是一般般.


内容远没有标题那么吸引人关于逻辑方面的论议翻译要十分的功力总之看过印象不深没有什么感觉不读也罢


被书名吸引。。。但是总体不错
因为是三联出版的,所以想都没想就买了
蛮有趣的,但是因为鄙人学术浅显,,感觉有些无聊


内容很晦涩,看完之后一头雾水


哲理多多,很久以前看的,没印象


太深奥,看的比较累


TheChineseeditioncannotreflectthephilosophicalthoughts,idothinkitisreallyveryboring!


很深奥,有点难看懂.


这本书是之前上学的时候我们的一个教授力荐的,他当时建议我们读外文版的,可是看外文总是比较吃力,况且又是哲学问题的思考,会更加混乱,于是买了翻译版的,但是本书的翻译质量是很差的,英语的句式和中文的语序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可是译者都没有转换过来,是本来就艰涩的哲学问题更加晦涩,看着非常吃力。
当当的送货速度还是很好的,书本身的质量也行,单纯说翻译的质量,的确不尽人意。


这本书里面涉及的哲学对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是兴趣不大的,或者很多都是不难解决的,很多西方的理论概念,比如理性,宗教,上帝的存在与否,我们看完很多不知所知,不适合中国的人的哲学观。


具备独立、进步思想的人可以探究一下书中的难题。一定要静下心看。它给人很多启发。过于感性以及自身性格太容易纠结的人不太适合看这本书。


看簡介時覺得很有趣, 所以買了. 但看了頭幾篇, 完全不知在說什麼. 文字是完全慬, 但放在一起時卻不知想表達什麼. 該歸類為心理學專科, 專供對心理學有專門知識的人看.


看了一两页就放弃了,因为豆瓣的评论才买的,结果发现错了,压根不适合。还是本新的躺在那,真浪费啊~~~


看不下去,实在是看不下去没看完,不能发表啥有意义的评论


也许没能静下心来看,觉得抽象,也许以前没看过这类的书,暂时还没能看进去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书作者的问题,感觉语句不通,思维混乱,看得好辛苦。一个字,差!


看了标题觉得好玩,评论又都说好,才买的。结果发现钱都买了励志型的讲演稿了。推荐小学6年级以下孩子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