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欧梵论中国现代文学

李欧梵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李欧梵  

页数:

223  

Tag标签:

无  

前言

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介绍与翻译,但并未形成气候。五十年代中期,旅美的夏志清教授和捷克的普实克(JaruslavPrflgek)教授分别对晚清、五四和以后的文学,展开宏观研究。这两位学者理念背景有异,学术立场不同,他们所发展出的文学史观因此形成精彩对话。夏志清承袭了英美人文主义的“大传统”(GreatTradition),以新批评(NewCriticism)的方法细读文本,强调文学的审美意识和人生观照,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堪称是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至今仍为典范。普实克则取法欧洲自由派马克思主义和布拉格形式主义(PragueFormalism),以革命历史动力和“形式”的实践作为研究重点。1963年,夏志清和普实克在法国汉学杂志《通报》Tung-pao)展开笔战,就文学史意识,文学创作的现代性意义,文学批评的功能各抒已见。这次论战虽不乏火药味,但两者择善固执的立场和条理分明的论证,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树立良好典范。他们笔锋所及,20世纪文学文化史的诸多议题纷纷浮出地表。

内容概要

  本书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之一,全书共分10个篇章,主要介绍了李欧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看法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与文学的现代性及其问题》《后现代时期的经典(重)读》《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时感”》《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荣誉博士。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芝加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主要著述包括:《铁屋中的呐喊》、《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西潮的彼岸》、《中西文学的徊想》、《狐狸洞话语》、《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我的哈佛岁月》等二十多种,并出版有小说《范柳原忏情录》和《东方猎手》。季进,一九六五年生,文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4)、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5)、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2008)。主要著作有《钱锺书与现代西学》、《围城里的智者》、《李欧梵季进对话录》、《陈铨:异邦的借镜》、《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三家访谈》等。主编有“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书籍目录

编辑缘起“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总序自序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与文学的现代性及其问题身处中国话语的边缘:边缘文化意义的个人思考论中国现代小说的继承与变革后现代时期的经典(重)读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时感”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通俗文学研究断想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重读《寻求富强》:史华慈思想史研究风格与方法断想

章节摘录

到台湾的国民党的新的政治中心。在这里,桑青、她丈夫和女儿,都被锁进了一个阁楼,这个阁楼有评论指出“是台湾岛本身的高度象征”。①除了受到幽闭恐惧症和暂时分离的煎熬,他们还因为被控侵占政府钱财而受到警察的追捕。只有当桑青抵达美国,也到达走向边缘的行旅的终点,她才能够回忆她在中国的经历。同时她丢弃了旧的“历史的”自我而得到了新的名字和身份——桃红。小说最为悲惨的部分讲述桃红被美国移民官员穷追抓获过程中她出轨的表现。她的身份困惑表现为精神分裂和情欲膨胀,在全美大陆一路上与不同的男子上床。她抛弃了桑青,抛弃了她中国的一面,这使她陷入了一种“道德和性的混乱”,白先勇认为,这也许也是“整个国家宏观无序的表征”,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桃红破碎的心理反映了她自己作为流亡者的困惑,也反映了她过去的中国经历的历史分裂。白先勇把这部小说视为寓言故事,因为它展现了中国流亡者无可摆脱的命运。这些流亡者作为迷失的中国人,“永远担惊受怕,永远不定,永远奔波”,因为这种身体上的连根拔起也意味着精神的混乱。②不像聂华苓笔下感情混乱的桃红,我现在认识到,历经二十多年的身份困惑之后,流亡的行旅不必是极度的伤感、灰暗、没有希望。相反,只有在这边缘地带,我才感觉到心理上的安全,甚至是文化上的特权。依照我自我选择的边缘性,我再也无法完全认同任何中心。因而,我没有感到任何寻根的迫切。我认为桃红莫名的苦痛源于失落的焦虑和无法确定她身处美国社会和文化边缘的新身份。这种自我折磨的感觉(也许代表双重文化背景边缘人的消极方面)可以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性格力量。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欧梵在台湾大学时师承夏济安,与夏志清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而在哈佛大学时,他又有缘受教于普实克,以一人兼得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三大巨擘的真传,李欧梵所代表的意义不在话下。  ——王德威(美国哈佛大学)欧梵先生在全球化急遽变动的风景里展现他的理论和实践之旅,其基调仍不离现代性反思。各类文本与文化脉络错综纠葛,其色块与光影交相辉映,而欧梵先生游刃其间,如狡兔三窟,构筑多重批评空间。  ——陈建华(香港科技大学)


编辑推荐

《李欧梵论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欧梵论中国现代文学 PDF格式下载



李欧梵的作品我是每见必买,只为其通俗的语言,不俗的视角,自由的域界,总能带来濡养。


李欧梵的作品,非常满意,值得一看


书很好,现代文学的一定要看


看海外华人的研究视角


读之开阔视野啊,又逢打折,就买喽


很有深度的书,老公喜欢


大师出品,质量保证,很有用~~


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他们这个谱系下来的,我都喜欢,写书不纯粹买理论,走的还是文本细读的路子,比现在把理论玩得满天飞的空对空的人好。


无论是内容还是外相都很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