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玉雕

俞伟理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俞伟理  

页数:

23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玉雕:苏州名家名品》经过一年努力,终于问世了。随着介绍中国当代玉雕艺术流派的这部著述之后,其他玉雕艺术流派的图书今后也会陆续出现。玉雕有艺术流派,有人感到新奇,也有人认为这都无依据可查。因为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书籍都未提及;就连现今《中国美术辞典》划分艺术门类,诸如书画、篆刻、建筑、陶瓷、青铜器、雕塑,也惟独没有玉器玉雕的地位。这是过去的历史所造成,也怨不得谁的。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玉器玉雕的地位发生很大变化,早在十多年前,张兰香、钱振峰的《古今说玉》,就已披露新中国成立后形成四大玉雕流派,称之为“北派”、“扬派”、“海派”和“南派”。北派:也称“宫廷派”,京、津、辽一带玉雕工艺大师体现的庄重大方、古朴典雅创作风格,以人物、神佛,尤其仕女形象和花卉禽鸟造型著称;扬派:扬州玉雕工艺讲究章法,造型秀雅而形成的独特风格,以巨雕、山子雕名闻遐迩;海派:上海玉雕博取众长所表现的严谨、细腻的艺术风采,以器皿、人物动物造型独树一帜;南派:广州一带玉雕创作所形成的工艺玲珑、呼应传神的特点,以镂空雕、多层玉球和翡翠饰件享誉海内外。新中国玉雕工艺发展产生四大流派之后,苏州、新疆玉雕的影响日益广泛。最近十年,河南、安徽等地的玉雕也声名鹊起。所有这一切都生动反映当前中国玉雕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体现当前玉雕工艺日臻完美,这是完全可以与雕塑、陶瓷媲美的。现在我们已经进人信息化时代,各个地方的工艺美术创作瞬息间都可以得到交流,创作的理念由此相互影响,所以,今天再来讨论各个地方的艺术流派,就很难泾渭分明,说得清清楚楚。不过,一方风土造就一方人杰,玉雕大师在他们各自的经典作品创作中,倾注的思想感情,在造型上所表达的艺术语言,还是各各不同。

内容概要

中国的玉器创制进入21世纪后,流派纷呈,一派繁荣景象。中国民间的玉器收藏热,从过往对玉材的关注,对玉器文化内涵的迷恋,也臻入对玉雕艺术品玩的新境界,出现追求玉雕名家名品的个性化鉴藏的新面貌。 本书介绍14位苏州著名玉雕名家的艺术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凸现苏州玉雕艺术流派的风采,指引人们熟悉了解苏州玉雕作品的收藏与交流。

作者简介

俞伟理,自由作家。已经出版的图书《名家蟋蟀经》《蟋蟀盆》《魅惑宝石一时尚艺术造型》。《蟋蟀盆》一书被评为2006年中国最美丽的图书之一。

书籍目录

前言杨曦 引领潮流也是一种贡献蒋喜 做出具有古代元素的当代作品,是我的追求马庆华 没有思想,成不了大器曹扬 做玉雕,也可以有诗情画意吴金星 挑战自我,跨越自己龚克勤 我喜欢货真价实的玉料赵显志 巧雕、巧色、巧妙陈健 吉玉高仿作品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俞艇 做工艺就是创造美感瞿利军 艺术效果和经济价值是两码事侯晓锋 作品的工艺精湛,自然会有人收藏范同生 做玉雕,快乐就好葛洪 网络是一个交流的平台陈剑锋 做“汉八刀”,就像练气功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可以说,没有阿三的全力支持,本书不可能这么快写成。阿三的热情和热心,同时也印证了现在这个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不计得失的人情依然有着温暖人心的魅力。玉雕大师杨曦是我第一个采访对象。因为是第一个,杨曦先生所给予的帮助、支持,不是用简单的文字就能表达的。杨先生善意而客观的点拨,使我备受鼓舞,少走了很多弯路,之后的采访,和其他名家的沟通才会更为贴近流畅。玉雕大师蒋喜是我最后一个采访对象。蒋先生工作繁忙,但他对我说“可以在其他名家采访结束后再去找他”。原以为这可能是婉拒的借口,却不料蒋先生一诺千金,在我最后一个找到他时,毫不犹豫地抽出时间,和我进行了长谈。两位大师的性情,就像他们各自的玉雕作品,燕瘦环肥,各有千秋。在此,我要对苏州的两位玉雕大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参与和支持,我的书可能会像患了贫血的阳光,虽有脉脉温情却无法绚烂夺目。我还要感谢一位已经离开苏州,却依然被我列为苏州玉雕名家的马庆华先生。马先生给我的教诲和启发是深刻的。


编辑推荐

《中国玉雕:苏州名家名品》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玉雕 PDF格式下载



图文并茂,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但是适合收藏、可以没事翻翻。很适合和田玉收藏者和雕刻爱好者阅读。内容是对十四位苏州玉雕名家的采访,有很多名家的心得,值得一看。图片大多是名家名作,也有名家的收藏,选的很有代表意义。作为收藏者来说,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人只是单纯对和田玉感兴趣,再被商家一忽悠,看着还不错就买了,往往买不到好东西,因为他们就没见过好的。想收藏,一定要先见识一下好东西是什么样的,这样去收藏,宁缺毋滥,才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收藏品。生活中好东西很难见到,那就看看这本书来参考一下吧~


这本书比较好,有精美的图片资料,有玉雕大师们的心得体会,看了这些,让我们了解了玉雕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创作思路,很有借鉴的价值。


此书非常值得一看领略大家风采,展望中华玉雕发展,图文都很精彩


内容已经超越玉雕本身。


名家作品名不虚传,就是价格高高在上。(包括数价)但书还是不错的。


不错,因为喜欢苏工的和田玉,所以看了这本书,还认识里面的几个名家


這是今年五一到安徽黃山旅游坐車途中(大塞車)詳細閱讀的,非常好的一本書,原不知道和闐玉居然可經妙手變成那麼高附加值的精品,蘇州如楊曦幾位大師更另人有想拜訪的衝動(當然他們也可能不輕易見客)


大家的作品书写,美。


一部不错的好书


内容好,构思好,深受启发。


很好的一本书,让我了解了当代苏州的"玉工"及玉作最高水平,非常有参考价值,希望籍此推广一下玉文化


很好的书,让我这个刚涉及玉器的人了解的苏派的特色,值得收藏。


收入该书的名家名品内容不太新,也不太全,适合随便翻翻,简介性质。


纸张很好,图片清晰,印刷精美,欣赏大师了的杰作 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图片质量有待提高,没有拍出白玉的神韵和光泽


有用,学习中!


发货很快!图片清晰,还不错啊!


图片太小,质量也不高!


成家有很多因素,也有很多种,有些是靠真才实料的实力派,有些就只是凭空耍嘴皮子的炒作,书中所列只有曹扬跳脱了名家范畴,列入大师行列,杨曦剑走偏锋,勉强称家,所作风格能否为历史肯定,有待商榷,其余都只是动嘴不动手的伪名家罢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蒋喜,西周战汉是其强项,但观其作品,匠气颇浓也是其特点,成名较早,加之国人的无知造神运动,使之成为苏派玉器代表人物,自己也是飘飘然之受之无愧,近年很少动手作玉,鲜有几件亦是为各展草草之作毫无生气创作可言,观其作品,今不今,古不古,不伦不类,更有托款之作品陈列店中,实是亵渎了名家之望


苏州,只有杨曦,蒋喜,还能称能上名家,马庆华也算,可惜已经离开苏州了。书中还有的十来人,离“家”还有不小差距,而且书中选录的许多作品,苏州至少有几百家小作坊,也做得出。强烈怀疑此书是商业炒作,而且书中动不动写着,此件当时就值多少万,现在至少多少万,还有老板愿意出多少万。如果作者不是在帮人炒作,那就是品味和眼光实在太低。买此书上当了。


了解苏邦玉的好书。名家的作品真的不错


内容还算不错,还算有用


是否名家自有历史论断,图文都不错,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