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

张丽军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张丽军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经繁荣一时的乡土文学创作与研究陷入了低潮,乃至一些评论家认为新世纪文学和乡村、农民有了一道厚重的坚冰,钱理群先生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呼吁要重建文学和乡土的血肉联系。在这样时代文化语境下,作为一位从乡土中国农村长大的研究者,张丽军博士其博士论文关注的就是“农民叙事问题”,而博士毕业到山东师范大学工作并师从本人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以来,更是自觉选择中国现代文学数量最大的农民形象群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仔细分析现代作家农民观的同时,勾勒现代文学农民形象精神嬗变的心灵图景,力图探寻乡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涵,以寻绎出一条乡土中国农民走向全面解放的现代道路。《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一书就是这一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成果,其独特的学术眼光和学术追求令人称道。  1948年费孝通先生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第一次详细阐述了乡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伦理、秩序、社会结构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乡土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生存思维。张丽军博士认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阐释,在21世纪的新世纪中国依然不过时,依然是解读中国的一把有效钥匙。

内容概要

本书以晚清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为起点,展现“五四”各种现代文化思潮与乡土中国农民问题的精神联系,集中对国民性、白话文运动、劳工神圣运动、歌谣运动等思潮现象进行文化研究,来呈现各种现代思潮对“五四”新文学“农民问题”的美学审视。

作者简介

张丽军 生于1972年,山东莒县人,2006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泰山学者”团队成员、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独立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省厅级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曾两次参加全国博士生论坛宣读论文;在《文艺争鸣》、 《南方文坛》、
  《民族文学研究》、《探索与争鸣》、《文艺报》等核心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想象农民——乡土中国现代化语境下对农民的思想认知与审美显现,1895~1949》(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对话与争鸣——新世纪文学文化热点问题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等学术著作3部。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新世纪文学文化研究、样板戏研究等。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五四现代思潮对乡土中国农民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晚清改良文化思潮对中国农民的思考 第二节 白话文运动的农民大众“接受指向”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与“劳工神圣”思潮 第四节 歌谣运动与“新悯农诗”第二章 启蒙思想与童年生命体验视阈下鲁迅农民观及其审美想象 第一节 鲁迅启蒙思想视阈下的农民观 第二节 俄罗斯文学:鲁迅建构农民形象的思想资源 第三节 “病中国”的“中国病人”病象与根源 第四节 童年生命体验视阈与“桃花源”纯朴农民形象第三章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沈从文的农民观及其“湘西世界” 第一节 湘西,沈从文想象农民的“文化人类学”地理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思想与沈从文的苗族农民形象书写 第三节 “湘西世界”农村女子形象的多重内涵 第四节 “湘西世界”农民形象变迁与沈从文“孤独”的文化理想第四章 二十年代文化政治力量对中国农民的多维认知与审美思考 第一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乡土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 《中国农民》:各种政治力量对乡土中国农民问题的思考 第三节 “农民艺术”:乡土中国对作家的现代性审美召唤 第四节 “乡土中国”的变迁与阶级性审美理念的诞生第五章 阶级视阈下左翼作家的农民观与走向觉醒的农民 第一节 茅盾“农村三部曲”:在愚昧与觉醒之间挣扎的农民 第二节 洪深“农村三部曲”:李全生形象的过渡意义 第三节 叶紫《丰收》:走向觉醒与反抗的农民 第四节 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阶级意识觉醒的农民革命者群体第六章 救亡视阈下东北作家群的农民观与“地之子”的双重觉醒 第一节 刺刀下被迫觉醒的奴隶:李辉英的农民观及其审美想象 第二节 “生死场”“猪狗”的精神觉醒:萧红的农民观及其审美想象 第三节 走上抗争之路的奴隶:萧军的农民观及其审美想象 第四节 地之子的“力”之美:端木蕻良的农民观及其审美想象第七章 解放区新意识形态的形成与翻身农民新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野百合花”的凋零 第二节 “工农兵方向”:想象农民的新意识形态 第三节 翻身农民复杂心态的审美书写 第四节 是被动翻身还是主动翻身:关于翻身农民主体意识的思考第八章 赵树理“为农民写作”文学观与新乡村政治生态的审美思考 第一节 大众化运动与赵树理“为农民写作”的农民文学观 第二节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对翻身农民形象的喜剧性想象 第三节 《李有才板话》:赵树理对新乡村政治生态的深远思考第九章 从被侮辱被损害者到革命英雄:女性农民形象的审美嬗变 第一节 梅春姐:一个夭折的女性革命者的精神寓言 第二节 金枝:女性低矮的天空和对自由的多元探寻 第三节 杨小梅:“新儿女英雄传”的革命传奇与双重解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农民唐老疙疸形象  唐老疙疸是《八月的乡村》中萧军所想象与建构的第二类农民形象。他有着年青、健壮的身体,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与青春的欲望.虽然参加了人民革命军,但是他对自己的情人李七嫂念念不忘,以至于在站岗守望之际,偷偷地跑到李七嫂那儿与她偷情。李七嫂虽然责问他为什么不去守望而跑到这里来,但是对情人的到来,她还是满心眼里欢迎的,并满足了他的欲望。唐老疙疸因在李七嫂这里的偷情而造成了耽误,引起了铁鹰队长的斥责并被送到司令部作检查。但是,这依然不能挥走李七嫂在唐老疙疸心中的影子,李七嫂的形象不时地在战斗的间隙擒住了他。  在人民革命军执行退却命令的时候,唐老疙疸一个人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从后面跑回来,把李七嫂接到王家堡子里去。但是,三天之后,王家堡子变成了废墟,日本鬼子开进来了,其中的一个鬼子到外边把在草地里躲避的李七嫂发现了,打死了她的孩子,奸淫了昏迷过去了的她。“李七嫂无止境的流着泪,无止境的悲伤着……她没有勇气,去看看头颅碎在石头上的小东西。那会更加深刺痛她的心!她怨恨那个宽肩膀的农民,那个青年的情人!为什么他会不知道她在这里苦难着?打仗便什么全忘了吗?连自己的情人也一样?她要去寻他,现在除开他,她觉得生命的希望,像灯一般地不可靠!起始她的希望是生活在孩子的身上,现在呢,她又把她的希望,无把握地系在了唐老疙疸的身上!一一唐老疙疸是生活在不断斗争的群里的。……一种力,一种复仇的力;求生的意识兴奋她,可是当她一瞥间,无意又看到那小东西的时候,她又软弱的睡下!愤恨被悲哀所淹泯……”①而此时唐老疙疸因为看守俘获的鬼子而无法分身,心里惦记着李七嫂。当战斗结束退却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抱着死去了的孩子在树下沉睡的李七嫂。在用冷水浇李七嫂后,铁鹰队长命令全队集合,准备扔下李七嫂不管,以免耽搁时间,让敌人追上。


编辑推荐

  《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现代作家的农民观与农民形象嬗变研究》一书就是这一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成果,其独特的学术眼光和学术追求令人称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