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发现无锡(上、下)

严克勤 编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严克勤 编  

页数:

全二册  

字数:

400000  

前言

《发现无锡》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此书的结集渊源一晃已有五个年头了。2006年10月,《无锡历史文化的源、脉、品》出版后在锡城引起了一股对本地文化遗存的寻踪和思考之风。《无锡新周刊》的编辑、记者们常在我身边嘀咕,希望我能再编一本结集。说来也巧,那时,我正在读郑逸梅老先生所著的《文苑花絮》,其中倒数第三篇为“梁溪胜迹忆当年”。仅仅八百多字的行文,把他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无锡所见到的梁溪胜迹和名人掌故写得生动有趣。其中有两段文字我印象最深:“梦华雇一小舟,伴我们容与中流,安抵鼋头渚循坡上陟,山半筑有长生未央馆。馆有楼,榜着飞云阁三字,最高处别有陶朱阁,供范蠡像,像是诸健秋所手绘的。阁前有南通状元张季直所题一联:‘孕越包吴,管领五湖风月;流丹飞瀑。照临万顷烟波。’那儿有广福寺,有退庐,都足耐人流连。我们又下舟向管社山的虞姬峡进发。峡有项王庙,龛中一偶像,冕旒垂垂,蔼然白面,绝无拔山扛鼎的气概。庙门前有一联,那是南社词人汪兰皋所撰,称一时名作:‘到此疑仙,蓬壶瀛洲方丈;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原来附近有三山,联句是有依据的。”“此行又会见了老画师吴观岱,他白发飘然,健笔如昔。我们观赏了他近作册页二部,一仿八大山人法,写东坡诗意,一临沈石田本,为《碧山吟社图》,都天趣逸宕,不同凡响。又访画师胡汀鹭。他很落托,几案间堆满了画卷书册,榻上也累累赘赘地堆着东西,我们问他:‘您睡在哪里?’他说:‘晚上把榻上的东西搬掉,起身后,再堆榻上,天天如此,惯了不当一回事。’我们都听得笑了。这个印象,迄今犹在眼前。”郑逸梅老先生60多年前记载的无锡景物与人事迄今还有多少无锡人了解,不得而知。我想,知道“广福寺”未必晓得“项王庙”;晓得徐悲鸿、钱松岩、吴冠中,不见得认识吴观岱、诸健秋、胡汀鹭,更不会知道一代名师胡汀鹭生活会如此窘迫,而又如此豁达。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四个篇章:甲编“其人往事”、乙编“井垣忆旧”、丙编“岁月佚闻”、丁编“遗珍新语”。旨在挖掘过去无锡的逸事珍闻。这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生命年轮印记,是与这座城市同命运共呼吸的百姓的生活轨迹。发现过去是为了美好的将来,本书的出版,期望在读者中引起新的波澜,让无锡这样一座历史名城的过去被不断地发现。

书籍目录

甲编 其人往事 叶蔚如:1949年的广播人/吴炯 六十年前的第一代播音员/吴炯 无锡电视之光/吴炯 阁楼上的绝密档案/顾沛霖 杜万泰与洋务军工厂/吴炯 无锡国专忆旧:朱文熊/刘桂秋 无锡画坛闻见录/王梅青 1982年的金秋(上)/吴炯 1982年的金秋(下)/吴炯 无锡当年的篮球运动/华钰麟 老相机里的三十年/吴炯 周舜卿、曹禺与“无锡文联”/许墨林 李正与无锡新园林/吴炯 我们的六个国庆节/吴炯 从芒种到杨国新的插秧机/吴炯 那天,梅兰芳来锡演出/费逵 孟小冬与无锡杨氏/朱树新 米价大战定乾坤/吴炯 “清芬精舍”韵香其人/章振华 六十二年前的绑票大案/费逵 惠山祠堂的世纪祠丁/吴炯 四十年前的大迁移/孙致刚 无锡城解放之际/华钰麟 那些珍贵的影像/吴炯 无锡“艺兰”,扬扬其香/吴炯 无锡古琴,吴声天韵/吴炯 50年里的5个春节/华钰麟 西神印人轶事/吴炯 我含泪吃下那一盆皮蛋/邹鹏 “小红花”的岁月/吴炯 新华照相馆的前尘影事/吴炯 薛震祥与国内第一台消防车/杨东红 柴米油盐一本账/张余忠 章太炎无锡讲学记/刘桂秋 “编辑姚德云”与《周末生活》/吴炯 王静宇亲历开国大阅兵/吴炯乙编 井垣忆旧 “上马石”上“少宰第”/孙世元 从大娄巷到槐树巷/孙致刚 朝秦巷,夜陡门/顾海伦 从中山路到太湖大道/吴炯 帝王将相黄埠墩/费逵吴炯 房子的故事/吴炯 父亲为我指点无锡县学/谈福兴 黄泥头沉浮录/吴炯 火车站的故事/吴炯 无锡旧石牌坊撷趣/华钰麟 “嵇三阁老”大牌坊的下落/华钰麟 吴炯 看电影的岁月/韩玲 留芳声巷30号及其他/孙致刚 重阳说糕团:陆聚兴、北芳斋/许继琮 民丰村的“天方夜谭”/陈冰楚 那年头的暑假往事/吴炯 那些不是广场的广场/吴炯 奶奶的婚礼和一条街的命运/过旭明 哦,东大街/何雪白 人民路忆旧/朱骏 蜀山南街一瞬/黑陶 我的阁楼及其他/章吉 无锡茶馆店忆旧/诵兆 吴桥,英勇抗敌的战场/华钰麟 中山路,1938/杨世奎华钰麟 西水墩·棚下街136号/朱红 “锡山惠山紧相靠”/吴炯 锡山喷泉与“马复兴”清真教门馆/华钰麟 燕语巡塘/吴炯 郁达夫的无锡行/吴炯 中国饭店一度曾是我的家/丁凤来 我们的邮电往事/吴炯丙编 岁月佚闻 皇亭小吃忆旧/华钰麟 杨庆和·无锡黄金故事/吴炯 1940年那场暴雨/华钰麟 八月半,走三桥/华钰麟 北门外的老店趣闻/胡明初华钰麟 冬至团子·猫捉老虫·大肉面/华钰麟 端午忆旧/华钰麟 旧时的惠山庙会/龚近贤 谁是“弗出会格大老爷”?/华钰麟 老电影中出现的无锡外景/胡明初 无锡“老克勒”和上海老歌/华钰麟 老书场趣事一箩筐/华钰麟吴炯 无锡老影院春秋/华钰麟吴炯 民国无锡名中医轶事/华钰麟 那些关于立春的事/华钰麟吴炯 肉骨头轶事/吴炯 蓉湖楼茶会/华钰麟 三十年代的名流花会/华钰麟 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吴炯 神庙戏台唱好戏/谈景清华钰麟 大树的记忆/吴炯 太湖书市,我们的读书往事/吴炯 我所了解的“瞎子阿炳”十个谜/华钰麟 D·D·S舞场及其他/华钰麟 无锡的老戏院/华钰麟 从吴桥“艳史”到百桥会/吴炯 五老峰的第五次下落/吴炯 专诸老烧鱼——锡帮菜/华珏麟 锡山宝塔有几只?/吴炯 喜神的故事/华钰麟吴炯 游惠山的“酥糯香甜”/华钰麟 游山船浜与无锡船菜/华钰麟 在三万昌茶枷吴炯丁编 遗珍新语 尘封的“潜庐”往事/吴炯 城南雨巷南下塘/吴炯 从三清殿到无锡县立图书馆/吴炯 荡口“老义庄”探秘/吴炯 荡口三公祠三思/吴炯 乾隆皇帝到无锡/吴炯 鸿山越墓疑云/吴炯 后宅泰伯大坊桥/吴炯 灰烬中的珠光:许合里/吴炯 瞿秋白“冷落江溪桥”/吴炯 永兴寺里徐来桥/吴炯 小巷深处藏“名家”/杨东红 那些改朝换代的记忆/吴炯 “齐张交战”无锡守城始末/吴炯 漂来无锡的明代朝鲜人/吴炯 千年古村黄土塘/吴炯 郁家大宅的四维时空/吴炯 三里桥畔天主堂/吴炯 石塘湾·司马墩·李金镛/吴炯 千年古刹净慧寺/吴炯 谁是耀威大将军?/吴炯 水弄堂里水仙庙/张余忠 吴炯 探寻“云林”遗踪/吴炯 从若冰洞到白云洞/吴炯 无锡“石头记”/吴炯 “吾马既同”安国墓/吴炯 许舍山·“楝城”·尧歌里/吴炯 永泰,无锡丝绸之路/吴炯 1972·3,五彩无锡/吴炯 华夏第一公园证明/吴炯 小娄巷的大字典/吴炯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935年5月18日,朱文熊因突患中风病而辞世;当月27日上午,全校师生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这可能是国专几十年校史中最感人的一幕场景,当时无锡报纸对此作了极为详尽的报道。据载,追悼会本由校长唐文治先生主持,但他刚刚就位,就忍不住失声痛哭,无法自已,只好由教务主任冯振代为主持。会上由丙子(1936)届同学唱追悼歌,歌声悲壮凄凉,直捣肺腑;乙亥(1935)届和丁丑(1937)届学生宣读祭文,一字一泪,抑郁颤声;此后由唐文治介绍死者一生事迹,冯振演讲追念死者,以及死者家属答辞,都是和泪成声;全体与会的国专师生。连同前来采访的记者,一片饮泣之声,全场都沉浸在极度悲伤的气氛当中。一代良师的风范,在当时是这样的受人钦敬和爱戴:可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朱文熊先生的事迹,若不细加钩稽,却已快要湮没无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本《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出版后颇受好评。该书中收有“朱文熊”的词条。文中说“朱文熊”曾历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无锡国专教授等职务;为我国早期文字改革倡导者之一、曾设计《江苏新字母方案》,著有《庄子新义》,等等。实际上,担任无锡国专教授并著有《庄子新义》的即是本文的主人公朱叔子先生;而曾任京师图书馆馆长、“为我国早期文字改革倡导者之一、曾设计《江苏新字母方案》”的,却是另有其人。因为是同名同姓,两个人硬是被该书编者“合并”成了一个人!

后记

《无锡新周刊》的《发现无锡》专栏始创于2007年初,每周一期持续刊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该栏目的设立与成长得到了无锡广电集团总裁、文化学者严克勤先生及《无锡新周刊》数任总编长期的支持与鼓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帮助.至今已届四年。《发现无锡》栏目的宗旨,是将无锡的人文掌故、民俗轶闻、史迹遗存等方面有所发现、有所价值的内容形成文字,既要深浅适宜,又必须配以相关的无锡老照片,力求图文并茂,感性而生动,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长期的策划编辑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许多资料需要考证、事实需要厘清,常常为了一个细节,要多方寻访并翻阅数万字的资料。好在无锡毕竟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城市,不少热情的老先生向我们提供了线索与帮助,这样,《发现无锡》才能最终被读者认可,才有今天结集成册的可能。因此,本书的结集出版,仍然能供将来的阅读,而不只是老黄历的汇编。三年多来,我们也有着不少收获,《发现无锡》的成果,直接影响到了无锡人对本地文化的关注度,我们发现了一批又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和背后的故事,记录了大量旧时市井生活的习俗风情,踏访了一些绝少人知的古迹遗存,促成了更多的与无锡地方历史文化有关的文集、摄影集、电视、广播节目的出版与播出,间接地为一些需要保护的遗存与正在恢复重修的古迹提供了线索和有价值的信息。


编辑推荐

《发现无锡(套装上下册)》是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发现无锡(上、下) PDF格式下载



发现无锡,了解无锡,一本好书


很平民很亲切的故事 希望有用


这本书比较精美的,无锡人看看很好~


书本身很好,但是书的外套已经折坏了,无语,很喜欢的一本书被你们搞成这样。


都是老一辈无锡人写的,无锡人必读,了解自己的家乡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