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

徐晓雯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徐晓雯  

页数:

23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立足于经济学的角度,采用理论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和计量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政府科技投入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具体包括: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的必要性,投入的领域、投入的程度、投入的效应以及进一步完善的对策等一系列问题。
本书书应用科技创新、公共产品与外部性及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配合等相关理论,对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的动因进行分析表明: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弥补市场失灵、减少创新风险的需要,对推动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保障国家安全有重大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范围应界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还要体现国家战略。判断一种科技产品的政府支持力度首先应从产品的性质入手,其公共产品属性越强,政府支持的力度就应越强。在科技产品中,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专有技术的公共性呈现由强到弱排序,因而政府对这三种产品的支持力度也应呈现由大到小的递减趋势。
对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绝对额呈现出持续稳定增加态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但通过历史比较及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比较发现,中国政府科技投入无论在增长速度、投入力度、投入结构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不够,R&D经费投入不足,基础研究所占比重较小,同时也存在科技投入管理、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政府科技投入的目的是促进科技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本书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政府科技投入的企业创新引导效应、科技创新效应、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的资助对象所产生的影响效应不同。政府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没有显著的激励效应或挤出效应。但政府对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投入有明显的外溢效应,进而对企业科技投入产生较强的引导;政府科技投入与社会整体的科技产出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政府科技投入的激励效果明显;通过协整分析表明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政府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弹性较小。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书提出了政府科技投入的决策和协调机制的科学化、投向及优先序的选择、投入增长机制的完善、投入结构的优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投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投入资金审计监督的强化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作者简介

徐晓雯
1966年6月出生,山东济宁人,经济学博士,现任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务、财税理论与实务。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十多部,获奖9项。

书籍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政府科技投入的相关基础理论
2.1 科技创新理论
2.1.1 科技活动与科技创新的内涵
2.1.2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创新理论
2.1.3 西方科技创新理论
2.2 公共产品与外部性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3 市场机制、政府机制与社会机制的有机配合
2.3.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2.3.2 政府机制与政府失灵
2.3.3 社会机制与志愿失灵
2.3.4 市场、政府与社会机制的有机组合
2.3.5 市场、政府与社会机制理论的历史变迁
3 政府科技投入的动因及体系
3.1 政府科技投入的动因分析
3.1.1 提供公共产品
3.1.2 分担创新风险
3.1.3 弥补创新系统失效
3.1.4 促进官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3.1.5 保障国家安全
3.2 科技资金投入主体及政府科技投入体系
3.2.1 科技资金投入主体及配置
3.2.2 政府科技投入的内涵与性质
3.2.3 政府科技投入体系
4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经验研究
4.1 投入目标
4.1.1 国外政府科技投入目标及经验借鉴
4.1.2 中国科技发展目标
4.1.3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目标的确立
4.2 规模与结构分析
4.2.1 规模变迁
4.2.2 结构演变
4.3 存在的问题
4.3.1 供需预测与现实存在差距
4.3.2 缺乏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4.3.3 投入结构不合理
4.3.4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4.4 影响因素
4.4.1 经济增长方式影响
4.4.2 科技体制影响
4.4.3 财政分权的影响
4.4.4 财政支出结构影响
5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效应
5.1 引导企业创新效应
5.1.1 触发效应与挤出效应
5.1.2 引导企业创新效应的理论研究
5.1.3 引导企业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
5.1.4 引导企业创新效应的实证分析
5.2 激励科技创新效应
5.2.1 中国科技发展成效
5.2.2 激励科技创新效应的横向分析
5.2.3 激励科技创新效应的纵向分析
5.3 促进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效应
5.3.1 促进经济增长效应
5.3.2 促进产业发展效应
6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体系的完善
6.1 决策和协调机制的科学化
6.1.1 建立科学的科技投入决策机制
6.1.2 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宏观协调机制
6.2 投向及优先序的选择
6.2.1 基础研究与尖端共性技术为优先投入领域
6.2.2 战略技术与战略产品为重点部署领域
6.2.3 社会公益研究为重要投入领域
6.2.4 科技基础设施为不断加强的领域
6.3 投入增长机制的完善
6.3.1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6.3.2 扩大财政收入规模,确保政府科技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6.3.3 提高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和GDP比重
6.3.4 保证增长幅度达到法定要求
6.3.5 多种投入方式并举
6.4 结构的优化
6.4.1 合理划分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投入职责
6.4.2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技转移支付力度
6.4.3 合理确定产学研之间的投入比例
6.5 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
6.5.1 绩效评价的内涵
6.5.2 绩效评价的一般原则及方法
6.5.3 绩效评价的主体及评价内容
6.5.4 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6 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6.6.1 建立有利于加强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技管理机制
6.6.2 改革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6.6.3 实行目标责任制
6.6.4 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成果的管理
6.7 投入资金审计监督的强化
6.7.1 把握对政府科技资金的审计监督目标
6.7.2 积极探索资金的效益审计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科技创新是从新知识的产生、新技术的开发到新产品的生产、新产业的形成直至新价值的实现的复杂的系统的动态过程,是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2)科技创新的分类第一,按照创新程度分为原质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原质性创新是指实质上有全局突破的创新,渐进性创新是指局部改进的创新。第二,按照创新主体可分为自主创新和依附创新。一般而言,自主是指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自主在政治上强调本国的事务由本国自己处理,经济上强调依靠自己发展。自主创新是指依靠本国力量,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创新成果商品化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更不排斥科学技术的引进。自主创新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指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原始性创新活动。原始创新成果通常具备三大特征:首创性,研究开发成果前所未有;突破性,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带动性,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同时,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带来重大变革。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与投人是重大原始创新的保障。原始创新的技术往往是战略性的高新技术,具有前沿性和关键性及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其技术突破往往能引领国家产业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重大变革。由于事关国家安全、国际竞争力以及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般不能通过专利购买、技术许可或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得,只能自已创新,然后将创新成果借助技术扩散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二是集成创新,通过创新行为,把当今世界的许多新知识、新技术创造性地集成起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以满足国家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编辑推荐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经验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政府科技投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及实证研究,立足于经济学角度,结合科技学、管理学等理论,运用理论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和计量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政府科技投入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致力于解决如下问题:国家创新体系下政府投入科技活动的必要性,投入领域的确定、投入程度大小、投入存在的问题、投入产生的效应及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 PDF格式下载



书不错,看了目录觉得,结构明晰,内容较为深刻,抽空再仔细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