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艺术问题

陈旭光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陈旭光  

页数:

351  

字数:

3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陈旭光所著的《艺术问题》除第一章(关于艺术及艺术学的基础性总体论述)、第二章(重点论述艺术的功能、价值、人文意义等)、第七章(论述艺术的现代发展对艺术的概念、功能、特征等等艺术学理论提出的种种新问题)之外的结构框架。此即:第三章,从世界与存在的角度来论述艺术,探讨艺术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生活是如何进入艺术表现,客观真实是如何转变成艺术真实等等问题;第四章,探讨艺术家作为创造主体的种种特点,艺术创造的规律,情感、想象与审美心理的特点;第五章,研究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的构成规律和层次特征;第六章,从读者或观众阅读、欣赏和接受的角度出发,探讨艺术品进入接受的条件,欣赏者进行艺术接受的规律等等。

作者简介

陈旭光,浙江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影视系主任,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著有《诗学:理论与批评》(百花文艺,1996)、《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北大,1996)、《艺术的意蕴》,人大,2000)、《中西诗学的会通》(北大,2002)、《秩序的生长》(陕西人教,2002)、《电影艺术讲稿》(新世界,2002)、《艺术之维》(河北教育,2004)、《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大,2004)、《艺术为什么》(人大,2005)、《电影文化之维》(上海三联,2007)、《世界电影史》(译著,北大,2003)、《艺术概论》(江苏教育,2008)、《影视鉴赏》(江苏教育,2008;北大,2009)、《影视受众心理研究》(北师大,2010)、《艺术理论与欣赏》(台湾扬智,2011)、《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北大,2011)等。 主编《电影经典:文化形象与心灵历史》丛书(对外经贸大学,2004)、《全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系列教材》(对外经贸大学,2008)《北大艺术学院硕士论文精选(影视学卷)》(陕师大,2010)、《华语电影:新媒介、新美学、新思维》(北大,2012)、《北大电影课/影片导读》(北大,2012)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艺术为谁而存在
二、艺术的“四要素”原理
第一章 何为艺术
一、艺术的术语
二、艺术的自觉
三、艺术的起源
四、艺术学前史:简略的回顾
五、艺术学学科: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章 艺术何为
一、艺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
二、艺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需求
三、艺术或艺术学:人文学科与人文价值
四、审美的超越与精神的皈依: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第三章 艺术的本源
一、世界作为艺术的本源
二、“抽象艺术”的本源
三、“镜”与“灯”:表现与再现的对立
四、中西艺术实践:典型与意境的对立
五、“意象”:超越表现与再现、典型与意境的对立
第四章 主体:走向自由的创造
一、“人心之通无”:主体与客体的遇合
二、“自然的人化”: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三、“手中之竹”:艺术家与语言的搏斗
四、秘响旁通:艺术创造中的对话与潜对话
第五章 艺术本体论:作品与形式
一、艺术品:何时?何地?何人?
二、艺术品对物的超越:物——器具——艺术品
三、艺术作品形式研究的回顾
四、艺术作品的层次分析
第六章 诸神的合唱:艺术接受探奥
一、视界转换:走向接受之维
二、创造与“净化”:艺术接受的意义
三、共鸣或“视界融合”:艺术接受中的对话与潜对话
四、“艺术必有意义”:惯例、程式、前理解或先结构
五、“空故纳万象”——接受态度层次论
六、艺术接受心理阐释:窗户、画框、梦、镜子
第七章 艺术批评
一、艺术鉴赏、艺术传播与艺术消费
二、什么是艺术批评
三、艺术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四、艺术(电影)批评的流派
第八章 艺术的难题
一、“米涅瓦”的预言:黑格尔与“艺术死亡”的难题
二、当代影像文化暨视觉文化转型对艺术的影响
三、现代艺术实践对艺术理论的全面挑战
结语:开放的艺术观念体系永恒的艺术价值之问
主要参考书目
图例目录

章节摘录

  从某种角度不妨说,这一转折的共同特点是“艺术文人化”,亦即文人士大夫真正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体。这不但极大地提高了艺术的文化品位,也改变了艺术的功能,使原本为弄臣工匠的专有的雕虫小技或者作为礼教的政治宣传工具的艺术,成为士大夫“独善其身”、畅神适意、“聊写胸中逸气”的自娱工具(当然,在一个重视才智才学的社会也可能成为博取名声乃至进入仕途的“终南捷径”)。  这一转折自然也带来了艺术形式美感追求方面的重要变化。无论是曹丕主张的“诗赋欲丽”,还是陆机持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抑或谢赫总结的“绘画六法”,都在表现形式方面更为注重精致、流丽、潇洒的形式美感,从而表现出对艺术本身,对艺术形式本体的关注。这正是“文”的自觉的表现。  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在《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中明确地指出,“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宗白华也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这个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在西方,关于艺术与手工技艺的区分有不同的看法。按科林伍德的看法,艺术与生产技术的区分,直到19世纪才最后完成。“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就像古代的艺术家一样,确实把自己看作是工匠。一直到17世纪,美学问题和美学概念才开始从关于技巧的概念或关于技艺的哲学中分离出来。到了18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来越明显,以至于确定了优美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区别;这里,‘优美的’艺术并不是指精细的或高度技能的艺术,而是指‘美的’艺术。到了19世纪,这个词组通过去掉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并以单数形式代替表示总体的复数形式,最终压缩概括成为art。”  而按卡冈的说法,则要早得多。卡冈是以造型艺术与手工技艺的分离为标志。在他看来,由于17世纪艺术院在意大利、法国、英国、俄国的陆续创立而被官方确立下来,这样,“就从法律上确认了造型艺术同手工技艺的分离,并将造型艺术提高到文学创作的水平。”  ……


编辑推荐

  何为艺术?艺术何为?艺术学何为?  艺术本源 艺术主体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何时?何地?何人?  艺术接受 艺术批评 艺术的难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艺术问题 PDF格式下载



老师推荐的,真的非常不错。


这书的内容是不错,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为什么我总是能发现错别字?南派三叔的小说错别字最多,别的书还行,但是也会有,连这种书都有错别字和句子完全读不通的,总之,我气死了


陈旭光老师不但在电影研究领域非常重要,艺术研究上也成果丰硕。好书!~


比较系统的针对性的探讨 值得一看


《艺术问题》论述的内容还可以,可以读读。


大致的看了一下,还不错


买来就是拆开的,没有任何包装。有褶皱,纸质还不如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