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庭训故事(文学家卷)
2000-1
武汉出版社
吴东平 编
322
无
《名人庭训故事:文学家卷》向人们展示了古今中外50余位文学家的家庭风貌,包括沙地上的识字课——欧阳修的母亲、循循善诱的一代文豪——苏轼的父亲、旷世才女的诞生——李清照的父亲、哈代的父母、文学生命的起点——莫泊桑的母亲、傅雷的母亲等。
前言沙地上的识字课——欧阳修的母亲循循善诱的一代文豪——苏轼的父亲旷世才女的诞生——李清照的父亲为时代铸造号角——陆游的父母教子学英烈——文天祥的父亲海滨赣榆的老教谕——吴敬梓的父亲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歌德的父亲体味亮丽人生——阿克萨柯夫的父母和舅舅艺术之家——普希金的一家把全部温情都献给孩子的一对怨偶——雨果的父母坚定的“战士”——大仲马的父母他点燃了文艺幻想的火苗——安徒生的父亲严母慈父——冈察洛夫的母亲和教父远大前程——狄更斯的父亲一生守候——莱蒙托夫的外祖母失而复得的母爱——托尔斯泰的表姑善良、乐观的“波莉姑姑”——马克?吐温的母亲至爱双亲——哈代的父母文学生命的起点——莫泊桑的母亲纯洁的三角关系——萧伯纳的父母难忘的喜马拉雅山之行——泰戈尔的父亲善良、光辉的形象——高尔基的外祖母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鲁迅、周作人的祖父、父母“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胡适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情意——郭沫若的母亲、大哥小雨点——陈衡哲的舅舅、姑姑“落花生精神”的由来——许地山的父亲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林语堂的父亲开明进步的家庭教育——茅盾的父母集传统美德于一身——老舍的母亲“公牛”世家——海明威的外祖父、祖父、父亲健康情感的温床——冰心的父母、舅舅蒋畈村中的古樟树——曹聚仁的父亲时钟——鲁彦的母亲老师?同志?知己——丁玲的母亲爱的化身——巴金的母亲感受复杂的社会——沙汀的奶母、母亲诗的领路人——臧克家的父亲、祖父、族叔培育“山药蛋"的人们——赵树理的祖父、父母三次富有远见的抉择——傅雷的母亲戏剧征途的引路人——曹禺的母亲宽和严的二重奏——钱钟书的伯父、父亲地地道道的农民——梁斌的父母“猴子哲学”——秦兆阳的远房五叔深厚、温馨的家庭文化——吴祖光的祖母、父母把根留住——韩素音的父亲“一点不含糊”——管桦的母亲滋润心田的源泉——黎汝清的祖母跟着铁路跑的人——柯岩的父母无尽的爱——叶楠的父母人生的第一堂课——从维熙的母亲一双至大完美的手——庄因的母亲捅马蜂窝的启示——冯骥才的爷爷放飞——刘心武的父母一片肥沃而湿润的心灵土地——三毛的父母不识字的普通人——梁晓声的父母走出丈夫的身影——毕淑敏的母亲温馨是家——汪国真的父母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苏洵兄弟三人,长兄澹和次兄涣都同举进士。苏洵考试失利后,由于父亲对他采取放任态度,致使他在青少年时期废学游荡了七八年。景佑元年(1034),仁宗发了一道诏旨,鼓励多次落榜的考生说,只要地方上老是推荐他去参加考试,不管是否被录取,迟早总能获得进士头衔。这个意外的消息刺激了苏洵,使他发愤读书,谢绝一切往来应酬。当时他正好是27岁。这件事被后世传为美谈,如《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闭门苦读一年多以后,再次入京参加贡举,却万万没有想到结果还是名落孙山。他对自己的落榜想不通。是自己真的不如别人吗?经过认真思考,他认为主要是自己的文章不合考官的口味,达不到他们那种磔裂章句、破偶用奇的一套标准。但这是怎样的标准呢?难道它是古圣贤的文风么?所以苏洵落榜回家后,把他过去为参加考试而准备的几百篇时文付之一炬,认真去读先秦、两汉和唐代韩愈等人的文章,以便了解真正的古圣贤的文风。除了庆历五年曾经进京外,苏洵在20年时间里。一直在家里闭户读书。一个聪明过人的人,这样发愤苦读,自然收益不浅,学识猛增。嘉佑元年(1056),苏洵率二子进京求名。9月,苏洵带着文章谒见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的欧阳修,把苏洵的文章看成是当时写得最好的,欧阳修的知己梅尧臣、曾巩、韩琦等人,也是一见苏洵的文章就交口称赞,或比为苟卿,或比为贾谊,或比为司马迁。所以,苏洵的文章在京师被人争相传诵,名动天下。循循善诱苏洵不仅是一位发愤读书成才的文豪,而且还是出色的教育家。苏轼兄弟之所以少年有成,可以说是得益于苏氏家学中的教育学。一个早春的傍晚,苏洵站在花园中那株百年老梅树下。大约站了好一会儿吧,他的肩膀上已经粘着几瓣雪片样的落花。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