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剪纸艺术

黄红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1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作者:

黄红  

页数:

155  

字数:

120000  

内容概要

剪纸不是剪画,它千刻不断、万剪不落,拿时不散乱、连接不生硬。它在方法上是收的,在气质上是放的;它的精雕细刻似乎比工笔还工笔。剪纸不强调光影和素描效果而注意夸张变形,常用比喻、谐音手法构建出意境内涵,在折叠剪出的变化过程中组图,有事半功倍的万花筒效果,具有巧拙结合的风格。

作者简介

黄红又名黄慈曾。江苏武进人,生于1940年。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剪纸分会理事。现任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工艺美术部常务副主任。
黄红女士1991年在湖北省中国民主促进会举办的妇女巧手赛上,以《向天歌》、《双龙戏珠》、《临渊羡鱼》、《六合同春》等八幅剪纸作品荣获第一名;1992年在黄鹤楼举办的庆祝首届国际杂技节在汉举行的剪纸艺术展上,以创作《杂技精英》获优秀奖。同年参加在沪举办的“庆东亚运动会暨第二届民间博物展”,并为在汉举行的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体操馆领奖台作剪纸布置;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活动中又以作品《她在丛中笑》、《百花齐放》参展,1995年在为庆祝“第四届妇女大会”在京召开举办的全国妇女巧手赛上获得鼓励奖,作品受到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黄红女士除艺术创作外,多年来还致力于各老年大学工艺美术课和大学的剪纸艺术教学工作。《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电视台、武汉有线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过她的剪纸工艺美术情况,得到广泛赞赏。

书籍目录

一 剪纸的源流及价值 剪纸的源流 剪纸的艺术价值二 剪纸的材料与工具 剪纸的材料 剪纸的工具三 剪纸的种类和形式 剪纸的种类 剪纸的形式四 剪纸的骨架 折叠的方式 剪纸的骨架 骨架及其变化图例五 剪纸的制作及方法 剪影镂空 剪纸的构图 剪纸图案的设计技巧 剪纸的黑白处理 剪纸的后期整理六 剪纸图案的语言意蕴 比喻 谐音 寓意 象征 剪纸语言实例七 各地剪纸的艺术特色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八 练习与作品赏析 剪纸技法练习 剪纸作品赏析后记

章节摘录

  到了唐宋,更流行镂花剪吊了。文人们的诗词语句中都有表露。杜甫的《人日》诗中写道:“此时此日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在安史之乱中他还写下“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人日》诗中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佳句,可见故楚地之人已有用金箔为材料镂空剪花的风俗,而且在晋朝时,就已蔚然成风。  1996年在湖北江陵出土了一件战国时代的镂空刻花皮革图案。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也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饰物。  以上这些都是最接近于当今“剪纸”涵意的文字记载和“剪纸”物件。假如凡是用刀(剪)来镂空“纸”状物而得到的花纹图案均属“剪纸”的话,那么上述的“剪人形”、“镂金箔”等都可归人剪纸艺术,金饰片的镂刻可算是现代剪纸作品的母体形态。  公元前2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发明造纸术,但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产量才大为增加。然而蔡侯纸仍属于贵族的高档用品,不可能广泛应用于民间剪纸艺术。  唐代不但盛行“剪纸镂金”,还将所剪之物送人作纪念。据日本齐衡三年(865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两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为唐代至德二年(757年)。这两枚唐胜收藏在日本的正仓院,均为金箔剪成。其中一枚剪有“令节佳辰,福庆惟新,蛩和万载,寿保春秋”的颂扬吉语;另一枚刻了花叶边饰,中心刻有一童子在竹林下戏犬。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剪纸艺术 PDF格式下载



物超所值啊


很实用,如果认真看书学的话,一定可以学到不少的


我的赠券在哪里?为什么每次都要我提醒后才会补发赠券呢?当当能不能把服务做得再仔细一点呢?


书有一点粗糙,可能是因为定价的缘故,也没有彩图,但是基本的知识觉得还是讲的很清楚。而且这书有部分讲各地风俗剪纸有些多,个人认为还是对初入门者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简便易行,启迪自己的创造力。


几元钱,有那么多内容,好!


蛮简单的,自己学着也是SOEASY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