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韩晓燕,朱晨海 著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作者:

韩晓燕,朱晨海 著  

页数:

517  

Tag标签:

无  

前言

  尽管社会工作是融知识、价值和技巧为一体的,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和促进社会改变的宗旨。从价值层面而言,社会工作代表的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责任、关怀和奉献。从宏观层面而言,社会工作体现为立足科学知识、回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并寻求社会的积极改变的制度安排。一个共识是,中国的社会工作正进入发展的机遇期,因为它已从民间的呼吁进入了官方的话语。此刻,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反思自己能够贡献什么。毋庸置疑的是,社工教育界的使命是传递一整套的专业价值、知识和体系,以造就一批愿意奉献于社会工作以改变这个世界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命定成为这一段历史的书写者,即便我们无法重构宏大叙事,改变这段历史的若干片段也是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此刻,我们要展现专业追求与雄心。  这套教材可以视为我们对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主动回应,我们希望这样的回应是有所贡献的,它至少记载了我们前行的足迹。教材立足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致力于展现社会工作的知识库存和前沿进展,并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智识支持。世纪出版集团高等教育图书公司高瞻远瞩地洞察到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愿意以他们的专业和网络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这体现了出版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此我们要表达敬意!教材的作者均是来自海内外的社会工作专家,正是社会工作将我们联结在一起,这样的联结是改变的动力!本套教材是开放的体系,欢迎学界同仁加盟。

内容概要

本书系“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之一种,全套书共16本。本书是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互动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了解有关人类各个生命阶段的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精神的发展的理论和知识,并这些理论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作者简介

韩晓燕,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社会福利专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担任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学会理事,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专家督导委员会成员,上海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儿童/青少年福利、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亲子关系和青少年需要等。现已出版著作(含译著)四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佘篇。

书籍目录

导论: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人类行为 第二节 社会环境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篇 人类行为理论 第一章 当代人类行为理论 第一节 人类行为理论的选择取向 第二节 人类行为理论的东南西北(ESwN)框架 第三节 人类行为理论与社会工作 第四节 人类行为理论的八大思想 第五节 人类行为理论整合的实践案例 第二章 系统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念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一致性 第三章 心理动力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念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的一致性 第四章 毕生发展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念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的一致性 第五章 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念/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及伦理的一致性 第六章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和交换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念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的一致性 第七章 符号互动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衾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的一致性 第八章 超个人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念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的一致性 第九章 增权理论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关键概念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观点 第四节 当代议题 第五节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第六节 批判性分析 第七节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一致性下篇 个体生命发展周期 第十章 从怀孕到出生 第一节 发展的总体框架 第二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出生缺陷 第三节 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 第十一章 婴儿期 第一节 发展的总体框架 第二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依恋 第三节 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 第十二章 儿童早期 第一节 发展的总体框架 第二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游戏活动 第三节 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 第十三章 儿童中期 第一节 发展的总体框架 第二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学校的学习与活动 第三节 发展期的主要风险及相关议题 第十四章 青少年期 第一节 过渡期: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发展的总体框架 第三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自我同一性 第四节 发展期的风险及相关议题 第十五章 成年早期 第一节 成年早期的界定及发展任务 第二节 发展的总体框架 第三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社会角色的变化与适应 第四节 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 第十六章 成年中期 第一节 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更年期与中年危机 第三节 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 第十七章 老年期 第一节 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发展的阶段性焦点:积极老龄化 第三节 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

章节摘录

  一、源起: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毕生发展心理学(Life span development)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新观点。最初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西方学者曾把人的整个一生作为研究对象,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集中到了儿童身上。1882年w.Preyer的《儿童心理》作为科学儿童学的开山之作,研究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尤其关注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紧接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G.s.Hall)于1904年出版《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从而拓展并确定了早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青少年期)各阶段的心理特征。  霍尔在后期虽然也研究老年人的心理,不过这些研究基本上采取分别考察某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并没有把生命全程的视角贯穿到研究当中,或者说对某一阶段的解释是从生命全程中割裂开来的。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作为当代最著名的成人发展理论家之一的D.J.Levinson在1978年把“成人心理学之父”的殊荣赠予了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但是荣格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兴趣,事实上,当世界上第一部以《发展心理学概论》命名,系统地研究整个人一生心理发展和成长、甚至衰退的发展心理学著作于1930年出版时,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张卫,1996)。  二、定名: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二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美各国的发展心理学中,出现了一个研究整个人生心理发展的新趋势。研究者们提出一些理论观点,进行了不少实验观察,并把这样的研究正式定名为毕生发展心理学。1945年在第63届美国心理学会议上,初次设立了成年和老年分会。1948年R.J.Havighurst出版了《发展的任务与教育》,提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了《儿童期与社会》,提出了毕生发展的八阶段理论。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惯用的“儿童心理学”。从此,毕生发展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童心理学则成为这个分支中的一个亚分支学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PDF格式下载



没想到是开卷考试 到期末最后还是被逼买了一本 囧


作者之一是我的认课老师 我才买的 结构还行 内容一般,很多理论的介绍很粗略,没有太大意义是字眼偏多 ,后半部还行,数据时中国的 但并不够新就是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