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断肠亭记

[日] 永井荷风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6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日] 永井荷风  

页数:

258  

译者:

汪正球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永井荷风是日本惟美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笔调轻柔流转,缠绵悱恻,本书收集他的《小品集》、《茶余集》、《矮木屐》、《麻布杂记》、《断肠亭杂稿》、《断肠亭日记》等随笔、散文集,充分展现荷风特有的东方之美及文明批判精神,读之令人心醉。  本丛书选材精美,装帧别致,集中体现了日本散文的优美、清丽的风格,极具阅读、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永井荷风(1879~1959),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1952年曾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1954年被推选为艺术院会员,他的创作开创了日本的唯美派文学。主要著作有《美国故事》(1908)、《法国故事》(1909)、短篇小说《监狱的背后》、《狐》(1909)和中篇小说《冷笑》(1910)、《焰火》(1919)、《掰腕子》(1917) 、《五叶箬》(1918)、《梅雨前后》(1931)等。此外还有《大洼通迅》(1913)、《荷风随笔》(1927)等随笔集。永井荷风文笔圆熟,作品流露着缠绵悱恻的情调和色情趣味,在社会上引起一股享乐主义潮流。

书籍目录

一缕缕香语(代总序) 叶渭渠小 品 集春日芳踪雨胜于花夏日街市传通院下谷老屋乐器日本庭院茶 余 集《茶余集》序《三田文学》发刊辞在有乐剧场单恋五月倦怠灵庙九月新年浮世绘银座沧桑老人矮 木 屐矮木屐第一 矮木屐第二 淫祠(略)第三 树第四 地图第五 寺宇(略)第六 水及渡船第七 小胡同(略)第八 空地(略)第九 山崖第十 坡道第十一 夕阳及富士远眺麻布杂记序砂糖写作杂记十年一别京都行断肠亭杂稿米青花晒书雷阵雨断肠亭日记断肠亭日记

章节摘录

  祖母将挂于门口横木上的长刀夹在腋下,在曾经喧嚣尘上的幕府末朝的某一瞬间,直至她的生命香消玉殒的关头。如今只能在歌舞伎戏剧的舞台上方可见到位居三品的名门闺秀,是出于怎样的动机,竟至相信了从遥远的大海彼岸飘洋渡海而来的新教呢?我是无法推测她的心理的深层变化的。哈,这是何等不可思议。当时文明开化风气在抛弃历史的权威上可谓雷厉风行,在这一时代里,对不学无术、据傲无礼的明治之子的我而言,将祖先遗馈的封建时代的宝物,如此不加修饰地予以展示的所在,难道不正是那栋古老的下谷宅第呢?同时,引人误解国人的迷梦尚且未曾明确醒来的时代里,对居安于偏狭岛国之子的我而言,展示异彩纷呈的新型宗教的所在,的确就是那栋古老的下谷宅第呀!哈,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就发行文学杂志的书店或是文学家而言,他们总是把经营困难挂在嘴上。我对他们总是这样回答的。每天都翻阅报纸对了解社会状况敏感有嘉的人,如今老是议论这种老掉牙的问题,未免有点不得要领吧。  我以为世人的想法往往是轻率冒失的,再也没有比希望毫无损失地发行文学杂志更愚不可及的事儿了。大家不妨观察一下社会大众的趋势。现代日本有哪一点对文学恩宠有嘉呢?文部省让学生参与类似演戏的游戏,而禁止阅读小说。内务省防止进口新的社会思想。中层乃至上流社会家庭,仅为了品味文学,竟从未感觉到知识的需求。其自然的结果是,文学杂志的需求就只不过沦为不良怠惰的少年与青年们的玩具。在这种情形下发行文学杂志,不言而喻就成为有一定的理想,与时势唱反调,预期到会有诸多不便且置之度外视若草芥的最有意义、伟大高尚、认真不苟的事业。如果没有任何理想,只是一味顺着社会趋势而行的话,眼看着不景气的文学杂志的经营,即使停顿不干,维持天日的谋生安命之路大概也不至于断绝。在我国,文学自古以来称之为“道乐”。道乐则意味着并非隶属于正常职业的性质。只要日本的社会民众尚未真正进入视文学为文明必要的组成部分的时代,文学杂志就不会是正规的商业。发行文学杂志在将来有幸出现这样的时代之前,仍是一种牺牲,若是财力丰厚,也必须有财产会逐渐减少的清醒认识。  文学杂志为不能旺销而叫苦。我在叹息之余惊诧于它的自然而然与平淡无奇,并对它过于愚鲁感到由衷的不快。  文学诗人们常奢言生计困难,而他们本人又窘于解释其中的理由。  即使在像欧洲各国般尊重文学家的国度里,打一开始就以文学为养活一家老小的职业而提起创作大笔的,这样的例子也闻所未闻。文学诞生于囿于对国家及社会有害之谬见的日本,作为日本的文学家却说要以此为职业。我首先不得不惊诧于他们的过分轻率。看透一身之不幸一家之悲惨,乃是起初了然于心的事。  在此,我甘受年届三十尚未成家立业的不孝之罪。除文学之外不再知晓任何奉献身心之法的我,要是万一离开亲人的家庭,不是沦为廉价公寓的流浪客,如若不然就是在场末街租用房舍中幽居,为此而给家名带点污点,对此我心知肚明。如果娶妻生子的话,无非是让妻子在我身归黄泉后食不果腹、饥极而泣;如果养下骨肉,不仅全无供养他完成高等教育的资本与财力,肯定会让他觉得世间虚妄空幻。夜半独枕醒来时,惟有自杀一念萦绕于心。  在现今的日本,文学正好跟近松先生的殉情戏剧所描绘的露水恋情无异。明知会身败名裂,人天赋的性情还在不知不觉间为艺术美的魅力所吸引所震慑。  不过在此还有惟一的聊可慰藉的存在,予人以安然。  银杏树树叶金黄时,若与神社佛阁的粉墙朱栏相对而望,便创造了最具日本特色的山水佳景。在此我不得不首推浅草观音堂的银杏为东京公孙树中的冠首。有明和朝时期,此树下有家牙签店,绝色佳人阿藤的身姿如今仍永存在铃木春信、一笔斋文调等的锦帛画里。  跟银杏树相比,松树跟神社佛阁相衬更显和谐,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日本式的以至中国式的风景。江户的武士们在他们的邸宅不种植开花之木,而在常绿树科中殊爱松敬松,因此,从前武士世家的屋宇至今仍有多处摇曳着苍翠的松影,令人吊古思昔。在市谷的护城河畔,有棵高力松;在高田老松街,有株鹤龟松。据广重的画本江户名产部分载,江户都市人士遍赏名松,举荐其中之尊,便有八景坡的挂恺松、麻布的一本松、寺岛村莲华寺的末广松、青山龙岩寺的笠松、龟井普门院的御腰挂松、柳岛妙见堂的劲松、根岸的御行松、隅田川的首尾松等,其他还列举出不少。然而到今天侥幸没有枯死的还有几株呢!  青山龙岩寺的老松在北斋的锦绘富岳卅六景中有过描绘。我曾一度注意到并不比大久保的老屋远的青山,以原先的江户地图为蓝本,前去寻访过那座寺院。寺庙横穿青山练兵场,在兵营里手的千込谷的一隅尚遗有残迹。楼宇已经改建得不见踪影,修建成了院子狭小的出租房,别说松树,就是近似庭院的空地都找不到一块。在此附近,山手的名为新日墓里的所在,堪与日墓里的花见寺齐肩的仙寿院有一座名园,此事亦是从江户名胜图中得知,由此我踏着矮木屐顺路寻访,慌不择路地穿过古旧的山门,在脚下蹬着的石级两旁,连茶树都给砍刈殆尽,只能令人扼腕痛惜。庭院已然无迹,被剖开的正殿一侧的陵墓也不由分说地只留下一小块荒地。  今天残存在上野博物馆苑内的松树,真的可称之为宽永寿的旭松还是稚儿松么!首尾松既已绝迹,根岸尚存御行松的矫健身姿。在麻布本村街的曹溪寺内,尚有绝江松,在两株朴树的高野山,尚有人称独站松的松树存活。跟形式古老的绘画相比较来看,几乎近似,可谓古风犹存。  柳树与樱花树一道,春风一到就相伴强就都城的锦缎,为此,爱护城中树木的人们万万不能将此二者等闲视之。说起樱花树,上野的秋色樱、平川天神殿的郁金樱、麻布笄街长谷寺的石卫门樱、青山梅窗院的拾樱,还有如今不知在与不在却在名胜图中描绘过的名噪一时的涉谷的金王樱、柏木的石卫门樱,或许仍如驹込吉祥寺的并木樱一般,若搜寻来历,还可数出很多。至于柳树,如此名冠都城的好像几乎没有。  隋炀帝在长安营建了显仁宫,在河南开凿了济渠,在宫内堤岸栽植柳树,据说长达一千三百余里。想像一下金殿玉楼的影子在绿波中摇曳,春风中的柳絮如瑞雪纷飞,黄叶在秋风中飘飘起舞的情形,宛如看见青贝屏风、七宝古陶器般,色彩令人炫目。大概没有什么胜过柳丝飘逸在水上的轻松劲吧。东都柳原的土堤凭临神田川的清流,从斜对过的瓮城至浅草瓮城柳树依依,相当茂盛。改建成东京后,不久土堤被铲除,变成了如今所见到的一溜儿的红砖房。  柳桥无柳,柳北先生曾在柳桥新志上,以“桥以柳名而不植一株之柳”记之。从柳北先生同名的书中还可发现,从两国桥始稍稍下游的沟渠上架有一小桥,原先称为柳桥,此处曾经有一株老柳树。而且小林清亲翁曾将此景描绘于东京名胜图中。翻阅图样,但见笼罩着河面的晨雾中,两国桥如施薄墨,在烟霭迷濛的岸边四处,略微斜立着一株枝干粗壮的柳树。在其树阴下,一位身着缟绸便装的男子,把布手巾搭在肩上,脸朝后回望着河水。闲雅之趣自画间流溢而出,仿佛他听见长艇的桨橹声跟野鸭的鸣叫声似的。那株柳树是什么时候枯死了呢?如今河岸的样子发生了巨变,细流已经被埋在地下,因此难以寻觅往日柳桥的踪迹。  从半藏御门往外樱田的护城河,到日比谷马场先和田仓御门外的护城河畔,栽着一溜儿柳树,随处有洒水车停靠。这些柳树大概是明治之后栽植的吧。广重画师当然见过东都名胜锦绘中的外樱田的景色,而在护城河畔的人行道上并未画上一株柳树。只有走下土堤的水泱的柳井旁,有惟一一株柳树。以余愚见,隔水相望可见对岸的古城石墙与古松,而在堤岸四处植柳,既遮掩了望眼,也限制了视野,有此一虞倒不如不栽算了,更何况此处要栽种西洋式的枫树呢!  东京市老是想模仿西方都市的外观,近来这种枫树还有橡树类移植在各区的路旁,其中最不协调的,莫过于越过了赤坂纪的国坂处的人行道。与赤坂离宫的真正宫殿式的、京都式的方墙相对,竟是异国种科的一棵棵枫树,是何等大煞风景。山手区特别是靠近护城河处的人行道上,林阴树的作用更加微弱。行道树即使没有绿阴,在山手一带,树木仍抬眼可见。林阴树在繁华的下街最具效用。在银座驹形偶人街,柳树的浓阴下,夏夜露天店热闹非凡的场面,相当于在无需风扇,靠自然的凉风自在吹拂,明灿星空下的一大市场。  就都城的树木来讲,除上述之外,有名的还有青山练兵场内的古树,本乡西片街阿部伯爵家的米槠树,同区弓街的大樟树、芝三四蜂须贺侯爵邸宅中的老柯树。事涉烦琐,恕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以布伞为杖,拖着矮木屐漫步在城中时,我总是在怀中放着携带方便的嘉永版的江户切面图。这并非是因为讨厌现如今出版的石版印刷的东京地图,而独爱更古老的木版图。而是由于穿着矮木屐步行在现代街道上,若是边走边对照过去的地图,可以毫不费劲地将江户的过去与东京的现在,在眼前进行一番比照。  譬如说牛込辨天街边因为拓展道路的缘故,最近已经面目全非,它内街里的小河如今徒存其名,从根来桥这一名字来看,若是跟江户切面图进行核对,我边走边得知此处曾经有根来组同心先生的宅邸时,好像历经了一次历史上的考古大发现,无端地兴奋起来。除了如此这般傻里傻气、毫无助益的兴趣之外,另一桩古代地图所带来的便利,不仅连风花雪月的名胜以及神社佛阁的位置为了特别醒目着上了颜色,而且有时像导游书一般,有从这里开始到哪儿哪儿止共有多少条街以木屋居多的说明文字。举凡东京的地图,精密准确的莫过于陆地测量部的地图了吧。然而打开它一看干巴巴的引不起人任何兴趣,更无从进一步想像风景如何如何了。标示土地的海拔高低的蚰蜿脚般的符号,跟几万分之一或是其他尺度的死板教条的准确与精密,反而失去了当下会意的自由,仅让看图的人留下烦冗芜杂之感。看吧,不准确的江户绘图,像上野樱花盛开处自由地描绘着樱花,像柳原栽着柳树处还添上了柳丝,不仅如此,还描绘了可从飞鸟山远眺日光筑波的群山,就像当即把它描画在云端一样,与临机应变完全相反的制图方式态度并用,便令人津津有味,兴致浓厚,极为平易地领悟其中精要。从这一点出发,不准确的江户绘图,比起准确的东京新地图来,应该说是采用更加直观、且相当印象化的方法绘制的。现代西洋式的制度,悉皆政治法律教育,万般千条,皆同此理。现代的审判制度,恰似东京地图的烦琐一样,则古人大冈越前守的眼力可谓如同江户绘图。进而言之,东京地图若比方成几何,江户绘图则像是模型。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代总序  一缕缕香语  叶渭渠  自古以来,日本有散文之国的美称。多年来,我主编了不少日本作家文集,其中不乏收入散文随笔卷,但总希望有机会系统地编一套散文文学集,以飨读者,否则将是我终生的憾事。  初秋时分,国岚同志受王亚民同志之托前来寒舍,面约我为河北教育出版社主编一套日本散文随笔集。我们不谋而合,终于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于是为了主编这套书,促使怠惰的我再一次遨游日本散文随笔的艺术世界,相闻一缕缕从书卷中散发出来的香语。这是一般所说命运的邂逅,也就是我的幸福夙愿得尝吧。  这时候,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可称得上日本随笔鼻祖的《枕草子》的影子。重读它,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上千年前女作家清少纳言笔下四季自然瞬间微妙变化之美,以及体味那个斑驳的风俗世相、那个复杂的人情世界、那个春夏秋冬的四时情趣、山川草木的自然风情和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还有作者开心的事、苦恼的事、喜欢的事、讨厌的事,偶感而发的中日文化异同之事……。正如作者戏言,凡事必录,“笔也写秃了”。  谈到古代散文随笔自然联想到与《枕草子》相隔二三百年后问世的《方丈记》和《徒然草》,两书是近古文学的双璧。前书的作者鸭长明和后书的作者吉田兼好曾仕于朝廷,后来失意而出家,在山中闲居草庵或隐于古刹,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然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佛家的厌世、无常和虚空的思想,所以也有“隐者文学”之称。他们又都有和歌和汉学的修养,可以自由使用和文与汉文,其文字表现简洁,内涵深邃,颇具东方哲理性的诗情。尽管如此,他们俩的人生体验不同,他们写作出发点和构思自然不可能一致,《方丈记》以“露落花残”展开人生无常的主题,通过当时五大灾难的经历,细细地咀嚼着人生的苦涩,不时或多或少坦露出激越的情怀。《徒然草》则涉足广而深的世界,从自然、人事、恋爱、青春、衰老、出世、求道,到对无常的“哀”和对美与传统的憧憬,可谓如作者所言,“竟日无聊,对砚枯坐,心镜之中,琐事纷现,漫然书之,有不甚可理解者,亦可怪也”。  这三部随笔集堪称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峰,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作者们都是兴之所至,漫然写就,笔致却精确简洁,朦胧、幽玄而闲寂地展现事物的瞬间美,确确实实是一篇篇异彩纷呈的艺术随笔,将会给人丰富的艺术享受。这当然是我首选的,我对此没有迟疑过。  日本散文形式之丰富,体裁之多样,可以说是世界之最,随笔、杂文、小品、日记,漫记、游记、随想录、讲演词,凡此种种,尽列其中。平安时代的女性日记文学,就是古代散文随笔文学的瑰宝,自不容忽视。其中当然首推最早的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以及《紫式部日记》、《和泉式部日记》,还有稍后菅原孝标女的《更级日记》等。这些日记都是笔录了自己的身边小事,但它们纪录的,既有爱也有恨和怨,既有欢乐山有苦恼与悲哀,既有对现实的抗争也有面向虚幻的现实,寻求灵魂的宁静。不管怎样,她们流露出来的都是人间的真情,没有半点的虚假与伪善,读来仿佛耳边可闻作者的轻轻絮语,她们砰然跳动的心也不时地撞击着你的心房。作者与读者心灵相通,达到灵魂的交流,此乃读这类随笔文学的一大乐趣也。所以编这套书系时,我必选其代表之作。古代女性日记文学的传承,加上后世自然主义的影响、产生了纯日本式的“私小说”模式,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断肠亭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