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艺术与生命精神

乔迁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乔迁  

页数:

20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出来了,我很激动,倒不是激动于出版了一本书,而是激动于这本书的出版过程波波折折,在觉得没有希望时竟诞生了。 青铜时代的艺术如此震撼人心,但是在当代,我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艺术史中所占篇幅总是微乎期微。想到古希腊的雕塑,我们首先意识到的是,它们是艺术;而想到青铜器,我们首先意识到的是,它们是文物。这是因为古希腊艺术对后世西方艺术有决定性的影响,而青铜时代的艺术对后世中国艺术的发展影响甚小。但是,我们不可否认,青铜时代的艺术曾达到了最为典型的艺术高峰。我希望从生命精神的观点来解读青铜艺术,给读者一个新的欣赏青铜艺术的视角。 本书引文很多,是为了陈述我的最终观点的铺陈。另外,经逆这几年,我个人的有些观点已经发生变化,但是并不影响我对本书基本观点的坚持,所以并没改动。 如果我的观点读者可以接受,我会很兴奋;哪怕读者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我也心满意足了。

作者简介

乔迁,1968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副教授,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雕塑》杂志“理论研究”栏目主持人,《中国雕塑年鉴》副主编。
曾参与香港回归《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中华世纪坛主雕《中华千秋

书籍目录

绪论:艺术与生命精神写作的动机和现实意义几个基本概念 何谓中国古典艺术 何谓艺术中的生命精神 何谓艺术理想第一章 青铜时代艺术研究的回顾 青铜时代艺术研究概况 历史的遗憾 文明的尘封 第二章 青铜铸就的文明丰碑 以“青铜”为名的时代 天工之作 探寻先民的足迹:青铜艺术的时空定位 鼎铭尊象,敬天亲人 国之重器 通天之途 永恒的图像 型制风貌 文饰风采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青铜艺术的风格流变第三章 人文晨曦:青铜时代社会形态论 青铜文明的温床:夏商周的自然环境 青铜时代的地域观念 荒蛮将逝,文明初始 青铜时代社会形态的历史定位第四章 对宇宙和生命的追问 天地之间的思考 天地方圆 易,生生不息 有命在天:先民的宗教观 萨满的宇宙 生殖——生命延续的秘密 尊祖敬宗 图腾: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态 敬畏生命:中华文化早期的生态伦理观 生死命题的思考第五章 神与物游:青铜艺术的形式魅力 材美工巧 在器型和装饰之间 拟容取心,象其物宜 一物两体,两体究一 生命的凝铸 程式——成熟和魅力第六章 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青铜艺术的审美品格 血火间的悲剧情结 道法自然——秩序和调谐 神秘之韵 庄严的世界,崇高的情怀 生命精神的映射 第七章 生命绝唱:对青铜时代青铜艺术发展终结的思考 涅槃与更生 时代风气的嬗变 人类审美文化的永久定格 古典光辉的永恒 东方审美特质的塑造 科技先声 立卦造书:汉字初成 古典的殊途同归:商周艺术与古希腊艺术的比较 互识互补:比较的意义 古典:以希腊的名义 希腊艺术的土壤:文明的特征 艺术形态的比较 石刻的史诗和铜铸的文明 模仿与取意 尺度准则和心理程序 神人同形和万物有灵 趋静和尚动 在人和宇宙之间的选择结论附录:夏商周断代年表参考文献图片欣赏:奇异瑰丽的青铜艺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艺术与生命精神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