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
2008-09
河北教育出版社
(英)约翰·伯宁罕
30
林良
无
这个故事通过外公与小孙女无厘头的对话,将生活中的点点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小女孩的天真与老外公的从未消失的顽童之心将故事徐徐推进,生活永远不会结束,故事的结尾呢,也要读者慢慢体会了。
约翰•伯宁罕是全球公认的“最著名且值得推崇的儿童插画家之一”。他于1936年在英格兰出生,就读于以启发性为主体的教育机构——夏山学校。那儿自由的教学方式,对约翰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他进入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求学三年,成绩优异,毕业时同时荣获设
约翰?伯宁罕这本《外公》,使用诗一样的图画,很温馨地处理了“隔代关系”和“生命光辉”这两个相关的主题,使“老年”成为可爱的生命现象,用“离去”阐释“死亡”。 作者约翰?伯宁罕是一位“图画作家”。他用图画来写作。作品中也有文字,但是都很简短。那些文字,幼小读者不一定都认识,但是,这些话却是幼小读者会说也喜欢的。他用图画所“写”的这篇作品,是写给幼小读者的散文,轻松舒缓的情节悄然打动着幼小读者的心。 外公跟外孙女之间,人生经验的差异自然很大。外公所珍惜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外孙女却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一个跟外公所经历的完全不同的“现在”。祖孙俩在一起,总想互相交换一些心得,但是因为所关心的事件不同,他们虽然在“交换”,却不能产生“交集”。有趣味的是,他们虽然不能产生思想的交集,但在情感上却是相连的,这就是亲情。伯宁罕用他的图画语言,风趣地描绘这种在各说各话中滋长的亲情,既生动,又令人感动。作品中 的外公虽然有时候令外孙女气恼,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以“爱”和“关怀”互相回馈。在亲情“聚光灯”的照耀下,代沟连影子都不见了。伯宁罕生动地描绘了纯真美善的“隔代关系”。 书中有一幅画,画的是外孙女静静凝视外公常坐的那张沙发。伯宁罕用“消失”、“不见了”和“从此不再回来”来阐释死亡,并用怅然若失的意境处理死亡这个题材。他不希望“死亡”对幼小读者造成伤害性的震撼,这种态度是美善的。 这本为幼小读者画的“散文”,发散出温暖的“人生思考”的光辉,连父母亲也可以读一读。成人为一本儿童读物所感动,这种事情,在儿童文学世界里并不少见。 生于1936年的英国图画书作家约翰?伯宁罕说:“没有压力的童年为我的创作打下了最好的基础。”这种崇尚自由与创意的精神反映在他的生活与图画书里。17岁那年,伯宁罕拒绝服兵役,后被改以替代役,从事过农耕、森林和清理贫民窟等工作,之后又参加了救护队,还到意大利南部帮助兴建过学校等。 20岁时,他进入伦敦的中央艺术学校就读,毕业后曾到以色列的电影公司工作,之后又回到英国开始以插画为业。他曾为伦敦交通局设计过海报, 为杂志画过漫画, 设计过圣诞卡,直到1963年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宝儿》。《宝儿》一出版即得到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的肯定。如今,约翰?伯宁罕的图画书已经得到全世界小朋友与成人的喜爱。他的作品充分体现出他对儿童的了解,以及身为父亲的经验。伯宁罕说:“我的读者并不只限于儿童,而是所有的人。我的作品尽量简洁, 但却极力避免幼稚。”的确,阅读他的图画书,不仅儿童会产生共鸣, 成人也会得到提醒,能暂时从现实中解放出来,充分享受一下想象的乐趣。至于他所谓的简洁,往往是意在言外,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外公》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 约翰?伯宁罕的图画书都是自写自画,他对于图文关系的运用和掌握的确都有独到之处。就文字来说,《外公》这本书全是外公与孙女的对话, 没有明显的故事轴线, 甚至连“外公说”这样的文字都省略了,而是利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出两人的话语,由读者自己猜测是谁在发言,以及说话时的情境如何。 举例来说,在第一个对页(左右相对的两页)上,代表外公的字体写着:“我的花籽儿多得快要没地方种了。” 小孙女没有回答, 反而问:“外公,蚯蚓会不会上天堂?”读者猜测到的可能状况是小孙女把蚯蚓弄死了。而第三个对页只有外公的一句话:“没听说过小布熊也算是小女孩儿。”显然外公没有弄清楚小布熊假扮的身份,这个身份必定是小孙女指定的。这样的文字就像生活中祖孙两人的对话,虽然没有故事性,却勾勒出他们的生活面貌,以及两人感情的深厚。前面所有的铺陈为最后没有文字、仅有图画的三页提供了情感的积累。无声的反差,更突显了快乐与忧伤的强烈对比。 《外公》一书,简洁的文字和图画结合得异常紧密,因为文字省略的部分往往由图画负责述说。例如,之前说到“没听说过小布熊也算是小女孩儿”的那一页,图画告诉我们祖孙两人原来是在玩医生、病人的游戏。又如之后一个对页,外公说:“今天外公不能出去玩儿了。”文字没有说明原因,但是图画却能显示出是外公生病了。 此外,伯宁罕还在左右对页中运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左页图以单线描画, 棕色的笔墨如中国画的水墨线描, 儒雅隽秀, 内容的表现有想象——例如化妆的布熊、咬住钓饵的鲸鱼,有回忆——例如外公童年的情景,也有补充右页图的作用——例如温室里的工具、雨中的池塘;而右页则是清新活泼的铅笔淡彩,画出祖孙两人对话时的场景。 虽然大多数的对页都是左右图各司其职,不过也有几个画面是跨页的形式,也就是左右页合成一张大图,例如祖孙俩吵架的那页,文字是:“那种事情外公不想听。”还有祖孙又和好的那页,外公说:“这巧克力冰淇淋真不错。”孙女说:“不是巧克力,是草莓。”而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最后没有文字的一个跨页,这个跨页的左边是用线条画的小孙女,右边是上 了颜色的绿沙发,从之前的图画中,读者知道这是外公的沙发,空空的沙发暗示着外公已经不在了。微微颤动的线条隐约地表达出小女孩的不解与孤单,而那张绿色的沙发似乎仍保存着关于外公的温馨回忆,这样安静的跨页,却是感人至深的。 从《外公》这本书可以充分看出伯宁罕的创意,他创作的图画书一再实验、一再突破既有的格式,把文图合作的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使读者在阅读时既能得到想象的喜悦,又因触及到真实的情感而在心底产生共鸣。
细腻淡雅、如音乐般悠扬的出色画面,令我们无法错过约翰·伯宁罕。 ——育婴世界 约翰·伯宁罕,两次凯特·格林纳威大将得主,可以肯定地说,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同时又令人尊敬的图画家之一。 ——英国泰晤士报教育报特刊
翰?伯宁罕的作品总是乍看上去波澜不兴,然而本书将简短跳跃的文字与细致生动的画面结合得妙趣横生,将祖孙二人浓浓的亲情表现得令人怦然心动。结尾处如电影空镜头般静静的画面带给您恍若余音绕梁的感官享受,作者的大师功力尽显无遗。
无
这个故事通过外公与小孙女无厘头的对话,将生活中的点点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小女孩的天真与老外公的从未消失的顽童之心将故事徐徐推进,生活永远不会结束,故事的结尾呢,也要读者慢慢体会了。
约翰?伯宁罕这本《外公》,使用诗一样的图画,很温馨地处理了“隔代关系”和“生命光辉”这两个相关的主题,使“老年”成为可爱的生命现象,用“离去”阐释“死亡”。
作者约翰?伯宁罕是一位“图画作家”。他用图画来写作。作品中也有文字,但是都很简短。那些文字,幼小读者不一定都认识,但是,这些话却是幼小读者会说也喜欢的。他用图画所“写”的这篇作品,是写给幼小读者的散文,轻松舒缓的情节悄然打动着幼小读者的心。
外公跟外孙女之间,人生经验的差异自然很大。外公所珍惜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外孙女却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一个跟外公所经历的完全不同的“现在”。祖孙俩在一起,总想互相交换一些心得,但是因为所关心的事件不同,他们虽然在“交换”,却不能产生“交集”。有趣味的是,他们虽然不能产生思想的交集,但在情感上却是相连的,这就是亲情。伯宁罕用他的图画语言,风趣地描绘这种在各说各话中滋长的亲情,既生动,又令人感动。作品中
的外公虽然有时候令外孙女气恼,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以“爱”和“关怀”互相回馈。在亲情“聚光灯”的照耀下,代沟连影子都不见了。伯宁罕生动地描绘了纯真美善的“隔代关系”。
书中有一幅画,画的是外孙女静静凝视外公常坐的那张沙发。伯宁罕用“消失”、“不见了”和“从此不再回来”来阐释死亡,并用怅然若失的意境处理死亡这个题材。他不希望“死亡”对幼小读者造成伤害性的震撼,这种态度是美善的。
这本为幼小读者画的“散文”,发散出温暖的“人生思考”的光辉,连父母亲也可以读一读。成人为一本儿童读物所感动,这种事情,在儿童文学世界里并不少见。
这本书的文字对话简单,画面也也淡雅不复杂,但展现出的浓浓的亲情非常令人感动,而且看到书的最后,只有一张空空的沙发的时候,也非常令人伤感,女儿还不能理解死亡,她问我:“外公哪去了?”我想看看她是怎么理解的,就问她:“你说外公去哪了呢?”她说:“外公生病了,住院去了。”最令我这个成人感动的画面是本书的最后一副图。在郊外,小姑娘一个人推着小车迎着风跑,风把小姑娘的头发吹起来,空旷的场景,表达了对外公的无限思念。书里的对话非常简单,就是日常生活中祖孙俩的对话,他们各说各话,却不影响情感的交流,仔细想想,我和女儿之间也是这样的,这就是生活。
伯宁罕的三本书都很好《和甘伯伯去游河》《莎莉,离水远一点》《外公》。画面在左右或者前后都有单色和彩色的对比。
《和甘伯伯去游河》:甘伯伯真是一个好人,在大家把船都弄翻后,还请大家去家里喝茶。翻船的那一页,小朋友最喜欢,看的哈哈大笑,但是不是种幸灾乐祸的笑,而是真的是有趣。
《莎莉,离水远一点》:除了单色和彩色的对比,莎莉的动和父母的静又是一组对比。看完书后,感觉自己仿佛也跟莎莉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虽然一切都是莎莉自己的想象。
《外公》:小女孩和外公之间的感情,代表了一切的祖孙之情,外公终究离去,只留空椅让人忧伤。
故事通过外公与小孙女无厘头的对话,将生活中的点点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
非常喜欢伯宁罕的绘本,很有诗意。文字非常少,画面非常干净,读来非常有味道。孙女与外公之间的点点滴滴通过春夏秋冬的不同情境表达出来,画家完全用画面来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文字只是点缀。
我没见过自己的外公,但我的宝宝却超级喜欢她的外公。每天跟外公做图画书里那样的游戏,跟外公撒娇、玩耍,好的让我嫉妒。淡淡的水彩,勾勒了一个个让人感到无比温暖的画面,生活里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当外公的沙发空了的时候,心底涌起淡淡的忧伤,但,最后一个小女孩在风里推着婴儿车的画面,又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宝宝的外公又快过生日了,祝宝宝的外公寿比南山。希望慈祥的外公能够一直坐在舒服的大沙发里看小外孙女慢慢的成长。
儿子现在三岁半,上幼儿园前一直在外公的身边,是外公照看他的,他和外公的感情很好——这也是我为他买这本书的原因。读后不知儿子是否感同身受?(他还小,表达不清楚)我只看出他很喜欢! 当读到外公和小女孩儿生气互不理睬的那一页,儿子说:“她老是欺负外公!”我不禁莞尔,儿子定是想起他总是欺孬姥爷.同姥爷撒娇了。
故事结尾小女孩一个人对着空空的沙发,儿子总问我:“外公去哪了?”我同他讲“外公老了,走了”,他现在是不白。许多年以后他会懂的,他会记得,这亲切感动的祖孙情深!也会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
这本〈外公〉令我忆起往昔跟祖父母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虽然文字不多,但插图却表现出里面的浓浓亲情,这些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读完这本书后,我相信,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种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里面故事情节发展的想象,真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书。不过,对于孩子来说,该书比较适合对文字和图画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儿童阅读。
《外公》这本书让孩子体会到了什么是离去,并没有悲伤的渲染就能让小朋友轻松接受了,绘本中简单的祖孙对话,反应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并且作者的绘画功底也是一级棒的,一直想找一本关于死亡的书,能帮助小朋友体会其中的感受这本书确实不错,值得一看。
伯宁罕的书,这一本宝贝没有太看懂,可能平时很少和外公在一起吧
每次给女儿讲时,她就会想起自己的外公,里面有一张画面外公滑一跤差点摔倒小女孩赶紧扶住外公还对外公说小心点。对女儿触动很大,女儿还在房间墙上也画了一幅,对我说妈妈这个大人是外公旁边是我,我扶着外公走路他就不会摔倒。书最后外公走了,她会很焦虑的问外公去哪了。我外公呢,我赶紧跟她解释说你外公在家里跟外婆一起呢,她这才放心。因为她跟她外公感情很好
小女孩吃棒棒糖,然后一点点的长大,外公慢慢变老,有自己的回忆和故事,两个人的和谐幸福的生活,外公去世了,小女孩很想念她,但是等她的头发长了的时候,她也学会了自己玩。
很真实的图画故事,外公和孙女之间也会像小孩子一样闹别扭,赌气,图画页面很独特,也在传达情感信息。最后那一片空白就是小女孩在第一次面对死亡的心理
温馨的亲情不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也可以通过画面记录那些感动的点点滴滴。可爱的外公让我也想起了我的外公,感动!
非常好的一本书,虽然文字很简单,是外公和小女孩儿碎屑的对话,但是,极之动人。我的女儿呢四周岁半,外公一直与我们同住,那许多场景都是她很熟悉的,看一段笑一段。到得最后,外公的椅子空了,我们俩都沉默了。她说:“也许外公就躲在椅子后面”,再翻到下一页,她说:“外公一定是死了。你看,这一幅画里面,还没有外公。这是未来,她带着她自己的宝宝了……”
外公这本书,带着天真和童稚的对话中渗透着隔代的浓浓亲情,让人读完后回味无穷,儿子很敏感,听完后哭了,他说不喜欢最后一页,为什么外公不见了,感动中,想起了我的姥爷,有很多次这样的对话,现在觉得好像世界上的外公都是这样的……
虽然这本书的语言比较平淡,虽然外公和小女孩的对话似乎有点答非所问,但丝毫不影响女儿对它的喜爱。没读几遍,女儿已经独自能阅读了!这本书我也很喜欢,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是看了彭懿的《图画书与经典》才购买这本书的,没想到如此简单的一本书,却带给我如此的震撼和无限的想念,我深深的思念着我的爷爷。我的爷爷是个非常善良、非常和蔼的老人,他原先是纺织厂的工程师,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三年自然灾害时,三次要求厂领导给他减薪,又时常救济身边贫困的人。记得我小时候,非常顽皮,常常在他祷告的时候,爬到他的背上捣乱,可爷爷一点都不生气,他还是那么的慈祥。他常常带我出去玩,每天都给我讲故事······爷爷,我亲爱的爷爷,在我初三那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他在天堂一定很快乐!
其中小孙女一个人独自对着外公常坐的沙发,真的让人心碎。为什么亲人之间都要经历让人无奈的分离呢
这本书写的就是小女孩慢慢长大,外公渐渐老去。特别是最后一张,当小女孩推着真正的婴儿车是时候,她的外公已经走了。其实当我们生出自己的宝宝这几年,我的外婆和奶奶了相继走了,人生就是如此。
隔代的亲情,在伯宁罕的笔下自然的流露出。谢谢启发为孩子们带来的经典!
非常温馨感人的亲情故事。画面生动,给读者留有很多想想空间。
最初看到它是在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只是简介和几张图,深夜一个人流泪到无法自持。买了两本,一本给自己一本送给好友,她看到就会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我没法评论这本书。外公,这辈子我最爱的人就是你。
讲述小孩与外公的祖孙情
原来还以为女儿不会理解,但是当我原文照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女儿说:我都难过得想哭了,这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书了。呵呵,我跟她说,小女孩最后不是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着吗?外公一定也希望她这么快乐!!3到6岁以上都适合的一本读物。
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恍惚里我成为了书中那个懵懂的小女孩,并停留在这种角色的代换里,久久不能出离。我发现我本能地从自己的心底,拒绝相信“外公”已经离去的事实。之前那些断续如梦呓的片断,那些不协调的对白,那些嗔怪与埋怨,突然串连成为一个完整的回忆。
和儿子一起读这本书,3岁的他很喜欢外公,也喜欢这本书。但对书的结尾还没能理解,呵呵。我也忌讳说结尾
最后的空椅子象征死亡。想看下孩子的反映。她第一次看说:好吓人,没有人,快翻过去。后来故意问他,外公去哪里了,她却说他出去干什么什么去了,总之这个问题问一个孩子的确有点深奥了
说的应该是隔代之间的感情沟通吧,展示了外公和小女孩儿的回忆
非常好的一本绘本,温馨感人,最喜欢这种描写亲情的故事了,看到最后小女孩孤单的坐着,看着对面空空的沙发时,我的眼泪都出来了,宝宝也很喜欢,虽然她现在还不太懂。
很温馨,宝宝看到最后的空凳子,不见了外公,有点失落.
很喜欢这本书
反复的看,反复的看
作者别具匠心的用了黑白和彩色的笔调来区分现实和想象
只是,真的很难释然的面对外公那张空空的椅子
每每看到那页,我都是泪流满面了
女儿还小,说,外公去旅游啦,好吧,就是去旅游了。。。。。。。。。。。
我家儿子最喜欢外公,看这本书很有感触!
回忆与现实结合的画法,讲述浓浓的祖孙情,值得一读。
看完这本书,想起了自己的外公。而我女儿现在也很喜欢她外公。要是能永远在一起该是多好。可是无论我们愿不愿意,终究有一天会永远分离。永远这个词真的太残酷。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这本书看的我泪涟涟。
每个小朋友的生活中 都有一位慈祥又无所不能的外公
孩子明白了外公也有过喝奶当小娃娃的时候,他很高兴。他会问我: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过喝奶当小娃娃的时候。
他还明白了,等他长大了,外公外婆会没有了,爸爸妈妈也会没有了,他有点伤感。
之后他就不再看这本书了。
宝宝看见书中和自己的外公有相同的情景时,会欢呼.会说,我的外公也是这样的.只是对书中的结局外公走了不太明白.找了许久,没有找到类似外公的外婆的绘本.
看了有点小伤感,外公留下的美好的回忆会陪伴一生。
《外公》是一本可以向孩子解释死亡的书,使用诗一样的图画,很温馨地处理了“隔代关系”和“生命光辉”这两个相关的主题,使“老年”成为可爱的生命现象,用“离去”阐释“死亡”。作者是我做喜欢的作者之一
片段的描述,知道最后的空空椅子。文字不多,却把这份亲情浓浓的表现出来!
我的宝贝一直把外公叫爷爷 不过 他很喜欢这本书
小家伙第一次看就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她也很喜欢自己的外公,所以跟她一起看,她特别的认真。呵呵。。。
读这本书很想念宝宝外公。很感人
女儿看懂了这本书的意思,同时也让我想自己的外公。
宝宝和外公感情很好,他非常喜欢这本书
名家作品,温情故事,值得收藏
娃的外公不在了 等娃大点 给他看 跟他讲外公
配宝贝读完后她会问外公呢 对阿 外公呢 可能出去了 可能生病了 可能趋势了
买过写爷爷的书,现在买了写外公的,就想让儿子从小都要跟爷爷,外公他们亲。
孩子很喜欢,也很怀念外公。
不错,宝贝读完之后哭了。“这个孩子好可怜呀,外公再也不能陪他玩了!”
女儿很喜欢,讲了两遍就记住了,屁颠颠的拿着书要给外公讲
给女儿念完后,女儿一直问外公去哪了?我说去天堂了,她说不是的,外公在跟宝贝玩游戏呢!
阅读与经典是宝宝读书的指南针,今天想到了外公
宝儿的外公在外地,宝儿到现在见过外公的次数也就是三次,等她再大些,要常回去看看。
看了好多次,每次看都要找外公。
特别温馨的书,儿子也很喜欢。外公是孩子的超爱,孩子也是外公的超超爱。
祖孙情娓娓道来,失去的亲人却不会失去亲情~
作为经典收藏,更多的是想让女儿体会亲情~
讲述亲情以及面对死亡的一本书,温馨中透着点点忧伤。勾起我们多少回忆和心酸
这样的画面让人很舒服。感觉不错的
感受亲情的优秀绘本,值得好好读一读!
虽然是很简单的小故事但其中的哲理却很深奥,宝宝都会身临其境。
还没看,不过画面真的是不错的。
不错 孩子很喜欢看 画面也不错
感受祖孙情
年幼的儿子一直对人的生死很敏感,这样的故事和话题都是一直避免的。书买了后,自己先看了看,很温馨的故事,没有去渲染生离死别的情绪,于是讲了一遍给儿子。他的反应还好,没有拒绝听下去。希望通过这样淡淡的故事,将生死这样重大的概念传递给他。
一个让人心里暖暖的故事。
真挚温情,书的结尾让人有些感伤
伯宁汉的书一直很受孩子的喜欢!图和文字总是相辅相成
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孩子看完了还有点儿伤心
孩子读了很多遍,讲述的故事很感人
经介绍买的,故事不错,就是有点伤感。
很精美的图画,很用心的故事
故事很好,很喜欢看。
很喜欢这种平淡的感觉,所以现在网上看的,然后再买的。
中国的故事里面太多英雄式感情,来的太轰轰烈烈。
更喜欢这样平平淡淡,真实。
大师的作品确实很受益,需要有人引导孩子读
买这本书时是因为孩子4岁时有段时间总问我死的问题,于是便买了这本书读给他听,第一次读了二次,后来就放那里了, 也没再问我死的事情了。 没想到五岁时,他又把书拿出来让我读,这下又是一口气读了二遍。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说不准哪天又会拿出来自已看了。
温馨动人的笔触,失去亲人的痛苦,被作者展示得令人心碎,孩子也很爱看
这本书会让孩子体会到。亲人如果失去了,是无法再回来的。让我们引导孩子珍惜眼前人,从小开始孝敬爱护老人!
全是正版,以后慢慢给儿子看
这本书,是介绍绘本的书中肯定要提到的一本杰作。前两天拿到手之后,内容让我吃惊不小。很简单的线条勾勒,以及淡淡的水彩涂抹,简简单单的对白,就像很有意境的散文诗。画中的人,很简单的几笔,但是很有神韵,有点中国古画的韵味。给儿子讲完了,他似乎对其中的钓鱼、海滩更感兴趣,还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要理解其中的意境,可能要上完小学吧?我也是在看过导读之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画得确实不错,大人都可以读。
囤货用的,拿到手感觉精装的手感就是不一样,不过儿子还没看。
大人读这本书,能体会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不知孩子读后有没有这种体会
这是一本温馨的书,让人怀念,感慨,女儿才两岁半,可是非常喜欢,最后一页,我宁愿理解为小丫头长大了,推着自己的孩子,在原野上,也是在时间的河流中飞奔。
经典收藏,不必评论
对话孩子看的有点晕。大人也不知该怎么解释
小孩子很喜欢,很值得购买哦
书是昨天定的,早是就到了,真的好快好快呀,发货快,物流也不是一般的,太棒了,就这速度,我也够满意的了,快是女儿喜欢的,很好,当当网,一个值得信赖的网站,真的不错,相信会越来越好的,这里有的东西真的很多,以后,一定常来的。
值得推荐,小班的朋友很喜欢
值得信赖!非常棒的书!
很感动人,但是也许是宝宝还小吧,13个月,对书本内容并不是很理解,不是太感兴趣
看封面就很喜欢,温馨的色调、美好的回忆、给宝宝美的享受,给大人回忆的感动。
大师 级的优秀绘本,感觉不错
这本书绘图很好,语言不多,刚看时觉得太不值了。可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却流泪了,很感人。孩子可能还不能看太懂吧
很喜欢柏林罕的作品 第一次读这本书 就被感动得眼泪哗哗地流
希望真的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哈哈
孩子还小。先屯着。但是看得我都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