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
2008.05
河北教育出版社
裔萼
291
无
与山水画、花鸟画相较,人物画创作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近百年来,由于徐悲鸿对素描基础的提倡、延安革命写实传统的延续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的引进,人物画创作逐渐跃升为现代中国画的主流。其画家之众、作品之多,几乎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人物画由于意识形态性强,不易把握;人性复杂,不易洞察;风格繁多,不易分类;脉络错综,不易梳理,又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相对薄弱的部分。 青年美术学家裔萼,以她充满活力的理论勇气知难而进,在她的硕士论文《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再认识》和著作《徐悲鸿画论》、《李苦禅》、《凝固的音乐——中国古代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康定斯基论艺》、《抽象表现主义》等累累硕果的基础上,以《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申报了“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文化部青年专项课题”。这部书,就是这一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这部书有以下特点: 一是定位明确。裔萼并不企图一下子写出一部包罗齐全的中国人物画通史,而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锁定20世纪的百年;在国、油、版、年、连、宣诸画种中单挑一“国”字切入,这样的时空坐标,便于集中精力突破一方。而在追踪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时,则把视野放开,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多变的社会现实来透视绘画风格的内涵。这样把以小见大和以大观小结合起来,有利于课题做深、做精、做细。 她围绕百年中国人物画这一定位,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并利用自己在中国美术馆理论部工作之便,陆续访谈了许多人物画家,挖掘了许多新鲜的第手资料,整理出《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大事记》、《二十世纪重要人物画家一览表》等年表和图录,把对中国人物画百年形象长廊的考察之旅,建立在坚实的史料根基之上。 二是脉络清晰。((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没有简单地堆砌或罗列画家画作,而是紧紧扣住“入世与出世”的主线,通过“红尘悲欢”(1900~1929)、“国难写真”(1930~1948)、“走向工农”(1949~1965)、一文革’洪流”(1966~1976)、“多元共存”(1977~2000)五个单元,深入考察了人物画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描绘了人物画家与被画的现实人物、历史人物、文学人物、戏剧人物乃至传说人。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以20世纪为界,以中国大陆地区的中国画人物画为切入点,观照中国绘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演变历程。在纷繁的史料基础上,梳理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的脉络,考察20世纪中国人物画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分析其风格语言、笔墨技法的变化,并探求影响人物画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人物画发展的内在规律。 20世纪伊始,曾经玄虚高迈、超凡脱俗的中国人物画开始了一个不断入世、回归红尘的历程。她首先从“世外”回到了“人间”,人间烟火逐渐弥漫于人物画坛,寻常生活开始活跃于画面之上,曾经被摒弃的人间情味成为画家们的兴趣所在;3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物画家进一步深入民间,底层民众的疾苦使他们的画笔沉重而有力;50年代以后,人物画家们开始走向工农兵,这是他们唯一能够表现的对象,他们努力贴近工农兵并期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到70年代后期,中国人物画以及人物画家彻底完成了这一“下凡”历程。80年代以后,中国人物画逐渐走出“工农兵”的表现范围,在人生广阔的天地之中探索世情、人性,并寻找人的“自我”和艺术的“自我”,在人与画的双重回归中,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多元格局。
裔萼,1971年生于江苏滨海。199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9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师从著名美术理论家翟墨先生,1998年获硕士学位并留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现代美术研究室,1999年调入中国美术馆。现任中国美术馆学术二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2001年独立承担“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的研究工作。发表《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再认识》、《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影响》等论文,出版《徐悲鸿画论》、《李苦禅》等著作。
引言第一章 红尘悲欢第一节 走出林泉一、现代人物画的开拓者——陈师曾二、王震的风俗人物小品三、齐白石的漫笔人物画四、走在“人行道”上的丰子恺第二节 古典余韵一、海派仕女画家钱慧安二、任派重要传人——倪田三、“海上四家”之一的冯超然四、辉映南北的人物画家俞明五、兼攻人物画的陈半丁小结第二章 国难写真第一节 沉潜于民间的写实人物画一、写实人物画的开拓者——徐悲鸿二、苦难与忧患的表达者——蒋兆和三、“平民画家”赵望云和抗战写生画家沈逸千四、岭南画派人物画诸家五、苦难现实的讽喻者——吕凤子六、兼及水墨人物画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第二节 承续传统的古典人物画一、北京人物画坛祭酒——徐燕孙二、津门人物画大家——陈少梅三、“南张北溥”的人物画四、傅抱石古媚的人物画五、李可染的写意水墨人物画六、广东传统人物画名家七、福建传统人物画家李耕第三节 林风眠与关良一、远离尘嚣的林风眠二、画中有戏——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小结第三章 走向工农第一节 中国人物画的生长环境第二节 面临改造的中国人物画一、思想的改造二、形式的改造三、题材的改造第三节 深入生活的写实水墨人物画一、徐悲鸿学派二、叶浅予和黄胄三、石鲁四、新浙派人物画五、刘文西与陕西人物画六、王盛烈与东北人物画第四节 反映现实的新工笔人物画第五节 传统人物画家的新课题一、被赋予现实意义的历史人物画二、传统人物画家的现实题材作品三、别具意味的游移——兼攻与转攻人物画的山水和花鸟画家四、新中国建设图小结第四章 “文革”洪流第一节 革命化的思想改造——画革命画做革命人第二节 革命化的创作题材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革命模范二、革命领袖三、革命情感的表达第三节 革命化的女性形象一、英姿飒爽的铁姑娘二、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女知识青年三、翻身做主人的农村妇女第四节 业余化的美术创作队伍和集体化的创作形式小结第五章 多元共存第一节 从一枝独秀到三足鼎立第二节 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新发展一、真情实感的倾注二、批判性锋芒的显现三、个人风格的凸显四、史诗性与崇高感的强化五、笔情墨趣的追求六、气韵与风神的彰显第三节 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兴起一、周思聪的《矿工图》组画二、表现性革命历史人物画三、表现性乡土水墨人物画四、表现性都市水墨人物画五、表现性彩墨人物画六、表现性水墨人像第四节 写意水墨人物画的兴盛一、自由的释放二、意象造型法则的重读三、对人性的重新审视第五节 工笔人物画的振兴一、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二、群星璀璨的工笔人物画坛小结结语彩图欣赏附录附录一:人物画家访谈录附录二: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大事记附录三:二十世纪重要人物画家一览表附录四: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第三节深入生活的写实水墨人物画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物画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t其最突出的成果体现于表现工农兵的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崛起。正规而系统的素描训练,提高了中国人物画家的写实水平;深厚而悠久的水墨传统,强化了中国人物画家的笔墨感觉;深入生活、表现工农兵的时代要求,培养了中国人物画家处理现实题材的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促使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兴起。 1953年和1955年的第一、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证实了中国画转机的来临,同时也预示着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兴起。在这两次展览会中,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写实水墨人物画作品,如黄胄的《爹去打老蒋》、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石鲁的《古长城外》、叶浅予的《拉卜楞舞》、蒋兆和的《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等。1954年3月,在武汉市的一次国画展览中,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陈少丰的((老大爷你掉了东西没有》、关山月的《戏雪》、黎雄才的《把余粮卖给国家》等水墨人物画受到群众的好评。5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人物画在整个国画领域还是薄弱环节,但是,写实水墨人物画开始有了不俗的表现。在1956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会中,一批优秀的写实水墨人物画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黄胄的《打马球》、李斛的《印度妇女》、汤文选的《说什么我也要入社》、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陆俨少的《教妈妈识字》、周昌谷的《回家路上》、蒋兆和的《读报》、黄子曦的《入社》、杜重划的《上市去》等。在1957年8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中,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优秀的作品有王盛烈的《八女投江》、吴静波的《革命的风暴》、北京中国画家合作的《红军长征图卷》、应野平的《高山低头,江水让路》、程十髪的((欢乐的泼水节》、陈洞庭的《广州解放了》等。1958年12月举办于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中,江苏中国画院集体创作的《为钢铁而战》、李琦的《毛主席在十三陵工地》、李硕卿的《移山填谷》、魏紫熙《风雪无阻》、杨之光的《雪夜送饭》等人物画作品,代表了50年代中国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艺坛上代表中国绘画形象的是写实水墨人物画。在第五届(1955年)、第六届(1957年)以及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展览会(1959年)中,获得金质奖的三幅作品均是写实水墨人物画作品,它们是周昌谷的((两只羊羔》、黄胄的《洪荒风雪》以及杨之光的《雪夜送饭》,这不仅给中国艺坛带来了荣誉,也极大地鼓舞了写实水墨人物画家的创作信心。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的问世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从纵向上梳理了20世纪各时期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20世纪中国画坛最引人注目的画种首推人物画。 这个曾在汉唐主宰画坛, 而到了元代则渐趋衰落的画种, 在20世纪又重放异彩。 但是目前国内尚无一本有关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专著, 分析了重要的人物画家和代表性作品; 从横向上分析了多个流派的涨落沉浮, 基本廓清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概貌。 史料翔实,评述恰当,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 为中国人物画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颂雅风艺术理论丛书》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集多年出版经验精心为读者打造的一套艺术理论丛书。《颂雅风艺术理论丛书》旨在向美术研究者、艺术爱好者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艺术理论的研究向着学术化、专业化、国际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内容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美术院校的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等。 关注学术动态,为美术史论界积累全新的研究成果。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