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若满弦
2009
河北教育出版社
江洋
243
无
好的流行音乐词作可以成为我们现代人吟唱的诗词,此书将一个70后对三十年华语经典流行音乐词作的理解与对古典诗词、中外诗歌、电影的欣赏及情感故事融合一处,伴随着这个年代生人的一段从年少到青春的共同记忆,按不同的情感主题集结成篇,从中你会发现:风花雪月自古依然,千百年来,我们的感情和与之相生的悲喜都未曾有大的改变。也让你再次领略到:中文,原是如此精致而美丽的语言。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的经验,想不到,我也会有给别人的书写序的那一天。生于20世纪70年代,比起现在的孩子们,在成长的年月里,也许物质上要贫乏得多,也许精神上可选择的粮食也少了很多。如果,现今的快餐文化中,真的有粮食的话。《情若满弦》这本小书,也许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作。嗯,说起来,它更像一个刚刚跨入三十岁的男子,用一颗挚情的心,给他爱着的人留下的一串串足迹。但这一串串足迹,却又实实在在地记录了关于成长的心情,关于我们长大的那些日子里,曾经温暖过我们、支撑过我们的那些歌曲。说起来,我和作者江洋,本身也有着七年的年龄差距,但还好,当江洋开始长大的时候,我们听的歌曲大致是一样的。在一个资讯不发达,能听到的好歌屈指可数的年代里,我们跨越了七年的时差,几乎经历了同样的心灵之旅。翻看这些书页的时候,我的心是被回忆充满的。一首首的歌词,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唤起的是关于过去岁月的记忆。曾几何时,当江洋在宿舍楼下呼喊一个名字,同听校园喇叭里传出的声音时,如果把时间拨到七年之前,我何尝又不是在校园的喇叭里听着那些动人的声音呢?前些时间,看了一个现在非常有名的词作者写的一本书,漂亮的装帧里面,是关于他创作的一首首歌词的注释。说实话,我个人很不喜欢,他的那些歌词确实写得很好,非常得好,有几首还是我们在K歌时候的保留曲目。不过,由一个作者来演绎自己的歌词,似乎有些不妥。因为,歌词是一种浓缩的创作,当一首歌词创作完成,再由作者自己去把它放大回去,那么,那些枝枝蔓蔓,其实不是加分,而是一种误读了。正是因此,我喜欢看江洋的这本《情若满弦》。因为,这是另一颗心灵对原创的碰撞,闪现的是生活里面再度创作时产生的感动。或者可以这么说,因为江洋的文字,我们开启了另外一扇门,可以因此去看见繁华或简约的歌词之后,被还原的一种生活滋味。我和江洋并没有见过,他只是在我的新浪博客里面留言,很客气地请我来读他的文字,请我如果可能,为他的书作序。江洋在给我的E—mail里面说,他其实并不像这些文字中那么伤感,他其实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不管怎么说,从他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他至少是一个敏感的人,有一颗天真的心。这些文字,带给我的是快乐,是真实的回忆中直面成长历程的快乐。现在的小朋友,他们也许不会懂得,在我们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但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那时候,没有选择反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那个年代,更多的歌声都不是来自被商业包装的流水线,而是从琴弦中、黑白键上,自自然然地流淌出来的。喜欢听歌,是一种态度,最起码,证明你的心还年轻着。我想,如果我老了的那一天,我就不会听歌了吧!最后,我想用高晓松的一句歌词来结束我的第一次序言:我像每一个恋爱的孩子一样,在大街上、琴弦上快乐成长。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还能因此记得起来,哪一句歌词你曾经悄悄地记在了某页纸上,或者哪一段旋律曾在好久以后也突然涌上过你的心头,相信我,你还年轻着。
好的流行音乐词作可以成为我们现代人吟唱的诗词,此书将一个70后对三十年华语经典流行音乐词作的理解与对古典诗词、中外诗歌、电影的欣赏及情感故事融合一处,伴随着这个年代生人的一段从年少到青春的共同记忆,按不同的情感主题集结成篇,从中你会发现:风花雪月自古依然,千百年来,我们的感情和与之相生的悲喜都未曾有大的改变。也让你再次领略到:中文,原是如此精致而美丽的语言。
用音乐和诗歌书写的70后心灵成长史!
一本将古典诗意与当代流行文化有机融合的作品!
《校园民谣》沈庆 作序并倾心推荐!
书稿首发地—天涯社区“音乐天地”数十万点击人气贴终于集结成书!
献给那些我们做过的梦,唱过的歌,爱过的人,那些我们曾天真地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事 ~
“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还能因此记得起来,哪一句歌词你曾经悄悄地记在了某页纸上,或者哪一段旋律曾在好久以后,也突然涌上过你的心头。相信我,你还年轻着”—— 沈庆
内容简介:
好的流行音乐词作就是我们现代人吟唱的诗词,此书将一个70后对三十年华语经典流行音乐词作的理解与古典诗词,及至中外诗歌、电影的欣赏、情感故事融合一处,伴随着这个年代生人共同的一段从年少到青春的记忆,按不同的情感主题集结成篇。让你发现,风花雪月,自古依然,千百年来,我们的感情和与之相生的悲喜都未曾有大的改变,也让你再次领略到:中文,原是如此精致而美丽的语言
目录:
序 -- 沈庆
引言
1: 乡愁四韵
2: 共和国之恋
3: 好久不见
4: 似是故人来
5, 至少还有你
6; 折子戏
7; 花开花谢
8; 爱之无奈
9; 夜未央
10;只爱一点点
11;在水一方
12;钗头凤
13;将进酒
14;升F大调行板
15;晓梦蝴蝶
16;仓央嘉措情歌
17;淡水河边的烟火
18;我依然爱你
19;不装饰你的梦
20;青春
21;知足
22;想起
23;离别酒
24;尘缘
25;爱得太迟
26;流光飞舞
27;天冷就回来
28;不留
29;比我幸福
30;不能说的秘密
31;鬼迷心窍
32;春去春又回
33;千千阕歌
精选段落预览:
“音乐,唯一一件不会随着时光而改变了模样的好东西,唯一可以成真一次的假设—“人生若只如初见” ;而文字,让我们可以放心地遗忘,也可以放心得把那些记忆再找回来”
“如果是曾经的爱人,在当初惜别时还藏着不肯放手的微薄希望,还可以怀抱着这希望带着微笑好好地走下去,而终有一天,如杜郎一般,再见时,君已成婚,儿女成行,“朋友孩子的脸,说着生命喜悦”……终于,心中残存的一点希望,轰然倒塌……当初分手都没有绝望过,甚至结了婚也没有绝望过,可儿女成行,那么,此一见,似乎才是永别…… ”
“唯一可惜的是,在真实的人生里,我们无法中途退场,我们要演的不是一出“折子戏”,而是一出“全本戏”,我们热烈地相爱,然后呢?我们要开始,还必须走到结局,生活还是要继续。所以,就会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所以,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在潜意识里不愿和自己最爱的人相守到老,我们要把自己“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老伴”。因为人生不是折子戏,所以,我只能在中途,转身离去……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 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
方文山与周杰伦合作的所有作品中,这是我最爱的一句。而写这一篇文章,我特意选在刚旅行回来的时候。所有人世最美的景象,都美不过与你相爱的人共看的一处寻常风景。”
乡愁四韵共和国之恋好久不见似是故人来至少还有你折子戏花开花谢爱之无奈夜未央只爱一点点在水一方钗头凤将进酒升F大调行板晓梦蝴蝶仓央嘉措情歌淡水河边的烟火我依然爱你不装饰你的梦青春知足想起离别酒尘缘爱得太迟流光飞舞天冷就回来不留比我幸福不能说的秘密鬼迷心窍春去春又回千干阕歌后记跋
那么多人一起唱的歌,在空旷的体育馆里,竟然被唱得那么温柔动人,身处其中的我,感动而欣喜——曾经以为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他这一首并不流行的歌,以为只有自己深爱着这诗、这曲,却原来还有这么多人都会唱,都心怀着如此古典芬芳的乡愁。2008年的春天,爱国主义的热情弥漫全国,很多人都在表达着“我的中国心”,我也一直在问,我所挚爱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想,我们谁也无法完整地表达出这个概念包含的所有内涵,只能去描述吧,我想在这里描述的是:我所爱的中国,就是那个从诗经里走出的中国,那个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中国,那个华美盛唐里的中国,那个迷离在唐诗宋词、杏花烟雨江南里的中吲,那个世世代代的香火在颠沛流离中传递的中国,那个酒一样的长汀水、血一样的海棠红、信一样的雪花白、母亲一样的腊梅香的中国……是的,如果一生只能有一次听演唱会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罗大佑。此书将会有整整一长篇写给他。而此处略有一点讽刺意味的是;我写的第一个主题“乡愁”所借用的他的这首《乡愁四韵》,却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我思忖再三,仍然希望用这一首诗作为开篇,因为“乡愁”的主题与历史背景,关联着近现代整个台湾文学与音乐的古典传承。与爱情一样,乡愁是一个古老的文学母题,这种与生俱来并会随着年岁增长而日渐丰富的情感,在我们中国人身上表现得似乎更为明显,对于故乡、亲人、家国的归属意识表现得也尤为强烈。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家同意识,除了不得已的灾荒战乱,耕作者很少迁徙,当不得已远离故土,总是希求“叶落归根”;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占代的文人,考取功名、求取仕途是唯一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与价值的途径,自少年起离家求学,也许直到满头白发才能“告老还乡”,再加上经历王朝更迭,遭受战乱、放逐,对代表着安定、平和与亲人以及童年美好记忆的故乡的思念就成为人们寻求精神安慰的最安全的道路。这其中自然带有寻求“桃花源”似的梦想,比起这样的精神家园,真正的故乡倒更像是个寄托。如此种种,从古到今,便产生出了无穷无尽的“乡愁”之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豪放如李白也会发出的思乡之幽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诗人崔颢吊古怀乡、千古传诵的名句;“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这是老来无法归乡的岑参的凄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我们自小就已熟背的诗句。后来,我们读到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后来,我们又读到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这里,乡愁所指向的对象已经由“家”而“国”、由“亲久”而“民族”了。同时,我们还在这些诗句中读到了春花秋月、繁华不再、不胜今昔的对过往时间和失去的生活的乡愁。对故刍、故人、故国,对所有失去的时间和生活的怀念与追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干百年之下依然流动不衰的愁绪。 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所谓“乡愁”,乃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但显然,拨动我们心弦的这些乡愁之作,包含的绝不仅是空间上、地理上的怀念之情,也不仅是指向故乡的怀念,有怀家的“小乡愁”,思国的“大乡愁”,还有更为广泛的对个体所认同的文化传统的“文化乡愁”,同时,这些乡愁在空间、时间等各种层面上演绎开来,包含着对永恒的精神家园的探索追寻,对美好自然的怀念与渴望。台湾从1949年起就对五四新文学采取了查禁的政策,从那时起,台湾的作家、读者及至台湾的国文教育,更多的只有向古典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寻找营养,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陆文学发展,就更是无从谈及与了解。因此,古典文学对台湾当代文学的浸润较之大陆,确实要更为深远。台湾独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也造就了“乡愁”在台湾文学与音乐中淋漓尽致的展现。2003年,当我因为写毕业论文的缘故而了解了这样一段历史渊源后才恍然明白,为什么自小最钟爱的文学,除了古典诗词之外,竟大多是台湾作家的作品:三毛、余光中、席慕容、张小娴、白先勇……而我们70后的这一代,对台湾流行音乐的熟悉和热爱,原来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样一个自成一脉、温婉可人的台湾。而此书中将要谈及的大半词作,也竟然出自台湾音乐词作者之手。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回来谈这首《乡愁四韵》。已经记不清第二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了,只是每一次听到,都要被那一声声细碎而低刚、幽幽转转的吉他伴奏而折服。这首歌四小节,每节换韵,平、仄相同;每一节的中心意象又多次重复,往复回环,本身已融合了古典与民歌的韵律美。而“长江”、“醉洒”、“海棠”、“腊梅”、“母亲”这一连串中国味极浓的意象让人与歌者一起沉醉和这动人至极、深情若斯的情感波澜里。中学的时候,我仍然在摇头晃脑的试图背下唐诗三百首,对现当代诗歌仍然惜懵懂懂,不知所云,直到有一天,读到了这样一首小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时年少的我,并不能理解,更无从体会人生少无母,爱别离、生死永隔以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伤痛,只是那时被此诗简单而美丽悲情的画面,被它不输于古典诗歌的音乐节奏与韵律的美所折服。从此,我记下了这个诗人的名字:余光中。余光中诗文中的中同情结,贯穿于他半个世纪的创作之中j他在《从母亲到外遇》一文中说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瓦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同,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诗人游子的命运——从大陆到台湾,再到留学海外,于香港任教注定了诗人敏感的心灵一生都被乡愁所缠绕。
我认识江洋,已经整整十三年了。我喜欢十三这个数字。一年半前,我在博客里写的“诗酒趁年华”的第十三篇(终结篇)中最后一段是这样的:回家路上,我给志发短信说,不知怎么有些伤感。志很快回短信说:“我也一样,特别是看着窗外的晚霞。”我坐在出租车中凝视窗外,忽然看到一辆漂亮的蓝色天籁,一个同样漂亮的粉衣女孩儿,快乐地边开车边唱歌,风正吹动着她并不长的头发。我笑了笑,对自己说:“你的梦想会实现的。”我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否能实现,主要原因是我根本不知道那些梦想到底是什么,或者,即使灵光闪现,在某个瞬间确切地知道了,但从未奢望真的可以去实现,也就因此从未实现。但江洋不同。他的每个梦想都在努力去实现,包括那些风花雪月,包括每个深情呼唤爱情的MSN签名,包括买个二手钢琴在自己小小的公寓中举办小小的音乐会,包括自己出书,抒发心中可爱的情绪。所有的这些,不仅让我依然感叹他生命中不确定的精彩,更仿佛是他是我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敢爱敢恨、敢努力、敢追求、敢实现梦想,哪怕是遥不可及,他仍旧随心所欲。这本书是关于歌唱和个人情感抒发的。我从照片里见过其中若隐若现的主角R,那个被作者爱得死去活来的人。MSN上同R的几句聊天,让我可以确切地知道,这是个情商很高也很有趣味的人,所以一切并不出乎意料,甚至是这本书。爱情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人的事情,从来都众说纷生。前者超凡脱俗,后者人间烟火,但它赋予我们的满足感和兴奋感是无与伦比的,尽管很多时候,这些满足感和兴奋感需要同样多的痛苦相伴。事实上,痛苦的来源是现实和欲望的巨大差距。我们原本不该有那么多的欲望,正如那句话:“我一直哭泣,因为我没有_双漂亮的鞋子,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人,他没有脚。”江洋同样是痛苦的,但很真实。他有脚,也有无数双各色的鞋了,只足他依然在寻找最巾意的那双。他从不放弃,所以虽然有痛苦,但很真实。感谢江洋,带给我们如此众多的快乐以及穷途末路时的温暖感觉。
《情若满弦(一个70后的音乐纪念)》让你再次领略到:中文,原是如此精致而美丽的语言。
无
刚拿到书,书的封面有点脏,可能是因为长途运输的原因吧。
这本书太好看啦,很美!!!
很喜欢的一本书,文字很美
这是几年来读到的相当不错的一本文字充实优美而且内容独特的书,不仅仅是古代诗词,还谈及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却还有作者自己悲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