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
1999-8
王永强、 等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08出版)
王永强 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东南卷(8)》内容简介:在历史渐然阔别20世纪的脚步声中,我们谨献上这部以大量珍贵文物图片诠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脉络的大型图典。图典涉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在已确定的历史分期下,探寻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轨迹,展现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古代民族的文化遗存,揭示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阐述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历程,勾勒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的面貌。遵循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本图典按中国古今民族的主要聚居和活动区域,分东北、北方上、北方下、西北上、西北下、西南上、西南下、东南8卷,卷下设集、章、节。
第二十九集 东南的文明曙光第一章 江海泽国的人文初迹(2)和县人遗踪(3)马坝人与柳江人(6)第二章 东南早期稻作文明(8)河姆渡文化遗址(9)远古木作技术(12)河姆渡骨器与陶器(16)崧泽文化(22)良渚文化的时代特征(25)玉敛葬(30)东方文明之光(35)第三章 贝丘文化(48)东南地区的原始渔业(49)沿海贝丘遗址(55)淡水性贝丘遗址(58)蜃器的应用(62)第四章 东南原始文化的交融(64)有段石锛和有肩石器(65)几何印纹陶(68)第五章 东南部族的文明脚步(72)荆楚文明的先声(73)荆楚青铜器(79)大洋洲青铜器的主人(87)吴太伯的传说(96)第三十集 百越第一章 百越古族群(102)百越的源流与分布(103)句吴(105)于越(111)东瓯(114)闽越(118)南越(124)西瓯与骆越(128)第二章 百越礼俗(134)越人的龙蛇崇拜(135)干栏式建筑(139)龙舟竞渡(142)第三章 吴越春秋(144)吴越的霸业(145)越剑吴钩(150)仿铜陶器·青铜器·玉器(153)第四章 南越国文化(160)南越国的兴起(161)南越王城(166)辉煌的南越文化(174)第三十一集 源远流长的布壮第一章 神秘的花山(184)花山岩画奇观(185)壮族的先民(190)铜鼓的历史回声(195)第二章 鸡骨卜年拜水神(200)鸡卜与鸡卵卜(201)蛙崇拜(203)第三章 壮锦与壮戏(206)壮锦(207)山歌与春堂舞(210)壮戏神韵(212)第三十二集 东南山地的耕拓者第一章 土家人(216)白虎崇拜与竹枝词(217)土花铺盖(220)第二章 瑶人(222)盘古信仰(223)《过山榜》(225)衣裳斑兰(229)第三章 畲人(232)峒蛮《高皇歌》(233)祖图与祖杖(236)婚姻礼仪(241)闪光的凤冠(244)第四章 毛南族与仫佬族(248)“跟母讲难”传说(249)姆姥·穆佬·木娄(252)第三十三集 海岛之民第一章 黎民百姓(256)雷公的传说(257)里与俚(259)黄道婆的贡献(263)山歌与黎族文化(266)黎民的生活习俗(268)第二章 台湾史前文明(274)左镇入与长滨文化(275)大坌坑遗址与圆山文化(277)第三章 山胞九族(282)九族分布及其历史发展(283)家庭与婚丧习俗(288)生活习俗(291)宗教信仰(294)绘画与工艺(298)
版权页:插图:远古木作技术远古时期人类和林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木器曾经成为基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石器时代之前,曾经经历过一个木器时代,这可能就是《周易·系辞下》所谓“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断木为杵”,以及“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弦矢之利,以威天下”的时代。而《韩非子·五蠹》所谓“构木为巢”,则反映了木结构建筑的出现。不过,由于木器和建筑木构件存留年代短暂,现在已经很难直接看到当时有关的实物遗存。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使我们对远古时代的木作技术有了比较真切的认识。河姆渡文化的木作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除木制耜、铲、杵、矛、刀、桨、槌、纺轮等工具外,还发现了不少安装多种工具的木质把柄。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可以看到榫卯结构,尤其是燕尾榫、带孔榫和企口板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当时木作技术的成就。河姆渡遗址第三层出土的一件敛口圈足木碗,外表有薄层朱红色涂料,涂料虽然严重剥落,但是依然微显光泽。这种涂料经鉴定是生漆,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守了最早的漆器。河姆渡文化的主人习惯于居住在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之中。在河姆渡遗址的各个文化层,都发现了和这种建筑形式有关的圆桩、方桩、梁、柱、木板等木构件的遗存,数量多达数千件。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发现的一座干栏式建筑的遗址,桩木和紧靠桩木的长圆木残存220余根,从桩木排列规律分析,可知室内面积在160平方米以上。这座大型干栏式建筑或许是公共住宅,室内很可能又隔成若干小房间。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东南卷(8)》是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