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完美的计划

肯·韦伯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作者:

肯·韦伯  

页数:

344  

Tag标签:

无  

前言

  谨告读者:  悬疑小说爱好者知道世上只有两类人:一类人喜欢悬疑小说,而另一类人则不喜欢悬疑小说。后者只略占多数,这倒是好事,因为不喜欢悬疑的人得不到一种奇特的感觉。只有在破解悬疑的过程中,读者才能获得输赢之快感,才能从中得到刺激。  悬疑小说的刺激来自于满足感。悬疑爱好者可以自己断案解谜,把作者打得一败涂地,这是再痛快不过的事了。他们根据逻辑、分析、直觉和洞察力读故事,没等翻到末页,就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特殊快感由此而得。然而,悬疑小说爱好者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寻求刺激——百思不得其解更让人感到刺激,读到最后一页,发现等待自己的却是一个意外结局,他们没有想到的结局,这也让人感到兴奋无比。  本书中的案例千差万别,涉及面广,悬疑爱好者将再次经历40次刺激,体验输赢之乐趣。书中的每个疑点皆期待读者的破解,每个故事的末尾都有一个问题:“是谁……?”“做了……?”或者“似乎盗贼犯了一个错误。他怎么……?”等等。  本书内容涉猎广泛。故事背景覆盖面广:从城市到乡村,从沼泽地到沙漠,从电影场景到高档宾馆,再到法医学课堂。故事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恐怖分子和假艺术家、骗子和杀人犯;绑匪、银行抢劫犯、电脑黑客和纵火犯;还有经验丰富的侦探、验尸官、特别代理和犯罪现场调查员。  各案例难度亦不尽相同,每个案例皆以图标起首。翻开《完美的计划》,可见1、2或3把手枪图标。图标数目标志着断案的难易程度:1把手枪,悬疑易破解;2把手枪断案略有困难;3把手枪断案难度大。(更确切地说,每个案例的难易程度只是个人看法。)不要让这种分类妨碍阅读兴趣,使你不能尽享全书之乐!我标注的“难度大”案例也许对你来说并非棘手难解之迷,而让你感到棘手的可能恰恰是我标注的“易破解”案例。  本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所有的破案玄机皆附于书后。书后答案可证实你是个赢家;即使偶遇挫折,你也能享尽断案之乐。无论输赢,皆有乐趣。  (徐莉娜译)

内容概要

《完美的计划(英汉对照)》为5分钟断案小说系列之一,其特点是破案玄机附于书后。5分钟断案系列丛书中的案例千差万别,涉及面广,悬疑爱好者将再次经历40次刺激,体验输赢之乐趣。书中的每个疑点皆期待读者的破解,每个故事的末尾都有一个问题:“是谁……?”“做了……?”或者“似乎盗贼犯了一个错误。他怎么……?”等等。书本内容涉猎广泛。故事背景覆盖面广:从城市到乡村,从沼泽地到沙漠,从电影场景到高档宾馆,再到法医学课堂。故事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恐怖分子和假艺术家、骗子和杀人犯;绑匪、银行抢劫犯、电脑黑客和纵火犯;还有经验丰富的侦探、验尸官、特别代理和犯罪现场调查员。

书籍目录

1.安全检查
2.完美的计划
3.黄昏营救行动
4.围攻黑客
5.安全的避难所?
6.骡队
7.祖母不退之因
8.王室起诉杰金斯
9.“古怪的比利”与旅行包
10.嫌疑犯拼图辨认
11.等待萨丁
12.电池没电了而已
13.第三幕节选
14.新治安官,脚迈错了
15.泰格的地盘
16.我看见是他干的!
17.理所当然的嫌疑犯
18.泰沃顿与卡佩里的对决
19.特雷弗?威尔克的日记
20.与局长为邻
21.哥伦布案件
22.追逐
23.解码之匙
24.完美的一枪
25.潜在目击者
26.“因小失大”
27.结束郁闷日之道
28.完美证人
29.意外死亡?
30.这是基本问题
31.在枕边庄园的二次调
32.劳伦斯真的在那里吗
33.私人财产
34.仇恨兄弟
35.蓄意纵火案
36.爱尔兰问题
37.选择正确的“猎物”
38.在沙漠里的某个地方
39.卡普柴克的第一堂课
40.族人链
答案

章节摘录

  1.安全检查  妈妈说坏事成三,从不孤往独行。如果她说的没错,这话那天上午八九点就开始应验了。第一件倒霉事就是我上班迟到。这不是我的错。妈妈说只要坏事成三,就不是你的错,那是倒霉事自己找上了门。不管怎么说,在狮门桥我遇到了交通阻塞。  迟到意味着其他安检员在我赶到之前就把任务挑走了,留给我的只能是埃斯?巴格肖的工地。安检办新来了一位上级。他的那套理论是先到者先挑活,人人都会早上班,这理论也真见效。谁都不会主动选择埃斯?巴格肖的工地。不过,我们都知道今天必须有人去他的一个工地,因为昨天下午他那里死了个木匠。  我先说一说埃斯。在所有与工地安检董事会打交道的建筑商中,郝拉斯?埃斯?巴格肖是唯一让所有安检员都倒胃口的人。的确,很多建筑工地都不欢迎我们,而艾斯则是恨安检董事会。对艾斯来说,捉弄我们——或者愚弄公务部门或水利部门,捉弄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好像就是他的职责!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他那副尊容也让人恶心:一张红脸肥胖肥胖的,一双猪眼贼小贼小的,肚子大得可以停放一辆小轿车。反正,这就是埃斯。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把他列入我的工作议事日程是第二件倒霉事。  那天早晨,我10:05到达工地,正好撞上了餐饮车——这餐饮车来工地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点休息机会。这个工地的工程是取安全帽,让人看上去我向来先下车后戴安全帽。或者说我希望别人是这么看的,但埃斯那一脸得意的模样说明我装得不像那么回事。与此同时,埃斯似乎也接受了这躲不过的调查。  “来吧,让我们把这事了结了吧。”他一边说,双手一边在那硕大的肚子两侧上下搓动着。“我带你进屋到梯子处,然后你自己上去。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我们得回去干活。”  我根本就不想让埃斯跟我一起到楼上去,知道可以独自上楼,我倒也放心了。  “这工程没多少活儿,但却一拖再拖。”我注意到他说话时并没有看着我。“苏里——就是死……坠楼的那个伙计——4个星期前,他自个在那儿架起了护栏,干了两天——就干了两天——整个工程我们就干了楼上那点活!后来就遇上了那场该死的罢工。我的设备在工地上闲置了一个月,没一个人干活!该死的工会!接着又是下雨。感谢上帝,一切都结束了。可是,现在,苏里……他为我工作了15年啊!”  埃斯从我身边走开了。边走边嘟哝,什么工期的延误啦,什么承包商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啦。他走了,我很高兴。爬梯子时,我突然觉得该跟母亲再聊聊这个“坏事成三”的说法。我想忘了戴上安全帽是第三件倒霉事,但是如果倒霉中穿插上一件称心如意的事情,那么接二连三的倒霉事又算得了什么呢。要知道,甚至在上楼前,我就知道自己发现了一个严重违反安全施工法的问题。可怜的苏里是死于自己的疏忽还是死于埃斯的渎职,这大概要等到死因审查结果公布才能公之于众,但是我知道,苏里坠楼的时候3楼墙裙上并没有护栏。  (徐莉娜译)    2.完美的计划  林克?迪尼巴尔精心设计了抢劫的每一个步骤,但杀玛丽?玛吉斯基却是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他并非存心杀人;他经常在心里演练抢劫那一幕,而实际行动时,行为却又几乎是下意识的。玛丽的已故丈夫曾是一名法官。她把法官槌放在壁炉上。林克只不过拿起法官槌,在她后脑勺敲了一下,他……唉,从落槌那一下他就知道只需要这一槌。这与事先计划的完全一致:玛丽大概连反应都来不及。他没料到、没计划到的是自己的反应:他感到恶心,胃里翻腾得难受;看到玛丽静静地躺在轮椅前的地板上,他恐惧极了。  后来,林克被捕时才意识到当时一定是恐惧使他犯了一个大错。用玛丽的老式转盘电话拨打911时——这是周密计划的第二步——他恐惧极了,恐惧得连声音都显得那样逼真,甚至比他平时演练的声音都逼真。也许那声音听起来太真实了,他想,这加速了警察的行动,使其快速赶到这里。不过,幸好计划的第三个步骤是速度,他通过测时的方法训练了速度。  计划的第三步是把戒指和手镯塞入空荡荡的耐克运动包。他知道该拿些什么:抢劫珠宝的窍门是从罗杰克斯拘留所的一个罪犯那儿学来的。罗杰克斯是一个成年人拘留中心,林克是在那里而不是在少管所待了180天,因为那些富有同情心的社会工作者说服了法庭,使他们相信罗杰克斯拘留所具备条件,林克可以在那里学到一门手艺。他的确学了手艺:一个老罪犯甚至教他怎样修鞋,还告诉他自有典当行业以来,高档篮球鞋就成了入室抢劫逃逸的最好鞋具。  接下来,林克打开拉盖桌子的所有抽屉,打开小厨房里的几扇橱门,在洗涮池处打破一个玻璃杯,然后就给药店的皮维先生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撞上了恐怖的一幕。计划的这一部分可是林克精心设计的环节。  在林克上演这一幕之前,玛丽多年来一直依赖送药上门服务。皮维先生的药店每星期二上门送药——是星期二下午。这是个巧合,但非常重要,因为在那个时间,那座褐砂石小建筑的另外两套公寓房间里的人都上班去了。第一次看见玛丽把珠宝放入拉盖桌的抽屉后,林克就花了一些时间观察落实了这里的情况。另一套公寓房间这个月没人住,因为那对租房的夫妇外出度暑假了。  皮维计划的另一部分——林克喜欢这么称呼——是耽延策略。皮维先生知道往返于玛丽?玛吉斯基家所需要的时间,但是案发前林克每次都要耽搁一点时间,然后对皮维说每周他送货上门时,那老太太似乎总要问一些送药的情况。药店老板对此似乎并不在意。要说在意,他在意的是玛丽是个忠实的长期客户,这样良好的公共行为自然不会妨碍药店的生意。  林克不知道怎样才能缩短通话时间——皮维先生多话健谈,所有的细节他都想知道,但林克紧张恐惧的逼真表演很容易就让他挂断了电话。  给老板打了电话,还有一些重要的事要做。首先,林克推翻了一张椅子,使劲把摆设装饰品的桌子推开来,桌子挪了位,一个杯子和杯托颠落到地毯上。呀,这个地毯。他几乎忘了地毯!林克拿了一个大硬垫擦去他的耐克鞋印,只留下应该留的印迹。  最后,林克走出房间来到了门廊,关上门,然后用螺丝刀把它撬开。这是最后一步:留下入室抢劫逃逸的明显痕迹。简而言之,他的口供如下:林克,皮维药店的送货人,像往常一样来到玛丽?玛吉斯基公寓;见门敞开着;看见老妇人躺在地上;于是就打电话报警。口供直截了当。  此刻,传来一声警笛——又传来了一声。林克一下子窜到了门廊,暗自庆幸这是座老建筑。他把螺丝刀扔进了一个冷气调节器。此时,楼下那条大街传来了警笛声。他迅速摘掉手术用手套,也把它们塞进了调节器。他非常仔细,作案时始终戴着这副手套。林克又迅速回到了门口,在那里犹豫了几秒钟,时问显得那样漫长,痛苦难熬。就是计划的这个环节始终让他感到拿不准,举棋难定。他是不是应该在门口等警察?太冷静了。到楼梯口去呼叫呢?警察可能会对他开枪!跑下楼梯,冲到大街上呢?有点太情绪化了。或者他应该跟老玛丽一起待在公寓里?也许那样才能显出自己对客户的忠心和关心,但是……  最后一秒钟,他选择了下楼,冲下楼去。这样显得更好一些,他想。“楼上!快!快!”他喊道。  (徐莉娜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完美的计划 PDF格式下载



又 是中英对照的 正好学英语


可以练英语


挺好的书,学英语与愉快阅读相结合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