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色大本营

文辉抗,叶健君 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文辉抗,叶健君 主编  

页数:

468  

内容概要

在现代中国的大舞台上,延安是个神奇的地方。半个世纪前,中国共产党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纷呈、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延安的13年是中共铸造辉煌的13年,延安的道路是胜利的道路,虽然当年的缔造者大多已作古,但延安的道路、延安的风范永远昭示后人,永放光芒;延安的宝塔山、延河水、土窑洞、小米饭也因之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和怀念。本书讲述了发生在延安的历史故事。

书籍目录

前言 陕北安家 ●长征原本是一场求生图存的大转移,然而长征的口号却是“北上抗日” ●毛泽东要“北进”,张国焘要“南下” ●沙窝会议上,毛泽东指责张国焘:“你这是开的督军团会议” ●张国焘节外生枝 ●“捆绑不成夫妻,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以后他们自己会回来的” ●“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毛泽东的北上计划有了具体的目的地 ●贫寒的家 ●中央红军的“进门礼” ●党中央在陕北的第一个“民心工程” ●“孤家寡人”策略的转变 ●“西线无战事” ●“姜”“龚”两府联姻 ●泥腿子进大城市 神奇的抗日游击战 ●换帽子 ●“我们就是要插杨柳,让老母鸡下蛋” ●八路军的拿手好戏 ●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 ●季米特洛夫的口信收缴了王明的尚方宝剑 ●毛泽东看中山西 ●请进“敲门者” ●蒋委员长开设讲坛,叫共产党讲授游击战 ●游击战争的奇观 新中国的试验田 ●毛泽东陕北读书 ●“不当鲁莽家,要做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毛泽东响亮地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共产党人的“打神鞭”、“方天印”、“杏黄旗” ●毛泽东为新中国树起三根支柱 ●耕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试验田 ●开明绅士成了边区政府副主席 ●毛泽东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 共产党人的三头六臂 ●“雷公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 ●毛泽东与朱德的一场特殊比赛 ●三五九旅创造奇迹 ●褪冬衣,穿夏服——精兵简政 ●农民的欢喜:减租和互助合作 ●生产炮弹送前线 ●毛岸英拜师吴满有 宝塔山下的思想洗礼 ●王明宣讲“学习毛泽东” ●王明真的已服膺毛泽东吗? ●毛泽东高呼打倒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狗屎不如” ●调查研究的典范 ●整风中的王明:“独逢乱谄不低头” ●揭开延安医疗事件的谜底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东西,是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抗日根据地是文艺战士的大观园 ●康生导演的红色恐怖剧 ●毛泽东敬礼赔不是 ●“打倒两个主义,把人留下来” 延河之滨群星璀璨 ●毛泽东脱颖而出 ●“洋房子先生”挑战毛泽东 ●张国焘学问大?! ●“明君”张闻天 ●刘少奇加盟中共中央书记处 ●毛泽东坚持不提毛泽东主义 ●历史呼唤中共召开已期待年的七大 ●《论联合政府》使蒋介石臣民尽失 ●毛泽东思想载入七大党章 ●毛泽东善待“反对者” ●第六任领导集体的胜出 ●对日寇最后一战 万众瞩目清凉山 ●提着脑袋冒险访问延安的第一个外国记者 ●“全世界人民的眼睛”的新发现 ●四位洋学生欢天喜地地接受了延安抗大授予的“游击博士”学位 ●“迪克西使团”延安印象 ●陈嘉庚对比重庆与延安后,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六参政员在延安“如坐春风” ●邱琮和卫立煌的延安情结 ●进步青年发出由衷感慨:“不到抗大誓不休!” ●延安的磁场效应 与蒋介石斗智斗勇 ●蒋介石摆下“鸿门宴” ●毛泽东生平第一次坐飞机 ●蒋介石眼巴巴地看着毛泽东挖自己的墙脚,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刘少奇在延安的大手笔:大踏步进退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毛泽东对付蒋介石的战术 ●开展高树勋运动,动摇国民党军心 ●毛泽东与斯特朗笑谈“纸老虎” 以延安换全中国 ●哑铃打来,延安是撤?是守?难题摆到了毛泽东的面前 ●毛泽东摆空城计杀敌 ●“昆仑”纵队在陕北悄然行动 ●彭德怀临危请缨 ●用蘑菇战术牵着胡宗南“武装大游行” ●毛泽东指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蒋介石胸膛插上一刀 ●中共首脑聚首小河村 ●毛泽东两次遇险 ●从延安到西柏坡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  “我与毛泽东等在懋功初会时,双方在政治军事以及两军的关系上,就表现了针锋相对的看法。”这种针锋相对,首先在两河口政治局会议上表现出来。一毛泽东要北进,要到川陕甘去。张国焘要南下,要到川甘康去。毛泽东展示的理由是:两军会合后,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万,战斗力大为增强,北上陕甘不仅有力量保证,而且这里接近华北抗日前线,到这一带建立革命大本营,有助于打开新的局面,发挥共产党的政治作用。  张国焘展示的理由是:川陕甘康这一带边境地区地形险要,军阀的实力又薄弱,不能一致行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似亦不能大量用在这个地区,因为地形险要,敌人飞机大炮的威力也不易发挥。四方面军的战士多出生于通南巴,对这一带的情形较为熟悉。同时,这是产大米的区域,生活习惯与我们南方人比较接近。第一方面军经长途远征,也可以利用这个地区暂时休养生息。  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北进计划”和“南下计划”所展示出的理由都有它的合理性。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北进计划”是一个谋长远发展的计划,“南下计划”是一个求暂时生存的计划。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红色大本营 PDF格式下载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好书!史料性、可读性都很强!


值得一看!值得收藏!!!!


该书值得年轻人一读,延安的13年,是珍贵的13年。


相关图书